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三晋腹地的平遥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我国现仅存的四大古城之一。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研讨会在平遥召开,会议首推平遥作为申报联合国“人类遗产”项目的第一个古城,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查后把平遥古城正式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从此,这座小城名声远扬,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利用行车间隙我把平遥城的历史沿革作个简要介绍。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有史以来,建置沿革屡经变迁。最早称为古陶,是尧帝的封地;西周时名为京陵城,京陵二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是平遥城的前身;北魏时改名为平遥县,并把县治迁到这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它的繁华,也曾多次遭受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城墙是明代洪武年间,即1370年修建的。明清以来经多次维修,使古城墙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
作为世界级文化遗产的平遥古城,她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有:古朴典雅、胜景迷人的镇国寺;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双林寺;雄伟壮观的古城墙;闻名全国的中国第一票号“日昇昌”旧址;以及明清一条街上的古寺庙、古市楼、古店铺和古代民宅。
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受到战火的破坏。
现在平遥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这里就是平遥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
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的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很小,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瞭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台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池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城墙脚下反而成了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平遥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挑、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
各位游客,希望我的介绍能给你们的旅途增添快乐,谢谢大家!
下头我们前往“纳西四合院”参观!古城民间在广泛吸收汉、白、藏等民族的建筑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于其中,构成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样式。前后院一进数院的建筑形式,在门楼、前楼的设置,天井铺地、六合门及其装饰灯方面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的色和民族特色。说到这我们走进去看看吧,那里的“四合五天井”就是东南西北四坊房屋,每相邻两坊之间有一个小天井,再加上中间的大天井共五个天井,所以叫“四合五天井”。着四坊房屋的楼上楼下都是想通的,所以也叫“走马转角楼”。
朋友们可能会问,纳西民居哪一部分最具纳西特色呢?那就是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芯-“四季博古”了。“四季博古”是纳西语,翻译过来意思是“福包四季”。体现纳西民族对生活的厚望,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关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的两扇,遇有红白两事、客人较多时,六扇门均可卸下来。窗芯在构图上用名花异卉、吉鸟异兽和完美的典故,寄托纳西人四季吉祥、福禄寿喜、耕读传家的完美意愿。
我们此刻看到的木府,是在1996年的七级地震后修建的。这是议事厅,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召见贵客的地方。看,议事厅的门梁上头,高挂着三块牌匾,都写着“诚心报国”四个字,分别是明朝的洪武、永乐、嘉靖三位皇帝的褒奖。那么朝廷为什么如此倚重木氏呢这是因为,纳西族生活在金沙江上游的江湾腹地,北有吐蕃,南有南诏大理。这两大地方势力常常成为中央王朝西南边疆的不安定因素,所以纳西族的向背举足轻重。
这是万卷楼,万卷楼有三层,看,第二层没有窗户,从楼底看不出第二层,所以里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书籍。简单地说,这万卷楼,一楼读书,二楼藏书,三楼写书,是一个书藏万卷、书香满屋的地方。此刻你们能够进去自我参观,请遵守馆内秩序,书籍能看不能摸哦!万卷楼后面便是护法殿。它是土司议家事之殿,那里除了摆放有木氏祖先的牌位外,还有长凳、棍棒等体罚的工具,一看就明白那里是木老爷动用家规家法、管教子女的地方了。看来很像平时我们所说的祠堂了。
