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调查报告

莉落

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调查报告

  11月19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导、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2016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产经新媒体在发展中实现收支平衡的比例已经达到10%。

  据了解,首份《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实践报告》以40家产经报社代表给出的“中国产经纸媒融合发展调查问卷”调查报告为基础,同时将55个产经媒体新浪微博账号、70个产经媒体微信公众账号从2016年1月至10月份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对产经新媒体平台的构建、传播、引导、服务做出全面认识与评价,为未来产经新媒体发展方向与趋势进行把脉。

  痛点中寻找出路:发展新媒体

  该报告显示,参加调查报告的产经媒体普遍意识到了融媒体建设的重要性,其中,46%的产经媒体覆盖“两微一端一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官方网站),包括《中国旅游报》、《中国交通报》在内的14家媒体开通了官方微博、微信,并拥有官方网站和移动客户端。其余如《人民邮电报》、《中国产经新闻社》等媒体多开通了其中的一项或几项,各家媒体运用情况有所差异。

  针对各产经媒体的融媒体发展效果评估,数据显示,有36.67%的产经新媒体处于投入阶段,尚未营收;53.33%实现部分营收,但处在盈利初期;仅10%实现收支平衡。这表明在推进产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

  从报告中列出的新媒体“两微”运营情况上来看,产经媒体微博活跃度和原创度高于微信,但两者都有待提升。在70家开通微信公众号的产经报业单位中,微信公号传播指数在900以下的占比高达94.5%,有25%以上的微信公号原创率为0%,每天保持更新的活跃账号仅有4家。相比之下,在开通微博账号的55家产经报业单位中,有近半数的媒体微博传播指数值超过1000,微博的原创率多集中80%以上,活跃账号达14家。

  尽管微博表现明显优于微信,但两者的活跃账号都不足半数,由此可见,虽然多数产经媒体设置了“两微”账号,但精品账户并不多。更有少数媒体账号成为“僵尸号”,长期处于沉寂状态,形同虚设。同时,有些账号还存在伪原创行为。

  同时,在行业垂直媒体的特性方面,产经媒体“两微”还存在热文紧密贴合行业特色和内容商业化特点。在拥有10万+阅读量的微信热文中,获得高点赞量的文章大多来自对基层员工的报道,其贴合行业特色的特性受到了读者欢迎。

  多元化经营 与客户受众互动

  多元化经营明显成为当下产经媒体的经营策略。通过对产经行业线下调查结果分析,报告显示,在传统主流媒体收入锐减的情况下,21.4%的传统媒体选择将加大线下活动力度, 42.9%的传统媒体选择将线下活动品牌化。而对于线下活动的看法,有90.6%的传统媒体认为线下活动是传统纸媒整合资源的好舞台,由此可见,多数产经媒体认识到了举办线下活动的重要性。

  如今受众的生活轨迹和方式相对稳定,线下活动可以做到路线、轨迹与空间的结合,与主流人群的覆盖做到完美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与受众的生活场景进行匹配,更加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使得传播更加立体化。

  报告还指出,虽然大部分纸质媒体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客户服务意识,但对此真正重视并落实的纸媒只有一半。问卷调查中,有20%的纸媒表示虽然在意识上已经转变,但实际工作中并未与客户开展互动,落实情况有待推进。

  在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的大环境中,部分纸媒仍在呐喊“内容为王”的口号,甚至延续着“一心办报”的传统行业观点,长期的单向传播导致纸媒很难接触到客户反馈。实际上,只有当读者认为纸媒有用时,纸媒才具备存在价值。

  因此,面对读者愈发宽泛的需求,传统媒体把读者的定位转变为客户已成为潮流,实现在更便于互动的模式中服务,从而打造纸媒影响力,做强自身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报告最后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为范本,提出了媒介融合的四个趋势与建议。包括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相借力,助推合力发展;要提升新闻可视化水平,实现用户愿读、悦读。同时,要以人为本,为受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客户是媒体服务的主体,以人为本是媒体融合关键所在。最后要创新传播方式,增加传播灵活性。优质的内容可以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而个性化的传播方式则满足了受众对接收信息方式的需求。

  另外还需要加大对技术的投入和对技术人才的储备,随着4G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可折叠设备、移动智能设备等新型信息传播技术的研发应用,媒体应尽早吸引和储备相关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