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关注三明历史上的地震信息,本文北文网帮大家整理了关于三明历史上地震记录、三明地震带分布的相关知识,仅供大家参考。
市境内贯穿着多条断裂带,历史上三明地区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其中1997年5月31日永安小陶发生的5.2级地震是1990年以来我国东南沿海陆地发生的最大地震。此次地震使民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受损总面积达到120万平方千米,房屋直接损失4670.17万元。
市地震局震防科副科长李敏介绍,20世纪以来,我国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80余次,除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外,其余的震中都在农村地区。
“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农村往往成为重灾区。”李敏说,农村地区较容易受灾,这除了因为农村地区地形复杂,较容易发生次生灾害,还主要因为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大多数房屋未经正规设计和施工,农村居民抗震能力低下。一次5级左右地震就可能对民居造成相当数量的破坏,一次6级左右的地震往往就能造成大量农居倒塌和人员伤亡。
据了解,2015年我市村庄住宅情况为:砖混及以上结构房屋面积4000.55万平方米,占比65%;其他结构房屋面积为2157.28平方米,占比35%。
“近年来,我市农居采用砖混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比例逐年上升,但是在日常巡查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新建农居采用砖混结构,但其中还有一定的比例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市住建局村建站阮辰兴说。
“为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现状,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实施,提升了农村地区综合防灾能力。但从总体上看,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低下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省地震局局长金星在《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序言中如是说。
市地震局局长廖上斌介绍,不管是第四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还是国家刚颁布的最新版第五代《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三明市全部划属抗震设防6度区。也就是说,在三明地区,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建房起码要按6度抗震设防。但从目前情况看,在新农村建设中统一规划的房屋有考虑抗震设防要求,但广大农民自建房基本未作抗震设防,留下不少安全隐患,必须加强指导和引导。而编印《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南》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