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1
教学目标:
(一)在图8-39上指出其首都及主要城市的地理位置,指出其领士组成的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和本上部分。
(二)结合美国国旗图案设计上的变化,利用不同时期的美国地图,探讨美国领土的扩张情况。
(三)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自然条件和突出自然灾害。
(四)运用地图和资料,比较美国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基本特点。
(五)举例说明美国在工业化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作简单分析。
(六)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人口和种族方面的基本概况以及华人与华侨对该国科技与文化发展的贡献。
(七)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美国主要城市及交通运输特点。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出示图“美洲”图,取一面美国国旗,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国旗?”并请回答正确的学生将星条旗贴到地图上美国范围内。
“领土组成”部分
1.出示国旗并简单介绍垦区和条纹区的含义。
2.读图3-31,观察美国所临海洋和邻国,注意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如跨北寒带、热带、大洋洲等)。观察本上的庆要山脉、河流、“平原、湖泊等。
3.介绍首都华盛顿和哥伦比亚特区。
“高度发达的经济”
经济概况部分:
农业大国部分:
1.指导学生阅读图3-33,分组讨论:a.农业地区专门化与美国农业;b.农业生产专门化与美国农业。
2.归纳学生观点,指导:农业地区专门化和生产专门化可以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水、土、光、热等),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小结;美国的农业模式使之成为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
4.设问:美国是世界粮食出口国,为什么还要进口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等农产品?
5.提示:a.咖啡、可可、天然橡胶生产地在热带;b.美国本土在北温带,缺乏大面积的热带地区。
6.小结:美国尽管粮食产量多,是世界农业大国,但由于纬度位置的原因,还需要大量进口生长在热带地区的农业产品。
工业大国部分:
1.介绍美国工业经济特点:一方面是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居世界地位。这说明美国仍然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的国家。教师在介绍时可列举美国各工业部门的产量及世界排名情况,让学生有感性认识。
2,介绍美国“夕阳工业”与新兴工业的竞争状态,可出示一些数据或产值对比,让学生从数字上领悟到:传统工业逐渐衰落,新兴工业蓬勃兴起。
3.引导学生提升到理论认识层面:能源、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工业与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新兴工业的劣势和优势。
4.可安排学生对就近的科技工业园进行参观访问。
生态、环保问题部分:
本部分实际上是将教材编排稍作组合,分两大方面探讨美国的生态环保问题:一是美国农业开发使“黑色风暴”多次发生。二是经过不断的治理,现在美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已不太严重。
人口部分:
人口构成和人口分布。人口构成主要有欧洲白人后裔、亚洲移民后裔、黑人和印第安人;
城市部分:
1.在图8-48上找出美国的重要城市,确定其地理位置。
2.熟悉教材提供的7个主要城市的资料,收集课外资料并补充休斯敦的有关资料。
3.课堂小活动:请你当导游员,向游客(同学)介绍美国的8个主要城市。看哪位导游员讲解得最详细准确,掌握的资料最多。
4.评出导游。
课后活动:
收集资料,了解华人与华侨对美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也可举办小型的相关人物及事迹介绍会,如李政道、杨振宁的事迹介绍等。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我们应当有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
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
(二)展示目标
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纬度位置
③海陆位置
2. 日本的领土范围
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
(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
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气候
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5.日本的资源
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
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
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五)风采展示
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达标检测
1.日本的地形以( )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学习巩固提升1—6题
(七)课堂小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3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利用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来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
2、知道世界第一大洲。
3、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范围。
4、了解亚洲的地理分区。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结合我们平时接触的电视、电影、报纸、网络资料,谈谈自己知道的亚洲。
学习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我们居住的大洲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既有烈日炎炎的沙漠,又有白雪皑皑的冰原;既有世界第一高峰,又有世界最低洼的地方。这就是我们居住的大洲。它有众多的高山和大河,有灿烂的文化,有优美的风景。它就是雄踞东方的亚洲。
板书:一、雄踞东方的大洲--亚洲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新授:
(一)温故知新(生回顾亚洲地名的由来)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天的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的航海水平十分高超,活跃于整个地中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之为“Asu”,即“东方日出之地”,所指范围后来逐步扩大到整个亚洲。把地中海以西的陆地称为“Ereb”,意为“西方日落处”,后来被用来指代整个欧洲。
(二)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呢?
师点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①最北:81°N;最南:11°S;
②最东:170°W;最西:26°E
3.读图6.2《亚洲的范围》,了解亚洲被哪些大洲和大洋包围?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北、东、南分别濒临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西面与欧洲毗邻,西南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学以致用]:读图6.23“北美洲的位置和范围”,
1.简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说出北美洲的经纬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围的大洋、大洲,说出它们分别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归纳北美洲的海陆位置特点。
[活动]:师生互动,完成第5页活动题:比较北美洲和亚洲的位置和范围差异。
四、课堂小结:
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等方面加以描述。
五、作业安排: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二章教案5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④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较广的语言,也是国际上通用的语言?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就上述问题以及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语言,自由发言,相互交流。使学生拓宽和加深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了解。
过渡:这些语言都分布在世界哪些地方?请在图上找到。
活动二:
学生分组读“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图,完成课后活动题表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二、世界三大宗教
教师:前面我们了解了世界六种主要语言,那么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们的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呢?下面我们学习世界三大宗教。
活动一: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宗教的各种资料,初步了解宗教的有关知识。
教师通过课件提供有关三大宗教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补充。
教师: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它对人们的生活以及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信徒们都应该十分尊重。你能说出三大宗教的不同吗?你信仰宗教吗?你周围有信仰宗教的人吗?
学生看资料后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了解宗教的产生、影响及区别,尤其是三大宗教的特色建筑。
活动二:组织学生读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找到其分布地区。
小结: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民俗、经济、哲理等诸多要素。所以,宗教发展到今天,不能简单地视为迷信,而应该看成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对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视反对,而应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护宗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宗教信仰。
结束:让学生总结学习的主要内容,并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始至终做课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