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报告四篇

王明刚

地质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

  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

  四、庐山及其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 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

  (一)秀峰龙潭

  20xx年4月20日下午我们来到了整个实习的第一站——秀峰龙潭。

  老师告诉我们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下一站我们来到了青玉峡,它是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即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

  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

  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 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

  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

  (二)秀峰卧龙桥

  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

  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 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

  ( 三 ) 海汇镇水库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在水的冲击下,下游的石头粒径都比较小,有的地方甚至成细砂状分布。

  继续向前,入口处的一块大岩石,能看到变质岩(花岗片麻岩的一种)、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

  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

  风化分有几种:

  a.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

  c.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 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 ).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 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

  d.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e.新鲜岩石:

  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

  2. 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

  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因此必须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

  1.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与sw210度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

  2.岩层倾向的测定: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将仪器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用罗盘侧边紧靠地质界面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钮,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度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界面的倾角。在实际测量时,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为了提高精度,则要首先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再测倾向和倾角。

  在此处我们主要是学了一下罗盘的使用,我们在此处所测的一处的数据如下:一处的地质产状的测量结果如下:倾向:124.5° 倾角14° 走向29°

  ( 四 ). 三叠泉

  实习的第二天下午我们来到了三叠泉,我们到售票点的时候天下雨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一点点麻烦,但我们都想看看三叠泉到底是怎样的,因而大家依然很兴奋。刚进大门大门不久,也就是三叠泉的入口处我们看到在我们的右边有一座很特别的山,岩石是一层一层的,而且层与层之间是相互平行的,老师告诉我们这是沉积岩。我们还了解到此处的岩石为石英砂岩,中间夹杂有云母夹层,其的形成是由泥岩变质而成。老师告诉我们在庐山的褶皱中,左边向斜延伸至三叠泉,背斜部分缺失,延伸至鄱阳湖底。

  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当然,如果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有加强护坡来最大程度的避免危害发生。

  随后我们继续往上走,爬了好久终于来到了三叠泉。三叠泉它位于五老峰下部,我们看到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据了解它落差共155米,看起来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在此处我们又了解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 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 三叠泉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它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非常非常的美!

  最后一天我们驱车来到狮子洞,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 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 + + hco3-  caco3==ca2+ +co2+ 3

  caco3+h2o+co2 ====ca2+ + 2hco-- 3

  由于h +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2+ 3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 3形成 ca(hco 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 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六). 隘口马头山庄

  最后一程我们来到了隘口马头山庄,这里以前是一个采石场。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座背斜山,背斜山也就是与背斜构造相一致的山。在褶皱构造地区,地貌发育的初期背斜部位尚未经受明显的侵蚀破坏,形成背斜山。其山脊位置和背斜轴相当,两坡岩层向外倾斜。背斜的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还了解到褶皱的背斜情况,在那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 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因此处的倾角大于45?,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实习总结:

  在依依不舍中我们告别了庐山之旅,期末也快来临了,大家又忙碌了起来。这次的实习让我们在快乐轻松、人杰地灵、山水如画的环境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都无法学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实践让我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亲手测定了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加深了对各种地质作用的理解,看到了很多地质构造,而且了解到三大岩石的种类,结构,形状及产状;看到了三大岩石的一部分类型,比如变质岩的石灰岩,和沉积岩等。了解到了各种地质构造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影响,也对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认识。

  这次实习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课堂内的专业理论和课堂外的真实情况,既锻练了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培养了实际工作能力,获益甚多。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而且还在实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了解,尤其是工程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从之前的感性认识升华为如今的理性认识,这种质的飞跃,归功于实践的作用。

地质实习报告 篇2

  马上就要出去参加实习了,内心还是有那么一点激动的,其实在我看来,这些都是在不断地慢慢的成长中学习到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参加实习的机会多了,我就会做好这一切,很多的现实问题都是在不断的发展中得到了巨大的进步的,相信我能够做好这一切,参加实习得到实习的锻炼!

