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庄镇付窝幼儿园世界卫生日主题教育活动策划书

马振华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陈庄镇付窝幼儿园抓住这一教育契机,结合春季传染病的预防,开展了一系列的卫生教育活动。

  首先,各班通过讲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上好健康教育课,教育孩子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要求他们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挑食不偏食,饭前便后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二是结合手足口病的预防,保健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对幼儿示范讲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三是师幼共同参与,人人动手,清扫教室、幼儿园卫生,营造整洁清新的生活环境。四是加强幼儿体育运动,利用早操和户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增强幼儿体质,确保幼儿健康。

  通过本次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环保意识,同时也提高了幼儿防病意识和防病能力。

  陈庄镇付窝幼儿园召开冬季安全工作会议

  11月23日上午,陈庄镇付窝幼儿园召开了冬季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由张英园长主持。会上传达了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会议精神。针对冬季安全形势的特点及我园实际情况,提出了六项具体要求:

  1、进行不坐危险车入园宣传活动。告知家长不坐“三无车”、“超载车”。

  2、进行冬季防火、防冻、防滑等为重点的冬季安全知识教育。

  3、安全领导小组对幼儿活动室、户外玩具、消防器材等主要部位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建立班级安全隐患随查制度,当班教师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确保日常工作中将安全隐患排除在零状态。

  5、加强体育锻炼,老师要根据天气变化,每天坚持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游戏,增强幼儿体质。

  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社会教育活动,已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健康教育是以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并以教育作为手段或途径来实现的。也就是说,通过健康教育这一过程,帮助人们获得有关态度、认识和行为上的转变,以此来改善和促进个体的健康状况乃至促进整个社会的健康。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健康教育也逐步走进了托幼机构。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就是要提高幼儿健康维护的自觉意识和态度,使他们获得有关健康维护的必要知识和技能,并促使他们逐渐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健康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

  但从幼儿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来看,目前尚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思考。例如,认为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就是给幼儿上健康教育课;只关注健康教育中教师的施教过程,而忽视健康教育中受教育者幼儿的反馈;只关注幼儿在园内的健康教育,而忽视与幼儿健康和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家庭因素等。那么,在托幼机构中应如何开展幼儿健康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就幼儿健康教育活动而言.应关注如下两个重要的方面。

  在托幼机构,幼儿的健康教育活动应体现出三种途径的有机结合。这三种基本的途径是:健康教学活动、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导与健康实践、家园协助。

  1.健康教学活动

  健康教学活动是幼儿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教师专门为幼儿设计并组织的、以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目的的教育活动。它通常是围绕某一个健康主题而开展的,这些健康主题主要涉及到幼儿的卫生教育、生活教育、安全教育、身体锻炼、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例如,“洗小手防疾病”、“爱护我的小白牙”、“打针我不哭”、“营养快车”、“摸一摸与不能摸”、“怎样过马路才安全”、“与家人走失时我该怎么办”、“理解情绪”、“怎样使自己不再生气”等。

  幼儿健康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较小的教学活动可以是给幼儿讲一个故事或是教幼儿念一首儿歌。例如,“狮子烫发”的故事可以使幼儿懂得经常洗头能保持头发干净的道理。《刷牙歌》可以告诉幼儿应该何时刷牙和应该怎样刷牙。

  较大的教学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而且,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洗小手防疾病”这一主题活动,不仅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洗手能预防疾病的道理告诉幼儿,而且,还可以通过教幼儿学习有关的儿歌、看洗手过程的步骤图以及通过操作性的行为练习等过程,使幼儿逐渐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又如在“学会保护好自己”的主题活动中,可以通过“哪些东西不能玩”、“运动中我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和陌生人交往”、“交通安全我知道”等若干个子活动来一一展开。

  为了能促使幼儿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指导,教师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如讲故事、念儿歌、讲解、动作示范、讨论与交流、行为练习、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情境演示、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实践活动、观看音像资料、图片展示等。在进行健康教学的过程中,通常可选择上述的几种方法综合地加以运用。这样便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爱护我的小白牙”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适时地利用讲故事、讨论与交流、讲解、动作示范、图片展示、行为练习、模仿学习、具体帮助与指导等方法进行集体教学和个别化的指导。

