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五篇

李盛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重点:

掌握"翻、浇"等8个生字。会"拉、把"等6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略)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2、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教学难点:

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老山羊把一车白菜送给了小灰兔,把一包菜子送给了小白兔,那它们回家后是怎样做呢?现在我们就到他们的家里看看吧!

师:请小朋友认真地看动画,边看边想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一)、动画导入,引出新课

播放动画,然后请小朋友汇报。

师:谁来说一说,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样做的。

生:小白兔回家种菜子。小灰兔回家后就不干活了,饿了就吃白菜。

师:小朋友真会看,那课文又是怎样写的呢?请小朋友打开书本P117自由地读4----6自然段,体会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

(二)、学习第4--6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读4---6自然段用“——”划出小白兔的做法。用“~~”划出小灰兔的做法。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第4---6自然段,并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

师:好,谁来读出小白兔是怎样做的,小灰兔又是怎样做的呢?

2、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了就能找到了。

出示句子

1、小白兔把地翻松,种上菜子。小白兔还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

2、小灰兔不干活了,饿了就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板书:翻土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吃白菜

师:你能把这两个句子读好吗?该怎样读,谁来试一试。

3、 学生读句子。

师:小朋友,你喜欢哪只小动物呢?为什么?

生:喜欢小白兔,因为它爱劳动。(喜欢小灰兔,因为它不爱劳动,只会吃老山羊送的白菜。)

师:是呀!小白兔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它用自己的劳动换取成果。哪个词语最能体现它爱劳动呢?

生:我是从“常常”这个词语看出小白兔勤劳的。

师:那你们知道“常常”是什么意思吗?

生:“常常”就是“经常”的意思。

师:它们是不是就这样过日子呢?请小朋友读第7---9自然段,想想过了些日子后,他们又怎样?

(三)、集体读7---9自然段。

师:谁知道过了些日子,他们又怎么样呢?

1、汇报学习结果。

生:过了些日子,小白兔就向老山羊送白菜,小灰兔就再到老山羊那里要白菜。

(板书:送白菜 要白菜 )

师: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小朋友读读它们的话吧!

生:小灰兔奇怪地问:“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小白兔说:“是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2、(课件出示句子)表演读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对话。

“小白兔,你的菜是哪儿来的?”

“是我自己种的。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师;现在,我想请出小白兔和小灰兔分别读出他们的话。

3、学生表演读句子。

4、总结

是呀!只有劳动,才有收获,我们以后也应该向小白兔学习,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过渡:劳动能带给人们幸福的生活,劳动能创造财富,劳动还能带给人们什么呢?让我们走进资料城,体会一下吧!

(四)拓展阅读

认真阅读以下的文章,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五)打写训练

1、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呢?以后你打算怎样做呢?

2、你想对小灰兔说些什么?小灰兔听完小白兔的话会怎样做?

作业

1、书写生字。

2、读课文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6、小白兔和小灰兔

( 小白兔图) 翻土 施肥 浇水 拔草

捉虫 (送白菜)

(小灰兔图) 吃白菜 (要白菜)

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3

一、教学要求

1.学会8个生字,掌握“早上、叫声、扒开、路边、迟到、身上、教室、上课铃”等词语。认识“道、丛、钻、追”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可以有自己的爱好,但一定要遵守纪律。

二、教材说明

课文一共有五个自然段,讲了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件事:明明在上学路上捉蛐蛐,在小文的提醒下,明明很快放弃了捉蛐蛐,及时赶到学校上课,没有迟到。明明从心里感谢小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通过几个重点句(详见词句教学)的理解,明白要处理好兴趣爱好与遵守纪律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录有蟋蟀叫声、生活习性的录像带或课件,生字词卡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让学生在第一遍朗读课文后把生字在文中标出来,并反复读准字音。教师采取多种方式大面积指名学生读生字(词)或相应的课文,对读得不正确的音进行纠正。

“迟、室、追”三个字都是翘舌音,“丛、钻”两个字都是平舌音。“刚、铃”两个字都是后鼻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确。

“铃”要提示注意右边不是“今”,要比“今”多一点。

“扒、拍、课”可启发学生与学过的熟字进行比较识记。

在理解课文内容中了解字的意思。还可以采取扩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字义。

2.写字教学

在学生对字形有了印象的基础上,进行书写指导。可由易到难,分别处理。

(1)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找出左右结构的字中,“扒、拍、课”是左窄右宽,“刚”是左宽右窄,“教”“铃”是左右相当。