  一、 实习地点

  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 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

  二、 实习目的及要求

  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

  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

  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溢洪道为开敞式,底高程为110.3m,宽15.0m。在坝后建有一座发电站,装机发电功率为320 kw。

  水库在1997年安全鉴定为二类水库,但是经过几年的观察,前期所进行的除险加固措施未能彻底消除水库的安全隐患,主要还存在坝体渗漏严重、放水涵管漏水、大坝坝体单薄、反滤体存在失效迹象等安全隐患。另外移民工作也留下一些问题。水库下游西坑村的村民未能迁往他处,这样不但给水库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更严重的是,群众在水库管理范围外,溢洪道尾水两侧承包责任田里兴建住宅房屋,逐渐遍及了整个大坝下游的泄洪区域,涉及房屋1.3万m2,人口300多万人。由于下游泄洪渠道仅1.0m宽左右,加上淤塞严重,一旦水库泄洪将淹浸和冲刷下游农田和这些房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威胁。

  该工程任务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级,次要建筑物为4级,临时建筑物为5级。水库永久性主要建筑物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1XX年一遇校核;溢洪道消能防冲防洪标准按30年一遇设计。

  “xxx”期间计划对西坑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工程需土方11万m3,石方1.7万m3,混凝土0.2万m3,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为大坝坝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上游坝坡坡脚增设抛石压脚,下游坝坡坡脚新建排水棱体,重建输水涵管,重建坝后电站,整治溢洪道下游归河段长1040m,完善大坝观测和水库自动化监测等。本工程招标范围为水库部分、排水渠部分、水土保持专项部分及电站部分。

  2. 泵站建设工程

  2.1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概况

  2.1.1工程地理位置及受益面积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是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及配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站址在樵桑联围东堤18+300处(丹灶建设段)。泵站主要负责丹灶大良围片区的排涝任务,受益区为上沙、下沙、建设、石联、荷村、新农村委会,丹灶镇城区、赤坎水库三水西南镇南下村委会等,总集雨面积约62k㎡。

  2.1.2工程水文及地质条件

  泵站站址处外江5年一遇洪水位为6.55m,10年一遇洪水位为7.23m,20年一外江洪水位为7.61m,50年一遇设计防洪水位为7.99m,外江枯水期水位多为0.5~1.5m。内涌正常水位为0.00~0.80m。

  站址处地质构造共分8层,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工程场地土属软弱土类,建筑物地类别为ⅲ类。

  2.1.3工程投资及规模

  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及配套工程主体工程投资估算为7196.63万元。泵站工程等级为ⅱ级,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24小时设计暴雨169.8mm两天排干。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土方56.34万、石方5.01万、混泥土方1.16万,基础防渗高压旋喷桩总长9197.6米。

  建设泵站原有大良围电排站排涝能力:总装机1645kw,总排水流量24.45 。现设计安装4台1600zlq9.5-8型立式轴流泵,配10kv、1000kw同步电机,泵站总装机容量4000kw,设计排涝流量39.76 .泵站建成后排涝能力对比增大近一倍,有效确保围内不受浸。

  2.2国外泵站技术和管理制度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泵站是为水提供势能和压能,解决无自流条件下的排灌、供水和水资源调配问题的唯一动力来源,是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的重要工程措施和实现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由于泵站的作用和特殊地位,各国都很重视。国外特别是在泵站技术装备、投资和经营管理机制方面,很多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2.1国外泵站技术装备好、自动化程度高

  国外水泵的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国内,机组的结构、配套和传动方式也丰富多彩。国外大型水泵生产企业制造出来的泵,一般具有转速高、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其流量是我国同口径水泵流量的1.5~2倍。如荷兰1.8m的水泵与我国2.8m的水泵性能相同,但前者的重量为23.1吨,后者的重量却是48吨,两者相差一倍以上。

