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一部份,教师师德师风会对学生有极大的影响。
一、学校概况
我校创建于1918年,迄今为止已经有87年的办学历史,是一所省级示范小学。多年来,遵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提出先一步、高一层、第一流的办学目标,大胆改革,努力探索,开拓思路,积极工作,走出一条德育为首、整体优化;管理有序、勇于改革;联系生活、强调实践;重视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小特色的办学路子。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将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全面关心学生的文化、健康和心理素质,注意教育的整体优化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教学为主,育人为根本的原则,提倡严谨、科学、自强、创新的校风。学校治学严谨,校园生活活跃,教风学风良好,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近年来,由于学校集体团结务实,勤政创新,全体教师精心教研,敬业奉献,明显的提高了办学效益。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优级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市级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自查情况
(一)、领导重视,抓住思想教育不放松
我校的领导班子,在工作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学校要在日愈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要创造出优雅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具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建设一批具有优良思想品德,热爱教育事业和精湛专业知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几年来,我们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以敬业、爱岗、奉献为主题,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的师德建设工作。
首先,学校工作德育为首。学校每学年的工作计划,都把德育工作放在了优先考虑的地位,而且明确了德育的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和全员育德的工作思路。
其次,分工明确,由一位副校长重点抓这项工作,班子定期召开分析会针对不同时期师德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查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坚持一竿子插到底的作风,使整改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例如上学期有家长反映个别老师有体罚学生现象,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在认真调查了解的基础上,采取了上述处理办法,及时给予纠正,并以此及时的对全校老师进行了教育,杜绝了类似问题的出现。
(二)、注意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
1、以人格凝聚人。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熏陶。在现代教育高度发展的今天,教师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人格导向上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们一小市直学校义务教育阶段没有任何额外收入的学校,在边疆津贴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教师的情绪波动很不小。在我们无法用经济对老师们的努力和付出做补偿的情况下,在潘校长的指导下,行政班子内部采取了加强师德修养,培养丰富的内心世界高尚的人格魅力、博大的胸怀和包容心理的建设活动,要求班子领导不与教师争功、争名、争利,做到以道德服人,以学识教人,以真情感人,引导教师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做到办学原则体现情,思想工作注入情,精神鼓励蕴涵情,物质激励寓于情。以情感人,以情治校,治学严谨,管理严格,教育得法,指导有方,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道德环境。
2、以关爱感召人。情感激励情感,爱心呼唤爱心。我们努力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工作、生活和发展、成长,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充分相信教师的潜能,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坚持在政治上引导人,在思想上教育人,在生活上关心人的工作思路,力图使学校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师德建设,师能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为此,我校全面实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工程,其理念是:以师为本。惟有名师,才有名生;惟有名师,才有名校;教师的前途,就是学校的前途;教师的发展,就是学校的发展。其培训目标为:
总体目标:
铸就崇高的师德师魂,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群体,营造研究型的科研氛围,建立学习型的校园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一流的文化名校。
分项目标:
1、师德目标:志存高远,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与时俱进;积极上进,乐于奉献;公正诚恳,易于合作;具有健康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业务目标:要求向一、二、三、四、五、六、十、十五、二十奋进,即一年合格,二年有进步,三年有发展,四年有突破,五年有经验,六年过双关(教学关和班主任关),十年成为骨干教师,十五年成为学科带头人,二十年成为特级教师。
3、教师形象:宽容中有严谨,严谨中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稳,沉稳中有激情,激情中有个性。做一名既有理论功底,又有实践水平的一小文化人。
三、成效与成绩
学校实行的师德师风建设措施,让老师们拥有了古典的心情,从容的气度,在思考教育问题时,多了一点历史意识,少了一点理智的虚妄,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对教育理解得更细致、更深入。在教学实践中扎扎实实的学习、钻研,反复的咀嚼、不断的玩味、再三的琢磨,做到学、问、思、辨、行有机结合,潜心科研。让老师们拥有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帮助老师们丰富了工作动机,明确了努力方向,使老师们获得了更快、更好的`发展。让学校形成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亮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有目标、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的有法可依的管理体系。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按照周口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督导检查的通知》要求,我县成立了自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自查工作方案,对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地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教育的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各级各类公办学校416所。其中普通高中3所,职业中专2所,初中35所,小学346所,幼儿园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生11、8万人;现有教师7494人。
