现代美学体系四原则
(1)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相互贯通
(2)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相互融合
(3)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
(4)基础美
“立象以尽意”
含义:借助于形象,可以充分的表达圣人的意念。“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就包含着这样一个思想:
概念不能表现或者表现不清楚、不充分的,形象可以表现的很清楚、很充分
特点: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
“象”是具体的、切近的、显露的、变化多端的;“意”是深远的、幽隐的
发展:“立象以尽意”把“象”和“言”区分开来的同时又把“意”“象”联系起来,指出“象”对于表达“意”有着“言”所不能及的特殊功能,从而对“象”做一个重要的规定——“赋”“比”“兴”是对“立象以尽意”做进一步规定——魏晋南北朝出现“意象”的美学范畴
学和应用美学相互推进
孟子的“养气说”
1、孟子的“养气说”是在《管子》四篇精气说的影响下提出来的,是对于《管子》四篇精气说的唯心主义改造。 “养气”是孟子提出的一种修养方法。
2、“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主观的精神力量,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主观心理状态 (例如:《曹刿论战》)
3、孟子用一种意义上的“气”的概念取代了《管子》物质性的“气”的概念
4、“浩然之气”靠“养”才能获得,“养气”的方法是:配义与道
道:仁义之道;义:符合仁义之道的行为,即符合人的善性的行为。与老子不同
“配义与道”:一方面明白仁义之道,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另一方面又要不断的去做人应该做的事
5、 孟子说“浩然之气”可“塞于天地之气”——夸大主观能动性和唯心主义理论
庄子论“象罔”
1、庄子继承发挥了老子“道”“象”的思想:提出“象罔”(象征有形和无形、虚与实的结合)
《天地》有寓言说:用“理智”“思虑”得不到“道”,用“视觉”也得不到“道”,用“言辩”得不到“道”,用“象罔”可以得到
2、“象罔”的寓言包含两层意思:(1)就表现“道”来说,形象比较言辩(概念、逻辑)更优越
(2)这个形象不单是有形的形象(“离朱”),而是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形象(象罔)
3、“象”:老子和庄子这个思想,成为意境说最早的源头,唐代美学家提出的“境”就是“象”和象外虚空的统一,也就是庄子说的“象罔”的对应物
4、对意境结构的影响:(宗白华)描述中都注意到艺术境界里的虚空要素,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里,表现着同样的意境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宇宙意识。“道”“恍惚”“象罔”“意境”是一条思维脉络贯穿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