  另外,采用齿轮传动,可以大幅度地减小电动机的体积和重量。如荷兰口径3.6m的贯流泵,采用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设计后,与其配套的高速电机直径仅1.2m,电机和齿轮箱的总重量是15吨。如果将这台泵改用我国的直接传动,其电机直径将由原来的1.2m增加到6.1m,重量由15吨增加到49吨。由此可见,国外机组的高速化,不仅使机组的体积减小、重量变轻,而且还使厂房和土建投资大幅度降低,特别是考虑不同机组的装置形式(立、卧、斜式)对泵房结构的影响后,这种效果更明显。

  国外水利工程建设,十分注意严把质量关。如荷兰的水泵生产和泵站管理,两者在业务上的关系要比我国密切得多,水泵厂的设计人员对泵站的运行管理非常熟悉,他们与泵站管理单位在设计、生产、制造、试验、安装、调试、运行和检修等各个环节上配合默契,协调一致。水泵的内外表面平整光滑,叶片铝青铜表面加工光洁度高。这样就确保了水泵符合泵站的使用要求,不仅效率高,空化性能好,而且大大地延长了水泵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而国内的泵站质量是令人置疑的。如某些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就发生地基下陷和建筑物开裂。国内水泵品种规格较少、结构形式单一、制造质量普遍较差,价格方面甚至低于与其配套的电动机。泵站设计时,只能选用性能差不多的那么几种定型产品,这样不但降低了泵站效率,而且还留下了许多不安全隐患。

  国外泵站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泵站运行的各种指标、长期跟踪、监测和记录,随时发现问题可随时加以解决。同时,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将成为水泵开发和性能完善的依据。另外,自动化大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也减少了泵站的管理工作人员。如美国,几十公里的输水干线上,只有几个工作人员。国内泵站一般建于六七十年代,设备陈旧,自动化程度低,往往采用经验管理和定期大修的办法。这样,大大地影响了泵站经济,增加了管理开支,造成经济上不必要的损失。

  4.2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少、素质好、社会分工严密

  国外泵站运行管理人员只相当于我国的1/10,而运行管理有条不紊,长期保持正常运转。以荷兰为例,事实上,stork泵厂负责核心部件的生产和总装,泵站的管理人员只负责值班运行、小规模的检修和大规模的检查,而大规模的检修则由泵厂完成,甚至于清洁卫生工作都由专业人员承包,更没有沉重的行政包袱。这些社会分工与协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借鉴学习。

  国外泵站一般采用懂专业、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泵站运行中,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能正确地处理突发事件。而国内许多泵站管理人员素质差,专业技能低,地方保护严重,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引用,导致泵站运行管理水平相当落后。

  4.3 国外十分注重工程的维护和保养、运行管理费用充足

  国外泵站的清洁工作做得好,一般都配有清污、清淤机械,它是保证泵站安全运行、节能、减少水泵磨损、延长机组寿命必不可少的泵站设备。但国内泵站的水泵工作环境差,设施不配套,很多泵站都没有配置清污机械,已设置的也不好用,问题在于关键技术不掌握,落后,资金投入也不足。

  在费用方面,国外泵站以受益者支付或国家拨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资金,有条件、有能力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改造、维修和扩建。而我国泵站建设资金短缺,且许多泵站主体工程在一次性投资建成后,工程配套滞后,续建费用少,这样就使一部分泵站长期不配套,工程迟迟达不到设计效益。另外,泵站运行管理资金少,甚至连职工工资都无保障,更谈不上泵站机电设备的更新和改造。

  近年来,一些专家通过考察,对国外泵站的发展、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了一些归纳和叙述。更多的有待我们更深入的考察、了解、研究和学习,并调整政策,加大投入,脚踏实地地作好工作,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泵站工程的发展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四、实习收获