  通过健康教学活动,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促使幼儿在健康意识、健康认知以及健康的行为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2.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导与健康实践

  健康教学活动虽然很重要,但是,幼儿健康意识以及健康行为的获得与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仅仅靠一两次的健康教学活动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在幼儿日常生活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与帮助,并创造条件给予幼儿健康实践的机会,这是不断增强幼儿健康意识,将健康认知转化为健康的行为和习惯的重要环节。将上述的健康教学活动与此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导与健康实践通常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以建立常规的方式来指导幼儿的行为,即在日常生活中明确地向幼儿提出某些与健康和安全有关的要求。

  例如。可以向幼儿提出这样一些要求:饭前便后要洗手;使用自己的毛巾和喝水杯;上下楼梯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不推不挤;转椅停下来后才能上去、不能推着转椅跑;只有自己家人来接自己时才能走,并且在离园时要告诉老师等。

  建立必要的常规,尤其是卫生保健和安全方面的常规,不仅是维护幼儿健康与安全的工作需要,而且,日复一日的常规重复还可以促使幼儿在不自觉中建立起基本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因此,幼儿园应围绕幼儿的健康与安全问题不断地完善常规。常规不宜太多。要选择关键和重要的方面,要精练。这样才能使幼儿铭刻心中,并以此来指导幼儿的行为。

  ②对幼儿的健康问题进行随机的指导与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幼儿的健康问题进行随机的指导与帮助,如及时地提醒幼儿、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个别的指导与帮助、在活动后进行必要的检查等。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例如画画时低着头、洗手时马马虎虎、吃饭时狼吞虎咽、玩滑梯时抢着上或以头朝下的方式滑滑梯、玩沙时把沙向上扬起等。这时,不仅需要教师及时地对幼儿的行为加以提醒和引导,以确保幼儿的健康与安全,而且,这也正是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的有利时机以及帮助幼儿建立起健康行为和习惯的重要时刻。

  ③适时地为幼儿提供健康实践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健康教学和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适时地为幼儿提供进行健康行为练习的实践机会。

  例如.在开展过“营养快车”的主题活动后,可以将午餐环节设置成小型的“自助餐”形式,为幼儿提供自主进行饮食选择与搭配的实践机会,鼓励幼儿尝试并练习怎样合理地选择食物.这既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食欲,又能促使幼儿将所学的有关知识应用于生活之中,并逐渐形成健康的行为和习惯。

  又如.在开展了“交通安全我知道”的主题活动后,可以利用远足的机会,使幼儿在外出远足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交通规则与步行安全的认知和体验。

  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健康实践,不仅能使健康教育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而且,也有助于强化幼儿的健康意识、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

  3.家园协助

  由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而且,家庭的环境以及家长的价值观念、教养方式、生活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及幼儿健康意识、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的获得与形成有着直接的关联.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必须要考虑到家庭和家长的因素,并力图与家庭建立起相互间的支持与协助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对幼儿健康成长的有利因素和积极影响,并尽可能地减少和消除那些不利的影响。

  围绕幼儿健康教育的家园协助通常可包括这样两个基本的方面。

  ①关注和支持幼儿在家中的健康实践,以强化幼儿的健康行为。

  家庭也是幼儿进行健康实践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幼儿园所习得和形成的健康行为如果也能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地、持续地得到强化与实践,则有助于幼儿建立起比较稳固的动力定型。进而逐渐形成习惯,这正是幼儿健康教育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健康教育的需要。通过“家长联系栏”、“家园联系册”、“给家长的一封信”、健康教育展板等形式,将近期有关的健康教育内容告诉幼儿家长,一方面可以向家长传递某些重要的健康信息。另一方面也期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与协助。

  例如,在“健康食品要多吃,垃圾食品要少吃”的健康教学活动后。可以利用健康教育展板向家长传递这一健康信息。同时,也期望家长能以身作则,多吃健康食品,少吃垃圾食品,并在家中对幼儿的适宜行为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幼儿的健康行为。

  ②针对幼儿的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以期相互配合与协助。

  在此方面。托幼机构既可以围绕幼儿共同的健康问题,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小范围的集体讨论与交流;也可以针对某一幼儿的具体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个别的沟通与交流。

  例如,在幼儿的营养与饮食方面。可以与家长共同讨论和交流:“怎样的饮食搭配才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哪些食品不宜让幼儿多吃”、“怎样帮助幼儿改变挑食的毛病”等。

  又如,可以与某一个攻击性行为较严重的幼儿的家长一起探讨:哪些原因导致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怎样共同来帮助孩子减少攻击性行为?

