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文字,沉凝,淳朴与华美之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与超然感,这首《生如夏花》也带给了我们同样的意境,这是一种文字很难传达的那种感受,光影朦胧的诗情画意,诗歌带来的那种清正淡雅,不难发现其中弥漫的“经意之极,若不经意”的意味。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让我们忧愁,悲伤与怅然,总在不经意间失去那份绚烂的心情,同时也失去了灿烂的人生,渐渐地长大后,岁月一波一波流水的冲刷使许多人的努力与热情都被封存在了内心的最深处,取之而代的则是看雨时摆脱不了的惆怅,冬天时油然而生的苦涩与酸楚,但是泰戈尔却捕捉了事物的另一面,泰戈尔则是从美好的方面对待生与死,如果看雨的只有惆怅,那么雨中的盛开的小花,生机勃勃的小草,以及仿佛世界都变成了一幅水墨画,优雅美丽,洗净心中的污浊与凄凉;如果冬天只是一年的结尾,那么它这一天的所有都在这一刻尽显姿态,刹那芳华,对这一年的留恋与收获便成为了这蕴含的哲理
生活也是如此,从不同的角度看待、思考问题,得到的结果也不同,如果学会宽容与发现,就能够捡起身边随处可见的快乐与幸福,如果学会努力与付出,就能够得到生活的硕果累累与收获,我们不妨将生如夏花之灿烂,亲情、成果、友谊……都是我们所眷恋的,一生漫长而又短暂,我们要时时刻刻珍惜那些曾经陪伴过,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份情感与成果,都是幸福与绚烂,这难道不是“生如夏花之灿烂”吗?而当自己已经经历过许多的幸福,得到了许多收获,那么也可以将死变的淡然,如秋叶之静美。既然生,就要如夏花般此意绽放,既然死,就要安静而又美丽。
当乐曲的第一章节奏完之后,又一部伟大的作品呈现在我的眼前。
不错,正是《园丁集》。如果说《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奉献给神的祭品”,那么《园丁集》可以说是他自己送给自己心灵的礼物,是写给自己的“青春恋歌”。听啊,“我想要对你说出我要说我的最深的话语,我不敢,我怕你哂笑。因此我嘲笑自己,把我的秘密在玩笑中打碎。我把我的痛苦说得轻松,因为怕你会这样做。”多么炙热的话语!多么赤诚的声音!只有青春时才会悸动的心情,只有恋人间才会有的难以言喻的情感,给我们每个人带来心灵的震撼
阅读这些诗篇,如同漫步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里,一股挡不住的清新与芬芳,仿佛身处在一个明丽而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美好,使人与不知不觉中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不要让我醒来,泰翁啊,不要让我醒来,让我沉醉在这青春的恋歌之中吧,为什么你让我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却又用你那近乎无情的理智把我叫醒,让我重新面对这现实的人生?“让你的笑声只作为无意义的欢乐,像浪花上的闪光。让你的生命像露珠在叶尖一样,在时间的边缘上轻轻跳舞。在你的琴弦上弹出无定的暂时的音调吧。”诗人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非但没有却沉湎其中,反而如生命的旁观者一般,始终与其保持一定距离,在理性的审视与冷静思考后,使这部纯恋诗歌集不时地闪烁出哲理的光亮。头顶簪花,一路走来一路盛开身处风云变幻的20世纪,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形势,各种思潮也如海浪般风起云涌。而泰戈尔先生虽然在乱世中立命,却始终保持高洁和谐的人格,并以此给我们以安慰,可以开发我们原本淤塞的心(徐志摩语)。他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巧妙地隐去了一些苦难与黑暗,而将所剩的光明与微笑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读者。在他的眼中,世界需要爱,人生更需要爱,正如他所写的一样:“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生如夏花Ⅱ》作为继《生如夏花Ⅰ》(《新月集》《飞鸟集》)之后的又一扛鼎力作,在延续了以往清新、典雅、浪漫的图文风格同时,着重体现了泰翁诗歌中清新、睿智、理性的另一面。通过对《生如夏花Ⅰ、Ⅱ》的吟诵和阅读,一个完整而闪耀着光芒的泰戈尔展现在我们面前。