二、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情况
(一)、组织与领导建设。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把教师队伍建设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摆在了突出的地位。从实际出发,本着建立一支数量足、专业素质高、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且能够适应教育教学和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县里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明确了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标准,对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统筹管理和指导,使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经费与保障建设
1、不断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我县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保障教师经济待遇的同时,投入经费解决了全县教师业务进修费用。另外,近年来招聘的教师全部有县财政解决工资待遇问题。
2、努力完善教职工工资管理体制。我县按照"全县统筹,优先拨付"的原则,努力完善教师工资管理体制,确保工资落实到位,统一工资标准、统一发放时间,全县没有发生拖欠教师工资现象。工资发放的具体形式为:教职工工资通过银行按时足额直接拨入教师个人账户。这种工资管理体制,有效制止了基础学校随意克扣教师工资的现象。
3、不断加大教师培训经费的投入,按上级要求把培训经费列入了地方财政预算。
4、积极推进教师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我县已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和住房公积金制度,按规定为每位教师缴纳了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教师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分别按照工资的2%比例、5%比例收缴,政府分别补贴6%和5%、此举加强了教师医疗和住房权益保障。
(三)、制度与管理建设
1、积极进行教师编制补充,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近年来,我县认真按照核定的教职工编制,从严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目前,我县中小学教师核定编制为7193人。实有编制7755人,虽然实有教师人数超出编制人数,但是基于我县的特殊县情,依然存在教师不够用的状况,特别是英语、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针对这种情况,我县连续两年进行了教师编制均衡补充,并对新任教师严把入口关,全部进行严格的笔试和面试,然后经过岗前培训合格后上岗。
三年来,我县公开择优录用本科、大中专优秀毕业生623人,特岗教师242人,通过人事招考和特殊人才引进3名。按照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要求,对农村和边远学校以及寄宿制中小学适当增加了教职工编制。对学生规模较小的乡村采用了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定编。并落实了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编制政策。总体来说,根据我县教师编制情况,依据学校班额、生源等实际情况,严格定岗定员,将核定编制下达到各个学校,努力做到了机构岗位设置合理,教师编制管理严格规范。
2、强化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我县《关于开展"强化师德教育,争做师德标兵"活动实施方案》、《西华县关于师德师风整顿的实施方案》、《西华县教师职业道德考评细则》等文件精神,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县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和师德师风整顿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强化责任意识。同时,围绕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培训。在新教师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等培训中都把师德师风作为必修科目,开展了一系列的师德师风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受训教师高达7000多人次,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
3、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师资格认定工作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有效途径,我县根据省、市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有关文件精神,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审查小组,统一负责教师资格申请人的审查工作,切实加强了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的严肃性、权威性。经过严格认真的教师资格认定,目前我县教师队伍中,初中、小学教师与任教学校类别、层次均相一致。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的相关信息,已经按照省市要求,将教师资格认定的数据、信息进行了存储,逐步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切实落实教师"持证上岗"制度。
4、严格实行校长和教师的任用聘用制度。我们在抓校长队伍管理的过程中,严格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和专业标准,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把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作为选拔校长的主要方式,突出成绩、注重品德,增加了选拔校长的严肃性和透明性。在教师的管理和使用上,我县根据"按需设岗、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用"的原则,对现任教师进行公开招聘,聘期一般为3年,聘任期满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师进行续聘、缓聘和解聘。对一些学校的代课教师的问题经过协商也得到妥善解决。
5、全力抓好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制定了《关于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实施意见》。凡积极参加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将获得县教体局颁发的支教证书,并以此作为今后职称评定、评模奖励等的主要依据,而且每人每年得到2万元的下乡补助。这一规定加大了教师的交流力度,每年都有40名城镇教师到农村支教,有效地发挥了城镇学校、强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力地支援了农村教育。