  此外,托幼机构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周围的教育资源,面向幼儿家长开办一些幼儿健康与安全等方面的讲座与培训,以不断提升家长的健康意识、健康认知水平以及健康的行为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健康教育活动应体现上述三种基本途径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既发挥各种途径的优势和特点,又能相互补充和相互支持,从而实现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健康教育是一种双向的过程,不仅需要我们很好地计划和组织有关的教育活动,而且,还需要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必要的评价,尤其应重视受教育者的反馈。同样,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健康教育评价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从广义上讲。幼儿健康教育评价涉及到多个方面,例如,对幼儿健康教育整体规划的评价,对幼儿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组织过程的评价,对幼儿发展状况与健康状况的评价等。但如果就幼儿健康教育的实质以及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价的话。则主要涉及到幼儿在健康意识与态度、健康认知水平、健康行为和习惯这三个方面的评价。

  由于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行为问题,它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促使人们建立与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进而达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同时。又因为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和习惯成的最重要、最有利的时期,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与养成上。

  从评价指标来看,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通常是与幼儿健康教育的活动目标直接关联的,有时,幼儿在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认知目标、意识与态度上的目标以及行为目标就是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具体指标。

  例如,在“怎样过马路才安全”的健康教学中,如果具体的活动目标是:

  ①使幼儿能辨认出停止、前进和人行横道线的交通标志;

  ②使幼儿能说出安全过马路的两种交通规则(如,走人行横道并且要做到红灯停、绿灯行;或走过街天桥;或走地下通道):

  ③使幼儿在游戏场上活动时能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去做。

  围绕这一健康教学活动的评价指标便可确定为:

  幼儿能对停止、前进等交通标志做出正确的反应;幼儿能说出安全过马路的两种交通规则;幼儿在游戏场上骑小三轮车或步行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评价中,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对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进行观察而做出评价,也可以通过向幼儿提问来获取有关的信息;同时,教师还应该同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幼儿在家中的态度和行为表现,以此来对健康教育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评价。

  例如,在以“爱护我的小白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中。如果其活动的目标是:

  ①使幼儿知道为了保持牙齿的洁白和健康。早晨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都要刷牙,饭后(或吃完点心后)要漱口;

  ②使幼儿掌握刷牙的正确方法;

  ③使幼儿能逐渐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之后,其评价的指标便可设定为:

  幼儿能说出应该刷牙和应该漱口的时间;幼儿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示范刷牙的正确方法;幼儿在家中能自觉地在起床后和睡觉前刷牙。并且刷牙的方法基本正确。

  总之,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就是要使幼儿在健康意识和健康认知上获得提高,并最终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也就是说,我们要将一把通向健康之门的金钥匙交给幼儿。促使幼儿学会关注和关心自己的健康,并逐渐成为维护自己健康的小主人。

  利用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开展大班竞赛性体育活动

  内容提要:竞赛性体育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活动方法,它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竞赛性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心理、认知、社会性、创造性等方面发展的诸多价值以及对幼儿动作发展的检验性价值。然后就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方法展开了探讨,分析了幼儿园以往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一些方法及这些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即通过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实现和提升竞赛性体育活动的价值。最后,本文列举了针对以上内容开展的实践活动及活动效果,希望通过实践过程和幼儿的发展证明以上见解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竞赛性体育活动是以各种形式的比赛为主要内容的体育活动。

  在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中,竞赛性体育活动是一种常用的.体育活动方式,因为它既体现了体育活动的特点,又适应大班年龄的幼儿游戏特点,深受师幼双方的喜爱。

  根据大班幼儿的运动特点分析,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基本活动能力已发展较好,动作更加灵敏、协调,体力较充沛,知识范围扩大,理解能力有所发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相互合作的能力有所提高。所以,幼儿对动作难度较大、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规则较复杂、具有合作性的体育游戏兴趣较高,并初步具有竞争意识。这些特点都与竞赛性体育活动的特点想适应,所以大班幼儿适宜开展竞赛性体育游戏。

  那么,竞赛性体育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发展有什么价值呢?以什么方式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能更好地实现并提升其价值呢?

