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少年王》有感

李盛

读《少年王》有感1

  《少年王冕》这篇文章,让我记忆深刻,感触颇深。它讲述了王冕小时候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事。王冕七岁时,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十岁时,他体谅母亲难处,辍学放牛。有时,秦家给他点好东西,他也舍不得吃,用荷叶包了回家孝敬母亲。给他的点心钱,他总是积攒一两个月,偷空到书贩子那买几本书,边放牛边看书。三四年后,认真学画,“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画荷花的高手。

  当我读完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相比之下,深感惭愧。我们跟少年王冕是同龄人,但我们的生活条件简直是天壤之别。在家里,我们每个孩子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的被宠着,爱着。冬天,寒风瑟瑟,妈妈为我们早早地准备好了羽绒衫,让我们穿得暖暖和和;夏天,酷热难耐,爸爸已经把空调擦得干干净净,让阵阵 凉 风伴 我们甜甜入睡。而我们,总以为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有时一不顺心,就朝家长发脾气,就像爸爸妈妈是仆人似的。你注意到父母头上渐白的银絮了吗?你注意到父母脸上留下的岁月痕迹吗?你注意到父母粗糙的双手了吗?……所有这些,不都是拜我们“所赐”吗?而王冕,秦家给他一点咸鱼腊肉都舍不得吃,要省给母亲吃,处处体谅母亲难处。“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向王冕学习,要像他一样孝顺自己的长辈。

  王冕不仅孝敬长辈,而且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我们拥有明亮的教室,整洁的书本,学习条件不知要比王冕好多少倍。可我们知道珍惜这一切吗?每次只要一碰到难题,我总会草草思考一下,就胡乱一写,心想:反正老师会上课跟我们讲的。每次妈妈给我报了培训班,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哪一门“功德圆满”的。而王冕,边放牛边看书,勤练画技,迎难而上,不知退缩。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让我们学会珍惜,勤奋努力,像王冕一样立志成才。

  王冕,善画荷花、梅花,他纯洁高尚的品质如他的画一般,透着骨气、志气。读了《少年王冕》,真是受益匪浅,少年王冕,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读《少年王》有感2

  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这使我想到了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少年王》。这个故事讲述了黄琉璃、海牛、弓、菊花娃娃等少年们奋斗拼搏的事情。其中最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黄琉璃与弓这两个故事。

  黄琉璃讲的是:“一个叫茫的牧童,一个人无依无靠,没有想到得到了神奇的大王书,得到了一股力量与熄王朝顽强抗衡,无意中得到了威猛的军师——柯的辅助之下,被人们坐拥为王,带乡亲们战士们投入了与熄军无休止的战争中,无意下救出了沼泽中的瑶,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食金兽、迷谷,竟然还敢舍去和自己昔日相伴的羊群。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就算身份有多么卑弱、低贱,只要勇往直前,做好本分,谦逊待人。就终会变金子闪耀世界。是的!人们团结一致,宁死也不屈服于别的国家,这不是我们中华民族应该学习的美德吗?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能忠心耿耿的辅助茫,不存半点邪念,这赤血丹心的品质值得我们敬仰。

  弓的故事讲述的是:”小提琴手每天早晨都会在阳台练习拉一两首曲调动、温柔婉转听的曲子。有一天,楼下来了一个天真清纯的小孩,他与大伯一起替人弹棉花,有一天棉花铺着火了,棉花铺连同十几套未弹得棉花都化为灰烬,大伯也在茫茫火光中失踪了,但小男孩——黑豆儿却希望自己一个人处理,不希望小提琴家的插入,最终找回大伯与小提琴交换弓回到浙江老家,探望父母。

  这个故事写出了黑豆儿勇敢的品质和男子汉的担当,愿意自己收拾烂摊子。而小提琴家不是躲着黑豆儿,而是将黑豆儿接回家,体现出他的近邻不避嫌。

  勇敢、忠心、宁死不屈、担当、近邻……这些品质都在书中得到明显的诠释!不都是我们立足于社会的道德修养?只有我们蓬勃向上,自强不息才能跨过所有的障碍,奔向这条金光大路的'终点,获得最终的胜利。

读《少年王》有感3

  读了《少年王冕》这一课,我思绪万千。

  王冕七岁时父亲去世,靠母亲做临活供他读书;十岁时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十三岁时立志学画,成为高手;十七八岁时作画读诗,不愁衣食。看着王冕这些少年时的经历,我们难免会联想到自己,现在大部分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人的掌上明珠,有多少人会像王冕一样,小时候就能那么懂事,那么刻苦呢?

  当我看到王冕的母亲万般无奈,让儿子辍学放牛时,王冕不仅没有任何的抱怨,反而还宽慰自己的母亲时,我不禁想到,如果王冕大吵大闹,他的母亲心情又是怎么样呢?书中还写到,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回家陪伴母亲,遇到主人煮些腌鱼腊肉,都要带回家孝敬母亲,每天的点心钱也舍不得花,总要积攒下来,去买些书等有空的时候看。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王冕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母亲的孝顺。

  王冕学画,学了三个月,便大有长进,可谁又知道这三个月里他付出了多少?这三个月里有他细心的揣摩,有他认真的观察,有他的刻苦努力,有他的勤奋和坚持,有他的心血和汗水。王冕的懂事,好学,孝顺,刻苦,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