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本是上古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祈福辟邪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作文端午节800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作文端午节800字1
家乡的端午节都是忙碌而有趣的,我们老家过端午时,不仅要划龙舟,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五月初五这天,妈妈依旧买回了粽叶和糯米。我欣喜若狂,一会儿看看糯米,一会儿又拿起皮带似的粽叶系在腰上。不一会儿,就只见妈妈便把洗好的糯米装进盆子里,又把粽叶用水泡开,再用锅把它们煮透。我很认真地观察着妈妈的一举一动,铁了心准备向“包粽高手”妈妈拜师学艺。
只见妈妈熟练地取出两三片粽叶,麻利地折了个三角形,像个小漏斗似的,接着用勺子将糯米装了进去,又用筷子捅了捅,再把粽叶往回折,把口封严,最后再用马莲系在粽子中间,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就“出世”了。真是太了不起了!
“这不挺简单的吗?”我心想。于是就对妈妈说:“妈,让我试一试吧!”妈妈半信半疑:“你不给我捣乱,我就谢天谢地,包粽子可不是玩游戏。”妈妈的话激恼了我,我生气地说:“别老是从门缝里看人,不就是包粽子嘛,还不是小菜一碟。”妈妈笑着说:“好的好好,我让你来,真是受不了你。”我开心地笑了。
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模样,抓起两片粽叶,折了个三角形,装上糯米。咦?这是什么东西,好咯手呀!哎哟!原来糯米从粽叶里漏下来了!真是出师不利!我像泄了气的气球,一_ 股坐在沙发上,这时我才深刻体会到古人说的“看花容易绣花难”。为了让妈妈不小瞧我,于是我又硬着头皮来了第二次。
在经历了不知多少次的失败后,我终于摸着了门道,找到了感觉。我把容易漏米的地方捏得紧紧的,手里拿了一根马莲,使劲地系在粽子上。这样,一个粽子终于大功告成了!虽然它的模样有那么点怪,但是我总觉得它是那么的可爱!我欢天喜地把我的第一个“劳动成果”拿给妈妈看。妈妈满意地说:“包得不错,还有进步空间,继续练,熟熊生巧嘛!”在妈妈的鼓励下,我包了一个又一个,越包越爱包,越包越顺手,越包越高兴……
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看着一条条锣鼓喧天竟相争渡的龙舟,家乡的端午在我的心中越来越有节的味道了。
作文端午节800字2
前些日子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些新闻,相关韩媒称“屈原是韩国的,端午节也是韩国的。”这让屈原先生在九泉之下怎么能安心?而且韩国端午节申遗成功了,他们的言论被世界承认了,这个事实无疑让中国人感到讶异和愤怒,同时我也在思考:韩国为什么要这么做?它的目的何在呢?它为什么敢这么做?
为什么?众所周知,韩国在历史是一个向中国俯首称臣的附属国,在近代又受到日本的压迫,如今国家经济的发展又不得不受约于美国,这导致了它疯狂的剽窃中国文化,除端午节外,中医、甲骨文、汉字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侵犯现象,韩国正在极力地改变受中华文明影响的韩国文明,于是它想出了一个好方法:据为己有。何况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好的东西谁不想拥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全球化,不少国家收获了累累硕果,韩国也不例外,经济的飞速发展让它开始重视这个国家的内涵:文化底蕴。试想一下,没有强大的文化支撑的国家怎么能经历风雨昂首挺立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韩国想用中华文明填的补自己的空白,企图利用文化来抬升自己在东亚的地位,明明是强盗般的行为,偏偏还要装得光明正大理所当然,它的虎狼之心,早被世界识破。
它为什么敢这么做?第一,它的强大后盾是美国,美国的超级地位代表了强大的实力。第二,中华儿女越来越不重视文化的现象被发现了。因此,韩国认为:既然你们不在意,我们又有强大的大哥,抢你的端午节不行吗,有本事你拿大炮轰击我呀!
这给我们深刻反思的机会,当韩国一次又一次地肆无忌惮的侵略中华文化的时候,我们除了愤怒的谴责,是否应该反思为什么韩国可以将中国的端午节申报成自己的传统习俗呢?归根结底还是我们重视不够,保护不当。我国的文化保护部门也应该更加重视自己的工作,防止他国的文化侵略,早日把中国文化申遗,刻上世界认同的烙印,并且让国民更加认同自己国家的文化。
端午节,一个纪念屈原和吃粽子的盛大节日,在所有的华夏子孙心中都是重要的存在,单单从过节的时候我们收获的喜悦来说,我们决不允许端午节离开我们。
作文端午节800字3
汩落江畔,有一位行吟的诗人,有一位且行且止的哀痛者,有一位面向风雨的歌者。他目光寥远,心情沉重,告别着这个他无能无力的世界。这便是端午节的主人公--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吃粽子、鸭蛋来纪念他,喝雄黄酒,赛龙舟,挂艾草来纪念他,使端午节延续至今,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原本,我认为端午节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因为屈原死了,再怎么样,一个忠臣自 杀了,当他的政治理想破灭时,当楚怀王背叛了他时,当令尹子兰与靳尚谗毁他时……他愤怒了,他怒斥他们的不道德,指责他们没有责任心,揭露他们道德上与智力上的双重昏庸。这让我深深为之哀叹。于是端午节在我心中是那么悲剧性的。当每年的那天来临时,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手机械地往嘴里塞着粽子,手机械地剥着鸭蛋,没有那种吃到久违的食物的欢欣。因为端午节让我们失去了一位这样可敬却又可悲的人。在这样一个沉重的日子,我们是否真的应该“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是否真的应该哀叹“曾嘘唏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我也徘徊不定。
现在,端午节在我心中变成了激越雄壮的的赞歌。当屈原面对许许多多的迫 害,他没有低头,他傲然昂起他那不屈的头颅。叹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那是孤独者的内心独白。但我要说,屈原你错了,当你奋力一跃,跳进汩落江时,多少百姓为你痛苦,多少人努力想要救你上来,说明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现在又有多少人都自豪地谈起那个爱国的屈原。端午节便是的证明。你忠君,你爱民,你虽然已去世,但你的精神却永生永长,切日益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庇荫着、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端午节已不再是那个悲剧的跳江纪念,而是人们对屈原爱国精神的肯定,是人们对他独善其身的理解,是千千万万人民对面向风雨的歌者的敬仰。屈原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端午节便是对爱国精神的无悔追求。
当西方文化大潮向我们涌来,当其他国家自称端午节是他们国家的节日时,我们难免尴尬,但屈原,这个中国的子民--屈原会见证一切,他会告诉全世界,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透过他,你可以触摸中华民族的体温,感悟中华民族的大气,体味中华民族的风范,展现中华儿女最真最切的爱国热情。
作文端午节800字4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一是吃粽子。粽子实际上头天晚上就做好了。家乡的粽子和外地不同,外地是用糯大米做的,家乡是用黏小米做的;外地多数用苇子叶做,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还用竹筒做,我们家乡除用苇子叶外,还用类似薄罗叶那样的粽子叶做,且两个粽子对着捆在一起,其他地方少见。家乡农村人过端午吃粽子就是吃粽子,也没说纪念什么,只是学校的老师说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更没人去考证屈原是因逆耳忠言的劝谏,还是和楚怀王的后宫私通,而遭嫉恨放逐。老百姓只知道“吃了端午粽,才把那棉袄扔”,那时人穷,没有毛衣、春秋衫,只有在单衣和棉袄两者之间选择。就是说,过了端午节,就可完全脱掉棉袄了。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