(2)重点指导几个不易写好的字。

“室”:上半部的“宀”,要盖住下面的“至”,上下要紧凑,不要写得太长。

“教”:左边部分笔画要紧凑,不要太散。

“迟”:提醒学生笔顺规则是先内后外。“辶”的最后一笔捺要写得长一点,能托起里面的“”。

(三)词句教学

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

1.明明一听,就知道草丛里有一只好蛐蛐。

这句话告诉我们明明喜欢蛐蛐,对玩蛐蛐很有经验。怎样才能让学生领会到呢?可以用“关键字切入理解的方法”,即先由教师读这句话,故意漏掉“好”字,然后让学生讨论:有“好”与没有“好”字的句意相同不相同?为什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如果学生说出“这句话写明明太了解蛐蛐了”、“明明十分熟悉蛐蛐,他们是朋友”、“明明对蛐蛐很有研究”等都应肯定和鼓励。

2.他们刚走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明明再晚一步就迟到了,好险啊!理解这句话,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假设:如果小文不叫明明,或者小文叫了明明,明明还坚持要捉一会儿蛐蛐,不及时赶往学校,那结果会怎样呢?肯定迟到。

3.明明看了看小文,笑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明明很感激小文的提醒。有前一句话的基础,理解这句话不困难。而这句话要联系全文落脚到其含义上:读到这里我们懂得了什么?或者说明明有什么收获?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去悟去想,可以用“假如我是明明,我会对小文说些什么?我懂得了什么?”,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生动具体,语言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中可以以读为主,以读代讲,通过指导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段,第二、三两句,指导学生读出惊喜的语气,表达出明明喜爱蛐蛐的心情。

第二段中描写明明动作的词语要读重音,“怎么也找不着”要读出着急惋惜的语气。

第三段要指导学生读出喊的语调,表达出小文急切的心情。

第四段要读得稍快,表达出明明毫不犹豫的态度。

第五段,最后一句要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表达明明对小文感激的心情和庆幸两人都没迟到的心情。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用熟字加上偏旁,组成本课的生字,再组成词语。通过读和抄写,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字词。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第一句是本课的句子,第二句是仿说的句子。“刚”在这里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后边常用“就”和它呼应。如:“我刚到家,妈妈就回来了。”“王明刚吃完早饭,小军就来约他一同上学。”

(六)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在课外阅读儿童生活故事,然后开展讲故事比赛,评选故事大王,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和说话能力。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联系《好孩子》,导入本课。

(二)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

(三)识记生字,指导朗读。

(四)同桌或小组讨论:明明为什么看了看小文笑了?(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根据,启发学生各抒己见。)

(五)全班交流。

(六)让学生给明明设计一个学习、遵守纪律与发展爱好都不误的方案。

(七)指导写字,完成课后练习第三和第四题。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4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一个故事。妈妈送华佗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蔡医生让他分开争斗着的两只羊,华佗想出用青草引羊的办法,巧妙地中止了它们的争斗。蔡医生高兴地收华佗为徒。

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从故事中受到启发:遇事要善于思考,不可蛮干。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三、教法建议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两幅图:一是画着两只羊正在争斗,二是放大的文中插图。

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生字中,重点指导读准声母是鼻音的“那”,韵母是后鼻音的“聪、硬、争”。

一些生字可用熟字变一部分的方法来识记,如“用——角”“村——对”“公———分”“看——着”“头——斗”

2.写字教学

写字前,要借助田字格把握字的结构比例,如“分、角、拿”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其中“分”上下各半,“角”上小下大。可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这:先写“文”,最后一笔是点,再写“辶”,一捺要长些,托起“文”

“那”右半部“了”起笔要比左边低些,“I”向下伸,收笔也较左边低。

“着”横画较多,上面三横长短不一,所有的横画之间间隔匀称。“目”字体形窄长,与“”上下对齐。

词句教学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句中“学徒”指当蔡医生的学生,跟着他学医术。

“两只羊……叫得很凶。”“斗”是双方互争,谁也不让。课文中“打架、争斗”都是这个意思。学生在生活、影视中见过斗鸡、斗牛。这句话具体描述了两只羊争斗得厉害,暗示了很难拉开。

“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这一想法正是华佗聪明之处。“硬拉”句中指用大力气制止羊打架。理解这句话要联系上文“斗得很凶”,华佗“七岁”,明白他使再大的力也分不开这两只羊。“得想个办法”,句中“得”读“dei.”,与“斗得很凶”的“得”读音不同,表示必须、需要的意思。读第四段就知道华佗想的什么办法,结果怎样。这句话写华佗遇到问题先动脑筋找窍门。他所想的办法说明他了解羊爱吃草,而青草很容易找到。小华佗确实是个聪明的孩子。