  一、竞赛性体育活动的价值

  (一)检验性价值

  运动教育学中指出:“在运动训练中,竞赛是训练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查训练效果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竞赛性体育活动也是对日常体育活动的效果和幼儿身体发展水平的检验。根据幼儿竞赛性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可发现其身体发展状况,从而及时对日常体育活动的目标进行调整,同时可检验出幼儿个体在原有运动水平上的发展及幼儿个体运动水平在群体中的位置。教师掌握了幼儿的发展水平状况,就可以更好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二)兴趣性价值

  大班幼儿竞赛性体育活动一般是利用幼儿所掌握的动作技能开展以组或以个体为单位的竞赛。那么,幼儿所掌握的各种动作技能都有机会得到练习。由于大班幼儿对各种基本动作和技能都已初步掌握,容易对日常的动作练习活动失去兴趣,因而产生动作惰性。而竞赛性活动的方式及其氛围,会使幼儿尽自己所能去争取胜利,克服惰性,发挥最高动作水平,无形中进一步提高动作能力和动作质量。

  (三)创造性价值

  运动教育学中还指出:“竞赛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技术和战术的能力以及提高身体训练的水平,而且能培养其应变能力并提高运动训练的实战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竞赛性活动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能够培养幼儿创造性地运用对场地、运动器械的经验和对活动规则的了解,运用掌握的各种基本动作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去争取比赛的胜利。并且,还可以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自主创设竞赛性活动,幼儿会同样运用各种经验和能力,通过自己的思考,并在合作中受同伴的启发去创建新比赛,能有效地开发其创造潜能,从而通过操作表现自己设想的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极大地提高。

  (四)社会性价值

  竞赛性体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社会性价值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首先,在以个体为单位的竞赛中能够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自信心,使幼儿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了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其次,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中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使幼儿通过多次的比赛逐步知道组里每个成员的努力和良好的合作是取胜的关键,同时还要遵守必要的规则。第三,在以班级为单位的竞赛中能够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荣誉感,使幼儿知道自己是班级的成员、以班级的荣誉为荣。第四,在自主创建竞赛的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创建新比赛的过程自主性、主体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合作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最终,竞赛性体育活动对幼儿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发展、体育活动兴趣的提高和乐于探索尝试的学习态度都有很大的积极影响。

  (五)认知性价值

  竞赛性体育活动还能够丰富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经验,并能了解一些相关知识。

  如:幼儿通过各种动作的竞赛活动能产生相应的运动体验,丰富了对体育项目的认识;通过使用各种运动器械能了解不同材质的物品的特点,掌握了一些自然常识方面的知识等。

  二、幼儿园大班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有效形式

  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动作发展水平和运动特点,幼儿园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一般在中、大班进行,主要有以个体为单位的集体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的竞赛、班级间竞赛等形式。

  针对大班幼儿的整体特点而言,他们有一定的责任感和集体观念,对具有合作性的体育游戏兴趣较高,动作灵敏、协调,体力较充沛,因此运用最多的是分组竞赛,集体和班级的竞赛也穿插运用。

  针对大班幼儿个体而言,他们从动作水平和性格特征方面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的群体。即:动作}水平较高的和性格活跃敢于竞争的;动作水平中等的和不主动竞争的:动作水平较低的和胆小、不自信的。在这种情况下,以个体为单位的集体竞赛会强化各层次的分化,班级间竞赛也不能缓解这种分化,且需事先计划协调不能经常进行,而将各层次幼儿合理地搭配成组进行分组竞赛,是对各层次幼儿都适合、可融合层次分化的竞赛方式。因此,分组竞赛的形式是幼儿园大班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较理想的形式。

