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校学生犯罪情况及学校处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针对辖区内学生犯罪案件急剧上升的趋势,X省大庆高新区法院刑庭以问卷调查及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内的几所学校进行调查。对校园内犯罪急剧上升的原因,学生、学校的想法以及学校、学生对法院的希望做以调查,归纳几下几点。
一、学生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学生犯罪涉及的罪名比较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故意伤害、寻衅滋事、销赃、抢劫等罪名,涉案学生男女比例为7:1,男学生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学生主要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涉嫌盗窃罪的学生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审查结果为不起诉);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学生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如同宿舍同学。不认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四)强制措施:学生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15%,其余均判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在审理程序上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人员成分:在涉案学生中,以民办高校的本专科、高等院校成人教育学院的本专科和普通初、高中生为主。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尚未出现公立高等院校本科学生犯罪的情况。
(七)年龄结构:以本科一、二年级、专科一年级、高中一、二年级和初中二、三年级的学生为主。本科三、四年级学生犯罪的情况没有出现一例。
(八)户籍特征:以外地来庆上学的学生为主。仅有两例本地学生犯罪案例。
(九)犯罪主观故意:这些学生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学生犯罪原因分析及学校的处理情况
通过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调查分析,发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成年人主观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低,自控能力差,行为意识具有从众性。
1、从外部环境来说,当前一些网吧和网站暴力游戏泛滥,影视书刊上血腥场景充斥,青少年自制能力较差,一些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受暴力文化污染和社会不良习气侵蚀,暴力意识越来越强烈,暴力行为也越来越突出。火暴刺激的内容常常使未成年人淡化了显示和虚拟世界的界限,模糊了他们的道德认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一颗子弹只能枪毙一个人,而一本黄色的画报能击倒一批未成年人”这种说法并不夸张,确实有不少未成年人是受到黄毒的侵害而堕入犯罪泥潭的。
2、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期,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在外界强烈刺激下很容易产生犯罪动机。
(二)法律意识淡薄,学校对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上存在薄弱环节。如今学校、家庭和社会仍存在“重智轻德”现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抓知识教育,轻视抓思想道德教育。在法制教育、道德培养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做得不够,一些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尊长爱幼品德缺失,且心理防线脆弱,一点不如意便走极端,小争执常闹成大冲突,甚至引发冲突事件。另外,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和老师往往对他们的.行为底线一再退让,这无疑更纵容了他们的暴力行为,助长了他们的为所欲为的行为。
(三)家庭的教育与关爱不够,导致青少年过早受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
1、家庭教育简单粗暴或者过度溺爱,片面追求分数、排名,不重视思想品德的培养,当孩子心理承受力达到极限后,导致逃学和离家出走,失去家庭的关爱,极易走向犯罪。
2、单亲、再婚家庭对孩子的关爱不够,有的甚至放手不管。外出务工人员的孩子——留守儿童寄养在祖辈或亲戚家中,监护人也无力履行监护职责。这些因素导致问题家庭中的青少年完不成学业或未很好得到教育,过早辍学而流入社会。
(四)犯罪学生心理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