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的支离破碎,该如何重建?
有时候,内心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无论多么努力地过日子,离自己期望的幸福生活总是隔着遥远的距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到达?
失恋了、婚姻处于水深火热中、离婚了、孩子早恋、工作不顺心、小时候的创伤经历如鬼魅般如影随形,经济出了状况、情绪不佳、虽然能够向朋友、咨询师求助,解决一些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健康有如身体健康,一次的锻炼不能解决永远的健康问题,需要时时保养和锻炼,根源的解决之道,修炼身心,把内心支离破碎的生活重建起来。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无论你所面对的是怎样的生活,都是我们过去的一思一念创造了我们的现在。这些观念里面有很大的成分是我们不值得爱,所以我们不爱自己。当我们真正开始爱自己的时候,生活中的一切都会正常运转起来。
我们每个人都受到自我憎恨和内疚的伤害,每个人都曾经认定"我不够好",对我们最有害的是怨恨、批评、内疚。我们必须开始学着爱自己,必须原谅过去并宽恕每一个人。
心灵的运作是有规律的,就像大自然有规律、宇宙有规律、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在学校受教育学习物理规律、化学规律、甚至人为创造出语文、数学规律,但是在我们的经历里缺乏了最重要的人的规律,我们自己内心运作的规律。
路易丝。海用自己的生命体验提炼了身体和心灵运作的观念和规律,《生命的重建》是一条道路,带领我们在生活中修炼身心。
一、生命非常简单,我们所付出的,转眼就能将他们收回来
1、我们的想法和信念总能变成现实,世界总是接受我们对自己的评价
我们真的会变成我们自己所想的那样。我们认为自己好,自己就会更好,认为自己坏,自己就会更坏。所有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和愉快,都完全是自己造成的。我们所思所想的"因",就是在创造将来的"果。"我们付出什么,我们就得到什么。
2、思想是可以被改变的
无论你出了什么问题,这问题的根本必然来自于我们的思想。自卑仅仅是你讨厌自己、憎恨自己的一种思想反映。你的思想在说:"你是一个糟糕的人。"这种思想制造出一种感受,令我们失落在这种感受中,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就不会有这种感受了。
二、"爱自己"可以让生活发生奇迹般的变化
爱自己是充分地尊重自己,带着感恩的心理体验我们身体与心灵发生的奇迹。不爱自己的名单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我们经常批评和责备自己;我们不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们总是相信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不可爱的;我们生活在混乱与无序之中;我们使自己背上债务。
如果我们以任何方式否定自己,就是在采取"不爱自己"的行动。否定自己的价值,是不爱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
我们应该重新学会像婴儿般爱自己,婴儿不用做什么事情使自己变得完美,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完美的,他们自由地表现他们的情感。
三、你的头脑是一个工具,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未经训练时,我们使用大脑的方式只是一种习惯,任何习惯,如果想要改变的话都能改变。每个人的内心都具有难以置信的力量和天赋,他们经常会对你所想和所说的做出反应,如果学会通过有意识地选择思想的方式控制你的大脑,我们就与自身的力量结成联盟。
1、把注意力放在你想要的肯定的事物上
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就会成长,而且会成为生活中永久存在的东西。
2、播下心理健康的种子,把新思想植入潜意识,训练直到成为大脑的习惯。
比如播下"无论到哪里,我都体验到爱""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等心理健康的种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得到。每日功课植入潜意识。
3、每日功课
每日冥想、每日种下心理种子,训练大脑的思维方式,唯一能达到掌控大脑的方式就是不断练习和实践。把它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否幸福与学历无关、与金钱无关、与事业无关……生活的支离破碎是我们的思想不对、观念出了问题、是我们跟随了大脑的习惯性思维,甚至重复了父母的人生。
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清除人生阻碍,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智慧的人不是从不经历风浪的人,而是在自己的人生经历里面汲取营养,愿意主动改变自我的人。自卑的阿德勒创建了自我心理学,留给世人著名的《自卑与超越》,路易丝。海悲惨的经历让她参悟了人生的大智慧……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出很长很长,无论你的内心有多么支离破碎,从当下的自己开始改变,找到方法,一定能到达幸福生活的彼岸。
受人推荐,买了《生命的重建》一书,从翻开书第一页开始,我就认定了这将成为我人生最重要的书。
书中详细解剖了人性的特征及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很多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办法,通过这些办法改变自己的性格,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的快乐,少一些烦恼。
