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也可以这样艺术读后感

莉落

识字也可以这样艺术读后感

  早就听说过字理识字,但是就是苦于没有相关资料来参考学习,因此总是无缘与字理识字相识。

  这次在新乡举办的识字写字研讨会上有幸聆听了黄亢美老师的课,才“一睹庐山真面目”。这节课带给我的更多的是震撼!在我们的教学中,仅仅是从字形上让孩子们进行分析,进行识记,并没有进行“刨根问底”。而在黄老师这两节课中,我感觉我就像小草在吮吸着春天的雨露。他所执教的字理识字所体现的是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生字。

  下面是我记录的几个片段,与大家共享:

  片段一:

  “阳”是什么偏旁?什么结构?这样的偏旁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前两个问题很好回答,但第三个问题对于听课的老师都觉得有些纳闷,左耳旁估计与耳朵有关吧?果不其然,孩子们的回答和我们心里想的是一样,答案当然是错误的!

  黄老师的正确解释是:把左耳旁旋转一下,那一竖变成一横,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左耳旁竟然变成了一座小山,原来左耳旁表示的是山坡,那么“阳”也就顾名思义是红日从山坡上升起来。噢,原来是这样的!

  想想自己平常的教学,只是做了些表面文章,没有这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别说学生不会,连我们自己也是第一次听说。

  片段二:

  (一 )球拍

  为什么要用“副”?黄老师先是给我们讲了古代的人借钱的一个故事引入,讲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的内涵,既而又开始延伸,还有哪些事物也能用上“副”?引导学生说出“一副对联”,“一副眼镜”,“一副手套”等等,让孩子们真实地理解“副”的内涵。

  原以为黄老师讲到这里已经够深入浅出了,谁知道他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理解”,让学生分辨“副”和“幅”的用法,在让学生说“一副笑脸”时,学生卡壳了,这时,黄老师笑眯眯地说:左脸笑了,右脸也笑了!这样一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一副笑脸”。我想若干年后,这些聆听了黄老师讲这节课的孩子和老师们都不会忘记这个经典之语,细想想,这样的话语也只有这些大师能说出来!

  我们的教学中常常会有一种“雨过地皮湿”,或者说“雨过地皮连湿都不湿”的局面,究其根源,只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地研究,教师尚且不知道的事情,孩子们从何得知呢?

  片段三:

  在引导孩子认识“章”的时候,我心中暗自想:这个字我可知道怎么记忆,不就是立早章吗?没想到的是我的记忆方式还是错误的。原来黄老师不是从字形上去记忆的,经过他的讲解,听课的老师和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音乐唱了十小段为一章,因此正确的记忆方法应该是音十章。

  真是印证了黄老师说的一句话:有文化的说音十章,没文化的说立早章。细想想,黄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惭愧我教了十年的书,却从来没想过这么深奥的.,这么有哲理的问题,看来我真的是没文化的人呀!

  片段四:

  在黄老师执教的《草》中,黄老师没有简单地把诗意告知孩子们,而是通过一系列灵活的方式,让那草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在课堂上他用惟妙惟肖的简笔画勾勒出小草的生长过程,他用简笔画演示“尽”,让孩子们形象地感知“尽”就是没有了;他引导学生用手演示小草的荣——枯的成长历程,这时的课堂所呈现出来的精彩博得全体教师热烈的掌声。在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千古传诵的诗句时,他依然引导学生在自我表演中理解诗句的意思。他大手一挥,指着学生大声地说:“烧烧烧!”聪明的孩子马上趴到了桌子上,但还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或者说没有明白老师的学生傻愣愣地看着黄老师,他马上指着那几个孩子说:“咦,怎么还没烧完呢?”聪明的孩子们马上也趴到了桌子上。在理解“吹又生”的时候,他和孩子们一起用手演示着,课堂上小手林立,真的如同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大师的风采不是我能用手中的笔描写下来的,精彩无限,我只能用我稚嫩的笔写出几个小小的片段。

  聆听了黄老师的两节识字课,最大的感受之一:真实地领略了字理识字法的魅力,在他们的讲解中,每个字似乎都有一个美妙的故事,似乎都可以把生字有机地分解开来,再把它合并起来,一分一合中呈现出了惊人俄秘密,美不胜收,让人应接不暇。

  感受之二:名师就是名师,一根粉笔,一张嘴照样能让课堂精彩无限;他根据诗意创设诗境,面对难以理解的字词,没有生搬硬套的讲解,有的只是恰如其分的简笔画,有的是师生互动的精彩演示。如果以后我们在教学生字的时候,也沉下心来,认真研究,不是简单地从字形上分析,而是引导学生从字的特点上去分析,从字本身的内涵上去研究探索,才能使我们的汉字不失真,不走味,才能真正让我们的汉字焕发它应有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