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电影观后感1
以一位政客的身份获得全世界的尊崇,曼德拉是古往今来人类政治史上最大的特例之一,谈不上空前绝后,但在体系和格局已经定型的现代社会,相信很难再有来者。
因为卓然于世的地位和成就,巨大的影响力,曼德拉的一生引发了各界学术人士和爱好者的关注,特别是在他辞世之后,怀念与感叹之声如风徐来,其中就有这部以曼德拉自传为蓝本的传记电影《曼德拉》(又名漫漫自由路),把一段掀翻南非种族主义制度的自由之路,以及其中的点点滴滴于7月28日南非“曼德拉日”搬上大银幕,质朴无华的史诗影像,辅以结尾处U2的动情演歌,不由让人联想起曼老雄心万丈又情肝义胆的一生,在历在目,声声入耳,怎能不肃然起敬。
其实这几年来关于曼德拉的电影很多,不乏《点球成金》这样精彩至极的侧面致敬,也有以真实史料为素材的纪录片,《漫漫人生路》的区别在于由本尊的自传改编,影片的第一人称视角就像自选集或自画像一样,描绘的都是本人比较认可的事件和情景,有助观众了解曼德拉在人生旅程中的真实状态与内心世界,蕴含着旁观者视角所无法知悉的思想奥秘,供观者解读。
也因为这一特点,影片的气质更倾向于文本性和报告性,有报告文学的色彩,然而这并不意味本片缺少戏剧性,就曼德拉波澜壮阔的一生,随便截取一段支流都会风起云涌,又怎么会单调呢,看完影片就会知道,无论是早期做为律师的正义与觉醒,还是27年牢狱的信念坚守,他既是与种族主义的一生作战的自由斗士,也是在爱情来临时的浪漫多情种,曼德拉在影片中卸下伟大的光环,退回到平凡人时代,把自己影响世界的一生讲述得娓娓道来。
如果说推翻种族主义让曼德拉永远闪耀于世界政坛,自由是他的信仰,那么支撑这个信仰的可以说是爱。他的爱是不只是对恋人妻子和亲人,更大的爱是对南非这片土地,对黑皮肤的在土地上跳着原始的舞蹈却带着文明的铁拷的同胞们的爱,还有对自由与梦想的爱,因为有了这份发自内心的深沉的爱,曼德拉奋起一生的勇气,坚持到乌云散尽的那一刻。
从某个角度,虽然是借助于电影明星的形象塑造,但《曼德拉》仍然不失是一份曼德拉留给世人的内心独白,故事并不华丽,而是非常朴素与诚恳,电影中的他没有发出太多豪言壮语的修辞,没有提升逼格的面具,只有不懈的奋斗,永不停歇的抗争,甚至让人经常置身其中,忘记了这是一部伟人的传记,而把他视为一位有血肉有梦想,未被政治污染的黑人。
这是《漫漫自由路》的可贵之处,也是曼德拉留给世界最大的财富。
《曼德拉》观后感:忠贞自由,无愧光辉岁月
文/赵猪
作为一部刚刚去世不久的著名人物,尤其是还涉及到将近半个世纪的黑人抗争问题,《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这部电影可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太过激进的地方,也不算过分拔高。但是因为曼德拉这个人物,坚韧、忠贞的一生,他所承受的苦难,所背负的整个南非黑人种族,乃至全世界黑人的期望,以及他最终获得的,与之相符的荣耀和光辉岁月,还是让这部电影呈现出一种令人敬仰的,圣洁的光辉。
人物传记电影难拍,一是在于史实的庞杂,无从选择,二则是在于个人解读的立场,很难忠实、正确、全面地解读一个人的一生与功过。当然,第二点在《曼德拉》这部电影来说,相对简单一点。对于曼德拉这个人,至少在现阶段,整个世界的认知还是比较公允的,同时这部影片又是根据出版于1995年的曼德拉自传改编而成,只要稍加修饰,避开一些尚未有定论的模糊问题即可。
并且从《漫漫自由路》这部电影来说,虽然略嫌伟光正了一点,但是因为涉及到自由这个令人无法口出恶言的大命题,再有曼德拉一身几乎可说毫无缺陷的事迹做铺垫,所以影片立场基本上没有任何问题。而在故事线方面,表面上看起来,英国导演贾斯汀·查德威克选择的是最基本也是最安全的顺序叙事,从成长到转变,入狱抗争到出狱后大选,曼德拉一生最重要的几个过程并无遗漏。但是英国导演特有的严谨和博爱精神,还是做出了权衡轻重的区分。
影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诗化的镜头处理,儿童在宽阔美好的南非平原上奔跑。唯一区别只有结尾处,老年曼德拉看着孩子们的奔跑一幕。却是首尾照应,也相当于盖棺定论,从自由精神的起源,到一个老人回望自己一生,无愧于心的自白,紧扣主题。
