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的读后感
最近,老师们在集体学习《学记》,深有感触:原来老祖宗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系统地总结了教育的规律,可惜的是今天的我们并没有很好地继承,更不用提发展和创新了。
首先,最让人惊叹的是对教育的定位——"建国君民,教育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建立国家、感动民众与教育相比都是第二位的,唯有教育才是真正能长远影响国家,创造未来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建立"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战略定位可谓高屋建瓴,让人豁然开朗,作为一位老师,因此而更加自豪和自重,所谓"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名副其实!
接着,《学记》很强调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同时批判"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这基本上是针对"应试教育"了,尖锐而深刻。古人其实很讲究"素质教育","以分取人"要不得,应试教育本质就是"记问之学",而且人才衡量标准单一化,无奈"书呆子"、"文凭迷"却是当今社会的"主流".身处辅导培训行业,看到太多的老师把知识点、考点研究得很透,解题的技巧也运用得很熟练,他们上课时的样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训练运动员:教练带着学生在题海中拼命地划水,最后冲到终点捧起奖杯的却是少数。更加没想到的是,大部分人还是要上岸的,上岸之后却要看谁走得稳和远,游泳的技巧全用不上了!也就是说,工作生活中所用的东西恰恰没有学到,说话办事不会,报效祖国更是想不用要想!其实每个人只要积极上进,成才之路很多很广,而且只要是学习得法又努力,成绩提高并非难事。怕只怕这种强烈的功利心反让孩子们对学习心生厌烦,厌学的孩子我们也见过太多。
《学记》中也很注重师生关系,"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比较理想的境界:学生热爱学习、亲近老师、友爱同学。可是说,这本书是成功的教育者的经验总结,首先是自己做到了,然后记录下来。在这样融洽而上进的教学关系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师以身作则,对教育认真负责并且深谙其道,学生奋发努力、相互帮助。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育规律的钻研以及长期的.实践探索,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书中对于具体的教学方法更是进行了精炼地梳理,我们要一点点地消化吸收,运用到教学之中去。
今年的冬令营马上就要开始了,老师进行了分工,分头准备。本次的冬令营主要目的在于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而又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在其中开心地学习、活动,既学到东西又能交朋友、长见识。免得一个寒假只有吃喝玩乐、浑浑噩噩,到头来一无所获不说,还养成些懒惰贪玩的毛病,开学之后还得调整一阵儿才能跟上学习节奏。成长环境就像植物脚下的土壤,调适好了自然能长成参天大树,园丁修剪的技巧再好也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这就是"善教"者做到事半功倍必定着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