朗读指导

本课有几个长句,朗读时要按句子的意思,用停顿的方法突出要点。

妈妈送他/到蔡医生那里/去学徒。

正巧这时候/院子里/有两只羊在打架,蔡医生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

第三段第二句华佗心想的话要读得轻些、慢些,但语气要肯定。

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摘抄课文中的词语,训练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这项练习的灵活性较强,要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词语抄写。可以选带生字的词语,帮助识记生字;也可以选自己认为常用的好词,如“面前、点点头、不行”;还可以选没教过但自己学会的词,如“正巧、硬拉、争斗”等,只要写对都行。

第四题是句子训练,让学生在例句中感知“从”的用法(与后面的名词组成短语,表示动作的处所、方向)。练习时先读例句,知道这句说华佗拔草,这草是从路边拔来的。第二句学生补充后可再问问:__从哪里走出来?强化“从”的后面一定要说出“什么地方”。最后让学生自由用“从”说句子,先各自说,再相互交流。

扩展活动

收集名人童年时期遇到问题开动脑筋巧妙解决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用蔡医生考华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切身体会华佗真聪明,他的办法真妙。

(一)设疑激趣,导入课题。

1.出示两只羊正在争斗的画面,提问:如果让你把它们分开,你怎样做?评议各人想的办法合适否。

2.简介华佗,老师范读第四段,并出示插图放大图,观察华佗引开羊的做法。口头填空:()的华佗。(答案不必一致,合适即可。)

3.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说说图中华佗旁边两个人各是谁,他们三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三)逐段读课文,随阅读认识生字,理解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四)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课文,再把自己读得的一段读给别人听。

(五)评议:华佗的这个办法有什么好处?可引导学生自由说。如不用费大气力、不用花很长时间,方法简便易行,不会伤害羊等。假如能从课文中找到根据,说说从哪里看出来的更好。

(六)识记生字,指导写字,重点指导“那、着、想”。

(七)完成课后练习。

(八)布置作业。

1.用蔡医生出的问题考考爸爸妈妈,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2.收集有关故事。准备开故事会。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相帮互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是理解奶奶和小玲、京京的对话,让学生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学的道理;进行字词数学。

教学难点: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间音,有些形近或音同形近的字容易混淆。

课前准备:

1.投影片。

2.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21好孩子。

提问:什么样的孩是好孩子?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已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错误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了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

2.边读边想,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拉”的声母是边音,“京”的韵弹母是后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

3.指名简要地回答问题。

(1)课文中谁是好孩子?

(2)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轻声自由读二——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奶奶看见小玲的衣服没有淋湿,为什么很奇怪?(奶奶认为小玲忘了带伞,一定要淋湿。但是小玲回来后,一摸她的衣服,发现小玲没有淋湿,所以奶奶觉得很奇怪。)

指导学生读奶奶的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真是个好孩子?(小梅看到小玲忘了伞,怕她淋湿了,主动送小玲回家,)

指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朗读小玲说的话,用赞热扬的语气读奶奶说的话。

3.轻声自由读第五——七自然段。

提问:奶奶为什么说京京也是好孩子?(京京看见路远的同学没有带伞,就把伞借给他们,自已淋着回家,他能主动关心、帮助同学,所以奶奶说他也是好孩子。)

4.启发学生说说,怎么读好奶奶说的话。(奶奶看见京京全身淋湿了时说的话,要用奇怪、心疼的语气来读。她夸奖京京时说的话要用赞扫扬的语气来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练读,再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提问:奶奶为什么说小梅和京京是好孩子?

二、表演课本剧

每小组先出五人,四人分别扮演奶奶、小梅、小玲和京京,一人说课文叙述部分。表演后评选优胜小组和小演员。

三、认记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学会的生字,指名读一读,说说是怎样的记字形的。

2.重点分析以下几个字。

外:左右结构,第3笔是点。熟字“处”是半包围结构,第3笔是捺。

她: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奶奶、小玲、小梅、妈妈、阿姨都是女的,用“她”;爷爷、爸爸、伯伯、叔叔都是男的用“他”。

京:跟熟字“就”的左边相同。

服:左边是月字旁。

怪:左边是竖心旁,右上边是“又”,右下边是“土”和“轻”的右边不同。

3.指导写课后练习第2题中的字,先读生字。用笔描1个,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

本课生字中有4个左右结构的字,“外”左短右长,“她”、“拉”、“服”、“怪”都是左窄右宽。

“奇”上面的“大”第三笔是点。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学生自己拼读,指名在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书上写。写后订正。

2.课后练习第4题。通过读例句,使学生体会到每组的两句话主要意思相同,但第二句比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更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