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平台影响并没那么大消费者调查报告

张东东

网购平台影响并没那么大消费者调查报告

  随着一些高端商业入市,成都零售业迎来了转型的拐点。去年,全市国际零售品牌店铺数量比上年增加了110家,其中首次进入的品牌将近200个。市场氛围看起来不错的同时,也有不少综合体竣工后面临延迟或无法开业的境地。据统计,成都近五年年均吸纳商业面积为66.7万平方米。然而到去年底,未能准时开业的商业面积达34万平方米,占市场存量的5%,平均开业延迟时间达8到12个月。

  仲量联行自去年起,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消费者行为习惯的市场调研,动态追踪不同消费群体的购买行为。此次消费者调查累计收回超过4300份有效问卷,覆盖主城区的12家主要商场,显著的消费者特征为未来商场的规划设计与经营要点指明了方向。

  网购平台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不少零售业者将当前业绩不振归咎于电商冲击,然而仲量联行调查结果却显示,成都有63%的消费者每月网购的频率不超过两次。处在事业上升期的中高端消费者常常没有时间进行产品搜索与比价,他们愿意在商场消费较高金额,不在乎是否有促销活动,而是对购物环境、服饰品牌、化妆品牌与餐饮品牌表现出较高的要求。仲量联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吴允燊先生指出,“多数人在实体商业消费需求仍然强烈,提升购物环境、优化品牌组合比争抢网络购物市场更重要。”

  面面俱到不如投其所好

  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消费者在消费广度、频率和单价均有不同。研究表明,30-44岁的消费者消费广度最大、多数人单次消费金额低于300元、已婚者更倾向线下消费、网购程度越高的人越喜欢就近消费。另外,中高客群在商场的人流贡献仅为24%,但消费金额贡献却高达77%,他们重视产品背后的故事及独享限量的服务。

  随便开、随便卖的时代已过去,零售商业的定位与招商运营工作应更有针对性。仲量联行零售地产部高级董事谢凌表示,“青年在乎社交,餐饮娱乐场所的情景将越来越重要。壮年关注自我形象提升,化妆品、服饰配件的品牌组合及有效的商品代言与陈列是重点。中年则开始重视日常生活采购,生活小物的多样性和生活服务的搭配是关键。不同定位的商场需要反映品牌档次和营销策略,同时也要兼顾餐饮娱乐业种的布局以扩充消费受众。”

  区域型与社区型商场各有突围之道

  人流是商场经营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商场的人流结构有天壤之别,经营重点不一样。成都社区型商场吸引力只有区域型的一半,但提袋率与到访频率分别是区域性商场的1.2倍和1.4倍。另外,区域型商场平假日人流量是1:2;社区型商场则是1:0.9。与区域型商场不同,社区型商场的平日经济更值得把握。仲量联行零售地产部副董事张如莹指出,“未来区域型商场的突围之道在于深度演绎‘主题消费商机’,扩大辐射范围、整合跨界资源,将购物转化为在城市里的小旅行。而社区型商场应充分把握‘就近消费商机’、丰富运营管理内涵,培养消费者一来再来的习惯”。

  随着经济逐渐外向性、人口多元化、消费意识逐渐成熟,零售市场将进入良性循环。仲量联行表示,进入成都的优质零售商将越来越多。部分社区型商场将随着商业成熟而慢慢转变为区域型商场,消费群体结构与需求取向动态改变,市场机会将越来越多,竞争力也将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