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我》读后感三篇
很庆幸《骄阳似我》中的主人公威尔没有照那位教授安排的那样生活,而最终认识到自我,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许因为这样世界上会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但更重要的是,多了两个快乐的人和另一种不同的人生。
很庆幸自己能够不断的认识自己,不丧失自我,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思绪拉到十几年前,从自己刚刚开始有记忆,应该是4岁的时候。从小生在农村,家人要出去做农活,没有人可以照顾我,山沟沟里又比较危险,不得已父母将我送到小学去与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上学,读小学一年级,因为我们那缺老师,没有那么多年级,那年最低的年级就是小学一年级。年级不是问题,年龄也不是问题,问题是没有钱,曾记得那位老师每天都会不停的问我要钱,问我要学费,当年的10块钱,对我们来说也差不多是个天文数字,父母自然是打算先欠着,让我在那里混时间,而老师,却严重的伤害了我幼小的自尊,终于在十几个日子后,我受不了当老师向我要钱时同学们投来的异样的眼光,提起书袋,扬长而去……从此以后跟着同龄的小朋友满山跑,过着属于我的该过快乐时光。我从未后悔当初不懂事的自己的一时冲动,我知道当时的自己并不是认识到自我,只是不懂事的体现,但如果我未离开,在老师和同学的影响下,我的自尊心可能会严重的扭曲,因此,我从不后悔我所有的冲动。但在我懂事后,这件事却时刻的激励着我,我们不能在别人的安排下生活,要正确的认识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这是我懂事后第一次认识自我,第一次对自己的肯定。
第二次认识自我,是在我小学的时候,因为成绩优秀,乖巧听话,老是被家长和老师表扬。我的骄傲,也是在那个时期生成的,在那时,我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因为爸妈总是提醒我:要好好学习,不然以后就会像我们一样,做个贫穷的农民。于是乎我就一直认为考第一是理所当然,我要好好学习,读个好初中,考个好高中,再考好大学,我要快快长大,贫困才会离我越来越远……或许很现实,或许理想很低级,但也是那时最真实的想法,起码是清楚的知道那时的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清楚的认识到真实的自我。
受自己家庭环境的影响,当安静的时候,我没有其他可娱乐的,只得翻翻哥哥们的那些看不懂的书,每年都一样,每年都翻一样的书,终于在某一年,我可以看懂了,于是,我的人生从此改变,对知识的渴求,促使着我不懈的学习,不懈的看书,并保持着良好的成绩。待我上了中学,却开始了我的第一次迷失……在中学里,会接触到更多不同的人,也是更多不同层次的人,贫穷,成了我的最大障碍,自尊心强的我,同时也生出莫大的自卑感,丧失自我,我没有理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认清我的价值,只是沉浸在我自己小小的世界里,沉浸在漫漫书海中,殊不知那并不是我最想要的,我要改变贫穷的命运,创造自己的生活,于是在还不晚的情况下,又果断的放弃了那些一直激励着我的书和被我用来消遣时光的书,拿起试卷,迎接高考,无法想象那个时候的矛盾,一方面想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一方面却不得不好好复习,冲刺高考……直到我再次找回以前的目标,好好学习,考好大学,挣钱,养父母,摆脱贫困,我有能力,也有责任……从书中我开始领悟,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和自卑的,贫穷,不能成为自卑的理由,因为那不是我可以选择的,那不是我的错,而我能做到的,是去改变贫穷的命运,而不是因为贫穷而自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价值,我也是。不知道这算不是重新认识自我,不管怎样,从迷失中走出来,无论迎着我的是阳光还是风雨,都要求自己,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大踏步,坚定的,勇敢的走下去。
于是,我考起了从我懂事以来就期待的大学,也终于开始一点点长大,我的命运也将因为我的长大而改变。但在大学里,却开始了我人生中的第二次迷失。刚进入大学,很积极,加入学生组织,积极为班级做事,而最终却碌碌无为,忙乱了的生活,让自己没有学到实质上的东西,没有进步,只是呆在原地观看……我一直以为,我所应该做的一切都应该是为了以后毕业做准备,为以后找工作做准备,我所要做的就是给自己增加资本,为自己以后可以赚更多的钱而创造条件。但我错了,直到两个月前,我爷爷的病逝,那种悲凉的心情,无助的伤痛,才让我明白,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没有亲人,没有亲情,没有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要那么多钱有什么用?不抵自己那暖暖的亲情,甚至不抵见上亲人最后一面……我开始迷失,到底要怎样做才是对的?无法摆脱自己因为舍不得花钱,舍不得花时间回去看望他老人家而错过了与他见最后一面的遗憾而造成的永远的'伤痛……无法原谅自己的自私……因此,我再次迷失……