  可以说,一天的实习是很短暂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从中获益,特别是两个在建工程这样好的实习点,让我受益匪浅。首先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西坑水库加固工程的高压摆喷防渗施工:由于西坑水库坝体主要由筑填土(qs)之粘土质砂、含砂低液限粘土及含砂高液限粘土组成,厚度5.30~26.00m,平均17.10m;坝基土为早侏罗世(j1ηγ)不同风化程度的中粒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这样的天然建筑材料渗透系数较大(k20=7.92e-05cm/s),有的地方数量级甚至达到 ,导致大坝渗漏比较严重。通过高压摆喷灌浆,在坝轴线面上形成一层厚几公分的防渗墙,以解决大坝的渗漏问题。

  其次就是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的地基处理,尤其是对地下水的处理。工程站址处各岩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素填土、淤泥、粉土、粉质粘土、中砂、砾土、残积粉砂和风化泥岩。其中只有粉质粘土和风化泥岩的防渗能力相对较好,故地下水对工程主体稳定性的影响必须认真考虑。施工时在用了一层混凝土阻止地下水的上渗,巧妙的是,主体工程周围用打桩到地下几米的方法巧妙的把活跃的,多余的地下水过虑出来,防止地下水上冲和消退对地基的影响,同时有效防止了地下水带走沙和土造成的地基下陷。

  总的来说,这样的实习有效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以及施工解决方案。这是单调课程讲解无法达到的效果。实习,这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和运用,从而加强我们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去参与了,去了解了才会明白。最后,还要感谢老师的细心指导。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机会总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时刻准备好,就不会在机会来临是手足无措,对任何一件自己要做的事情也是如此。

  五、实习总结

  在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的在学校课本上和知识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在真正的实践中才能够得到巨大的锻炼的,我也相信我会做好这一切的,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问题,我才会将我所有的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相信我会继续不断的做好的。通过实习我对自己更有信心了,这一次实习是给我的巨大的人生的财富,相信我会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继续做好的!

地质实习报告 篇3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

  1、实习的性质

  实践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针,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发扬我们当代理工大学生动手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优良传统的基本保证,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2、实习的目的

  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火炉山的了解与观察,初步的了解工程地质,并将大二所学专业知识,与所见所闻相结合,从而有所感悟,进而加深同学们对建筑施工内容的消化和理解。并通过对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认识与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工程实际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对本专业有更深的感性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习的任务

  通过在广东火炉山森林公园的认识和学习,联系我们大二所学的知识,并试着运用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去分析一些现场遇到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方向,从而达到实践生产实习的目的。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13日

  三、实习项目

  到火炉山森林公园实习

  四、实习的收获体会

  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

  五、实习的收获体会

  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实习是关于地质的实习,这个学期的土木工程专业课主要是学习了工程地质,它是地质学得一个分支,而我们主要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法生地工程地质问题和其对建筑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当天早上我们一大早就起床,在饭堂门口集合完毕后,就坐上校车出发到实习地点,我们这次实习的地点是火炉山。它位于天河区东北部,车程并不久,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下车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青葱的大山。据了解,火炉山长约3公里,面积600公顷,是典型的花岗岩山地。火炉山的岩浆岩属于侏罗纪时代的。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石和石英。因为花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发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矿物颗粒,因而得名。花岗岩不易风化,颜色美观,外观色泽可保持百年以上,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损,除了用作高级建筑装饰工程、大厅地面外,还是露天雕刻的首选之材。

  我们并没有沿着正门走,我们沿着铺好的沥青路往山上走,刚开始几个班的同学都是一起走的,后来就分散了,我们沿着一条小得登山路往上走,路上我们看到了几种不同形状的土堆,回来的时候,我们查过资料,知道这是两种土壤,分别是残积土和坡积土。残积土是岩石风化后未经搬运而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碎屑物质,坡积土是由于重力,雨水或雪水的作用将原处于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向下搬运,堆积在平缓的山坡或坡脚处而形成的堆积物,两者最大的鉴别依据是土中残留碎屑的矿物成分是否于下卧基岩相一致——残积土由于是原地沉积,碎屑物成分上与原岩呈简单的直接的关系;坡积土则经过或多或少的搬运距离,其碎屑物成分往往找不到一定的规律性,与下卧基岩也没什么联系。上部的土层很薄,经榔头敲打后土层剥落,下卧基岩清晰可见,且土中的碎石颗粒棱角分明,表面较新鲜,分布也比较均匀,判定为残积土;下部的土层较厚,用榔头锤击数次仍不见有岩石出露,另外,土中碎屑颗粒分布零散随机,结构混乱,性质似乎更加软弱,这是坡积土的表现。