丽江的世界文化遗产由白沙古镇、束河古镇和大研古镇三部分组成,但对于各位嘉宾来说,吸引力最大的是大研古镇,古城的入口很多,大家随着我从右边的入口进入,看见了显眼的水车后,紧之后右边是写有题词的照壁,古城里有富有纳西族建筑特色的三房一照壁民居。
再往右是水龙柱,龙是管水的,古城里的土木建筑最怕火,但水能克火,所以这个水龙柱代表古城人民免除火灾的愿望。千百年来,古城人民象爱护自我的眼睛一样爱护古城,也请各位朋友象古城人民一样爱护古城,不乱扔烟头垃圾。再看世界文化遗产标志,圆圈代表地球、自然,方框代表人类创造的礼貌,圆圈和方框相连,代表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丽江古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杰作。右边的这些石刻称得上是丽江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浓郁的纳西风情画。我们脚下是“巴格图”,是纳西先民根据五行学说创造的,东巴祭司常用它来定方位和占卜等。
小张在古城给大家讲了那么多,大家也看了那么多,可是立刻就要进入古城了,怎样就没有看到城门呢?其实各位嘉宾是看不到的,这也是丽江古城的一奇,即看不到城门,也看不到城墙,因为古城根本没有城墙和城门,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姓“木”,如果建了城墙和城门就变成了“困”字,所以古城没有城墙,也没有城门了。
过了护法殿,走过一条古代的过街天桥,这过街天桥可算是木氏土司因地制宜,以民为本的一个创造。这样的设计,官民相安,互不干涉。让我们登上木府的光碧楼。这是1:300的古城模型,在那里能够清楚地看到古城和木府的全貌。这是玉龙桥,是古城的北入口,这是西河、中河、东河。有谁在古城中迷了路,那么,溯流而上就必须能走到玉龙桥。这些图片表现了丽江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壮美的自然风光,请大家浏览。
大家再往前走,这便是玉音楼,一楼和楼前是土司歌舞宴乐的地方,二楼是供奉凤诏鹤书的地方。大厅内有白沙壁画的复制品。白沙壁画是国家重点文物,它把汉地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融合在一个画面上,让三种宗教同居一室。这种三教合一的做法,在别的地方是少见的。而在丽江,由于以木氏土司为代表的纳西族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他们在文化上兼容并蓄,广纳博采。
过了玉音楼,就来到了木府中轴线上的最终一个建筑——三清殿。在那里能够鸟瞰古城和木府,我们能够看到徐霞客笔下的古城“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木府的“宫室之丽,拟于王者”了。
木府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园林,它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中的古朴粗犷。
各位朋友,大家有看过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的吧?《木府风云》就是在木府内取景、拍摄的,想必大家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沉醉于丽江的美丽风光和风土人情里了。此刻就让我们真真切切的去木府一览究竟吧!
大家游了古城,游了四方街,如果说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那么,木府就是古城的心脏,也是丽江古城文化的“大观园”了。纳西族姓木的土司曾统治丽江470年,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共沿续了二十三代,建造了这被人称为“丽江紫禁城”的木府。木氏土司对朝廷忠义不贰,曾多次得到皇帝的嘉奖,这忠义坊就是明朝的万历皇帝批准建造的,人称“大理有名三塔寺,丽江有名石牌坊”。
大家请看,那里就是木府了。木府的整体构造,由东往西,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忠义坊,然后依次是眼前的大门,照壁,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过街楼,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一字排开。
站在那里向东望去,眼前一片开阔,这便是中心四方街,四方街是古城的中心广阿场,占地约五亩,为什么叫四方街,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广场的形状很象方形的知府大印,由土司取名叫四方街,取“权镇四方”之意,也有人说那里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是四面八方的人流,物流集散地,所以叫四方街,那么四方街为什么这样有名呢?如果说我国北方又一条世界闻名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的话,我国南方也有一条被称为“茶马古道”的贸易通道,它是藏区以及丽江的马匹、皮毛、藏药等特产和南方的茶叶、丝绸、珠宝等商品的一条贸易通道,丽江古城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四方街则是这个重镇的贸易中心,从古到今,四方街都是一和露天集市,这个集市从开始至今有三百年的历史,要体会到四方街的一天才能领略到其中的奥妙,清晨,早起的人们开始买早点,是朦朦胧胧正在伸赖腰的四方街;午,买铜、买山货、买小吃的商贩组成繁荣的市面,这是精力旺盛的四方街;天刚黑,生意人回家了,又经过一次摩擦的五花石板还剩着人和阳光的余温,在桥头晒太阳的老人换成了孩童嬉戏,两侧酒吧又透出夜色的油光,这是化了妆的四方街;凌晨两点左右,四方街人去街空,小巷深不测,仅有流水之声高低起伏,这是素面朝天的丽江。
接下来让我的小伙伴小李,继续带大家讲解浏览!
