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米说:“我不断在找寻童年遗失的小布偶,它曾在我梦里哭泣,告诉我它觉得冷。”
童年遗失的美好,对孩子来说,是致命的。
因为当他长大后,任凭他怎么努力,都会深深记着自己童年缺少陪伴的空白和缺失。
孩子会比大人更加情绪化,由于他们的敏感和脆弱,当被父母冷落时,他们的思想和性格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明星华晨宇在节目上坦言自己的童年:
“我小时候是一个极端的、悲观的人,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害怕人,怕到一种极端了,甚至不敢去学校的那种。”
因为华晨宇两三岁时父母就离异了,学校的有些孩子说他是野孩子,都爱欺负他。
华晨宇7岁的时候,有一次,学校有好几个人围着他,把他摁在地上打。
被欺凌后的华晨宇回到家,狂哭,对他父母说:“爸爸你们不管我。”
这一句带着质问的控诉,也是华晨宇对他不被关注的童年的呐喊。
华晨宇从小就缺乏父母陪伴,妈妈一年才见一两次,爸爸也很少回家,每次回家都是问成绩,无其他可聊。
久而久之,爸妈回来他也感觉不到很开心了,反而不适应家里人,习惯了自己照顾自己。
也因为从小缺少父母的陪伴,他变得很自卑,不愿意和人说话,只能靠自己,在音乐中治愈自己。
那些缺少陪伴的孩子,普遍幸福感都很低、自卑又缺爱。
“我、我、我叫华晨宇”。
这是华晨宇在2013年参加《快乐男生》时的自我介绍。
当时我想,连说自己名字都要结巴三次的人,内心一定充满了恐惧和自卑。
因为从小就没被好好疼爱,致使他们在长大后,很难有归宿感,快乐的心情会很难持久,而一旦难过,情绪也很容易陷入灰暗。
这些缺少陪伴的失落慢慢地让他们心中有了一个受伤的小孩。
这让我想起《奇葩说》有个辩友问马东:“一个人吃过那么多的苦,到底要多少甜才能弥补回来?”
马东说:“只要一点点甜就够了。”
缺少陪伴的孩子,因为童年的缺失,当他们长大后,一旦有人对他们好,哪怕只是一点点,他们也会无限将其放大,只为了填补他们内心遗失的空落。
调查显示,中国留守儿童接近7000万人。
大多数的留守儿童的生日都没有被好好对待过。
还记得综艺《少年说》的二年级女孩,欧阳霜榕吗?
她许了一个心愿,是想要爸爸妈妈陪她过个生日。
她说:“我印象中,爸爸妈妈从来没有陪我过生日,我看见别的小朋友有爸爸妈妈陪着过生日时,我很难过。”
然后她又自问自答:“爸爸妈妈,你们会回来吗?你们不会回来吧!”
孩子微弱的乞求,令人感到心酸。
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忙工作,拼事业,别说陪孩子过生日了,一年陪孩子的日子都少的可怜。
有的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时候,拼尽力气赚钱却对孩子缺少了陪伴。
他们原本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却也无形中给了孩子一片阴雨不散的天空,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未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正如《奇葩说》的颜如晶说的:
“孩子的人生,也是一部连续剧,从第一集到第二十集,他会慢慢地变,连续剧你不看可以补,但是孩子的人生是补不回来的。”
孩子从开始希望自己生日有父母陪,到慢慢的失望,不再抱有期待,孩子在承受这些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性格。
所以,缺少陪伴的孩子,心理健康、品格品性、个人成长等都会受影响。
以前,我邻居一个小孩,叫怡怡。
有次晚饭后,我下楼倒垃圾,刚好碰到她把奖状撕碎扔进垃圾桶。
我注意了一下奖状,上面“第一名”一行字特别显眼。
我一时压抑不住好奇,问她:“为什么奖状不带回家呢?你考得这么好。”
只见她略带轻蔑不屑地说:“他们不需要知道。”
说完这话,我督见了她眼角的失望和空落。
这让我想到怡怡的爸爸喜欢酗酒,每晚都是喝得醉醺醺的,大半夜敲门很大声,扰的邻居们投诉了好几次。
怡怡的妈妈喜欢打麻将,一下班就约小区其他人打麻将,打通宵是经常的事。
当我看到怡怡扔奖状时,我心里流淌着一股心酸,在我眼里她一直是一个坏学生的形象。
我不止一次从爸妈的口中,得知怡怡的妈妈是怎么向外人讲述自己女儿的,怡怡妈妈逢人就说自己女儿学习不好,管教不了。
也许怡怡早已知道这一切言论了,但是她没有去证明给大家看。
大家都不知道,其实她是个好孩子,不仅学习成绩特别好,还是一个“懂事”过头的孩子。
懂事过头的、缺少陪伴的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缺少必要的互动和交流,遇到应激事件产生情绪障碍的概率远高于那些不缺失陪伴的孩子。
很多孩子在学校得了奖状后,都会兴高采烈的给爸妈看,盼望父母给他奖励,奖状也会被高高贴在墙上。
怡怡与同龄人不同的是,她在努力扮演父母眼里定义她的“坏孩子”形象,这都源于她内心缺乏疼爱所散发出的叛逆。
有的父母,将孩子视作与别人炫耀的资本,他们可笑的自尊心不允许自己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
这样的父母是爱孩子的吗?
爱不爱,尚难下定论。
但能确定的是,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错误的。
一昧的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却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求。
就像怡怡一样,我很想象,当她父母都在外面玩,很晚才回家时,她自己在空旷旷的家里是如何度过一个个漫长的夜的。
他们从不关心怡怡在学校的情况,只会问怡怡成绩如何;
他们从来没有好好陪过怡怡,只会一昧要求怡怡要如何;
他们看起来是怡怡的父母,却从没有真正聆听过怡怡内心的声音。
这样的父母,实则是缺席孩子童年时的天真烂漫,用错误的教育方式毁了孩子原本快乐的童年。
可见,父母不陪伴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知名主持人杨澜分享过她的经历:
1996年,杨澜在美国生下了儿子,当时她才28岁,工作也处于上升期,所以孩子诞生后,她一直忙于工作。
直到有一次,由于工作原因,她整整出差了一个星期没有回家。
那天回家,儿子先是背着她不说话,最后哭出声来。
杨澜看着生气闹别扭的儿子,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就在这天后,她给自己下了一个死命令,放下工作专心在家陪孩子一年。
对于杨澜来说,放弃工作可能意味着错过了一个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如果不这么做,她错过的可能是他的整个人生。
这一年的陪伴,她给了儿子最需要的安全感。
她感慨道:“如果当时我不放弃自己的工作去陪儿子,造成的亲情缺失是后天不可弥补的。”
父母别缺席孩子的重要时刻,那是孩子仅有一次的最珍贵的童年。
对于孩子来说,陪伴很简单,就是爸爸妈妈的一个真诚的关心,一个喜欢的玩具,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只要是父母的陪伴都足以让他们感受到幸福。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当孩子的生命力被看见的时候,它就会变成热情和爱;当孩子的生命力不被看见,就变成黑色的。”
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孩子童年时,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陪伴。
作为父母,要学会表达对孩子的爱,可以多问问孩子每天发生了什么事,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情绪,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
亲爱的父母,把目光多放在孩子身上吧。
多陪伴孩子,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见证人,一起陪着他变成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