书中所提到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所有问题性格的根源是:不认同自己,时时与自己发生冲突,不会与自己和谐相处,不爱自己。而这种性格的形成与父母性格及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有直接的关联,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象是一张白纸一样,父母对待人的方式及对待自己的方式开始对我们发生作用,开始在这张空白的纸上画出不同的图案来,一旦父母以一种不善待自己的方式对待我们,我们就养成了不善待自己,苛求自己的习惯,从小养成的习惯就成就了你的性格,也就成就了性格的障碍,人格的缺陷。
书中针对这种问题性格提出了很多的观点,也有很多实际的训练,比如,每天对自己说:我爱自己,我无条件接受自己,至少上百次,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大脑接受这种观点,并形成一种思维的习惯。睡觉前的冥想和祈祷也有帮助,相信自己有一种超凡的力量的支持,相信自己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这本书是问题性格最好的指导书,相信她能指导我完善自己的性格系统。
爱自己,并相信自己的世界一切都好!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盛宴,我终不忍,未曾开席,便黯然离去,掩面而泣。也许,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两臂怎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怎失手都拥有。
一梦二十年,流年乱了浮生。开到荼蘼花事了,往事知多少。忆平生,坎坎坷坷,平平仄仄平。
从小到大,我似乎一直都是命运的宠儿,开明的父母,至亲的手足,温和的性情,不俗的谈吐,屡屡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而高考,则是我人生的分水岭。也许是心中对于名校的执念太深,终究是意难平,岂甘命运有如蒿草?有着拿云心事的我,执意复读。
如果不是有一种向往,我不会再次背负这沉重的行囊;如果不是有一种期待,我不会抛掉一切远走他乡。本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到头来,终归只是梦一场。许是压力太大,第二次高考的失利击碎了我所有的梦想,骄傲与自尊。从未想过,聪慧如我,竟会今不如昔,只能上专科。而此时的我,再没了决意复读时的豪情万丈,所有美好的憧憬毁于一旦。
后来,知道省内的一些高校在大一下学期末有学分互认的机会,通过后便可拿到本科文凭。就算对名校的憧憬再强烈,再心有不甘,也没有勇气读高五。心如死水,波澜不惊的进了泰医影专,而彼时的哥哥,已是北大光华的金融硕士。
进了大学之后,才发现,原来人生还有更广阔的舞台。泰安的天很蓝,但我的天空却一直有朵专升本的乌云覆于其上,阴霾不堪。压抑着自己广泛的兴趣爱好,安安心心的只读圣贤。坚定的相信,我的美好大学生活应是从大二升本成功之后才开始。
天有不测风云,汶川地震的周年祭,我也在祭奠我逝去的“友情”。那个时候的感情,苍白单薄。朝夕相处的姐妹横刀夺爱,无论是宽恕背叛还是咫尺天涯,我都无力面对。原来地久天长,枉是误会一场。看着他们的幸福模样,我泪落成殇……遇人不淑的我,像个怨妇般惶惶不可终日。半月余,悲哀的开始学分互认考试。
大一暑假,几家欢乐几家愁。升本成功的同学笑逐颜开。而笼罩于我家的却一直是悲凉凝重。天气热的夏天,心像寒冷冬夜。
谁能容忍在最美好的青春韶华里有着接连三次的关乎学业的人生挫折?
谁能坦然面对在未来的人生中将一直因为文凭而永远的低人一等?
谁能云淡风轻的说一句,只要曾经拼搏过,就算失败也无怨无悔?
那时候常常在想,如果以后的人生将一直泥泞,如果我能带给家人的只是耻辱的印记,如果命中注定我永远失败,那倒不如一了百了……
也许永远没有那么一天,前程如朝霞般绚烂;也许永远没有那么一天,成功如灯火般辉煌。也许,只能是这样,攀援却达不到峰顶,也许,只能是这样,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一直以来,喜欢在闲暇时翻些书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这样悲哀的心境中,也唯有书籍可以让我沉迷其中,暂时的忘掉一切烦扰,抛开一切杂念。而《生命的重建》确是让我如获至宝,喜得新生。
被媒体誉为“圣人”的露易丝。海将深刻的哲理,博大的爱和她坎坷的经历,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清泉般滋润了我的心田,如清风拂去我天空的阴霾,如灯塔,照亮了我黯然失意的人生旅途。
她解放了我的心灵,治愈我的生命,教会我成长,教会我爱。宽恕,会使我高贵。让我学会接受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生命永不停滞……
生活是一系列的选择和决心。成功从心起步,从良好的心态开始。选择开阔的高地,打造自己的未来。许是境由心生,当我换一种思维方式,便意外的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温情的瞬间,而我贪恋的那些美好,原来,一直都在。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看透彻了,心就晴朗的多。一花荒芜凋零不了整个春天。就算是专科学历,生活依旧可以芳香四溢,依然可以诗意的栖居,幸福流淌于指尖。
等待花开,我安慰自己,虽然是在最低的位置,看不到花儿绽放时的美丽,然而,总不会错过,花瓣飘落时,在风中,悠扬飞舞的浪漫。
洗尽铅华,在一次次羽化成蝶的磨难中,我们日益成熟,生命也愈加完整。相信终有一日,会在更高更远的天空肆意翱翔。
生命的重建,重建我的生命。用智慧和爱轻松的处理生活中的一切。在我们的世界里一切都好。在生命的盛宴中,终会笙歌婉转。错过的年华在北漠开出斑斓的花,繁华了人生的春夏。
我被这美妙的诗歌吸引着,这是一首美丽的生命交响曲,充满活力,蕴含着大地苏醒般的气息,来自宇宙、大自然的力量,一切是那么的安静,自然,流畅——我是安全的,我的世界一切都是好的。仿佛看到了我的内心世界阴暗的一面逐渐消退,阳光开始温暖这颗恐惧、冰冷的心。一股新的血液充满了我的身体,仿佛自己变得更加高大,更加有力量——生命在重建中。
露易丝·海在她痛苦的成长过程中总结并揭示了疾病背后影藏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阅读完《生命的重建》,我发现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有着很多很多相似之处,也让我明白了我生活中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得到应证,我很认同露易丝·海的观点(至少有大部分)。很多观点我暂时还没去应证过,但我相信他们的存在。感谢露易丝·海的伟大奉献!
