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导游词优秀范文

张东东

栖霞山导游词优秀范文1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0公里处,山呈伞形。因山中产“滋润摄(养)生”的草药,又名摄山。南朝建栖霞寺于此,山又以寺名改称栖霞山。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海拔284米,卓立天外,又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称作虎山。

  栖霞山驰名江南,不仅因为有一座栖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塔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层林尽染,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

  公元620年,隋文帝将“舍利”(佛骨)分送全国八十三州建塔收藏,指定“先往蒋州栖霞寺”。栖霞寺在唐初更名为功德寺,扩建殿宇49所,成为东南巨刹,与山东长清灵岩寺、湖北荆州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并称“四大丛林”。此后,该寺几经兴废,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20年)重建。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

  明征君碑在栖霞寺门前北侧,是南京地区惟一的一块唐碑。此碑是为纪念栖霞寺的创始人明僧绍而刻制的,明征君是对明僧绍的尊称。明僧绍,字承烈,号栖霞,平原人(今属山东),南朝刘宋元嘉期间(424~453年)曾中举。他隐居在摄山20余年,宋、齐两朝皇帝曾几次下诏,征他入朝作官,他坚辞不受,人们称其为“征君”。由于他甘心隐居,所以人们又称他为“隐君”。南齐永明元年(483年),明僧绍建“栖霞精舍”于此,后舍宅为寺,发展成栖霞寺。

  明僧绍的五世孙明崇俨,因擅长方士之术,受到唐高宗的宠信,为他的先祖争取到一方御碑,名为“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碑文为唐高宗李治所撰。碑阴镌刻“栖霞”两个大字,相传是唐高宗李治亲笔。碑的全文2376字,叙述了刘宋时期明僧绍信佛教,隐居栖霞,皇帝征召他为国子监祭酒等官时,他都婉言谢绝的故事。碑文是行书体,笔力遒劲,由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写。高正臣早年练习王羲之书法,后来又吸收了唐初褚遂良的书法,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书法艺术上具有较高的造诣。此碑高4.23米、宽1.31米、厚0.37米,虽经风雨侵蚀,但保存较好,是研究我国唐代历史和文学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之一。

  在栖霞山凤翔峰的西南麓,有著名的千佛岩。南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法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佛窟。三圣像在西岩壁上,其正中无量寿佛像高10.83米,两侧为各高约10米的观音、势至两菩萨,合称“西方三圣”,是千佛岩中最大的造像。

  相传梁大同六年(540年)千佛岩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千佛岩上下呈五级,层次分明,佛龛大者数丈,小者盈寸,共有佛龛250座,摩崖造像500座,号称千佛。

栖霞山导游词优秀范文2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又名摄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没有钟山高峻,但清幽怡静,风景迷人,名胜古迹,遍布诸峰,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尤其是深秋的栖霞,枫林如火,漫山红遍,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素有“春牛首,秋栖霞”之说。风景名胜栖霞山驰名江南,因为不仅有一座栖霞寺,更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胜舍利塔,还因为它山深林茂,泉清石峻,景色令人陶醉,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民间素有“春牛首、秋栖霞”。

  山西侧称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红叶如火,象征全家红红火火,登高远望,甚为壮观,景色十分迷人。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向东有月牙池,向前就来到栖霞寺大门。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

  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爱情不顺后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栖霞丹枫堪称金陵一绝,是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栖霞山上郁郁葱葱,林深谷幽,更兼漫山遍植树十种红叶树种,有枫香、红枫、鸡爪槭、羽毛枫、三角枫、黄连木等,每到深秋时节,枫叶如丹,层林尽染,宛如堆锦散绮,又如火染血涌,殷红夺目,历来便有“秋栖霞”之誉,有诗曰“万树霜枫赤似霞,三峰高处夕阳斜,摄山秋色年年好,惹得人称二月花”。深秋时节,枫红如火,层林尽染,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之俗。南京栖霞山与北京香山、湖南岳麓山、苏州天平山并称为中国四大赏红胜地。最佳旅游时间栖霞山属于温带向亚热带的过度性气候,平均气温介于13~16℃,春秋两季较适宜旅游。秋天看枫叶,栖霞山为中国四大赏叶胜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