缓缓地合上书本,感受书籍散发出的特有芳香。英汉对照的优美文本,加上精致的装帧和封面设计,让人爱不释手。而作为市场上唯一的全彩印版,更是为此书加分不少。虽然诗人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诗人留给这个世界的高贵人格和永恒的精神财富,如同天空中的北极星一般,给在黑夜中迷茫的我们指明方向;又如那一抹玫瑰色的花,让我们在前行中感受人间的温暖与呵护,鼓舞我们沿着优秀而大写的人的道路不断前行。
作为一名诗歌爱好者,每次阅读完后要把诗集放回书架时,泰戈尔先生的诗集总是最后一本。
他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诗坛泰斗,一位对生活有无限热爱的哲学巨匠,一位坚定的印度民族主义战士,一位我们身边慈祥的长者……一连串闪耀的头衔,是他充满爱与美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和最佳见证。
在笔者的眼中,泰戈尔先生除了给世界文学殿堂留下了不朽的诗作外,更值得后人感动的,是他用自己一生的行迹给这个并不完美的世界创作一首首回归人类灵魂的心灵之诗。在纪念泰戈尔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打开由江苏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生如夏花:泰戈尔经典诗选Ⅱ》(《吉檀迦利》《园丁集》),聆听这位世纪老人带给我们深沉与博大“生命之歌”。来自山谷和心间的回声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本书的译者冰心女士在评论泰戈尔时,曾这样说:“泰戈尔是贵族出身,家境优越,自幼受过良好教育。他的作品感情充沛,语调明快,用辞华美。格调也更天真,更欢畅,更富神秘色彩。”是的,打开泰戈尔先生的《吉檀迦利》,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典雅文字带来的芳香,不是诗歌韵律诵读的优美,而是拨动你心间的那一声声回响。众所周知,《吉檀迦利》是泰戈尔先生诗歌创作高峰的经典代表作,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
作为“奉献给神的祭品”,《吉檀迦利》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今天,炎暑来到我的窗前,轻嘘微语:群蜂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这正是应该静坐的时光,和你相对,在这静寂和无边的闲暇里唱出生命的献歌。……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旅客要在每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来在这里!”这样自然典雅而又纯美质朴的诗句在诗集中比比皆是,诗人正是通过一系列的轻快、欢畅的笔调,让读者来感受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这些诗歌仿佛具有魔力一般,当泰戈尔把它们译成英文之后在英国出版时,立即获得了世界性的轰动赞扬,一时间“伦敦纸贵”——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第一次落到了亚洲人的头上,泰戈尔先生也因此誉满世界。
对于《吉檀迦利》的评价,我想,也许没有比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更充分的了:“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充盈着激烈,又充盈着纯然随着手指的拨动,书页也随之缓缓的翻动,一如一首欢快的乐曲。
泰戈尔,印度伟大诗人,同时又是一位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写了五十多部诗集,被誉为“诗圣”。在《生如夏花》这本书中,收录了《新月集》与《飞鸟集》两部诗集。
一翻开书,我首先就被那精致的图片所吸引。它们不同于几米的漫画,但更清新,更有真实感。插图都如此精致,更何况那些优美的诗呢。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所有诗都是中英文对照,一开始我图个新鲜,只看中文,不知不觉中,阅读的速度放慢了,心静了下来,咦,《金色花》,好熟悉的名字呀,一种亲切之感油然而生。我扫了一眼,噢,以前看过了的,我刚想跳过,视线却落在了那跳跃的英文字母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文字又会是如何的呢?好奇心像一只小猫的爪子不停地挠着,弄得我心里痒痒的,看一下吧。