在我内心世界里充满着许多的负面因素:我不行、我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些都是不可能的、没人会爱我、他们会拒绝我的、我太矮了、我长得不帅、我很无奈,不知道怎么办、我穷,没钱、他们不应该这样对我等等。看看,这就是我,所以我的生活环境是那样的一团糟,精神低靡,感觉我的未来是那么的渺茫。突然想起了徐志摩写的“这是一潭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涟漪”。《生命的重建》把我从“死亡”中惊醒。一缕阳光照进这黑暗世界,大地开始苏醒。
番茄苗的成长故事让我感悟到积极的思想对改变我们世界是多么的重要,因为我们的世界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现在我开始懂得爱自己,爱自己首先要懂得宽恕自己,宽恕自己对自己以前的负面的思想,宽恕自己对他们的愤怒。多少次因为愤怒而导致睡眠不好,吃饭不香,没有心情工作,使自己处在痛苦与烦恼之中。
《生命的重建》中提到,我们现在的思维模式和行动模式都是源自于我们小时候学来的观念。我的惊奇的发现我在人际关系情况,如同我在家庭的关系情况,我的许多模式跟我的父亲很相似,不太习惯语言表达,而更多的是用行动,所以在关系处理上不是很流畅。还有就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家庭显得比较平淡,有关家庭在亲密关系的教育也比较少,所以我现在在亲密关系中也遇到困难。我并没有责怪父母之意,我明白我的父母已经尽他们所学的经验教育我。我只是表达我的现状是跟我们小时候的经验有关,知道这些,我们就有方向去改变他,完形我们的不足之处。
身体的健康跟我们的思维模式有关,这是我第一次所接触到的理论,但是我对露易丝·海许多观点都很赞同。疾病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我们不间断的思维模式决定了我们身体的动作和体态,从而决定了我们是否健康。满怀爱心倾听身体的信息,你的背痛、腿痛、无故的头痛、经常喉咙不舒服等等,听听这些部位想对我们自己想说些什么。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一个人的信念能过达到身体上的疗愈作用。在我的生活经历中,我的身体出现状况时,回想起来确实都得到了应验。例如:我的眼睛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近视,这与我在生活中有我很多不想面对的事,害怕、恐惧,我在躲避它们,现在开始接受它们,然而我的视力也开始有所好转,当然还是有些东西还不能看开。我的喉咙不舒服,跟我长期没有表达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恐惧表达有关等等。
新的思维模式,能够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感受,能让我们更有力量,更流畅,使我们的身心灵更加健康。
现在我选择平静地对我头脑中的旧思维,我愿意改变。我能够学会,我有学习的能力。我愿意改变,在我做这些之时我选择快乐。
我是自己世界的主宰。耳畔选择自由。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有人说: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发展路径,一种是横向发展的,如:自然科学,它的研究范围很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微及一粒尘埃,大到茫茫宇宙;另一种是向纵深发展的,如:哲学、心理学,它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似乎在朝着一个无底的黑洞,绵延向前。于是我们不禁要问:“这个洞有没有尽头?”
这个问题似乎早就有人想到了,他们认为自然界的奥秘无穷无尽,而人的内心世界却是有限的,因此他们甚至怀疑哲学、心理学有一天要走进死胡同,终究是要撞南墙的。其实这未免有点杞人忧天了。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甚至有人很形象地把它叫做“内宇宙”,足以见出它的无边无际。所以道家说:“玄之又玄”,佛家说:“苦海无边”,儒生说:“剪不断,理还乱”,就连俗语都说:“人心难测”。因而,道家干脆无为而治,佛家索性清心寡欲,大有理不顺,就剪断之意。所以消极避世者要么从佛,要么皈道。然而,从佛也好,皈道也罢,他们都是世外之人,而我们大多数人还是要在这滚滚红尘俗世之中度过一生的。所以,我们要另寻门路,解脱自己。
近来读了路易斯·海的《生命的重建》,不禁使我豁然开朗。
一本书当然很长,但是我反过来倒过去只不过看到了八个字——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这八个字在我们汉语词汇中是早就有了的,但是我认为一直以来我们都把它误解为一种祝福语,所以每逢春节的时候,都会拿出来挂在嘴边,写在纸上,表示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其实它实在是警世醒人的名言警句,它是告诉我们:只要心想就能事成,万事都在你的意念之中。你之所以没有事成,是因为你的心不够专一,你的意志不够坚定!