走进丽江彩石铺成的古老街道,漫游镇北商业中心四方街,便见河渠流水淙淙,河畔垂柳拂水,市肆民居或门前架桥,或屋后有溪,街头巷尾无数涓涓细流,穿墙绕户蜿蜒而去。这股股清流都来自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泉。城内早年依地下涌泉修建的白马龙潭和多处井泉至今尚存,人们创造出“一潭一井三塘水”的用水方法,即头塘饮水、二塘洗菜、三塘洗衣,清水顺序而下,既科学又卫生。居民还以水洗街,只要放闸堵河,水溢石板路面顺势下泄,便可涤尽污秽,坚持街市清洁。
“丽君从来喜植树,山城无处不飞花”,丽江男人一生有三件大事:盖房子、娶媳妇、晒太阳。丽江男人对种花、养鸟、写字、画画、打麻将有着异常的嗜好和异常多的时间,男人擅长一切在院内的活动,除此之外,他们最爱的一项户外活动便是坐客,而纳西女人一年当中仅有在大年初一才能睡一天的懒觉。从“盼吉妹”到“阿奶”眨眼的功夫却单纯的仅有两个字,那就是“勤劳”,纳西女人从早到晚干活,从体力活到小生意,从收拾田地到杀猪,从缝补衣服到生火做饭,个个像下凡的仙女,而男人们则闲了下来,这一闲就不得了。纳西人中文人辈出,令人目不暇接,不能不说是纳西女人养出了纳西文化。
纳西族善于学习也可反映在古城的民居建筑上。古城民居在广泛吸收汉、藏、白等民族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和审美意识融于其中,构成了许多具有纳西特色的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数院等建筑风格,并在门楼、前廊的设置和天井铺地、六合门及其装饰等方面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如果问四合院里哪一部份最富有特色,那就是堂屋的六合门和六合门上的窗蕊—“四季博古”。虽说这些也是学习汉、藏、白等民族文化的结果。可是到了此刻,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纳西族这样每家都必有六合门和“四季博古”。您看这六合门,可装可卸,方便灵活,开则为门,闭则为窗。平时只开中间两扇,如遇家中有红、白事客人较多,行走不方便时,则六扇门均可卸下。六合门上所雕的窗蕊称为“四季博古”,构图上用名花异卉,吉鸟瑞兽、完美典故,以此寄托纳西人民四季吉祥、福禄寿喜、耕读传家的完美意愿。大家看到这六扇门上都有各自不一样的图案,这是“松鹤同春”、寓“春”和“寿”,这是“喜鹊争梅”、寓“冬”和“喜”,这是“鹰立菊丛”、寓“秋”和“福”,这是“鹭鸶天莲”、寓“夏”和“禄”,这是“孔雀玉兰”、“锦鸡牡丹”,请大家都想想看它们都分别代表了什么寓意。
穿过了五一街便看到了许多小桥,在我们脚下这座小石桥大家不防坐下来休息一下,看到桥旁“百岁坊”字样,不难猜测这就是百岁坊,试想一下百岁坊的由来,只要想百岁坊与老人有关,就对了。
各位朋友,我们下头要去游览的地方是木府。木府是丽江古城文化“大观园”。纳西族木氏土司历经元、明、清三朝22世,共470年,史称其“知诗书,好礼守仪”。木府原系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略备于元,盛于明”。徐霞客叹木府曰:“官室之丽,拟于王者。”木府历经战乱动荡的损毁,于1998年春重建,并在府内设立了古城博物馆。
修复重建的木府占地46亩,坐西向东,沿中轴线依地势建有“天雨流芳”木牌坊、忠义坊。仪门、前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配殿、阁楼、戏台、过街楼、家院、走廊、关驿共16幢,大大小小记162间。衙内挂有几代皇帝钦赐的十一块匾额,上书“忠义”、“诚心报国”、“辑宁边境”等。木府分为前后两院,从仪门进去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这是“前院”,也就是正院;而玉花园及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一向到狮子山则在“后院”。前后两院中间由过街楼贯楼。过街楼是一道长长的长廊通道,透过窗户,能够看见繁华的街市,楼下是一条宽敞的通道。
木牌坊上大书的“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读书去”的谐音,体现纳西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忠义牌坊又叫石牌坊,这座结构宏伟、雕刻精湛的石雕建筑远近闻名,民间有“大理三塔寺,丽江石牌坊”的说法;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宏,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得产物。而狮山古柏深处,还有土司祭祀天、祖、大自然的场所。木府充分体现了纳西民族广纳多元文化的开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