6、健全激励教师奖惩机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并完善教师表彰奖励制度,每年九月份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大会,并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注重教师奖励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从20xx年开始在全县中小学开展课程改革"四名工程"评选活动,每两年一届评选一批"名校、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被评上的人员县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二是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和网上"晒课""评优"活动,并且制定了《西华县"一师一优课"实施方案》,设立"一师一课"活动专项奖励,把活动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以此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7、加大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力度。我县进修学校每年都利用暑期、寒假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轮流培训,包括新课改培训、多媒体技术培训、安全教育培训等。另外,还大力鼓励教师通过参加函授、自学、成人高招、脱产进修等形式的培训,提高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有效地提升我县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20xx年以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一是要求每位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参加"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网"学习,要求达到100分,对不达标者给予通报批评,并且将校长教师参训学分和培训考核情况作为考核、任用、晋级的必备条件和重要依据。二是聘请知名专家在进修学校轮流对教师进行班主任培训、教师师德培训、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以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培训等,要求每个教师必须达到360学时。这些培训措施有力的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水平。
(四)、培训机构建设
我县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制定了《西华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采取有效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并将其纳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已被省里确定为"河南省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构",目前,正在争创国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基构"、
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还有不少问题存在。
一是农村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流失比较严重。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生活条件相对较差,环境差,交通不便,没有特殊的生活补贴等,导致农村教师人心思走,队伍不稳定成为一个严峻的事实,特别是偏远的乡镇学校,优秀年轻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十分困难。
二是分布失衡,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主要原因是教师编制按学生数核定,整体不缺编,但农村学校班额较小,导致部分学科教师紧缺,教师队伍整体呈现出结构性缺编。目前,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专业缺编,影响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制约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学历层次和骨干教师数量有待提高。我县教师学历层次虽然达到了合格水平,但是与其他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还很大,尤其是研究生学历人数少,名教师、名校长数量还严重滞后,高级教师和特级教师数量上也不多。
四是老龄化现象突出。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启用了一大批民办教师,这些教师目前已经进入老龄期。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外出考察学习、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造成青年教师千方百计进城,加剧了老龄化现象。
五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教师进修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1、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争取做到规范合理。一是严格执行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确保中小学机构编制与审批的一致,实有人员与批准的人员和领导职数相对应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的落实。二是做好县直部分学校超编教师的转岗工作。三是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宏观调控力度,促进教师有序流动,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下乡支教,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配置。
2、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建立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职业特点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激励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对在农村边远的乡镇任教的中小学教师提高工资或者加大各项补贴倾斜政策,并且给予合理的生活补助,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3、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中小学教师的知识更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教育强县,培养创新人才,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改革力度、剔除弊端、与时俱进、振奋精神,切实抓好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为实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奋斗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
在“学模范、找差距、促进步”师德教育活动中,我校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和学校活动方案,扎实开展“四比四看”活动,认真查找在师德行风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深刻剖析问题根源,明确下阶段整改的努力方向。
一、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一)班子建设方面
存在的问题:
1、对个别教师违反工作纪律的现象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存在老好人思想。
2、部分班子成员的工作创新性不够,政策执行能力不强。
3、深入实际调研不足,工作指导不细,督导不严。
主要原因:
1、学校对领导班子的组织建设缺乏规划,对领导成员的管理理论、领导艺术的学习交流重视不够。
2、学校对领导干部分管的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比如:对兼课领导干部担任的教学工作都有具体的考评、奖励办法,但对其分管的校务管理工作则没有考评办法,从而使个别领导干部只重视业务工作而忽视了管理工作。
(二)教学管理方面
存在的问题:
1、校本教研的配套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形式不够灵活,不能紧密地结合教学实际,课题研究不够扎实,成果不多。
2、在落实教学管理制度方面随意性较大,存在执行不规范、不到位的现象,尤其是落实课程标准以及过程性教学档案方面。
3、教师培训的实效性不够理想,尤其是外出培训方面,对学习的先进理念和优秀经验不能很好的消化吸收,结合学校实际加以创造性的借鉴利用。