也许这样说有点牵强,但我宁愿就这样牵强下去,其他的我不想,可能真要想下去,就是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可是,头破了也是你自己的事,茫茫宇宙,少了一个你,就像大海里少了一个水分子。我们总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认为世界没有了我将会是多么大的损失,其实这么认为的只有你自己。所以,爱自己就让自己活得简单一点,再简单一点!《大学》中有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我们应该学会“止”。
过去,我们一直都说:“生命只有一次!”路易斯·海告诉我们:生命可以重建!但是,前提是我们必须学会“止”,止就是停,比赛进行中叫“暂停”。聪明的教练总是在比赛最关键的时候叫“暂停!”我们的生命就是一场比赛,要想赢得比赛,就要学会对自己喊“暂停!”然后把过去的让它过去,一切归零,至于未来,告诉自己八个字: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生命的重建,这本书讲到了用思想治病的原理。他认为一个人有喜乐的心情、愉快的感受,这些就是治病的良药。作者曾经经历了很多精神上的挫折和不同疾病的折磨,曾经罹患癌症。在他坚定的信念下,他通过冥想,积极的自我暗示治好了自己的疾病。他所经历的挫折和疾病的折磨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他却治好了自己的病痛,不是通过药物而是通过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
今天科学已经证明,良好的心态,积极向上的自我暗示,愉悦的心情是治病的良药。很多疾病都是因为我们不良的情绪,不良的嗜好而引起的。所以改变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认知,看待事物积极的一面都会让我们的心情愉悦,会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尤其是癌症。癌症的发生绝大多数与情绪有关。与恶劣的心境有关。恶劣的情绪往往会产生毒素,使我们的身体不再平衡。所以要想让身体的大环境平衡。首先要保证我们的心理平衡。一但心里失去平衡,就会出现焦虑和愤怒,恐惧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伴随的是身体内分泌的失调。结果就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因此生命的重建,这本书尽管写出来很早,那个时候也没有这些科学证明。但他确实在当时很畅销,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这本书还提到,付出是最大的快乐。因为人在付出当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自然就会产生愉快的心情。因此乐于助人,也是自我治疗的一种良方。
这是一位美国女作家露易丝·海以亲身经历写出的非常感人的巨著,这本书不单给人以师长般的教导,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中的一切,更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力,使得我们知道如何让生命更健全、更充沛。露意丝在这本书里,写出心理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述她自己的亲身经验,作出非常精辟的讲解。
这本书中的道理使我们懂得知足、感恩,学会把握当下,让生命变得充实、快乐。所以想把我读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与大家一同分享。
我们的生命经历,都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有些时候错误并不在我们自身,但我们会把它加诸于自己,增加自己的压力。所以试着放松一下,看清楚事实,对我们尤为重要。还有一点,想要重建自己的生命,还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要认识自己的价值,就要学会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这样就会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优点,然后对自己充满信心,只有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才有幸福。
“万法唯心”——我们自己的心意,决定我们的一切。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样样不如别人。那么,这个时候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若自己认为自己能行,那么就能行,反之,则不行。还有,若因为一点小事和老朋友起了冲突,若只想逞一时之气,那么,友情便会毁于一旦。所以说,发生的一切事情,结果只在于自己的心。
如果我们能试着改变我们的思想、说话的态度、就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使一切变得轻松且美好。因为很多的时候,我们往往被严重的问题,阻挡了成功的道路,不去克服它,等待我们的永远只有失败。所以我们得试着改变,最终得益的也是我们自己。
很多的时候我们对于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心怀憎恨,但更多的是不能宽恕自己。接纳自己,有的时候就是这么难。但真正接纳自己才会发现另一个自己,另一个更高级的自己。《生命的重建》给了我们这样的通道,接纳自己的通道,但它不同于其他的相关书籍,它是通过心理对身体造成的影响进而产生相对应的各类疾病,这样近乎触目惊心的方式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
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珍惜、珍爱,我们需要每天诵读宣言来强化对自己的爱和赞同,我们需要宽恕来接受别人,释放自己,我们更需要表达对生命的感激之情,创造自己的生命传奇:“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能够快快乐乐、平平安安是多么美好的事啊!让我们都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让悲剧不再重演,让人生一路平安,让生命之花越开越艳!