电影《骄阳似我》中数学教授给了威尔很多,保释他,给他介绍很好的工作,和他共同研究数学,但是他只是把威尔当做了工具,甚至连给他找心理医生也只是为了让威尔能很好的配合他。而尚恩却不一样,他是把威尔当做目的,就是为了帮助这个人,而不是把威尔当做什么别的。这就是不同的价值观念。所以当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威尔找到了好的工作,选择了事业的积极上进,似乎一切都按数学教授的想法而施行。但是其实不然,片尾威尔最终选择了去寻找他灵魂的伴侣,他所深爱的人,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想,我的因为家庭环境和从小生长的环境所造成的价值观,终于可以改变了……我也应该像威尔一样,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自己想要的生活,竟是如此的简单,却又如此的难得。经过这一次痛,我开始明白,其实,没有什么比能够陪在家人身边更重要,我所想要的,仅仅是一家人能够经常在一起,在他们需要我的时候,我能够陪在他们身边,不受任何阻碍,我所要的,只是家人开心的生活。我要给他们的是幸福,而不是金钱。对于自己,要不断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提高,而不是金钱……
或许这不是我一直认识的自己,但却是真实的现在的自己,能在不同的阶段,认识不同的自我,看清不同的自己,是我值得庆幸的地方。我很庆幸。
我学的是心理学,因此常常都会接触到一些心理影片。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一部名叫《骄阳似我》的片子。应该说每一个看完这部影片的人都应该对心理学家肃然起敬。一个无论多么桀骜不驯人在心理学家的指导下,都可以最终心结,成为一个热爱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的人。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青年小韦,在他的少年时期受到父母打。从而导致了他对这个世界的一种仇恨与不满。他没有上过大学,只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小清洁工,但是他却有惊人的数学天赋。但是他没有让自己的才华得到施展,而是整日把业余时间用在酒吧或者其它的打架斗殴中,如此糟蹋着自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哈佛大学的一位著名的教授发现了他的数学天赋。这位教授爱才心切,知道小韦是受到了心理疾病的困扰,于是决定让他接受心理治疗,但是一次又一次地,即使是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都被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骂得一文不值。最后在一位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心理学家对他的开导之下,他才慢慢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中他第一次与心理学家见面的时候,他通过看心理学家家中挂着的一幅画,从而推断出心理学家的婚姻状况。他马上就心理学家的痛处猛烈地鞭笞,心理学家在他的一次又一次言语的攻击之下,一忍再忍,终于忍无可忍,猛地转身抓住了他的喉咙,说了再说下去他就掐死他。这时,他才停止了言语的攻击,走出了咨询室。只剩下心理学家在那呆若木鸡。一个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就这样被他羞辱得无地自容。但是心理学家并没有必要泄气。相反,他明白了眼前的这个少年所存在的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轻易解决的,他是一个天才,没错,但也许就因为他目前的心理疾病也许他的天赋就这样被埋没了。于是,也许就在那一刻,他下定了决心要拯救这位少年。
在第二次咨询时,他抓住了小韦的心理弱势进行入手。小韦很聪明,也许还过目不忘,但是他没有真正地经历某些事。比如在感情上,他没有真正地去爱过某个人,他也没有真正地经历过战争,完全不知道在战场上抱着亲人绝望而痛苦的心情。一句句深入小韦心灵的话,让他开始有了一定的自我反思。但是他不是那么容易被驯服的人,小时候受到的创伤对他来说根深蒂固。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小韦开始害怕自己再因为交流而将自己暴露给对方,于是他采取一种沉默的方式进行对抗。但是心理学家完全把握了他的心理,只要他不开口,心理学家也绝不开口。直到下一次咨询,他终于忍受不住寂寞,与心理学家开始有了新的交流。咨询从而才有了更深的进展。在接下来的咨询中,心理学家通过种种机会向他传达爱,他通过将自己与妻子的感情毫不保留地与他分享,从而让他了解到了真正地爱一个人那种感觉是多么的美妙,而这种感情又是多么的崇高。
