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 秋思》下面我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
2、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
【教学难点】:
理解《天净沙》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学习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三首小令,进一步把握小令得特点。
二、复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1、背诵。
2、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感情基调。
三、讲授新课:
(一)分析『越调』《天净沙》(白朴):
白朴这首曲子是以秋景作为写作的题材,我们从其中的修辞可以看出,他的文学涵养是极高的。通篇作品,全都由一些美丽的自然图景构成,而白朴本人,就好像是拿著这些自然拼图的艺术家,拼出一幅美丽中带著和谐的人生图画。
写秋景,自然难免要烘托出萧瑟的气氛,但是如果全以萧瑟气氛为全篇的写作大旨,又会令读者感受到沈闷而有压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白朴在选用语辞时,便颇费心神。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著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彷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由此可见,白朴的散曲写作技巧有多么高明了。
(二)分析『越调』《天净沙江上》(张可久):
这是一首写景之作。作者以凝炼的笔墨,勾画出一幅暮秋江边落日图。前三句写落雁、孤鹜、残霞、人家等,纯是自然景物;末句“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锦上添花,一小舟、一渔歌,使画面更觉生动,平添了一片从容闲适的情趣。
比较探究:
“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
点拨:不一致。前者凄凉,后者恬静。
(三)分析『越调』《天净沙》(无名氏):
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色彩鲜明地描绘了绿草、黄沙、红叶、青山,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
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有何用意 ?(以动衬静。)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范文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直至背诵;通过对比,体味诗句,揣摩作者的感情,体会作品的意境。
2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的学习方法。
3 审美教育: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作品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爱故土,爱亲人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背诵诗歌;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意境;通过写作表达某方面的情感。
2 难点:运用审美观点,领悟诗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力。
三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古时候,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因而“秋思”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去体味诗人怎样表达游子的思念之情的。
2 解题:“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兴于元代,又称散曲。 马致远,元代著名散曲家,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早年,马致远热衷于功名,不得志,漂泊20余年,本曲就是他漂泊生涯体验的结晶,是作者用血和泪写成的,是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之为“秋思之祖”。
3 比较理解:
结合多媒体画面,配以音乐(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流浪------),老师做同步解说:
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荒凉的古道上踽踽独行,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卷起阵阵尘土,迎面扑来,使人顿生寒意。他放眼望去:近处,几棵古老的大树上缠着一些枯藤,几只归巢的乌鸦在上面“呱呱”地叫着,听后使人毛骨悚然。远处,一条小溪蜿蜒向远方流去;小溪上有一座桥,桥上坐落着几户人家;人家屋顶上升起缕缕炊烟。此刻。游子耳畔又想起了那熟悉的歌声:(老师唱)
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亲爱的妈妈;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走啊走啊走啊走,走过了多少年华。春天的小草正在发芽,又是一个春夏------
他暗暗在心里问自己:家乡最近怎样?亲人最近怎样?一切的一切,他都不知道。在这鸟儿归巢、人儿准备晚餐、自己却居无定处之时,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看着远方的暮色,他牵着那匹疲惫的马,艰难地向前走去,走去,走去------
按节奏和重音朗读诗歌,思考诗歌与多媒体画面有哪些不同?(师范读,生齐声朗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老师点拨:
原诗为了突出荒凉、悲哀的画面,把本来互不相干的九种景物: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一字一景,精要修饰,仅28字,处处写景,处处烘托—处处饱含着悲凉、凄苦之情。(提示:炼字;乌鸦有一个家?小桥流水炊烟—温馨的家?游子呢?)此时此刻,游子怎能不肝肠寸断?最后一句,集中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图示)
凡 景 语 皆 情 语
黄昏 悲哀
秋景 烘托
图 思念
多媒体画面,同样是为了表达“秋思”的主题,只是表现手法有差异。为了突出人物,游子首先出场,他自然会看到、听到、想到------一个“又”字,不禁使人想到游子过去的生活。所听之歌是现代人唱的,老师穿越时空信手拈来,显得恰到好处。从中可以看出,想象在说话和写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使所说所写的事更曲折生动,使所说所写的人物形象更丰满。
4 朗读、背诵、回味。
5 写作:
老师以前做过统计,很多同学喜欢秋天。是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生动的场面,,有许多景物可描写------针对你感受最深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以“秋天的思念”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500字左右;在写清一两个方面的前提下,可写对人、事、景的思考,也可写对人、事、景的思念之情。
6 作业:课外背诵,抄写作文。
补充说明 教学过程包括:新课引入,上课的主要内容,课堂提问的问题,解决重点和难点的过程;课堂活动的设计和安排(包括分组讨论等),对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估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使用,板书安排;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计划按照备课的要求完成教案,空位不够可以自行增加。
天净沙秋思教案设计范文
说明:模型阅读要合理,节奏要慢,根据情绪基调的需要。(可以结合多媒体动画Flash,让学生身临其境)
学生自己读,老师叫名字读。朗读时要注意节奏,感受风景的描写。(朗读黑板上的节奏,放映幻灯片,教师及时指导阅读)
说明:“读百遍,其意自觉”通过教师的示范阅读、学生的自我阅读、教师的引导阅读,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理解整首歌曲铺路。
结合朗读(或观看动画Flash)后的感受,同学们写生(有条件的校园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制作动画Flash),力求将歌曲中的景物描绘得合理、生动、形象。(教师点评,挑出好的进行鼓励和示范)
说明:初一学生对事物有较深的直觉感。通过学生的手记,歌曲中的景物在他们的眼睛的底部,可以唤起学生对自身经历(或媒体中的场景和故事)的联想,达到体验和理解文本材料的目的。
全文分析:
这首歌的前三句话描述了几个场景。情绪和氛围的异同是什么?它在文本中扮演什么角色?(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肯定:1)写一共有9种风景,即藤,树,乌鸦,桥,水,回家,路上,风,马,逐字逐句地,一个场景,简洁但不简单,然后与枯萎的加冕,老了,晕,小,流动,古代西方,薄和其他不同的修饰符,概述了荒凉的深秋景象,简洁而有意义。
(2)前三个场景营造了一个萧瑟的秋色,营造了一种萧瑟的氛围,引爆了旅行者内心的悲伤。
第二句话是,这三个风景是清晰和安静的。甚至家人的笑声和笑声似乎也能听到。与他们的不确定性相比,他们感受到了拘留之旅的艰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三句的色彩和语气是一样的,都是“悲伤的风景”来烘托旅行者的悲伤;第二句是“快乐的风景”,对比了旅人滞留的艰辛。(老师及时的板书)
这九处风景是什么颜色的?
的确:“夕阳西下”,时间越来越晚,光线越来越暗,暮色越来越浓,使得上面的景物越来越增添了黄昏和苍凉的气氛。
结局说了什么?
很明显,人在这种环境下“流浪者在地平线上”,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就是说,他们已经“破他们的肠子”因为怀旧,所以风景的描述可以完全与人们的情绪,这充分反映了混合风景的创作意图与情况。
描述:1。教师引导学生提问,然后分组思考和讨论。第二,要采用讨论的方法,充分发挥群众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形象是歌曲的血肉,情感是歌曲的血液,思想是歌曲的灵魂。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通过对歌曲形象、情感、思想的全面分析和欣赏,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
把整首歌再读一遍。(宣读的感觉)
你能用现代汉语描述这首歌吗?(要求:使用第一人称,可以自行安排语序,可以添加或删除数据,突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们互相交流。选择一到两个学生的作品与全班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