  一般里面矿物结晶,比方水晶、金刚石上所没有学过的,回来查找相岩的成因可以推测出其存在的合理性:由于岩浆侵入地壳某深处,在压力和温度的强作用下,岩浆冷凝非常缓慢,矿物结晶有了充足的时间,于是长成了巨大的伟晶岩;由于岩浆属于复杂的混合物,伟晶岩中不可避免会包含一些其他的矿物成分,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随伟晶岩一起缓慢冷凝,形成了完整良好的矿物结晶。了解伟晶岩的特性对开采矿产资源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我看到有一个岩石缝隙的泉水中带出了不少黄色的沙,从书本上的介绍明白到那正是岩石的风化现象,由于流水的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它使岩石内部“变质”,形成细小的颗粒随流水一起带出,形成沙,长江、黄河里面的河沙来源正是由于这一原理,河流旁边山体的岩石的风化颗粒随水流带到江里,于是便形成了河沙。所有沙的来源都可根据这一原理解释。

  一路登上山顶,已经有许多游人和同学在那里休息,他们并不只是坐在凉亭下,许多人都爬上石头上去,那些石头就是猪头石,下山时,我看到了有条水流顺着石阶而下,这大概是从山上的泉水,被人工地用水管接下来,那水很清澈,有不少人在那里装水,有的装回家,有的就直接装上水壶中,直接煮沸哦泡茶喝,但也有人直接饮用,这我就很纳闷了,就算是泉水,总该处理一下,例如煮沸了再喝,抱着咨询的态度问了那人,那人却说这些泉水无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这些泉水是由雨水经过过滤,进入岩石缝隙,然后通过打入不锈钢钢管将其引出来。这些介绍澄清了我一直以为的想法。

  就这样,我们用了一个早上的时间把一天的实习任务完成了。接着,我们小组几人把火炉山附近逛了一下,还特地到正门对面的中大新华学院看了一下,并且吃了远近驰名的岑村排骨,总的来说,这是一次既有学习性又有娱乐性的实习。

  六、实习感悟

  这次实习不仅是一次对自己这学期学习的知识的梳理和补完,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们这个专业相对理论知识的积累,实际的实践活动同样重要,因为许多东西是不通过实际的探究或者询问,是不会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欠缺,书本上知识哪些用得上,哪些常用,哪方面的知识需要再深一步去学习,这些东西都要自己发掘。应该说,这或许这是我这次实习最大的收获,不要死啃课本,而不知变通,这样会造成坐井观天、夜郎自大。抛开课本,走出课堂,这很重要,要将理论在实际中运用起来,,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运用自己的眼睛和大脑挖掘新知巩固旧识,这样才能达成学习的目的。

地质实习报告 篇4

  第一章 绪言

  第一节 实习区地理位置 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东西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宜阳县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别沿洛河两岸纵贯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乡村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 km2。

  第二节 行政区划

  宜阳县辖6个镇、10个乡:城关镇、锦屏镇、柳泉镇、韩城镇、白杨镇、香鹿山镇、盐镇乡、高村乡、三乡乡、张坞乡、花果山乡、上观乡、莲庄乡、赵堡乡、董王庄乡、樊村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20xx年1月,将宜阳县丰李镇的西霍屯、邢屯、梁屯、王屯、油坊头、毕沟、侯城、小营等10个村划归洛阳市洛龙区古城乡管辖。20xx年12月29日,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销城关乡,建立锦屏镇。20xx年1月20日上午,宜阳县城关乡更名锦屏镇庆典仪式隆重举行。20xx年3月5日,洛龙区丰李镇挂牌仪式举行,此后丰李镇脱离了宜阳县管辖。