我原以为会有很多单词和语法现象不理解,却没有想到整首诗中几乎没有生词,句子结构也很简单,而孩子的顽皮和天真却演绎得淋漓尽致,孩子可爱的形象就这样简单地被勾勒出来。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泰戈尔在《新月集》中设定的主角是孩童,而在《飞鸟集》中,他成了一位谆谆教诲的长着。稚嫩和成熟相结合,柔软又不缺乏哲理,既有着“果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心地垂着绿荫。”这样的名言警句,也有着“放下你的活计,妈妈,坐在靠窗的一边,告诉我童话里的特潘塔沙漠在什么地方”这样如同孩子撒娇的言语。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我不为黄金屋,不为颜如玉,不为千钟粟,只为那阅读《生如夏花》所带来的一份恬美和宁静的享受。
一个行吟诗人,凝望着广袤的旷野,心里滋生着对生命过程的思索,在哪里,感悟到了苦力人无声的喘息,有旅行者那淡然的思乡,有甜美的爱情,有忽然而临之幸福;虽然承受着艰难,也显现出坚强;或而疲惫,那对生命火热的爱从未湮灭。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诗兴勃然生发,谱写出《生如夏花》美丽篇章,为世人留下了那种唯美。今阅读此诗篇,感触颇深,那雅美的诗句,流淌着音乐旋律,振颤着我那久置未弹的生命之琴弦,回荡在灵魂空间,难以平息,我也跟随巨人足迹去探求生命真意。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年代,往往只求得虚空,失去了人生真正的目标。被誉于万物之灵的人得有雄视万物之智慧,那丰肌清骨的傲然与生俱来,我们本不该为无聊欲望,熄灭那生命明亮的灯,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里面的善良和美德足以沉醉在心,很多感怀至深的事也叫人赞美和怀想,;人当活得有尊严,有理想,应该过的如夏花之绚烂,有声有彩的生活,在这过程里,我们只有付出和贡献;而并不是为了醉生梦死的享乐,贪婪地去索取。当那时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会毫无愧疚地悄然离去,带着那种优雅的静美,将一股清气留在人间。生命给于人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活要过的自由和坦然,也要过的有品质和有质量,还要把那种美播撒于人间。这就是生如夏花,死如秋叶给我们所思考的真谛。
还你能感悟到什么呢?我只觉得是诗人以禅般语言将人领入一个纯洁的境界,教人如饮甘露,醍醐灌顶,印度古老土地上产生的文化,是如此动人心魄,因此诞生如此伟大之诗人。诗人以哲人睿智的目光,捕捉虚无缥缈的形象,洞察着深蕰于心的生命思索,以优美形象化的语言,描绘了那色彩斑斓的画卷。那绚烂的夏花,耀眼夺目,象征着人生之辉煌;那飘零的秋叶,风骨依然,凄清动人,寓意着人生之无常;我们奔波劳累,有没有对生活的真谛有着彻心的怀想?诗人之所以成诗人是如此不简单。读了此诗以后,会使人油然而生那种萌动,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崭新的姿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与这本书的相遇,只是一次不经意的邂逅。那应该是一零年的秋天,和老婆一起逛书店的时候,她拿起并推荐给我的。捧在手里,顿时被它的清新和纯粹的封面所吸引。如脉脉水流一般轻柔的不知道是莲还是田维最爱的龙胆花的蓝色花朵悄然绽放在一片浅蓝之中,“花田半亩”四字若仙子的裙裾衣摆在花芯上轻盈摇曳着,几分清冷几分纯澈几多哀伤。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是蓝格子,齐刘海,以及和日光一起飞舞的精灵般忧伤而明媚的微笑,这便是田维。看过简介,顿时想到了陆幼青的《生死遗言》。于是,不再犹疑地买回。
买回之后,因种种世俗之事,加上自己买书颇多,看之不及,将其一搁便是三年。今年三月,才有开始想起它,开始真正的读它。这一读,便是4个月。这是我毕业后踏入社会7年以来,唯一一本用这么长时间沉下心去细细品读的文字。
“生命过于美丽,而命运过于残忍”,仿佛真是自古红颜多薄命,有才情的女子总凋零在最美丽的时刻,如田维,如苏小小,如柳如是,如林黛玉。一个那么纯澈的女孩子,就在她最美丽的二十几岁失去了生命。想起时,心头总有淡淡的却又散之不尽的忧伤和难过。