4、个别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对163高效课堂仍然存在着观念认识不到位、不能持之以恒的问题,不能按《163高效课堂规范》操作;存在应景、作秀心理,163高效课堂的落实情况离“常态化”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5、综合实践活动缺乏课程规划,教学过程中存在形式化倾向,活动开展不够扎实,成果不够多。
主要原因:
1、没有充分发挥教科室的作用,在校本教研方面缺少创新思路和有效举措,不能经常深入备课组进行指导和督导,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氛围不够浓厚。
2、过程性教学管理、指导、督导、考核等制度落实不力,没有充分发挥制度的制约和激励作用。
3、学校在教师培训方面缺少有效的后续保障措施,不能及时总结、提炼学习精髓,并加以推广,使学习培训的收获只停留在比较狭窄、肤浅的层次。
4、对163高效课堂的落实缺乏有效的考核保障措施,不能经常性地进行督导,教师推进163高效课堂的动力和压力不足。
5、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课程实施能力和活动指导能力不足。
(三)教师管理方面
存在的问题:
1、个别教师自律意识不强,工作时间上网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经常迟到、早退,工作时间在室外长时间逗留。
2、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值班、上课时对班级出现的缺勤、违纪现象不过问、不汇报;关键生转化制度落实不力,不能定时、定人辅导,措施不细、不实;学分认定材料不全、不实。
3、个别教师对学生关爱不足,工作方法简单,对学生的错误不善于进行耐心的疏导和引导。
4、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不强,不能认真学习学校统一配发的教育理论书籍,新课程培训只满足于走过场、完成任务,不能认真学习,课程实施水平不高。
主要原因:
1、对教师考勤、值班和工作秩序的管理力度欠缺,制度执行不严,管理考核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全员培训只注重了业务培训而忽视了管理方法培训,管理方法培训只注重班主任而忽视了任课教师,使教师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3、尚未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考核评估机制,教师主动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不足。
(四)德育管理方面
存在的问题:
1、对问题学生的管理缺乏有效而恰当的教育转化方法。
2、全面育人、全员育人的德育方针落实不到位,存在德育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全员参与班会制度落实不力。
3、德育管理职能部门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措施不细,未能与学生评价紧密结合,抓得不够扎实。
主要原因:
1、学校德育工作缺乏系统、长效的管理规划,对德育队伍培训不足,尤其是对任课教师的德育参与程度和绩效缺乏有效地考核办法。
2、在规划德育内容、德育方法方面思维僵化,创新性思路不多,不能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
今后整改的方向
(一)加强班子建设,始终保持旺盛的工作活力
1、加强教育法规、课程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学习,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的管理素质和水平。
2、强化责任意识,牢固树立分工不分家、相互补台、相互协助的意识,提高政策执行力。
3、进一步修订完善领导干部的监督考核办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1、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方案》,力争一年上一个台阶,用五年左右的时间,使80%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学科骨干。
2、立足实际,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教学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强化校本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规划,每学期突出一个重点。校本培训要突出文化底蕴、业务能力、职业境界“三提升”,着力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
3、在加强班主任培训的同时,强化对全体任课教师进行管理方法的培训,创新培训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进一步修改完善教职工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突出考核评价的针对性和激励效应,保护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教职工的利益,调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严格执行教师考勤、办公室管理等日常管理制度,对违纪现象按规定严肃处理,进一步优化纪律作风。
(三)强化校本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1、以开展“有效教学”课题研究为抓手,着力研究解决教学管理以及教师备课、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使校本教研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加强课程建设。坚持“规范落实,合理整合”的工作思路,注重课程开发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系统化,争取三年内开设的选修Ⅰ模块达到60%以上,选修Ⅱ课程达到50种以上。
3、努力打造高效课堂。在坚持周公开课制度、以163高效课堂作为评选、推荐优质课的一票否决项的基础上,加大推门听课力度,各级部主人每周至少推门听课2节以上;深入开展讲评课、复习课有效课堂模式探究达标活动;定期举办跨级部、跨学科的高效课堂观摩活动;加大对有效教学研究、落实163高效课堂成绩突出的备课组、教师的表彰奖励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增强参与高效课堂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使163课堂成为常态化教学模式。
4、以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为切入点,通过强化教师培训、加强过程指导、严格课题评价和学分认定等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四)立足实际,突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精细化管理。突出级部在德育工作中的管理重心,加强级部学生建设,学生会组织,建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教育制度,建立转变问题学生的有效机制。实行班主任“问责”制度,每月流动红旗评比位次靠后的班主任要书面剖析原因,定实整改措施。
2、强化学科德育教育的主导作用。每个备课组都要结合各自特点,研究制定能够体现本学科特色的德育实施规划,通过课堂渗透、第二课堂、考查考核等形式抓好落实,并修订完善《任课教师德育目标实施考核细则》,进一步浓厚全员育人氛围。
3、强化班主任培训。创新班主任培训的方式方法,通过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活动、互相观摩班会、专题讲座、优秀班会和班级管理案例展评等活动,提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水平。
4、创新德育载体。加强德育课程化建设,一是重视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在继续坚持实施《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爱家乡,爱母校,爱家庭”主题开发校本课程,突出乡土文化教育;二是在抓好市武装部国防教育展厅校外实践基地和夏村镇敬老院德育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开辟更多的校外德育基地,争取三年内达到5处以上,以此为依托,扎实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并细化过程考核和学分管理,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