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老是想到悉达多这个人物,有时候会想我的修行或觉悟到了哪一阶段了,黑塞的作品对我影响还是蛮大的。《悉达多》《在轮下》《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荒原狼》,均是8月、10月两个月份看完的,思想太多了,还在消化中。
故事情节简单,思想较多,更像是哲理书,这种写法比哲学著作让我等这样的普通人更能看得进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应该还是有独到之处的。封面介绍是这样子的:
《悉达多》“影响欧美新一代青年成长的必读书,追寻自我的觉醒,倾听内心真实的诉求,充满希望与真实的自我回归之旅”。
《在轮下》“20世纪就成为日本与美国的年轻人倍加喜爱的著作”“时代的巨轮呼啸飞驰,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谁也没有答案。只知道,我们要加速奔跑”。
《德米安:彷徨少年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里程碑式名作,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超过1。4亿人口耳相传”。
《荒原狼》“比肩《尤利西斯》,超越世俗的方案铸就的传世杰作,追索人性与自我终极彼岸的不朽绝唱”。
自我是什么,我又是谁,到底存不存在,虚无主义,精神是什么,意识的作用死亡后去了哪些,灵魂有没有,会不会消失,人应该追求什么,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帝存不存在?这些问题缠绕着每一个思考的人,给人们带来无尽烦恼,可是没有解啊,那怎么办,所以才有各种哲学流派,世界根本就是混沌的,复杂的,难以描述的,可是我们人类总想总结出规律、定理、公式等来定义客观事物,“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个广阔的世界有点味了。各种单一学科均有自己的片面性,所以查理。芒格才提出要认识这个世界就要使用“格栅理论”,掌握多学科的知识综合看待这个世界,才能更接近真实的世界。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这句话在悉达多身上体现无遗。印度,一个神秘的国家,等级制度还是这么清晰,现代科学与宗教如此鲜明,却能这么轻易融洽在一起。悉达多,一个高等级种姓的人,这一生本可以过上很好的世俗生活,可是偏要去寻找自我,去体验世间各种苦难,自我朝圣之路,有过痛苦,有过豁达,有过享乐,但是一次次觉悟带来一次次烦恼,离世人越来越远,最终还是找到了真正的自我,成了一位“圣人”。
悟道,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去做,只是悟到何种程度就不得而知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人要有一点哲学,可是如果浅尝辙止,更容易让自己的思想意识被动,有点矛盾。我反正就一凡人,不去走这条路,付出越多失望越大,好好拥抱这个世俗世界,避免走火入魔。冥想是个好东西,我们不奢望成为圣人,但是一些哲学问题还是可以想一想,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很好的。工作、生活中均可以联系客观世界来思考一下,总会有收获的,让潜意识主导自己会逐渐失去自我。体悟就是体会实践、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应该能让自己的幸福指数稍微高点。
苏格拉底的“街道上的`繁华热闹与我无关,我不需要”和梭罗的“碌碌无为,我不在乎”均有一种堤湖灌顶的感觉,当然这种感悟还有很多,像路遥《平凡的世界》、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自传都能让我体会到不同的世界,这都是阅读带来的体验,用钱买不到的。只是阅读并不能带来金钱和物质收获,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更多时候并不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但是通过看黑塞的书让我感觉到追求自我的意义,在赚钱谋生的同时,也是可以去找寻自我的,也是有必要的,有了钱而没了自我平静幸福,有的只是花钱时带来的短暂快乐,赚再多钱又有何意义。
几位主人公,均通过不同形式来找寻自我。悉达多经过一番磨难,得“道”了,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与终极宁静;荒原狼终其一生得不到其“解”,产生人格分裂症,活在梦幻与现实交替重合的世界中;德米安帮助辛克莱走上人格独立之路,两个少年最终得以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汉斯从一个小镇天才到迷失自我,最终年纪轻轻就死亡,一个悲剧的造成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自我,环境将他埋没,不会处理自我与人际关系是硬伤。
如何活着,是门学问,也是艺术。追寻自我,或许只能获得一些宁静,一些淡定,我想,这就够了。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黑塞告诉我们去追寻内心,值得一试,《悉达多》五星推荐,其他三本四星。每一个在努力的人均值得佩服,向这些可爱的人致敬,世间美好是努力出来的,人类要活下来,首先是生产更多更好的物质产品,一些思想家也给人类精神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世界是同一的,物质与精神相辅相成,愿多给自我一些接受与肯定,多给别人一些包容与理解。活好一点,在这个生存下来很容易的世界并不是太难,自我是关键,黑塞通过故事阐述表达的一些思想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与帮助。
有人说“哲学与宗教就是一种消极主义”,或许吧,如何平衡世界种种对立、矛盾的事物需要智慧,智慧需要知识学习与实践领悟。我们既要学,也要做,更要在实践中去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做一个懂原理、强实践的人,用正确的自我指导实践行动,得到一个相对较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