也许,田维是幸而不幸的。不幸的是一朵傲视独立的清美之花在她最美丽的时候凋零,只绽放出刹那的芳华。幸的亦是她在最青春的时刻散落,让这份纯澈因瞬间而永恒。也许,一开始我们都是纯粹的,只是在世俗的漂泊了太久,沾染了太多的颜色,佩戴了太多的饰物和标签,都遗忘了那个最初的纯洁得宛如透明的自己。
田维若一泓清澈的泉水。用生之绚烂和死之寂静,用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死亡的淡然,在这个日益浮躁和庸俗到无底线的时代,以温婉清丽的姿态,演奏写了一曲隐世的仙子般遗世独立的亘古绝唱。没有女子迟暮时的悲哀,没有年华老去的追悔,没有琐琐碎碎的,没有不无法放手的怨恨。有的是渺渺生烟的心灵素语;是捧着一缕阳光的温暖,是对着一树繁花的沉思,是不忍舍弃的或欢乐或悲伤的记忆,是绚烂在花开的季节里的爱情,是母亲柔软怀抱里盈盈脉脉的温暖,是这个无限世界的一草一木,是这段有限时光里的时时刻刻。
田维一直在书写。从得知病情开始,到离世前一天,她都在写。文字的魔力给予她对抗病魔的力量,文字的美丽赋予她清丽纯澈的微笑。她总是擦干那些因疼痛流下的眼泪,淡然微笑,让大家觉得一切安好。尽管她明白的知道,这微笑,只是忧伤的华盖。她笑得越甜,背后越是有更忧伤的沉痛。“如果可以,只让我的右眼去流泪吧。另一只眼睛,让她拥有明媚与微笑。”静默纤尘,她笑守着文字里的水墨清华,细数流年,笔下生香,蘸一缕花香,掬一抹朝阳,挽一袭幽梦,用满纸的眷恋和感恩,将短暂年华里所有美丽的时刻细细描绘,温暖了自己,亦温暖了他人。
听说,田维就葬在北京一个叫做温泉村的温泉墓园里。此处清静安逸,很适合她。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带一束她最钟爱的的龙胆花去看看她。不为祭奠,只是看望。
自古红颜多薄命,男子长得太美了,也难有好的结局。周瑜和吕布这两位帅哥,不仅自身外形出众,才能超群,而且拥有当时最出名的美女,他们是生如夏花般灿烂。
美女、权利、能力,不仅羡煞当时群雄,几千年来还是令无数男子仰望。
周瑜是豪迈潇洒的儒将,雨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年少英才为吴主重用,运筹帷幄,因赤壁之战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美妻小乔有“国色”之称。
周瑜之美,因其“美貌”与智慧并重,但一般不拿美男说周瑜,但周瑜之美,是有明证的.。《三国志》中极少赞人相貌的,连赵云都没提及,却说“瑜长壮有姿貌”。说周瑜有姿貌,那必定是相当英俊的。
周瑜还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精通音乐。虽三爵之后拉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摇曰:“曲有误,周郎顾”。一个英俊美男,率千军万马,英勇还有智谋,其风度魅力让人们呼之为周郎。
这样的人,几乎把男人的梦想都囊括在怀,能不天妒“红颜”吗?英年早逝也成了周瑜最好的结局了。在演义中,罗贯中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隘,妒贤嫉能的典型,是被孔明气死的。实际上周瑜是优秀的,也很英雄的,可用八个字概括:帅哥、良友,名将、忠臣。他是个气质高雅、气度恢弘的人。
相形而言,吕布的形象不如周瑜的光辉。
在演义中,吕布是公认的武勇三国无双。持方天画戟,骑赤兔马,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最神勇的当属虎牢关独面十八路诸侯的挑战,那相当于使车轮大战啊:杀穆顺、方锐,断武安国一臂,败公孙瓒后,又大战刘、关、张三人联手,也只是虚晃一枪全身而退并未战倒。独战曹营六将,恶斗后照样施施然毫发未伤杀出重围而走。神勇如此,几人能比?常胜将军赵云就阿斗那是有曹操下令不许伤人,吕布可是全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啊。吕布不但善用画戟,射箭也超乎寻常,神乎其技的“辕门射戟”,就是他生平的得意之作。就个人武艺而言,吕布在全国时代可谓无敌于天下。
再骁勇善战,却少有计策,最终不敌曹操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但是,因为《三国演义》中刘备“三姓小儿”的点评,淋漓尽致地指出了吕布为人反复,无仁人,反伏无常的人格缺陷。所以纵然“神采英俊,器宇轩昂”、“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也只能说吕布是美玉其外,败絮其中了。
“上阵使一枝方天画戟,寸铁在手,万夫不当,片甲遮身,千人难敌”已经算是得是历史上对吕布最中肯的评价了。
