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不是力量读后感

莉落

  看了方柏林着的《知识不是力量》,书中从学习美国教育优点,观察中国教育的一些不足,反思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看了这本书之后,给了我们教师很大的启发和感想。下面我就谈谈我读完这本书之后的感想。

  作者因为自己本身就在美国生活,自己的子女也在美国留学,所以对美国一些教育有着较为真实的想法。正是因为作者本身亲身经历,所以所写的文章都较有说服力。而我自己的孩子也在国外读书,所以感同身受从而更觉得许多内容都值得我们中国人深思。

  他提出中国教育要进行反思,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反思能使人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改进自己的缺点。必要的反思是有益的。当然,中国教育有自己的特点,美国也有美国的国情,书中也并不是完全否定中国教育,也不主张完全西化。我本人也是非常赞同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充实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教育问题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确实如此,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减负和素质教育的喊得震天响也无济于事。指挥棒没有改变,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但是又反过来说,中国人口众多,目前为止,也只有这种应试的方式,才能更客观和公平的评价一个人。这也算是中国的国情吧,改变并不容易,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吸收了外面的经验,尽量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仅仅凭借成绩这个唯一的指标,还参照了学生平时的表现,体育成绩,以及道德方面的表现。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章提到许多老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教学还是一成不变,完全不顾学生的感受,这种教学模式,现在已经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也越来越多的老师正在尝试改变,比如我们七中正在改革的“五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对填鸭式教学的一种改革尝试。

  书中谈到,现在学生获取知识很方便,网络的应用极大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教师并不需要把知识讲解的如何精确,其实学生自己通过一根网线就很方便的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量,知识的获取容易,而见识的增长不易,要长见识就要学习文化,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而不应该忽视道德的培育。这也就是这本书“知识不是力量”的由来。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知识不难获取,见识和做人的道理才是学生第一需要关注的!

  作者从美国口语教育反思中国的英语教育,觉得需要改变当前的英语教学模式,因为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是先口语,后文字,然后才是语法;本着先易后难的规律进行。确实中国的英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是写,就是语法的灌输,还不会说怎么才能会写呢?就好比一个人还不会走路就先让其跑步了,结果只能是摔得嘴啃泥,加深了对英语的厌恶和恐惧,我觉得英语教学确实存在这样的毛病,中国人太强调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了,所以从幼儿园开始就教孩子学习英语,一个连母语都还说不清楚的孩子,你还能指望他学好英语,真是舍本逐末。

  我觉得从初中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对话就可以了,高中可以适当学习写作和语法。完全不必把英语提高到和语文数学同等的高度,必须非过四六级,否者不能拿证书,不能考研这样的高度。学生花了大量的精力,家长也付出了大量的金钱,换来的是中国孩子对英语的厌恶,和只会简单书写,完全不会说的英语水平!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在学校多学习,少玩,甚至基本不要花时间在玩耍上面。其实这点人家美国家长就做得更好,我们可以借鉴。在美国完全没有“输在起跑线”之类的论调,孩子的天性就是玩,童年就是“努力玩耍的过程”,学习也是在玩耍中开始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课堂轻松而中国的课堂严肃,中国学生负担重,而美国学生上学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人家重视能力的培养,而我们重视知识的灌输,所以我们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当然,因为我们国家的特殊“国情”,这种学生高负担,学习比较痛苦的状态一时还很难改变。我们都应该多思考一下,特别是教师,怎么样才能快乐学习。

  当然“知识不是力量”这本书还提到许许多多类似的问题,我们可以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有缺点,自己能够改变的尽量改变,找出自己教学的不足,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改革旧的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让自己的课堂轻松活跃一些,让学生不害怕上课。其实,我们可以做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