此外,大概是为了避嫌,导演并没有在曼德拉早年组织抗争运动这一块多着笔墨。其实稍微了解一点的话,会发现这一段历史,曼德拉为了争取自由,其实也曾经做出过许多错误的决定。但是幸好,导演在影片后段,借由曼德拉妻子这个角色,与曼德拉本人的分歧,补充了回来。在长达27年无妄牢狱之灾后,曼德拉走出监狱的第一个重大举措,才是影片最为震撼,也是对“自由”二字最好的注解,他号召曾经的战友和部下,放下武器,采用更加和平的选举方式去对抗种族歧视。正是这一段故事,锦上添花,把曼德拉一生所遭受的苦难完全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也是这部电影最点睛之处。
特别提醒一句,影片结束后,千万不要急着退场,英国著名摇滚乐队U2为影片专门创作的主题曲非常好听,既有非洲草原的辽阔感,又非常振奋人心,贴合“自由”和曼德拉的主题。当然,全片的电影配乐都很好,结合非洲土著音乐和摇滚,很应景!
曼德拉电影观后感2
曼德拉,最伟大的南非人!一位拯救了种族自由、拯救了国家、拯救了全南非人民的黑人,成为了全世界都敬佩的政客,用自己正义与信仰让他那张始终带着微笑的脸庞铭记于世人心中。对其辉煌而又曲折的传奇一生,也有着许许多多的艺术致敬,比如Beyond的那首《光辉岁月》,就是以歌颂和致敬曼德拉伟大而又辉煌的一生而创作的。
电影《曼德拉:漫漫自由路》以曼德拉的自传《自由路漫漫》改编,作为一部有着原型人物和原著记载的传记片,《曼德拉》既保存了人物事迹的真实性、又跳出了传记片固有死板的说教歌颂框架,以细腻的情感诉讼表现法,将一个有着复杂思想情感和坎坷人生经历的伟人,诠释的活灵活现!
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让我不由自禁的想起《光辉岁月》里那几句动人的歌词:“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作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希望……”,也许是因为漫长的电影里,对于这样一个为了迎接自由的光辉岁月而一生都在膀徨挣扎的人物,书写的太过丰满、太过真实的原因。
在接近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没有一点留白存在,虽然这点时间对于曼德拉的诠释很是困难且明显不够,但影片中对他一生的那些重要节点以及人物的情感等描述,都非常精准到位。比如也足以让观众从中领悟到这位传奇人物的伟大之处。
电影的开头,以曼德拉的成人礼开始,曼德拉将自己脸上和身上全都涂白,响应族长的号召冲出族群到河水里洗净白灰。在阳光下,黑色的肌肤逐渐显露,散发着金光,如同波光粼粼的湖面,在极富质感的电影画面里,第一次觉得黑色是如此的性感。
曼德拉的一生,可以用拳击运动员、花花公子、律师、战士、政治家、王者、麻烦制造者、和平缔造者、自由斗士、囚犯、离异人士、病人、全球偶像、传奇、超级英雄、救世主、神……这些关键词来进行概括。电影中对于一位伟人的描写,并没有将其神圣化,伟人不是圣人,也有一些不完美、显轻浮的地方,比如年轻时的曼德拉就有花心搞外遇,对妻儿的这种不负责行为也是让人唾弃的。
但对入狱后在政治上的成熟和心灵上爱与宽容的体现,让人非常为之动容。不管怎样,敢于直面描写这些,披露这位南非国父一些事件的真相或秘闻,让更多人得以了解曼德拉的痛苦和牺牲,在每一个时期,都体现出了曼德拉的伟大之处,个人觉得这是本片的难得的地方。
影片以时间轴的自然叙述方式,多角度的为我们展示了曼德拉传奇一生的各个细节,真实而完整地呈现了这一伟人的多重面貌。革命初期,作为律师的曼德拉为黑人在法律面前争取公平和正义;组织成立期,以先锋人物姿态全身心投入反抗,为自由和信仰而战的他这个阶段是一个转折,有了外遇、坐过监狱,同时也失去了妻儿的陪伴;暴力破坏期,有了新的伴侣,也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暴力反抗,成为了当仁不让的领袖者,但同时因此被抓入狱,判了终身监禁。
牢狱期,是曼德拉真正成为伟人的关键时段,对于常人来说,27年的牢狱生涯足以彻底摧毁他,但对于曼德拉来说却是“监狱成就了他”!他一方面以自己的精神领袖黑人反抗,一方面以自己内心对自由、对种族和平的伟大信念感化着每一个人;释放领袖期,曼德拉更是用触动心灵的豁达,解决了矛盾、实现了共和的伟大理念。