  宜阳县共396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量7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占总人口的12.8%。民族有汉、回、壮、蒙、藏等30多个,其中汉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壮族人口占0.2%,其他民族人口占0.1%。

  第三节 道路交通

  宜阳自古即为交通要道。《尚书2禹贡》记述夏启开辟了“南崤道”,此道由洛阳沿洛水西行至宜阳三乡折入连昌谷,经洛宁县北过陕县之雁翎关,沿黄河南岸西行。春秋前后,秦楚交往形成一条西通秦陇、东下吴越的交通要道,称为“秦楚孔道”,是一条古商旅大道。

  宜阳交通发达,省道八官线、安虎线横穿东西,省道南车线、县道宜新路和宜白路贯穿南北,洛阳市西南环绕城高速和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穿境而过,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县城,境内已形成“两纵两横加一环”的公路网络,全县公路里程达2223公里。全长17公里的洛宜快速通道使宜阳县城与洛阳市中心的通车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全县353个行政村已全部通上了柏油路或水泥路,形成了县级公路乡乡连、农村公路村村通的公路网络。现有三家客运企业:洛阳一运公司宜阳汽车站、宜阳县公交公司、

  宜阳县天禾出租车有限公司。宜阳县汽车站现有客车197辆,线路82条;公交公司现有公交车46辆,公交线路8条;天禾出租车公司现有出租车100余辆。实习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

  第四节 自然经济地理 宜阳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部,地跨东经111°45′~112°26′,北纬34°16′~34°42′,东连洛阳,西接洛宁,南与嵩县、伊川交界,北与新安、渑池为邻。宜阳县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占河南省总面积的1%,洛阳市总面积的11%。全县平均海拔360米,县城海拔195米。

  宜阳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1831.8米,为全县最高峰。

  宜阳水系属黄河流域,全县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境内主要河流有洛河及其九大支流,洛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县水资源4.49亿立方米,主要水产品有鲤鱼、鲶鱼、鲢鱼、鲫鱼、鳝鱼、草鱼等。全县大小水库19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总库容2910.3万立方米。最大的水库为寺河水库,库容为1050万立方,是全县唯一一座中型水库。

  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年均气温14.8℃,地温平均12.8℃,年降水量500毫米~800毫米,无霜期200天左右,全年日照在1847.1~2313.6小时,日照率为47%,冬季因受蒙古高压控制,多偏北风。夏季多偏东风,平均风速为25米/秒。全年无霜期平均228天,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

  宜阳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据县志记载和文物普查中发现,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古墓葬38个,馆藏文物5200件。 其中邵窑遗址、苏羊遗址、灵山寺、五花塔等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宜阳县不仅古迹众多,山水名胜也星罗棋布,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应俱全。距县城50公里、海拔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被确定为国家森林公园。“灵山寺”是中国佛教名刹“白马寺”的姊妹寺,坐落在宜阳城西8公里处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内建筑典雅庄重,古色古香,寺后凤凰岭满山翠柏,浓密葱郁,寺侧凤凰泉幽深清丽,甘甜宜人,寺前银杏树下悬崖垂秀,洛水萦回。

  第五节 工农业状况

  近年来,宜阳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产业立县、工业兴县、科教强县、旅游名县和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先后建设了投资9.6亿元的龙羽535.75万千瓦火电项目、投资12.8亿元的黄河同力日产1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投资8亿元的中信重机铸铁件、投资6.5亿元的

  乾纳冶金年产6.5万吨铝板带、投资20亿元的升扬硅业年产20万吨金属硅等一大批工业骨干项目,初步形成了能源、建材、精细化工、冶金、机械加工和制造、烟花爆竹等六大工业支柱产业。

