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城之恋》初一读后感

秦风学

《倾城之恋》初一读后感

  以一座城市的颠覆去成全一个女人的爱情,这到底是幸还是不幸?是值得珍惜还是令人悲哀?

  依稀记得当时的周润发把范柳原演绎的收放自如、进退有度,他那娴熟的演技反衬的“白流苏”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了。

  幸好,流苏并不流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幸好,成全爱情的大背景还在:抗日战争,城市沦陷。大城市小爱情,特殊背景下的爱情却也差强人意。

  白流苏、范柳原说是相濡以沫,倒不如说相依为命更恰切些。

  也许在张爱玲的骨子里从未相信过有纯洁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存在。白流苏到底想要什么?丧夫无依、受到家人的.鄙弃与排挤,她迫切的需要一个名分一个家庭去收容自己,承认自己。那样一个卑俗的家庭,是她所不容的,亦是不容她的。她最需要的是改变自己生存境遇的一个肩膀,而不是一场脱离生存条件的虚无爱情。

  范柳原,衣食无忧,风度翩翩,他自然是喜欢流苏的,但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亦仅仅是喜欢。他不喜欢责任和羁绊。随性自由的他岂能忍受一个平凡女人布下的婚姻枷锁?就如白流苏自卑的想法:一个星期的爱情能牵绊住他什么?

  如果没有那场战争,谁能保证范柳原会像他所承诺那样义无反顾的回来找流苏?轮渡停开、被迫返航、战事吃紧……这部电影最让我心动的地方,是当他们返回到赖以生存的房子是,曾经桀骜不逊的范柳原俯下身子用力的擦地板;邀请比他们还落魄的交际花吃完饭后,范柳原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我们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啊”。有很多时候,“生活”比“能屈能伸”能更准确揭露人的本质。

  流苏并不流俗,却也不是特立独行,没有战争,那样一个男人,怎会把自己的一生交付给她?尽管他曾在一堵墙面前,瞬间做过“地老天荒”的美梦,尽管他曾在某个午夜打电话给她,问她可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战火硝烟,惊雷迭起,他拼尽全力去保护惊慌失措的她,一方面出于责任,更重要的,恐怕是惧怕孤单、相依为伴的心理在作祟吧?!

  倾城之恋,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神话,而是俗世粘滞下的无奈之举。爱,只因为彼此需要而已,比目鱼缺少一个伴而已,仅此而已,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