从最初的非暴力抗议,再到被迫进行暴力破坏,被关几十年后,出来再引领人民利用和平手段真正做上国家的主人。曼德拉作为用尽一生为南非人民和种族隔离战斗的伟人,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7年牢狱之灾后仍能继续为自由而战的异于常人的伟大精神。他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有比报仇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远离恐惧和仇恨,好好生活”。“好好生活”符合黑人与白人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而恐惧和仇恨的结果是谁都无法“好好生活”。所以,在电影最后,曼德拉的一段话,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和博大胸怀!
很欣赏曼德拉对于自己的肯定,他说我知道自己该去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在众人的不解中,他以最好的方式保护了大家。27年的牢狱生活,曼德拉以爱与宽容去化解。对于那些抓捕自己,关押过自己的人,以一句“我原谅他们”,于人而言,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电影对曼德拉人生经历重点时刻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释放,有着强劲的表达和肯定,故事的选取和表现的方式都恰到好处,那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心灵诠释,将影片的主题展现的震撼人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能被原谅的,痛苦和磨难滋生的除了仇恨之外,还可以铸就一颗伟大的灵魂。再次为曼德拉致敬!
曼德拉电影观后感3
震撼人心的自然风光,神秘的好望角,辽阔的野生动物园,南非是一个多彩缤纷的国度;早期的种族隔离政策、以及一直存在的种族歧视,让南非也成为了一个黑白分明的国度。
第一位两度获得英国文学最高奖——布克奖的南非白人小说家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JohnMaxwellCoetzee),也是非洲第五位、南非第三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一直用敏锐的目光洞察着南非漫长的种族隔离史所遗留下来的创伤记忆。他将殖民、反殖民的历史主题与后现代的自由言说精神有机链接,将其融入到文字中,谱写出了一系列镶嵌在历史与当下创伤和悲剧的故事。
同为南非人(现已入籍加拿大)的导演尼尔·布洛姆坎普(NeillBlomkamp),其作品《第九区》的内容构思源自他年幼时在南非种族隔离时期的经历,故事也影射了后种族隔离时代的南非依然存在的强制拆迁与种族驱逐等问题。
无论是生活在南非的何种人群,都无法避免地在这片璀璨的土地上,随着历史的车轮与种族斗争的主题抗争着,而随着很多人一起的、长期的努力,这片地域已不再是黑白分明,开始趋于融和。在这其中,“自由斗士”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NelsonRolihlahlaMandela),这位最著名的南非之子,这位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终其一生都在努力抗争。
影片《曼德拉》根据1995年发表的曼德拉同名自传改编,影片回忆了他的成长历程,记录了曼德拉由一名革命战士变成了一名和平斗士,把一个严重种族分裂的国家变成平等和谐国度的全过程。我们也可以通过影片清楚地看到偏见是怎样一步一步演变、扩大为仇恨乃至杀戮,而人类至今仍未根除的人种歧视。