  (一)分组竞赛活动的几种方式

  运用基本动作的分组竞赛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己掌握的基本动作进行分组竞赛活动。既可以是用单一动作的竞赛,又可以将两种以上动作综合运用进行竞赛。借助器材、器械的分组竞赛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运动器械进行分组竞赛活动。第一,可以利用单一的运动器械开展竞赛;第二,可以综合利用两种以上运动器械进行竞赛;第三,可以把运动器械的用法进行变化,一物多用多玩,利用多种变化开展竞赛活动。

  (二)利用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开展大班分组竞赛的优势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的大班健康领域教育内容中就有“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养成自主、合作、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和“引导幼儿会根据运动器械和障碍、物的不同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动作进行游戏。”以及“引导幼儿创造性地进行身体活动,主动探索多种运动器材的多种玩法。”等方面内容。这些内容促使我们选择运动器械来开展体育活动。

  另外,在组织大班幼儿体育活动时所选择方式、方法还要考虑其兴趣和发展水平。根据对我园大班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日常观察可看出:

  第一,大班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兴趣集中在动作幅度较大、技巧性较小的活动中,如:助跑跨跳、快速跑等,对动作幅度小、始终如一的动作兴趣一般。而且,幼儿特别对借助器材、器械的活动非常感兴趣,如:走平衡板、翻越障碍爬、跨跳过障碍、玩羊角球、推小车等。

  第二,大班幼儿对活动形式的兴趣集中在自由度较大或具有挑战性、新鲜感的活动中。如:自选、自由活动有很大自由空间;探索性活动有很大的挑战性、新鲜感。对自由度很小又没有什么新鲜感的活动幼儿就没兴趣。

  因此,大班幼儿对动作难度较大、内容丰富、活动量大、规则较复杂、具有合作性的竞赛性游戏兴趣较高。而探索性游戏符合大班幼儿好奇、好动的兴趣特点,又有一定的自由度,也受到他们的喜爱。

  那么,竞赛性游戏和探索性活动的结合点就是启发幼儿探索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利用幼儿探索所得的经验开展分组竞赛,这也是以其他几种竞赛方式为基础的高层次竞赛活动。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索运动器械的不同用法使其产生多种玩法的变化,再利用这些变化引导幼儿自主创建分组竞赛游戏的场地环境和规则,然后自主开展游戏。这种活动最能体现竞赛性体育活动的各方面价值,特别是创造性和社会性方面的价值。由此可见,利用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开展大班分组竞赛就是幼儿园大班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最佳方式。

  三、利用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教育实践

  在20xx年我所带的大班开展了利用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开展分组竞赛活动的教育实践,开展过程如下:

  (一)体验阶段

  首先,由教师设计和组织幼儿开展分组竞赛活动,从单一的简单动作的竞赛开始,引导幼儿体验竞赛的形式、规则,如:组织幼儿开展跑、跳、爬、平衡等动作的分组竞赛,这是单一的简单动作的竞赛。每次活动前详细讲解竞赛的形式、规则,活动中引导幼儿实际体验,活动后再通过谈话帮幼儿总结经验,使其知道竞赛就是比一比谁能更快地完成竞赛内容,分组的竞赛是组内的每一个人轮流比赛,要通过拍手或传递物连接起来,哪一组最快完成就是胜利。然后,在竞赛中增加动作和难度,如把两种以上动作组合起来开展竞赛。这样激发幼儿竞赛意识和活动兴趣,使幼儿进一步理解逐步复杂的规则。最后,组织幼儿开展借助器械的竞赛,同样是由单一到多种、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让幼儿由浅入深地体验活动的丰富。

  (二)自主创设阶段

  初步引导幼儿自主选择竞赛内容开展活动,可以自选一种动作进行比赛或自选一种材料进行比赛。如:活动中引导幼儿:“我们进行过各种各样的比赛,今天请你自己选动作或东西来比赛,请你想一想用什么动作、东西怎样摆放来比赛?”这样,激发起幼儿的活动自主性后再引导幼儿自主创设综合性的比赛,合作设置活动的场地环境,共同选择使用和摆放材料。利用活动后的评价引导幼儿感受材料与动作的交互作用,进一步熟悉各种材料。