不知他的最后兵败和貂蝉有关系没有呢?不会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吧,呵呵。
外貌美丑,只不过是一副皮囊罢了,终归是要化为尘埃的。外表美不如心灵美,内在美更长久更有魅力,去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里不一……人心美了,世界也就美了。
《生如夏花》,仿佛一提起就与它那伟大的作者泰戈尔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本书收集了泰戈尔早期的两部经典的诗歌《吉檀迦利》与《园丁集》,其中《吉檀迦利》曾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富含哲理,从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人生的思索。
泰戈尔生于1861年,于1941年去世,享年八十岁,是印度人民最热爱的诗人。从他的一些著作中,可以看出他也与印度劳动人民一样,热爱生活,体恤劳动人民的辛苦。从诗集中的字句里,我们看出了泰戈尔写的诗的朴实与这融入诗中的真切的情感以及在诗中他对人生、生命的思考与探索。这些使得印度乃至全世界的人民都十分尊敬、崇拜他。
泰戈尔也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排除了从英国传来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本身古老美丽而神秘的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无疑对他的诗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他走访民间各处,从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或是农夫村妇,或是石工瓦匠的口中采集古老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和歌谣,这些都成为了他的诗歌素材,他将所听闻用孟加拉语写成了诗篇,走访民间更是让他了解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与忙碌。与此同时,他也享受着在大自然中做基础工作的乐趣。
《园丁集》中主要以描写大自然的景色与底层人民的工作为主,我们从动作描写与对话中感受到了生活的情趣,感受到了人与大自然的交流,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关系,感受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感受到了人们坚定的信仰,感受到了人神之间的供求,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欢笑与颂歌,感受到了劳动者的单纯的心。
《吉檀迦利》在印度语中是献诗之意。这本诗集从《奈维德雅》,《克雅》和原《吉檀迦利》中选择了一百零三首诗歌,这本诗歌集也是泰戈尔最具代表性的一本诗集,其中大量地描写了人生世界中的哲理。泰戈尔的诗中仿佛总有来自大自然的力量:或欢乐,似新生命到来时的喜悦;或静谧,似白天与黑夜交替时的黄昏;或安逸,似群峰在花树的宫廷中尽情弹唱;或轮回,似感叹万物的新陈代谢;或哀伤,似望着你至亲至爱之人渐行渐远;或希望,似人们虔诚的跪拜在主的脚下;或阴暗,似在那最贫最贱的人的居所;亦或是永恒,人们信奉的自然真谛。通过泰戈尔的诗集,我又仿佛看到了那个在印度最疾苦最贫贱的人当中行走的诗人,正是他,写出了技艺超高的清新诗集,获奖无数,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哲学价值,却又语言普通的如同普通土壤中生长出的植物,虽不华美,却清新脱俗,其中富含生机与希望。泰戈尔诗的经典之处就在于,他的诗集中的内容仿佛都富含哲理,而描写的却又是极其普通的事情。他写的都是人心光明的一面,描写的人也都具有良好的品质:孩童的天真烂漫,妇女的柔弱和坚强,乞丐的对于光明日子的向往,旅者的不畏疲惫,母亲对孩童的无私的爱,朋友间的陪伴。写出了当时人民的单纯美好、淳朴善良的心。
“泰戈尔,谢谢你以优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谢谢你以超卓的哲理,慰藉我心灵的寂寞”。正如冰心所说,《生如夏花》不仅给予了我们灵魂上的震撼,更给予了我们心灵上的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