影片所呈现的曼德拉首先是个平凡的黑人。对于他的政绩没有拔高地赞美,对于他的牢狱之苦也没有过度煽情。作为公认的世界上具有杰出政治与民族调解才能的标志性人物,曼德拉因由长期不懈地与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政府进行斗争而闻名,但他并非一个好战者。实际上,生性温良、优雅坚定的他和他所做的战斗,都是首先被当时政治环境逼迫极致所产生的反应。与此同时,为了民主事业的成功他同样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如家人的生活少了他作为丈夫和儿子需要承担的责任,孩子的成长缺失了他作为父亲的陪伴,当然还包括27年的自由。
试图在一部长约一百五十分钟的电影里来展现曼德拉这个人、他的遭遇和他如何看待世界和仇敌,完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影运用了犹如意识流一般的叙事手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赤脚通山走的乡村男孩开始讲起,看他成为高呼自由万岁的热血青年律师;然后从反政府的武装革命领袖,到落难被监禁、放逐及劳役,最终获释后促成了民主选举的成功。影片在讲述人物的成长、磨难坎坷的生命转折之时,颇具意识流的风格,即便人物的成长是跳跃性的片段,但曼德拉的思想和精神特质始终如流水一般“流动”,没有停滞和空白,也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和客观现实的制约,强调了现在与过去不可分割。
所以,贯彻此片的是曼德拉的精神所在,在这种精神上附着的,是面对人生种种境遇的坚忍、积极、优雅稳健的态度。在很多个镜头里,曼德拉的身体四周都有圈微弱的光。虽然这只是在拍摄的时候,演员背后也放置了照明设备而已。但这样的人为设置并不突兀,因为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来,曼德拉的的确确是一位充满了光芒的伟人,他所拥有的智慧之光、和平之光,和那坚如磐石的信念之光。
曼德拉电影观后感4
看完电影《曼德拉》,想起了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两人同为黑人,同为自由而战,同为人民而战,这样领袖般的斗士注定成为传奇。本片取材于最伟大的南非人曼德拉的光辉岁月,通过其生平事迹试图还原“战功卓著”的南非国父传奇的一生。本片选在7月18日上映,一则是切了“曼德拉国际纪念日”,二来是宣扬曼德拉的精神。《曼德拉》是要向人们宣告,曼德拉虽死,但他身上那股追求自由和和平的精神却永远存在。
《曼德拉》云集了一流的制作班底和国际影星,是首部在中国公映的南非传记电影。饰演曼德拉的是好莱坞当红“大叔级”一线明星伊德瑞斯·艾尔巴。他精彩的演绎,将曼德拉苦难时的消极和奋斗的激情,竞选时的点点焦虑与自信,生活上的爱等等,都用非常细微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淋漓尽致地诠释,那是散发出一位智者56年的智慧与善良,冷静与宽容,以及那颗追求和平和自由时的勇敢。
片中,艾尔巴会拳击,会跳舞,会对女孩子甜言蜜语,更会为打赢一场场官司而喜上眉梢……这样就将一个活生生的曼德拉真实的还原了出来,因为伟人也是“人”,也要生活。伊德瑞斯·艾尔巴入木三分般的刻画,让他获得了今年的金球奖剧情类影片的影帝提名,更是“在艾尔巴那堪称壮丽的表演依托下,整部影片逐渐达成英雄史诗般的气魄”。
《曼德拉》无论基调如何的温暖轻快,无论电影如何的励志,电影都无意掩饰追求自由与和平之路的悲剧底色。被迫入狱,破碎的家庭,动荡不安的局势,压迫的生活,无法奢望的自由与平等,等等,以至于曼德拉的出现与改变是一种突破,一种传奇,当然也含有受挫时的挣扎与怀疑。电影真诚的还原曼德拉一生的主要活动,那纪录片式的影像给了影片一种天然的真实感。
再者,导演对细节的刻画,让人物的表现也更加的传神。片头片尾桥段的互相呼应,简直是“神来之笔”。画外音的点缀下,曼德拉悄悄地述说着自己的梦想,那是天真无邪的乐园,那是和平的摇篮,尽管他像一个影子一样活在爱人和孩子身边。而影片最后,曼德拉追求那自由与和平后所失去的亲人与朋友的镜头,让人无限敬佩之时,一种悲伤悄然流露心间,如刀割一般,疼。
