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答辩状制作指引

莉落

  1.总则

  1.1本指引主要适用于民事案件一审答辩状的制作。

  1.2民事案件的上诉答辩状、再审答辩状等反驳性法律文书的制作可以参照适用本指引。

  1.3本指引适用于本团队承接的民事诉讼案件。

  2.答辩状的功能

  2.1民事案件答辩状是被告对原告诉讼请求,以及支持该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给予的书面反驳意见。

  2.2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具有如下功能:

  (1)直接反击原告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法律依据,根本性否定原告的诉讼请求;

  (2)在不能根本性否定原告诉讼请求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减轻委托人的法律责任;

  (3)通过策略性否定原告主张的重要事实,转移举证责任,增加原告举证不能的诉讼风险;

  (4)策略性降低原告胜诉预期,在案件整体对委托人不利的情况下为调解结案创造条件。

  3.答辩状的制作原则

  3.1民事案件答辩状在形式上应当坚持简洁、美观的原则,且易于被裁决书直接援引;在内容上应当做到逻辑简单、观点明确,便于法庭界定无争议和有争议事实,便于法庭归纳争议焦点,便于法庭重新分配举证责任。

  3.2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与已方的证据组织、举证意见、质证意见、代理意见保持一致,且应当在诉讼程序中不断提升其内在逻辑性和体系性。

  3.3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遵循内容极简原则,篇幅达到最有效率的阻止原告诉讼请求的成立即可。

  4.答辩状的内容

  4.1民事案件答辩状应当包括如下内容:

  (1)对原告诉讼请求的总体反驳意见;

  (2)对原告主张事实的反驳意见;

  (3)对原告有关法律适用方面主张的反驳意见;

  (4)对原告主张的诉讼请求计算方式及计算结果的反驳意见。

  4.2民事案件答辩状的内容原则上应当与最终提交法庭的证据一一对应。

  4.3民事案件答辩状的内容,必须最大可能的避免自认对已方可能产生不利后果的事实。

  4.4在确认民事案件答辩状的内容,应当充分预测其对原告及法庭产生的影响,以及原告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并确定可行的反应对策略。

  4.5最终确认的民事案件答辩状内容,应当有多层次证据支持,具有足够的兼容性,可以应对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答辩状的制作准备

  5.1民事案件答辩的准备内容:

  (1)找出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以及所依据的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并分析其映射关系;

  (2)确认影响原告诉讼请求的关键性事实及依据;

  (3)逐句核对原告在其民事起诉状中所陈述的事实是否与所提供证据一一对应,将没有证据支持的事实标出,然后分析缺乏该证据后对原告诉讼请求的.影响;

  (4)要求委托人就全案提交证据,并依据提供的证据最大限度的归纳案件事实;

  (5)就证据进行策略分析,确认原告最大限度的收集到证据的范围;确认我方最大限度收集到的证据;确认我方能够提交证据原件的范围(即确认哪些证据不能提供原件);

  (6)依据对证据的策略分析,结合委托人确认的事实,按本指引确认答辩状内容。

  5.2在制作民事案件答辩状时,应充分利用原告在其民事起诉状及证据清单中自认的对我方有利的事实。

  6.答辩状的排版规范

  6.1页面布局

  6.1.1纸张采用A4,纵向设置;

  6.1.2页边距采取普通模式,即上下均为2.54,左右为3.18;

  6.1.3首先将全文字体设置为中文宋体、西文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行间距1.5倍,段间距为段前0、段后0。设置方法是全文选中,然后一一操作前述各设置选项;

  6.1.4在上述状态下进行民事案件答辩状中各模块的排版;

  6.1.5民事案件答辩状通常由以下模块组成:

  (1)案件信息;

  (2)标题;

  (3)答辩人的自然状况;

  (4)答辩状首部;

  (5)正文;

  (6)结尾。

  6.2案件信息模块的排版

  6.2.1案件信息内容为受理法院就该案配置的案号;

  6.2.2案件信息设置为宋体小四号字黑体,行间距设置为1.5倍,段间距段前设置为0行、段后设置为0行,居左设置(不退格)。

  6.3标题模块的排版

  6.3.1 标题内容为:“民事答辩状”。标题字体设置为华文中宋加黑小二号字;

  6.3.2标题“民事答辩状”的行间距设置为1.5倍,段间距段前设置为1行、段后设置为1行。

  6.3.3标题应当居中(应当注意,先确认标题置于该行最左端时再进行居中操作)。

  6.4答辩人的自然状况模块的排版

  6.4.1答辩人自然状况需要列名的内容:

  (1)答辩为自然人的:当事人的姓名、民族、出生年月日、住所地;

  (2)答辩人为非自然人组织的:当事人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

  6.4.2排版

  (1)分行

  以下内容单独设为一行:

  行数

  自然人

  非自然人

  第一行

  姓名

  单位名称

  第二行

  民族,出生年月日

  住所地

  第三行

  住所地

  法定代表人及职务

  (2)字体、字号、行间距

  第一行,当事人姓名或名称黑体宋体小四(不加黑),段间距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0。

  该模块其余各行的字体均为宋体小四,段间距段前和段后均设置为0。

  (3)对齐

  第一行居左(不退格),该模块其余各行均退两个字,即首行缩进2字符。

  6.5正文模块的排版

  6.5.1正文包括:正文首部、正文、正文尾部三部分。

  6.5.2正文首部内容为:“因原告(姓名或或名称)诉答辩人(姓名或名称)(案由)一案,现答辩人就原告的起诉作如下答辩:”。该部分字体设置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0.5,段后0.5。

  6.5.3民事案件答辩状正文可以依据对事实的反驳、对适用法律的反驳、对诉讼请求计算方式或计算金额的反驳、对原告诉讼请求的整体反驳区分不同版块。也可以按预测的案件争议焦点划分板块;

  6.5.4正文中的每个版块均由标题和该版块正文组成;

  6.5.5版块标题由“标题编号”和“标题内容”组成。标题编号为中文数字(如一、二……);

  6.5.6版块标题编号及正文均为黑体小四(不加黑);段间距段前设置为0.5行、段后设置为0.5行;

  6.5.7该版块正文部分,均设置为宋体小四,行间距1.5倍,段间距段前和段后均设置为0.5行;

  6.5.8版块正文中,可以给每个事实编上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2、3……”;

  6.5.9正文尾部,应当对原告整体诉讼请求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明确最终的观点。

  6.6结尾模块的排版

  6.6.1“此致”用宋体小四,在与正文的最后一行间增加一个回车(即一个空行);

  6.6.2此致的法院,为宋体小四,居左(不退格);

  6.6.3此致与此致的法院间不增加空行即回车;

  6.6.4答辩人信息为:“答辩人:(答辩人姓名或名称)”。答辩人信息距离“此致的法院”间为三个空行。宋体小四加黑。答辩人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距离页面右边界4个字节的距离,即两个汉字的距离。段间距段前和段后均设置为1行;

  6.6.5答辩时间信息:全部用中文大写,如“二〇一四年六月七日”,宋体小四加黑,位于具状人及具状人名称中间的位置。具状时间的段间距段前和段后均设置为1行。

  7.其他

  7.1团队各成员在使用本指引期间,应当注意收集各方反馈信息及执行效果,并不断总结经验,以便于对本指引不断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