接触《生命的重建》这部书,源于我的同事兼良友苟姐,是她给我推荐的。最先是在《喜马拉雅》听书网听,它,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于是就去买了一本纸质书,随时翻读。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师、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的作家和演讲家路易斯·海。
经年的生活循环往复,不管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求学路上的少年,再或是初入职场打拼的青年,到如今上有双亲下有在读高中的孩子的渐入中年,一切就好像老式收音机里循环播放的江南小调咿咿呀呀,并没有太多精彩的画面留在记忆里。有的是少年时体弱多病,青年时舟车劳顿的单位、家之间的往返……这是因为什么呢?在看了《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一切的疑问、遗憾,皆抽丝释怀。原来是,我并没有在有生之初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让自己每时每刻都活在当下,体验每一天的美好时刻,美丽经历,让自己充满光明喜悦和安全。郑重申明,从现在到永远,我将衷心帮助我自己,非常乐意的照顾我自己,真正的学会爱自己,珍惜老天、父母的恩赐,善待无比珍贵的生命。我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会创造更好的价值。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已学会了爱自己,我的身体回馈给我健康和活力。我爱我自己,所以我将拥有一个无比幸福和温暖的家,不管是我的父母、爱人、孩子、朋友、亲人我都好好对待他们,爱他们。而那个温暖的家是能够给我任何帮助和需要的地方,我会为了他而努力的奋斗,努力的工作。而我常怀一颗喜悦的心,面容越来越美;身体越来越棒。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完全的。每一天,我都选择在过去的经验中开拓学习新思想。过去虽然过去,而美好的东西已经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每一天,我都品味着生活的富足和充实,爱充斥在我身体的每一颗细胞里,每一根纤维里,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读此书让我感悟到:生命的力量无穷无尽,那么让我们解放心灵,找到生命的价值,绽放万物之灵的光彩!
第三章的标题是“问题出在哪里”,副标题为“过去已经无法将我羁绊”。这一章我想可以是前面在第一章读后感里谈到的,“善护念”中我们的念从何而来?这些观念可能来自于父母,来自于兄弟姐妹,来自于学校的老师,来自于我们的小伙伴,来自于邻居,来自于权威人物,还有可能来自于广告。当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从身边的环境里吸收了他们给我们的某些限制性的观念,或者说是消极性的观念,并且由于当初孩童的认知能力的局限,慢慢把它们当作了我们行动的唯一指南,并且将它们内化到我们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中。或许我们一开始曾经有过反抗,曾经有过争执,但是小小的我们无法抵抗周围的环境对我们的塑造,最后这些念头留在了我们的心里。随着岁月的流淌,到了七经八脉,变得根深蒂固、理所当然。
把这些消极的念头写出来,当我刚开始做这个练习的时候,甚至不敢仔细看头脑里周围的人带给我的那些消极观念。可能是我从小成长的环境比较复杂,接触到的很多东西,真的是无法言语。(整理完这篇文章,我在高铁上看起了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的故事,发现:我跟她的童年经历很相似。)并不是说要埋怨,或者说抱怨我成长的环境,我觉得这的确是自己成长的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客观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塑造了我。很多年里,我无法原谅身边的很多人,最不能原谅的可能也包括我自己。先生常常对我说,让我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这个道理都是懂的,但是知道和做到,总是隔了十万八千里。如今,已经到了我接受心理咨询快四年的时候,此时此刻,我的怨恨、我的抱怨,已经降低了一些,但是还没有完全的消失。这些抱怨背后,隐藏着深深的恐惧,如果这些恐惧没有消除,我想那些抱怨,可能也真的没有办法做到彻底的原谅。
这一章提到的“心灵大扫除”,我对里边提到的一句话非常的敏感,她说:“清扫房间是不需要生气的。”在跟咨询师的互动中,我有很多的愤怒。虽然明白自己是去清扫心理的房间,释放心里的消极情绪,但是我的愤怒无处安放。虽然我知道有一些信条是该丢弃的,比如说让自己痛苦,把母亲和弟弟跟我自己捆绑在一起,没有把母亲和弟弟照顾好而内疚。某一次,林老师让我仔细地、冷静地来想一想这些场景的时候,其实我有很大的愤怒:我觉得他为什么不让我痛苦,为什么要让我从痛苦里走出来?因为我的信条是:只有自己痛苦了,与母亲和弟弟一起痛苦,才能消化内疚。痛苦是痛苦者的粮食。痛苦也是会上瘾的,它可能会让我们在某一种状态里保持很久,而不自知。当我看清生气或是愤怒,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满意、来自于对自己脆弱的不接受的时候,我反而冷静下来,慢慢放弃了一直端着的假装坚强,接受自己的脆弱,接受自己也有很多事情无能为力。原来觉得接受自己不坚强是懦弱的表现,会自卑。这种接受带来了哀伤,继而带来了力量,自卑不见了。这个时候,那些心灵里边边角角的灰尘,才被自己轻轻地拂掉,而没有怨气。
关于垃圾,有人说,没有被放对地方的资源才是垃圾。我想用在我们的人生隐喻里也是十分的恰当。有的可能明明是资源,却被我们当成了垃圾,而有的明明是垃圾,我们可能却把它当做宝贝。如何来对二者进行区分?可能需要足够的智慧。
我们的确无法选择父母,或者说,我们的确有主动权选择了父母。这一部分读的时候感受到,作者在强调是我们选择了现在的父母,让我觉得我应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应仅仅埋怨、抱怨父母,这样其实是没有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起责任。当看清这一点的时候,内心反而轻松了一些,有的时候逃避责任(真相),反而比承担责任(看清真相)更痛苦。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的母亲,直到现在,我跟她在一起时还会有很多的恐惧,所以我跟她基本没有正常的交流。即使回到家,我也跟她保持1到2米的距离。当我现在慢慢理解到,我的母亲可能也有她的痛苦,也有着跟我一样的恐惧和害怕,这个时候我才慢慢地放下了一些防御,想一点一点走进她。我已经很多年跟母亲没有身体上的接触。这种身体上的亲密感的匮乏,也让我十分的崩溃,阻碍我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我也有一个计划,希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能跟母亲有一个拥抱。我相信就会在不远的未来得以实现。