《曼德拉》多次运用慢动作暗示人物的注意力所在,这是片中刻画人物最成功的视觉策略。在《曼德拉》中,一组镜头表现拥挤的广场上,曼德拉高高一隅深情演讲,升格镜头里的领袖式人物的高大与人民追求自由与和平的心得到了速度化式的演绎。电影中的暴动与暴力场面,虽说在很多动作电影中随处可见,但是在《曼德拉》中将暴力色彩的营造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狱中囚徒吃着发霉的饭菜,经常会受到虐待,甚至连洗澡的权力都没有。那雨中脱光衣服整整站一夜的镜头,早已对南非的残暴的统治一一控诉,这是消磨他们的身体,更是对尊严,对精神的奴役。
在法国学者拉康看来,眼睛是一种欲望的器官,因此,我们能从观看行为中获得“快感”。这个行为,也得到一种认同和参与感,当我们坐在影院“凝视”曼德拉伟人的时候,我们同时会携带并投射自己向往的自由与和平追求的欲望。影片中的曼德拉更多的被放置在被看,而不是观看者的视觉位置上,多少带有记录风格的摄影风格,将曼德拉置于记录对象的位置。可以说,曼德拉成为一幅催人泪下且精神焕发的南非社会画面中让人沉迷的风景。而这一视觉也呈现出了一代伟人曼德拉的冷静、理性、包容,以及对自由与和平的孜孜追求。
曼德拉电影观后感5
在电影领域,拍一部人物自传是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因为它不同于常规电影那般简单,而需要对人物、历史把握之精准,包括一些制度的限制,都极大影响着人物传记叙述的原本性和真实性,也使得导演们在拍摄时面临种种阻碍,不能给予观众更直接的表述。然而,电影《曼德拉》作为一部人物传记,在征得本人同意后,根据南非首位黑人总统曼德拉的自传改编,真实还原了曼德拉的孩提时代到他的总统就职演说的整个过程,故事内容饱满且充满戏剧性,再现其推翻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而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卓越贡献。
要说曼德拉的这一生,想必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甚至像8090年代生的人,对这位传奇总统并不熟悉,除了在历史课本上稍有了解外,不乏大多数朋友跟我一样,是因为香港乐坛摇滚教父黄家驹的歌曲《光辉岁月》得以了解。他不仅表达出一位中国音乐人对当时南非的状况所流露出的真实情感,还通过这首歌让我们了解到当时南非的真实社会现状是何等不堪,留给我们很多当年的历史信息,就连曼德拉在听完这首歌曲时都忍不住泪流满面,因为这首歌就是以南非当时的社会现状带来的创作灵感,非常贴近现实和接地气。
在这部电影中,影片前半部分不仅让我们得知曼德拉孩提时代是如此萌的可爱,还让我们了解到这位伟人也曾是位追妞高手,懂得和女孩甜言蜜语;他酷爱拳击、会舞蹈;会和所有南非人在一起,为抵制公车涨价和解放黑种人自由游行;展现出一个冲动、热血、充满愤怒的年轻时期的曼德拉。而影片后半部分讲述曼德拉经过二十多年监狱历练,逐渐成长为冷静、理性和包容的一代伟人,尤其是他在狱中通过个人魅力和坚毅的个性影响狱卒,让他们渐渐懂得尊重黑人,使整个故事发生了巨大转折。
如果说青年时期的曼德拉吃尽了不少苦头,让他为“年轻”付出了巨大代价,而监狱时期的生活则给曼德拉的人生算是一笔重要财富,以至于出狱后的曼德拉在处理事务上显得冷静和成熟,理性和包容的一面。在我看来。要不是这二十多年的监狱历练,历史上可能不会有曼德拉这样传奇的人物,而这样的成长也验证着这样一个真理:“上帝在你面前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户”。
且抛开电影的制作手法不说,其实这部电影除了融入曼德拉的个人成长生活轨迹外,还有一部分在讲他的政治生涯,最令人震撼的是他如何谈判要求出狱和出狱之后对几近瓦解的南非拯救的片段,直到他出狱和成功组建南非政府,并成为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登上就职演讲台的那一刻,真真被他的励志故事深受鼓舞和感动着。
总的来说,看这部电影对我们了解这位传奇领袖曼德拉和非洲的前世今生都有着新的认知,对于这部即将于7月18日“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上映的影片,可见其意义非凡,而这位自由神的传奇一生的光芒必定会永远照射在每个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