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观看电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后,分析了大学生观看电影的心理、行为和态度等,以求通过大学生这一观众群体来了解我国电影观众的特性和电影文化的现状,分析我国电影产业面临的问题,并为探寻可能的出路提供依据。
【关 键 词】国产电影 电影院 电影文化 大学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业余生活时间逐渐增多,休闲娱乐内容也日益丰富多样,电影作为一项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而在电影观众群体中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同时因其兼具了电影的艺术与商业双重身份所延伸出的艺术探索和轻松娱乐两种相对典型性的受众心理特点,研究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观影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了解当前众多电影观众的特性。为此,本次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群体收看电影的具体情况,并加以分析和探讨。
本次调查在今年四、五月间展开,为期约三周时间。考虑到研究成本和操作的可行性、便利性,随机选取了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五所大学,共发放了调查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22份,回收率为93.8%。其中男生178人,占42.2%,女生244人,占57.8%,女生略多于男生。
具体调查主要由选修《大众传媒文化》课程的部分同学实施。采用的调查方式以书面问卷调查为主,同时也结合了网络调查等形式。
调查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大学生对电影的接触度、喜好度、观影动机、观影途径、观影行为及对电影的认知、评价、态度等几个方面展开。下面就这次调查结果做分析。
1.大学生对电影的接触较多,喜好度颇高
本文对大学生电影接触度的调查,在对调查结果汇总梳理后发现,6.5%的大学生最近一个月来一部也没看,53%的大学生看了1—5部,29.1%的大学生看了6—10部,而看了10部以上的占11.3%,中位数是5部,可见,大学生对电影的接触程度相当高。
就大学生对电影的喜好度而言,回答“非常喜欢”的占23.7%,“比较喜欢”的占51.4%,二者合计达75.1%之巨,回答“一般”的占22%,表示“不太喜欢”的有2.6%,没有人“很讨厌”。这表明了电影这一集娱乐休闲、教育科普、艺术品味等于一身的文化艺术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明显的受喜爱程度。
从性别分析来看,男女之间在电影的接触度和喜好度方面差别不明显。
2.大学生看电影主要出于娱乐放松的目的,不少人也看重其艺术性,为精彩的经典情节而看
在被问到看电影的主要原因时,有51.9%的被调查者回答“娱乐放松”,此外,“为精彩的经典情节而看”占43.8%,“为大片新片而看”占30.6%,为了“丰富见识或感悟生活”的占26.5% ,为了“关注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占28.2%,“为学习外语”占13.7%,“其他”占0.9%。因此,大学生观看电影的最主要动机为“娱乐放松”和“为精彩的经典情节而看”,这也可以概述为娱乐性是大多数大学生看电影的动机,而艺术性也是一个被看重的电影元素。娱乐放松与艺术享受,也正是电影的商业与艺术的双重特性所延伸出来的受众观影动机的反映。
3.从喜欢的电影类型与电影产地来看,呈现集中化态势
对“您所喜欢的影片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喜欢的影片类型依次是喜剧片(51.9%)、动作片
(47.4%)、爱情片(42.4%)、科幻片(28%)、动画片(27.5%)、文艺片 (25.1%)、故事片
(23.9%)、悬疑惊悚片(23.7%)、战争片(19.7%)、历史纪实片(13%)。可见,从大学生所喜欢的电影类型上看,喜剧片、动作片、爱情片在观影群体中呈现集中化趋势,三者所占比例均在五成左右。喜剧片在大学生最喜欢的影片类型中占据了首位,这与大学生观影的动机密不可分。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大学生看电影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娱乐放松,而喜剧片正是以或诙谐幽默、或搞笑另类的风格满足了他们的这一观影需求。