为什么作者会说把自己看作一个小孩?我的理解是:我们回到原点,回到我们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时的状态,那是我们的观念生成的时候。当我们回到原点,重新感受我们跟这个世界的互动,重新观察我们跟这个世界上的人之间的来往,重新看待那些来到我们身边的观念,用我们现在的智慧和知识重新去塑造。我常常会到大自然中去跟那里的花花草草待在一起,体会它们的生存智慧,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看它们在四季中的轮回。每一朵花、每一棵草都是那么的不同,看到它们的状态,与它们同在,我时常会感动得想流泪。我觉得这就是生命本来的样子,这就是生命本来的状态,在自然里被雨水滋润、被阳光照耀,全然打开自己接受生命的洗礼。或许我们出生在贫瘠的山坡,或许我们出生在富饶的农场,没有关系,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都可以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从最小、最容易打扫的房间开始,修正过去的心灵地图,把控现在的自己,走向新的开始。
挫折和困难,是人生的必修课。面对和解决它们的方法有很多,亲人的帮助,朋友的鼓励,抑或是,一本好书。
在过去的一段不算短的时间里,我曾受到了很多事情的困扰,生气、后悔、自责、悲观甚至愤怒,整个人时不时的被不良情绪吞噬着。因为心情不佳,所以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时不时的亮起红灯。很偶然的,在阅读毕淑敏的《心灵密码》的时候,看到了她推荐的一本书——露易丝·海的《生命的重建》,由此,翻开了我生活中新的一页。
《生命的重建》是名副其实的.心理励志书,露易丝·海在书中揭示了追求身心和谐的心理模式,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采取积极的思维方式,实现身体、精神和心灵的整体健康,从而开辟了重建和谐生命的完美道路。
在阅读这本书前,我曾仔细看了关于这本书的介绍,它受到了很多的高度评价,但是尽管如此,我并未对它抱有很大的希望,因为之前也看过很多的畅销书,它们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大惊喜。但是,从我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惊喜,一点一点的随之而来。
在书的一开始,露易丝就开始与读者的探讨之旅:你有什么问题——问题出自哪里——问题是真的吗——我们现在该怎么做——改变——建立新的一切。我知道一直困扰自己的问题出在哪,是对过去一些事情没办法释怀,我觉得过去那些事情在我心里留下了阴影,我觉得自己被伤害了,遭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但是对此我无能为力,因为已经过去,我改变不了任何的事实,但是又不想接受这样的事实,所以,我悲观、生气、沮丧……而这本书,慢慢指引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首先,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大脑和思想,而不是被控制。其次,在这种积极信念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坚持不懈地把一些积极的观念灌输到自己的脑海中,直到那些消极的思想彻底的被打败。比如,每一天都坚持给自己进行心理暗示,对自己说:“自己的最好的,要接受并喜欢自己;宽恕别人,也宽恕自己;最富有的力量是当下,而不是过去或者将来”。有时间的话,选择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冥想,不断的给自己灌输积极的思想,久而久之,这种积极的思想就会在头脑里生根发芽,指导着日后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当然,人的思想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改变的,这首先就需要有改变的勇气,然后按照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虽然从我看这本书到现在,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也许我头脑里还有一些残存的消极思想,但是我已经明显感觉到不会像以前那么悲观和无助了,情绪也在日渐的缓和,觉得身心都在一天天的变轻松,对我而言,已经是向前迈出了很大一步了。
露易丝在这本书中还附了一份详细的问题列表,列出了现在有的或者可能会有的疾病,以及可能导致这些疾病的内在原因,当你出现生理方面的问题时,可以应用这个表格查阅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精神因素,然后摒弃那些消极的思想,开始自己的康复之旅。我无法判断露易丝这份表格里的内容是否完全正确,但是,我相信,积极的信念和思想对于身体的康复是大有裨益的。一个人的身体要健康,是需要健康的心灵来辅助的。
一个生命的重建,是一个从内到外的过程,是一个新生命的蜕变,虽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且艰辛的。从看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了我的重建之旅,我会一直相信,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选择做健康和自由的人,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第二章的标题——你有什么问题,它的副标题是——我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我一直在思考,这两个标题有什么关系。联系作者在本章说的:“问题”很少是真正的问题,或许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平时在生活里都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觉得自己这不好那不好,但是我们并没有抓住根本,没有看清自己的内心到底是在追求什么。
这几天我在做书里的“应该——可以”练习。有些事情当想到“我应该”的时候,转换一种思维,把它换成“我可以”。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自己的主动权。“应该”总是有被要求、被强迫的感觉,而“可以”往往代表着有很多个选择,我只是从这多个选择中选择了一个我愿意接受的,或者说我想接受的方式。这让我非常愉快。(检查的过程中,发现“愿意接受”和“想接受”某种程度上重复了,但是内心里又不想删掉其中一个,于是就这样两个都在吧。)