  (三)自主探索阶段

  启发幼儿对各种材料进行发散性的想象和操作,突破材料的常规用法,尽量与单一的材料产生多种动作的互动。再利用幼儿自己想象出的一物多玩方法开展竞赛性活动。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创新使用和摆放各种器械,创设有自己个性的竞赛性活动。如:针对体操垫,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今天我请了小垫子来帮助小朋友锻炼身体,你会用什么方法跟它一起锻炼?它除了可以用来爬,还可以用它完成什么动作?我们来把每种方法都练习一下,看谁能有新的方法,谁的方法最多。”幼儿很快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多种用法和摆放方法并排横放可以侧身翻滚、拉开距离横放可以跨跳和双脚跳、竖着连接起来的垫子下面可以再放折叠的垫子就能“爬小山”……又如:单人的小平衡板,幼儿把它一块块连接摆放,形成一个小桥状,同时又是一块块前后晃动不稳定的,一下使之具有了较大难度,有了挑战性,幼儿的兴趣马上高涨。他们利用小平衡板完成跨跳、障碍跳等动作比赛,完全突破了其原有的使用方法。

  (四)挖掘潜能阶段

  在幼儿已创设好活动的场地、规则,并充分开展竞赛的基础上,再投放可携带的手持性器械,引导幼儿探索在已有的条件下带物竞赛的方法。这样,幼儿通过在新活动中创造性解决带物竞赛的问题,进一步释放出创造性潜能。如:活动中启发幼儿“如果我们比赛时不用拍手的方法接力,而是用传递东西来接力行吗?能用什么东西呢?”幼儿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了接力棒,这时再次引导:“接力棒可以。再想想,还能用什么东西,又能传递,又能带着它比赛?”幼儿再次根据经验和老师提供的材料提出了羊角球、沙包、大滚球、皮球、塑料圈等。在进一步的启发操作中老师说:“请你们再商量商量,想一想,试一试,看哪一种东西能用在我们玩过的比赛方法中?怎么用?”幼儿分组进行协商操作,并尝试解决带物竞赛问题,自己探索出了各种器械的多种携带方法,这时,他们的创造性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四、利用运动器械的多种变化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的教育效果

  (一)幼儿身体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1.身体形态

  我班幼儿通过升入大班后的第一学期这一段时间里竞赛性体育活动的实践,在身高、体重、血色素等身体形态发展的指标都有显著的提高。全班幼儿的身高、体重增长达标率1 00%,血色素达标率100%。

  2.动作发展

  我班幼儿在动作发展方面效果也很显著。在中班末期,幼儿体质测查时优秀率35%,有一名幼儿未达标,三名幼儿处于达标水平;到大班第一学期末时,幼儿体制测查成绩为:优秀率56%,其他均为良好,无达标和未达标。

  (二)幼儿创造性潜能得到了充分开发与释放

  幼儿在竞赛性体育活动中创造性表现如下(以利用体操垫的活动为例):

  1. 垫子用法的创造力表现:

  垫子摆放方法

  动作

  竖直连接

  手膝爬、手足爬或匍匐爬

  平行连接

  身体滚动前进

  平行拉开距离摆放

  跨跳或双脚并齐跳

  折叠并搭垂下来

  上坡爬、下坡爬

  2.性游戏材料使用创造力表现

  A组

  跨跳过轮胎、快跑绕过折叠垫子、再次跨跳轮胎、滚动过横放的垫子

  B组

  手膝爬过垫子,从头上钻套过塑料圈、跨跳过垫子、双脚跳过塑料圈

  C组

  手足爬过垫子、绕小圆墩快跑

  3.带物竞赛创造力表现

  各组

  携带物

  带物竞赛方法

  A组

  羊角球

  骑跳越过轮胎、骑跳绕过折叠垫子、举在头上滚过垫子

  B组

  大滚球

  单手滚球手膝爬过垫子、单手护球钻圈、单手滚球跨跳垫子再跳过塑料圈

  C组

  羊角球

  双手背球膝行过垫子、骑跳绕过小圆墩

  此类创造性效果表现较为突出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超级大保龄(滚球击物活动)、我给皮球搭个桥(废旧材料建构活动与球类活动)、我会设计快乐的比赛(综合竞赛活动)等。