通过性别分析,发现男女之间在最喜欢的影片类型上差别较大。就男生而言,他们最喜欢的影片类型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动作片(64.6%)、科幻片(44.9%)、战争片(40.4%)、喜剧片(40.4%)、惊悚片(30.9%)。而女生最喜欢的影片类型依次是喜剧片(60.2%)、爱情片(53.7%)、动作片(34.8%)、动画片(32.4%)、文艺片(27.5%)。这与男女两性的心理特点直接相关,男性相对而言更加侧重追求视听美感的享受,对恢宏大气、场面壮观的动作片、科幻片、战争片更为青睐。而女性则更加侧重寻求情感寄托,感情细腻,偏于感性思维,自然对喜剧片、爱情片、文艺片情有独钟。
关于大学生对电影产地的偏好,调查显示,美国电影最受喜欢,占51.4%,其次是欧洲,占22%,港台,占20.9%。接下来依次是中国大陆(16.6%),韩国(14.7%),日本(7.8%),其他(1.4%)。显然,中国大陆电影并未得到大学生的推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分性别来看,男生对于欧美电影较女生更为喜欢,而女生对于韩国等亚洲地区的电影比男生更喜欢些。其中,男生中66.9%最喜欢美国电影,女生为34.8%;26.4%的男生最喜欢欧洲电影,女生为18.9%;而对于韩国电影,男女之间比例相差有一倍强,男生为8.4%,女生为19.3%。这种差异与不同国家的影片在风格和类型上明显不同有很大关系,欧美电影中科幻片、战争片相对较多,对男生有吸引力,而韩日则爱情片较多,对女生吸引力较大。此外,也与大学生在观看电影时所注重的因素有较大关系。
调查显示,影片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主要体现在情节(72.5%)、题材(45.5%)、演员(42.9%)、视听效果(41.5%)、思想性(35.8%),此外为导演(6.6%)、票房(5%)、获奖(2.6%)、其他(0.9%)。应当说,从整体上来看,欧美电影在情节设计、题材选取、演员角色塑造、制作水准以及所彰显的思想内涵方面都较我国大陆电影有客观的优势,再加上美国电影以及香港电影多年来一直处于一个系统和完善的电影工业循环之中,己经开拓了较为稳固和良好的受众市场,他们在大学生中的受喜爱是不难理解的。
在“视听效果”、“导演”与“演员”方面,男女之间差异明显。其中,53.4%的男生更注重视听效果,而女生为32.8%;因导演因素而去观看电影的男生为11.8%,女生为2.9%;在演员于影片的吸引力方面,女生为52%,男生为30.3%。这说明了男生更加注重电影的视听效果,对恢宏大气、场面壮观的影片更为青睐,而女性更侧重于寻求情感寄托,偏于感性思维,对韩国电影以及好莱坞电影中所涌现出的俊男美女、好莱坞巨星更为追捧,她们当中有一部分人是追星族,因此在观看电影时也更为注重演员等个人因素。
4.通过网络观看电影成了绝大多数大学生的首选,去电影院的比例很少
随着媒体的日益发展,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与途径也日趋多样化。在被调查对象中,最经常观看电影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占84.8%;其次是通过电视(上的电影节目),占19.2%;再次为去电影院观看,占15.4%。另外依次是“在教室看”(9.5%),“VCD或DVD”(8.1%),“其他”(0.5%),“录像厅”(0.1%)。通过性别分析,通过电视(上的电影节目)来进行观看的差异较大,男生为12.4%,女生为24.2%,其他差别不大。这与女性为电视媒介的主要观众直接相关。
可以说,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大学生作为网络媒体的重度接触者,通过网络观看电影渐成潮流。这与网络的普及性、便捷性、共享性与经济性有很大关系。电影院作为一种传统的观影方式,并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选择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比例只有15.4%。在被问到“您最近一次去影院看电影距离现在有多长时间”时,回答“1个月内”的占23.7%,“1-6个月”的占24.4%,“7-12个月”的占10.2%,“13-24个月”的占5.5%,“24个月以上”的达36.3%,男生回答“24个月以上”的比例更是高达43.3%。这说明许多人长期地远离电影院,几乎不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显然不利于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美国电影业的发达与其有庞大的青少年观众群是分不开的,为此我国电影业有必要加强营销,吸引更多的人前往电影院看电影。