这个转变让我想到了与人交往中表达方式的转变。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用“应该”要求自己、要求别人,表达出来的东西可能自己不舒服、别人也不舒服,导致我们在沟通中埋藏了很多的障碍。如果“我/你可以”这种主动选择、主动承担的情绪与行为占了主导,那么,它可能会成为人际交往的一种润滑剂。
另一个练习就是照镜子,这个我感受特别深刻。在前些年里有几年我是不照镜子的,虽然经常站在洗漱台前的镜子面前刷牙、洗脸、梳头,经常站在穿衣镜前更衣,但是我一直都不敢直视镜子中的自己,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所以,那个时候我是看不到自己的,也是不愿意看到自己,躲在黑洞中自怜自艾,人活得灰头土脸。现在我经常对镜子中的自己微笑,对她进行肯定,又因为现在技术的先进,手机可以自拍,所以我把自拍当成了一种照镜子的行为。有时候我会把前几年拍的自拍照,跟现在的自拍照进行对比,从面相上可以看出来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变化,这也给了我信心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我觉得这里边的镜子有一个镜映的隐喻。最初的镜映,来自于父母对儿童的正向反应,它可以维持我们的自尊和自我肯定。如果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多的正向反应,儿童可能会觉得“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并将这种自我暗示延续。我们通过这个照镜子的练习,又是在当下的生活里,能够帮助我们修复这一部分残缺,提升自尊和自我肯定,从而坚定:我——值得被爱。这也是一个帮助我们寻找、提升自我价值的途径。
这章里提到了一个减肥的方法,说到:“节食并不管用,真正管用的节食是精神的节食——减去消极思想”。这一点我也是身体力行。现在的我已经比一年前瘦了十几斤,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改变是思想的改变。有时候我们乱吃东西,或者吃得太多,并不真的是因为肚子饿了,有的时候是精神饿了。我常常为了对抗焦虑,通过吃这种不停的运动,来转移注意力,从而把焦虑的水平降下来。我还会在特别难过、吃的很多的时候,通过感受胃痛,来觉得自己还活着。肥胖只是一种结果,而它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当我们看清它背后的心理因素,把这些心理因素疏通、解决了,肥胖就会自然而然消失。
任何时候开始改变,任何时候开始自我觉醒,都不算晚。这章里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好:“我们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按照适合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改变自己。”天下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就像这一章副标题说的:我们需要看清自己的内心。人从生下来是具有天生的智慧,可以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这一部分天生的智慧往往丧失了。如果能在自我觉醒中,把这一部分智慧找回来,那么,我们就可以活成自己的样子。
本章的标题是每日的功课,副标题是“我乐于实践新思维的技巧”。我看到本章的标题和副标题时,体会到了每天用心练功的重要性。这一章的标题和副标题,特别强调在日常生活里,将我们学习到的东西一一进行实践。
这半年多来,我越来越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也就是每天坚持做重复的、枯燥的练习的重要性。以前我总是向外追求着新的事物,每天都想学习到新东西,以为这样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现在意识到这种想法是急躁、焦虑的一种表现。当然这并不是说新思想、新事物就不重要,“本立而道生”,先把基本功练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当刀还没有磨好的时候,到处去找新的树林,其实并不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收获,徒增焦虑和挫败感。
于是读了这章之后,我每天都挤出时间把本书里的一些练习,拿出来做一做,大声朗读书中的一些片段,同时也在尝试改变自己语言的表达方式,练习使用新的词汇。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少使用批评性的语言。
本章强调的另一个重点,是掌握规律。这里边提到的规律,是我在前面一些章节里一直思考的那个问题:什么是真相?我们的生活里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规律,即是真相。我们的改变应该建立在懂得、应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按照这些规律来进行改变,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想当然、自以为是来进行改变。
作者的每日功课,带给我非常震撼的体验。当然,这是她日复一日练习的最终结果。我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现在至少知道了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感恩、宽恕、赞同自己、爱自己,这些是需要在每日功课里练习的内容。通过这些练习,获得爱和自由。这是我最终的目标。
书中提到了冥想的两种方法,我打算带着女儿一起来进行这样的练习。改变从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学习是一生的功课,爱自己也是一生的功课。我们有很多条路可以摆脱困境,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方法,跟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书本来学习,直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找到这个方法以后,需要用持之以恒、长年累月、枯燥的练习和坚持来浇灌生命之花。
保持快乐的心情,可以让我们的学习过程变得容易、变得简单。任何苦大仇深的学习,可能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恰当的方法,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把自己拉得太紧。快乐的体验,容易让我们坚持下去,并在坚持中获得新的、快乐的体验,这样形成良性循环。
成功没有捷径,这是我最近特别感慨的一点。需要在小事上磨,需要在生活的每一天中,将所学用于实践。
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
“想重建生命,先改变下自己的信念吧!”
