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以系统翔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著。这部巨著计划出版7卷,共34册。全书出齐时,将超过4500万字。目前已出版18册。这部著作对中国的科学思想史、各学科专业史,如数学、天文学、地学、物理学及相关技术、化学及相关技术、生物学及相关技术以及社会背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论证和分析。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令人惊讶和叹服的。写就这部巨著的就是英国著名的科学有、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当今世界公认的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大师——李约瑟博士。
在这本书中,作者引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来证明中国的文明在世界科学技术史当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明非常繁多,李约瑟在这书中,把中国一些著名的技术发明由A到Z列到26项。李约瑟说,中国的文献考古证据和图画见证,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系列科学创始精神、突出的技术成就和关于思考的洞察力。
翻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每个领域、每个时期都产生过具有巨大影响的世界名著。世界名著不仅带给我们阅读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带给我们思维方式的革命和观念的更新。在名著的背后,往往站着一位伟人,他们和他们的思想,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然而,对于广大青少年读者来说,普遍存在对名人名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惑,而名著,是人类进步的阶石,它在与物质世界的比照中,体现了精神的价值和力量,这是当代人最需要的精神食粮,也是最深层的素质培养。
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跟西方的人恰恰相反,例如阴阳五行和人体这个系统联系到一起形成了中医,潮起潮落,花开花谢和王朝兴替,人生以及家族兴衰等等联系到一起,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把天地合道德,人格联系到一起。也许外国人不能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要用筷子这种餐具,按照他的解释:“如果真的饿了,首先想到的`餐具一定是手,其次是身边所带的工具,如刀子,叉子,用筷子,这太不可思议了,因为熟练使用筷子需要很长时间联系才能做到,难道中国人不饿?”用西方的逻辑推导出这个结果的,这不是逻辑的错,而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系统到系统,这两者之间联系也只有中国人,或者说中国古人才明白。
统计工具中,可以用DOE找到变量和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却没有一种工具可以告诉你,农历到底是太阳历还是月亮历,还是耕作的计划表,但是农历就这样存在了,而且能告诉你这诸多因素之间是有关系的。也正是由于中国古人这种特定的思维方式,让中国人在科技发展上领先世界上千年。但是从明代锁紧的科举制和清代的文字狱,让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发散性的思维,变得咬文嚼字,从点到点,而近代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改造我们的思维方式,变得不再是发散式的,而是逻辑的,希望能在同样道路上突飞猛进继而追上和超过西方人。从历史上看,中国人用600年的时间都没能转变这种发散式的,场或波的思维方式,却东施效颦般从西方舶来点到点的思维。
我们目前所面对的体系困境,不如说是另一种对于李约瑟难题的解读。难道,只有将中国人都改造成西方人那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科学的质量管理吗?还是我们需要像日本人那样找到符合自己的发展的道路?我想这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花费了自己的大半心血撰著的一本书,他通过丰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东西方比较研究,第一次以令人信服的史料和证据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及其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且这部著作对中国的科学思想史、各学科专业史的相关技术以及社会背景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论证和分析。它所涉及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都是令人惊讶和叹服的。
读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后,我们可以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史,其内容涉及哲学、历史、科学思想、数、理、化、天、地、生、农、医及工程技术等诸多领域,这不仅推动了中国文明的发展,也对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的文献考古证据和图画见证,清楚地向我们显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发明与发现。另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他的治学方法大概可以概述为兼收并蓄古文献、图片与考古史料,实地考察生产和生活传统,模拟实验与技术复原研究,中西比较研究,内史与外史研究相结合,国际大协作。同时,《中国科学技术史》是第一部以系统而且祥实的资料全面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过程的宏篇巨著。
此外,在这本书中,作者李约瑟还用了一些篇幅介绍了自己特殊的家庭气氛,自己的经历,自己对待每一个人的态度,对时间的态度以及自己与中国的情结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对李约瑟博士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就更好地理解李博士,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更加容易地去读他的作品,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书。
正是因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以及其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另外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成就对世界做出的重大贡献。
读完这本书,除了佩服李约瑟博士,更多是对我国科学技术史深切的自豪感。人的聪明智慧是不会停歇脚步的,终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依然会引领时代的潮流的。另外,别的国家的人可以花费人生大数的时间,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史进行研究。我们作为中国人,更应当对自己国家宝贵的财富有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