在力劝他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时,他首先也是对小韦的心理了如指掌。他明白小韦愿意干苦力也不愿意进行更有意义的深造,其实那并不是他的真实想法。他之所以会选择在哈佛大学当清洁工,之所以在教授写出数学题后悄悄地写上答案而后又不愿承认,都是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是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发挥的,但他对这个世界的仇恨使他本能地去反抗一切,而不论对错。然而在心理学家点到自己的心头之痛的时候,他沉默了,在心理学家的进一步逼问他的理想是什么时,他撒谎了,他不愿意让任何人看看穿自己,所以他想方设法掩盖自己的内心。但是心理学家下了逐客令,这一次咨询给他深深的打击,他以前不曾与谁真正说过内心的话,但至少与心理学家他开始有了一点闯开心房的愿望了,但是由于他自己对于对方的不尊重,使他陷入了这样的一种困境。同时,他的女朋友也是因为他的不诚恳而离开了他,这对于他来说的确可说是双重的打击。在朋友的开导下,再一次回到了咨询室,这时,他听到了当初一定要让他进行心理咨询的数学家与心理学家的激烈吵,而争吵的关键却都是在于如何让自己能有更大的发展。太久没有感受到爱的他在那一刻明白了什么叫爱。在这一次交流中,心理学家说出了自己曾经遭受的打时,心理学家让他明白了曾经受到的伤害并不是自己的错,不能让自己用未来来承受这一切。当心理学家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那一句:“这并不是你的错!”的时候,他哭了,20多郁积在心中的阴影在那一刻终于散开了。从那以后,他的心结终于解开了。他终于愿意用自己的才华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了!而且他也明白了爱的含义,勇敢地去追求在另一个学校的自己的真爱。
这就是心理学的意义!让每一个生命都实现自己的价值!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有心理疾病,我作为一个心理系的学生,应该怎么做才对这个社会更有利呢?无疑,我必须学好心理学,真正地学到我们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我们只有具备真本领才有可能真正地帮得了别人,否则谈什么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要努力学好心理学,是我看了这一部片子以后最大感受!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让我理解了社会与人情,那,这部小说让我看到了我自己。
年轻的吉姆是一家农场的打工仔,面对每天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他的心里在莫名的发生着变化。一如既往的终日忙忙碌碌却没有突破还是另觅新的差事,给自己的人生添加新的活力,抉择摆在面前。而当吉姆决定创业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却又减缓了吉姆前进的步伐。最后,成功还是与他相遇,一切又是那么美好,曾经的梦想实现了。当吉姆回想人生,得与失却又是那么让人回味。
天才,人人都希望自己会是那样。可是毕竟是少数,况且还有那么多真正的天才没有自识,况且还有那么多所谓的天才却很自视。从小就心眼那个“成功”的公式,99%的勤劳+1%的天赋=成功。成功,对于普通人或许很容易得到满足。温馨的早餐,丰盛的午餐,惬意的晚餐,或许很不值得一提,但这就是成功。回到充满X的社会,念想着别人的富裕,贪望着别人的野心,再看看自己污浊的双手,还有那双干瘪的脚,思考?算了吧孩子,你在七点就落下了......可是不屈和希望在向他招手。往往就是一个巧合,一个意外,成功就擦肩而过。
人,自出生就是来人间受苦的,或许更多人想要享乐人生,但那些毕竟是向往。付出与回报貌似永远都存在一个动态平衡,上帝为每个人都划定了轨迹。你的性格,决定,所遇之人,所闻之事,不论怎么盘算,终究是一场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没有什么能改变自己对于人生之路的选择,改变的只得是周围的一切,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正视自己。
“不后悔错过那场球赛,不后悔无法激情畅饮,不后悔失去后孤独余生”,决定之后为自己的决定而欣慰,决定之后为自己的决定而努力,决定之后,需要在心里打下坚固的根基,需要在眼前定下前行的方向。心中的灯塔,永远在黑夜里指明方向,那光芒,那希望,那动力......不后悔,因为那是自己最真切的体会,不与任何等式相勾连。
心之所欲,见吾心之所向;行之所动,明吾心之所往。任何行动,问问自己为什么,问问自己要什么,问问自己有什么,问问自己想什么,问问自己做什么,思维支配行为,行为体现思考,思考提升能力,能力塑造人格,人格获得魅力,魅力渗入心田。或许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体现自我价值,塑性自身,抓住自我成才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