在“影响您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主要因素”的回答中,“票价高”的占44.3%,“有其他渠道(网络)可看”的占43.4%,“没时间”的占23.7%,“没兴趣”的占16.4%,“交通不便”的占15.9%,“其他”为4.5%。其中,女生中有52.5%是因为票价高而不去电影院看电影,50.6%的男生是因为可以通过其他的渠道观看电影。可见,票价高与网络上影视资源获取的便捷性、经济性是大学生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毕竟是无经济收入的纯消费群体。
关于大学生所能接受的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票价问题,15.2%的被调查者认同5元以下,19%接受5-10元,回答“10-15元”的有23.7%,“16-25元”的占15.6%,“26-40元的”占21.3%,5.2%的被调查者接受40元以上的电影院票价。接受15元以内的比例为57.9%,其中,女生选择15元以内的比例为65.2%,远高于男生的47.7%,而选择16元以上的男生比例要高于女生,男生为52.3%,女生为34.8%。这说明女生对价格高度敏感,如果降价将有可能吸引不少的女性观众。
关于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原因,调查显示,因“约会需要”的占36.7%,“影片本身的号召力”占33.4%
,“感受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冲击”占26.5%,“打折/赠票”占21.8%,“关注参演的`明星”占15.6%,“常规的文化/社交消费”占13.5%,“好友推荐”占11.8%,“其他”为4.5%。除“打折/赠票”与“关注参演的明星”项,男女有一定差别外(女生中有29.5%的人是因为有打折/赠票,男生为21.7%;11.2%的女生是因为关注参演的明星,男生为7.3%),其他选项男女间差别不大。调查结果说明,由于约会等社交需要是大学生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主要原因,由于电影本身的因素(包括视听效果),也是重要的原因。而打折、赠票等价格因素,吸引女生去电影院的比例较高,不少女生也会因为电影中有喜爱的明星而去电影院观看。
大学生除了观影的途径主要以网络为主之外,他们对最新电影资讯的了解也大多借助网络,占67.8%,其他为报刊杂志(44.3%)、听别人说的(28.4%)、电视(21.3%)、电影海报(20.6%)、广播(2.4%),另有1.9%的被调查者不关注。就男女性别分析,除通过电影海报项有一定差别外(女生25.4%,男生14%),其他比例趋于一致。可见,对于电影资讯的宣传渠道,可以考虑更多地倾向于网络媒体。
5.大学生观看电影的行为调查
在“您一般会和谁一起看电影”项的调查中,63%是与朋友同学一起,33.9%是约会男(女)朋友,6.9%是陪同父母长辈,5.5%是一个人去观看,“其他”项为1.7%。整体而言,大学生较多地与朋友同学和恋人一起看电影,电影成了一种聚会或约会,增进彼此的感情的方式。而陪同父母长辈一起看电影的情况很少,究其原因,一是大学生在家时间不长,有时间上的局限性;二是在观看口味与类型上出现代沟;三是在电影市场中较少老少皆宜的影片。相对而言,女生较男生更倾向于与朋友同学一起(女生为67.2%,男生为57.3%)、陪同父母长辈,而男生则较多地为约会恋人(男生为39.3%,女生为29.9%)或独立看电影。
关于大学生对观看外国电影的原配音选择上,76.8%的被调查者选择原音观看,10.7%选择中文配音,其他则持无所谓态度。大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好,在观看电影时颇为看重那种原汁原味的氛围。
6.大学生对电影的认知、评价和态度
关于电影在哪些方面对大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回答“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占59%,41.2%的被调查者认为看电影对他们平时行为处事的方式态度有影响,回答“时装时尚方面的导向”的占31%,“语言”占24.6%,其他为5.2%。男女间除“语言”项无明显差异外,“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男生为53.4%,女生为63.1%)、“平时行为处事的方式态度”(男生为35.4%,女生为45.5%)和“时装时尚方面的导向”(男生为26.4%,女生为34.4%)方面均有一定差别。随着西方电影的大量入侵,其价值观乃至意识形态也潜移默化地得以渗透,它们将其所宣扬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形象化、生活化、情感化,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上的影响是巨大的。