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但是如何与孩子更好地交流,更好地与孩子说话,更好地揣摩孩子的心里,还真值得自己好好学习。因此拿到《学会跟孩子说话》这本书时我认真地读了起来。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父母常说:“不管我怎么说,孩子就是不听!”其实完全错了!不是孩子不听,而是父母还没有掌握与孩子有效沟通的语言。”书的目录上有这样一些文字:“最不该说的话:你好乖啊!你真聪明!你真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想起了自己工作的时候,也常送给孩子这些话语,因为为了鼓励孩子,为了让孩子建立自信,我也常说“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乖!孩子,你真了不起!”这些话,可是,在这本书的目录中,它却是最不该说的话,这真让我百思不解。
孩子们都有自己的语言,要想真正理解、明白,必须首先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孜孜在过生日时叔叔送她一件漂亮的裙子,她想自己穿上,但是五分钟过去了,他还是没有穿上,妈妈想帮助她,但她始终不肯。总是强调“我自己会”经过很长时间终于穿上了,但把裙子穿反了。妈妈再次帮忙,孜孜往床边退了一步,坚决拒绝妈妈的帮助。“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次孜孜的妈妈真的发火了,她一把把孜孜硬揪过来,“我现在没时间再跟你磨蹭了。”妈妈边说边强行从孜孜手中夺过裙子,孜孜则左右扭动着身子,试图挣脱妈妈的控制。孜孜像被打败了一样,大声哭喊起来,拒绝妈妈将那件讨厌的连衣裙穿到她的身上。
大多数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时,他们都会试图争取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以证明自己的能力;但同时,他们也会害怕自己办不到,或者是害怕父母认为他们办不到。这时,如果你粗暴地揭穿了真相并坚持到底,强迫孩子放弃心里最渴望的追求,他很可能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反抗你。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很想“成为自己的主人”,并试图尽可能自己去做一些事情。这时,如果说你早早地告诉他“我知道你做不到”、“我比你更能干、更聪明”,而没有采取协商方式来解决问题,那么,那种失败或无助的感觉就会转变成愤怒,从而损害他性格的养成。
在今后的生活中记得适当维护孩子的“面子”,多给他们一些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去体验。让他们知道你同样希望他成长,并且给他保留一定的权力。
不可否认,成人的语言示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学说普通话,努力做到发音准确、语言规范、用词确切。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尽量节制一些口语、脏话和成人语言等,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在无形中进行效仿。
多与孩子交流。
在和孩子面对面谈话的时候,要求孩子不能干别的,尽量注视对方,集中精力,因为倾听是孩子接受信息的重要途径,听不进去,就不用说消化了,常听常积累,就会为更好的表达积蓄资源,也就是说,对话是双方的,家长的责任是引导和激发兴趣,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兴奋点,就会抢着说。起初,很可能前言不搭后语,这没关系,语言的表达究竟要有一个锻炼的过程。
经常给孩子念书。
孩子看书看画报,一般情况下都是胡乱地翻翻,看一些表面的东西,由于识字的局限性,对一些内容肯定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家长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天给孩子读一会儿书。像童话故事、儿童读物等等,尤其是孩子睡觉前,最安静了,容易听进去。给孩子读书不要怕孩子听不懂,但他会记住一些东西,长此以往,孩子会积累许多词汇,有时也会脱口而出。
丰富孩子生活的.内容。
要让孩子多接触社会生活,比如节假日带孩子上公园、逛商场、书店等等,引导孩子观察体会,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孩子讲述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这样,孩子就会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语言的理解。同时,孩子也会情不自禁地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高兴之情。
我看完《学会跟孩子说话》这本书后,我很同意书中所说的观点和方法,一本书可以写的面面俱到,作为家长只能慢慢学习改进,有针对性的完善和孩子的交流,使孩子尽可能快乐健康成长。
作为爸爸妈妈我感觉我们和孩子的说话沟通方面不足主要有。
1、比较急躁,通常父母的不良情绪也会传染给孩子,对孩子缺乏耐心也会引起孩子的情绪反弹,特别是孩子在学习状态应该保持自信平和的心态,如果父母不耐烦,语言粗暴生硬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所以父母首先必须有宽容大度的心态。
2、和孩子说话要有威严、有鼓励。就是原则性的、必须规范的事情不用讨价还价含糊不清,让孩子有侥幸心理,在孩子学习、做事上要允许犯错、让孩子体验进步的过程,多启发、多鼓励。
3、和孩子说话心态上要平等,做良师益友,不能用强制命令式的语气,“完不成就不要睡觉”“给我滚蛋”,和孩子说话的效果应该是让她心悦诚服,积极的去执行,而不是因为惧怕带有负面情绪。总之在批评孩子前多应检讨自己,孩子的不足往往是父母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只有父母不断成长才能真正给孩子好的影响。
感谢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介绍这本好书给我们,我一定会配合老师们的工作,从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全面教育和关心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