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人生的不幸不是的到的太少,而是付出得还不够多--题记
当漆黑的的苍穹被一颗星火划破,照亮天地,转眼消逝,我不禁感慨人生的短暂。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叫《付出的力量》,一本被称为最实用的心灵秘籍,它教会了我生命是需要付出来来构建一座美丽的殿堂,人生需要用付出这座桥梁来通往幸福的彼岸。本文的女主人公凯米在正值事业、人生的高峰期上患上了多发性硬化症,这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进程疾病。对于刚结婚不久就患上这种病的她来说,生活给了她致命的打击,她害怕丈夫会抛弃她,所以这段时间里她变得暴躁、不安、神经质悲伤、忧郁变成了她周围的空气,时刻包围着她,使她窒息。她无法接受自己会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生活不能自理,不能下床、不能运动、不能工作的人。虽然她看了很多医生,但她的病情却没有多大的好转,反而对药物上瘾了。但她却没有放弃过治疗。
命运有时也许是残酷的,但当它关上了你的门必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在这之后她遇到了两位非常负责的医生,他们帮她清除身上的药物和进行复建。她为了生存,为了能继续自己绚烂的生活,她顽强的与病魔作抗争。她曾经在精神恢复课上学到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跟那样的人多接触,这是改变自己的最佳方法。是的,人生有太多太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物,当你无法改变那事物的时候,你就只能改变你自己了。这时会改变像是调色盘,我们能用双手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抱着回忆不肯放,只会让心灵负荷越来越重。学会放下,尝试原谅,是送给美好人生的最佳礼物。这是凯米转变的开始,她开始接受朋友姆巴利克雷亚佐的建议,29天送出29份礼物。第一份礼物让她领悟到付出无大小之分,付出会让你关注到你有什么可以奉献给别人,而不是要从别人那里索取到什么。第一天的付出便让她收获到快乐,于是她更有勇气与病魔抗争。第二份礼物让她明白,付出和接受的重要性,双手紧握是无法接受别人的馈赠的。接受别人的馈赠并不等同于接受别人的施舍,只要真心的付出,别人的馈赠你绝对接受的起。第三份礼物是最简单的礼物往往最深刻的`意义,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关心的动作,都能将爱传递出去,温暖周围人的心。在送出这些礼物的同时也是付出和感恩的过程。
付出犹如春雨,滋润这刚发芽的弱小心灵:付出犹如一阵春风,温暖着世界万物;付出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人生前进的方向付出不需要很大,但却能幻化成一股清泉,洗涤人生充满欲望的心灵;付出不需要很多,但却能幻化成一缕阳光,照亮人们黑暗的天空。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巴金的这一句话说的不正是凯米吗?尽管自己已经无法动弹了,但她仍然要付出,要帮助朋友,犹如飞蛾扑火般,义无反顾。也只有付出了人生才会变得美满。也许生命的过程并不完美,但我们仍能拥有华丽的启程,圆满的结束,这一切只因付出的力量!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凯米的生命是坎坷的,在生命最绚烂的时候,她的生命之花便仿佛在不断凋谢一般,但付出却让凯米成功的把握住了生命,成为命运的主宰者,风的舵手。经过不断的努力和付出,她让自己的生命之花越发美艳动人,这一切只因付出的力量!
《付出的力量》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的心灵励志类图书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发现战胜灾厄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一本书,我读后收益颇多,并且已推荐给我的朋友,希望也能对别人有所帮助。生活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要做到付出是何等的不容易,但是《付出的力量》它运用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控制自己的心态,进而获得更乐观,更快乐的生活命。让我们共同进入付出的力量,那一定是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的确是一本可以改变我们习惯的一本好书。我的心理学老师推荐的,我回到家立即在当当网搜索,果然有这本书,我马上购买了一本,先给我的儿子看。我很喜欢书里的一句话,不幸不是因为得到太少,而是付出还不够多,如果想让别人爱自己,首先得爱别人,如果想获得,首先得付出。这些真的都非常打动人。现在书我也看了一半,我越看越觉得书里说的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身边常发生的事。非常感谢我的心理学老师,同时也感谢书的作者和当当网。
我会认真读下去,并且坚持付出,坚持去热爱生活,还有生命中每一个人。
上个星期我主持了一天晨会,于是我分享了《付出的力量》读后感,反响还不错。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女作家,她在结婚后不到一个月,被确诊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生活变得不能自理,而且极度自卑。她开始自暴自弃,人生进入最低谷。
经一个朋友的推荐,她开始尝试29天付出的疗法,现在的她不但对生命充满了信心和期望,而且完全可以照顾自己,甚至有余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这就是29天付出的神奇力量,现在29天付出运动已经成为当下全球最炙手可热的公益活动之一,正积极有效改善着数千万人的生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帮助他人的公益行动中,我也不例外。我从大学毕业开始,就不断地关注各种公益组织,并积极地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