  宜阳县从20xx年以来举全县之力建设产业集聚区,聚集区规划面积达11.96平方公里。目前,建成面积达到6.6平方公里,集聚区总体规划、区域环评、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省级评审,“三纵五横”的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变电站、集中供气、集中供热工程正在实施,集聚区功能日益完善。20xx年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新上项目18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省175个集聚区排序第16位,综合发展指标在全市17个集聚区排序第3位。宜阳20xx年,宜阳县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69个,总投资57.8亿元,完成投资29.6亿元。其中投资12.7亿元的升扬硅业10万吨金属硅一期、投资8亿元的中信重工铸铁件一期等48个项目竣工投产,完成投资18.7亿元;投资7.1亿元的黄河同力二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投资4.6亿元的凝瑞镁业年产3万吨镁合金一期等21个项目加紧建设。全县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1家,全年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7.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8亿元、增长10.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15.7亿元。民营经济发展迅速,营业收入、增加值、税金分别达到了168亿元、52亿元和5.5亿元。

  第六节 实习目的和内容

  实习目的:

  (1)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的反复实践,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

  (2)逐步提高运用基本理论去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3)训练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

  (4)掌握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及有关地质图件的绘制方法。 (5)培养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学事业的崇高使命。

  实习内容包括:

  (1)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和野外地质观测的记录方法。

  (2)了解实习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化石、矿产、厚度和接触关系,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实习区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和古气候进行初步分析。

  (3)肉眼较熟练的鉴别实习区各种沉积岩,并能掌握主要岩石类型和矿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4)掌握褶皱和断层等构造野外研究方法和识别标志,认识实习区的构造特征,并能根据实习区褶皱和断裂的组合特征进行初步的几何学、运动学及动力学分析,追溯构造演化史。

  (5)掌握野外原始资料编录方法,进行剖面的测量,学会画路线剖面图和信手剖面图、路线平面地质图和露头地质素描图。

  (6)掌握实测地层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和地形地质图等主要图件的编制方法和绘图基本技能。

  第七节 实习情况 起止时间:20xx年8月20日——20xx年9月9日。其中,20,、21日为校内培训阶段,由老师讲解实习区的地质情况、野外实习方法及注意事项。实习期间,8月31日、9月1日降雨,进行室内作图。

  组队和分组情况及指导教师:此次实习共八个班,以班为单位,每班两名指导教师,负责本班的野外指导工作。班内再分小组,每组6—7人。我班分为五个组,指导教师为张汉瑞、牛永斌。

  本组成员:李莲、郭许成、靳玉鑫、孔垂芳、李健、凌端俊、李文鹏。 完成的工作量:地质剖面图两幅(1:1000)

  综合柱状图一幅(1:20xx)

  地形地质图一幅(1:10000)

  信手剖面两幅

  观察讲解路线:驻地—长岭—武家岭—二里庙—驻地

  驻地—马庄—王家门—驻地

  驻地—李沟—大雨淋—二马营组—驻地

  第二章 地层

  第一节 区域地层

  区域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陕渑地层小区。区域地层除缺失寒武系上统长山组至石炭系下统及侏罗系、白垩系外,自元古界熊耳群至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中间有缺失地层)。元古界地层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寒武系地层主要出露于煤田北部及李沟向斜的西翼,南部高山矿区亦有零星分布;石炭、二叠系主要出露于宜洛矿区和高山矿区诸井田之内;三叠系则大面积分布于李沟向斜轴部及殷桥断层以东;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广布煤田的中部和南部。

  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统上、下石盒子组和上统孙家沟(石千峰)组。太原组含一煤段,山西组含二煤段(二1煤为实习区

  主要可采煤层),下石盒子组含三煤段、四煤段、五煤段,上石盒子组含六煤段、七煤段、八煤段。

  第二节 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

  实习区属基岩裸露——半裸露区,地层出露情况良好,特别是公路揭露剖面清晰,易于识别。现将实习区地层及古生物情况从下之上叙述如下:

  (一)中元古界Pt2

  北大尖组。北大尖组主要为浅肉红色富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灰绿色粉砂质,具浅变质作用。主要沉积环境为滨海环境。该处岩层产状为85°∠45°。

  (二)上元古界P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