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隙碎笔读后感600字

李盛

病隙碎笔读后感600字1

  感三月的阴霾和霉雨天气,浓罩着整个天地,接近一个月的日子,都很少见过阳光,偶尔的阳光出现,也像是古时待嫁藏在深阁的少女般,刚一探头,又躲闪了进去。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感冒了,整天昏昏沉沉的却也难受。网购的史铁生的书《病隙碎笔》恰好就到了,生病的时候看《病隙碎笔》,却分外令人感慨。

  曾有记者问史铁生职业是什么?史铁生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的确,在他短暂却辉煌的人生里,他有48年是在病中,他用残缺的身体,写出最饱满而健全的思想,他体验到生活的苦难,但却用最光辉的文字述说存在的快乐与明朗,他照亮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得到信仰与梦想。

  在《人的残缺证明了神的完美》中,他说:“我觉得人是应该有一个信仰的。信仰就像刚才说的,我觉得我是残疾的,但有一个完美的境界存在,那么这就成为我的信仰了。信仰和梦想差不多,没那么多实际的好处,它只是给你一种心灵的安慰。”

  心灵的慰藉在这里,已经超越各种其他东西了,这个世界,从来就拥有着不完美,完美的体现,就是残缺,身体的残缺,却令他的心灵闪现着最神圣的完美。

病隙碎笔读后感600字2

  作家总是需要在文字里隐含什么东西,对于残疾人来说这显得很方便,因为他们往往可以对生命有更多的感悟,或者可以让人以为他们对生命有更多的感悟。史铁生对生命世界和各种深刻问题的认识,不是他依靠自己的特殊身份哗众取宠的工具,而是他与生俱来的深邃的.思想和睿智的头脑带给他的弥补内心伤痕的礼物。他很难有机会拥抱自然,接触社会,这使得他能拥有这种层次的思想境界显得更为可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水平并不是因残疾而生。如果没有身体上的缺陷,史铁生也许不会从事作家这个行业,但他对世界的认识依然可以获得我们的认可。

  可以认为史铁生的人生是悲惨的,连生命最后的一些作品也要在疾病的缝隙里完成。到了末日前夕的史铁生饱尝病痛的折磨,每三天就要去医院作一次透析,而剩余的日子里状态也不可能很好。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同情他。毕竟人在临终前大都是悲惨的,在花丛里含笑而逝的大概只是少数。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悲惨的自己。我们会因为一些一时的惨剧而同情某个人,但那种同情是不可能恒久的。我们最终同情的还是自己。

病隙碎笔读后感600字3

  《病隙碎笔》中有许多对于信仰的思考,皆发人深省。一句点睛的话是:"所谓天堂即是人的仰望。"人的精神性自我有两种姿态。当它登高俯察尘世时,它看到限制的必然,产生达观的认识和超脱的心情,这是智慧。当它站在尘世仰望天空时,它因永恒的缺陷而向往完满,因肉身的限制而寻求超越,这便是信仰了。完满不可一日而达到,超越永无止境,彼岸永远存在,如此信仰才得以延续。所以,史铁生说:"皈依并不在一个处所,皈依是在路上。"这条路没有一个终于能够到达的目的地,但并非没有目标,走在路上本身即是目标存在的证明,而且是惟一可能和惟一有效的证明。物质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实现要用外在的可见的事实来证明,精神理想的实现方式只能是内在的心灵境界。所以,凡是坚持走在路上的人,行走的坚定就已经是信仰的成立。

  对于"职业是患病,业余才写作"的史铁生,如果说这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和疾病斗争,我想他一定赢了。

  命若琴弦,终成绝响。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尽可以被毁灭,但却不能被打败,史铁生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