由于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社会化过程还在进行,心理发展具有鲜明的过渡性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往往会通过相同认识的共鸣与反差认识的冲击而不断整合与变动。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含色情暴力内容影片的看法较为理性也较为开放,回答“只要对影片的主旨表达有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但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的占52.4%;认为“人大了,自己有判断力了,小孩子还是别看的好”的占27.5%;回答“这是每个人的可选择的权利,没必要禁止”的有12.8%,男生更是高达21.9%;回答“很排斥,但别人看不看与我无关”的占5%,其中男性为3.4%,女性为6.1%;认为“无所谓,偶尔看看,消遣消遣”的占3.3%(男性为5.6%,女性为1.6%);也有不少的人认为应该禁止。相对而言,男生更倾向于接受,而女生倾向于排斥。大学时期正是性成熟和易于模仿的阶段,但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大学生又必然处于性压抑,外在评价与内心感受相冲突的阶段,这种矛盾必须正确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性观念和规范坐标,如果正面引导不够的话,很容易影响到其未来的发展。
那么,中国电影是否有必要学习西方实行分级制呢?38.9%的大学生认为“要分级,这样才能保证未成年人不看到暴力色情的影片”;28.8%认为“不必分级,但要把好关,保证内容健康积极向上就行”;13.5%认为“反正网上都能搜到,分了也没用”,其中男生高达22.4%;另外18.8%持“无所谓,与我无关”的态度。整体而言,对于电影分级,支持和反对的大学生势均力敌。
7. 结语
从调查结果来看,就像可口可乐、麦当劳一样,西方电影,特别是好莱坞电影,也以它不同的生活形态和艺术表现,以及不同的价值观念占领了我国电影市场相当大的份额,包括大学生这一年轻而重要的受众群体,这是值得反思和重视的。
当前,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愈演愈烈,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冲突日趋明显,我国电影业显然已受到了来自西方国家电影的渗透和挑战,一系列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面临着全球化浪潮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方面影响,中国大陆电影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全球化与现代化以及民族化的多重悖论之中”。①可以说,已到了迫在眉睫,必须寻求创新突破的时候了。
近年来,中国大陆本土电影每年生产上百部,但其中大多数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入到国内影院发行,有些被禁,有些由于资金等其他问题所限。而美国和印度等国家每年有上千部电影进入商业运转,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谈我国民族电影业与好莱坞电影的抗衡,无异于螳臂挡车。“‘民族电影’这个概念在中国成为一小部分艺术电影和每年政府投资拍摄的没有票房的‘主旋律电影’的可怜拼凑”。②显然,我国电影产业的出路堪忧。
“美国电影是在工业化的商业机制里运转,中国电影是在计划下的政治体系里运转,少数中国艺术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对于中国电影工业来说没有任何大的起色和良性循环”。③为此,有必要解决我国民族电影业中各个环节的弊病,建立良好的市场运作机制,鼓励个性化电影与商业主流电影共存,减少政府对于电影创作的干涉,重建相对宽松的审查制度,规范电影产业环境,是拯救目前国产电影的必经之路。而将富有我国文化、民族特色的,又有时代感、全球化特性的电影给广大观众,并将我国电影推向世界,提升我国的电影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这应该是我国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①蔡晓芳:《大学生视野中的中国大陆电影调查研究》,《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69页。
②郭小橹:《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一次有关电影的调查报告》,《电影艺术》,2001年03期,第23页。
③同上,第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