  (三)促进了幼儿社会性发展和认知发展

  通过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我班幼儿合作能力有很大提高。能够与同伴共同完成任务的幼儿从中班的23%上升为78%;能够在活动中遵守规则的幼儿从中班的46%上升为89%;幼儿的自主性、自信心、集体精神、精神意识和荣誉感也都有了相应的提高。在认知领域方面,幼儿既了解了多种比赛的方法、规则和项目,又丰富了对多种质地器械、废旧材料的认识和感受及使用经验。如:不同质地的球类、包类、绳类、圈类;大小不同的平衡板、体操垫、弓形门;废旧的纸箱、轮胎、报纸、饮料瓶、易拉罐、油桶等,还有一些不属于器械的物品,如:地板块、大积木、城堡积塑、小圆墩等。

  综上所述,利用器械的多种变化开展竞赛性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中一种常用的活动方法,它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开展“认识食物”主题活动,解决幼儿园宝宝吃饭难题

  幼儿园老师们经常会遇到班上小朋友挑食、偏食甚至厌食等“吃饭难”问题,“吃饭”似乎变成了孩子的一项任务,也变成了老师的一种烦恼。

  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平衡的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而当前,幼儿挑食、偏食、厌食等诸如此类的“吃饭难”问题着实难坏了许多家长和教师。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满足幼儿对食物的好奇心。

  对未知的食物,幼儿往往有一种陌生感和畏惧感。进餐前,幼儿经常急于想知道吃的是什么,家长和教师如果能及时满足幼儿的这种好奇心,则有利于缓解幼儿进餐的紧张情绪,进而创设宽松愉快的就餐环境。在幼儿园,教师应该按照健康教育的要求,创设愉快宽松的就餐环境。比如,在空间设置上,可以尝试对原有的桌椅摆放布局进行调整,扩大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范围;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幼儿的饮食情况,及时与幼儿家长交流,查找“吃饭难”的具体原因;进餐时可以播放一些轻快的音乐,提高幼儿消化系统植物神经的兴奋点,激发幼儿就餐的欲望。

  循序渐进,逐步加量。

  如果幼儿不愿意吃某种食物,家长和教师应避免强制幼儿食用。一味采取强迫手段,势必会影响幼儿进餐的情绪。对那些幼儿不感兴趣的食物,可以采用“小步子走,逐步加量”的办法。可以从尝一小口开始,过渡到尝几口,再慢慢地逐渐加量,让幼儿的身心慢慢适应食物、接受食物。家长和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给幼儿以适时表扬,让幼儿的积极行为及时得到肯定。这种做法有助于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让幼儿获得信心,从而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

  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教活动。

  3~6岁幼儿的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习得外界知识的主要方式是直接感性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唤起幼儿对饮食及相关活动的兴趣。比如,可以开展“认识食物”的主题活动,带领幼儿参观菜市场或超市,与幼儿共同采购食物,并择机讲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对身体健康的好处。也可让幼儿参观幼儿园食堂,了解师傅们如何工作,或适当让孩子们参与劳动,尝试制作简单的食品。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幼儿对食物的感官认识,增强幼儿对食物的亲近感,进而逐步激发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对饮食的正向情感。

  家园配合,保持一致。

  事实上,幼儿的很多不良饮食习惯多数来源于父母,如父母不喜欢吃的食物,幼儿也常常不爱吃;有些家庭饮食品种较单调,也会导致幼儿偏食、挑食。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及时对幼儿的饮食行为进行交流,商量一致的对策。幼儿园和家庭之间要保持一致的要求,在幼儿园养成的饮食习惯要能够在家庭得到巩固。

  幼儿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以及科学进餐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家长和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改变,逐步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饮食营养的认知与饮食行为的形成并不完全同步,对于幼儿而言,健康饮食行为的培养应尽早开始,而不是在幼儿已经形成了不良饮食行为之后再花时间和气力去纠正。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组部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是幼儿逐步学习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是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身体锻炼。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