这是我读完《生命的重建》后最大的感触。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人生。我们经常抱怨某些事物,那是因为我们总希望这个世界应该是平等的,那些伤心事,悲伤事不只应该发生在我们身上。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信念,世界是不平等的,也不可能平等。但世界是公平的,这些不好的事是不是在向我们暗示我们离成功很近。因为往往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怎样改变自己的信念?我从书中总结出3点:
1、控制头脑,做自己头脑的主人
你的内心具有难以置信的力量和天赋,它们经常会对你所想的做出反应。通过有意识的寻找思想控制头脑,才能和身体的力量结成联盟。
当旧思想对你说:我做不好,我做不到,我不够好。试着告诉自己,不,你行的。你一定可以的。重复多次的鼓励自己,并且尝试张开嘴巴,动起手来。改变,进行下去的。是的,我可以做好的。我一定可以的。
2、从过去的事情里解放出来
我觉得不够好,那是我以前不够好,不是现在,现在我很好。把所有的精神集中到当下,现在我我很好,而且,我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这样想就对了。
3、宽恕自己,宽恕他人
对过去的悔恨、悲痛、伤害、恐惧、责怪、愤怒、怨恨,有时甚至对复仇的期待。走出来吧,爱是任何疾病康复的良药。不要去恨,要相信,要期待,他有一天也同你一样怀着宽恕的心对待别人。如果,不能,就相信因果报应。自己不要忘记了,宽恕你所犯过的一切错误,宽恕他人对造成的一切伤害。就活在现在,活在当下。
《生命的重建》给了我莫大的鼓舞,令我更有勇气去改变自己!
总的来说这本书是谈的关于如何爱自己,甚至有很多地方都给人一种很神奇的感觉,有太多的时候最伤害自己的人,却是内心的那个不能原谅自己的自己,不能放过自己的自己。说的有点绕口,但我能够理解的是这个意思。我觉得我一直都是一个很开心的人,但是问题是,我认为我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或者说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我理想中的那个状态,而这种不满足,却发展成为对自己的不认可,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点,看到的只有缺点,而这个缺点就像是有很强的传染性一样,很快的我就对我有越来越多的意见、抗拒和排斥。书中有很多的地方在教我们如何的原谅别人,原谅自己,光是读完这本书还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在认真细读的同时,一遍一遍的,认真的做里面各项练习,并且在做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并去到相信这个位置上,这本书的力量不是短短的一个月就能够完全吸收到的,我相信以后也会时常多读读这本书的。
还有一些部分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限制性观念:我不够好它从哪里来:他的父亲反反复复说他很傻”。
想到我童年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天起就听到父母、亲威时常说起的那句话:“小短脖,吃嘴怕干活”(这句话是一个算命的说的)。从那一刻起我就背负了一个“懒”的罪名,起初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觉得是委屈、是不服、是不满、是反抗、是无奈,到后来转变为“我就是懒,我就是好吃懒做”的自暴自弃的心态,再到后来,我内心真的就这样认为了,认为我就是个天生的懒,一直到今天这始终在心里有这样一个阴影,很难说服自己不想这些,不信这些。所有消极的观念在等着我用我的意志力一个一个的击破,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才是能够做到的第一步,相信我是充满了灵性,是辉煌的!
“当你清扫你的房子时,你从哪个房间开始真的并不重要。就从最需要你打扫的那间开始吧,其他的也会跟着改变的。”
看到这句话,感觉和我以前说过的那句很相似,“当一个方面做的好的时候,其实的方面也会更加的有力量”。我相信书上的内容和我说的相似的地方,绝对不是一种巧合,我愿意用行动来证明它。就从减肥开始!
当在做“我愿意改变”的练习时,我脑海中出现了在我减肥的路上阻挠我的行为,“吃很多的东西,喝过多含糖量很大的饮品”/。这的确让我看到了当下就能够做出的改变是什么,能够检验自己改变的决心有多大,真实的改变会不会发生的一个标准。
“宽恕自己,宽恕别人,能够把我们自己从过去中解放出来。”
原谅别人容易,原谅自己确是那么的难。
“当我们看到一本好书、一出好戏、吃到什么美味、发现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常常会想和我们的朋友一起分享。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却不可勉强别人改变。要求自己改变,已经是一件困难的事,又怎能强求他人去改变呢?尤其是当别人完全无意改变时,如果一定要这样做,只有徒然伤害彼此的友情。”
很容易的就想到了感召别人来上课,搞不清哪是对的哪错的,现在我是没有再非让我一个朋友来上课了,这是我的选择,说是很难做的选择,其实在我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决定,虽然内心还有点矛盾。
《生命的重建》是一本全球畅销书,被译成25种语言。作者是露易丝·海,美国最负盛名的心理治疗专家,杰出的心灵导师,著名作家和演讲家。她是全球“整体健康”观念的倡导者和“自助运动”的缔造者。她帮助了千千万万人改变了健康状态,提升了生命质量!
这本书在序中这样写到:“假如不幸被困在一个荒岛之上,而又命注定只能存有一本可读的书,并且无法保留其他书籍的话;我会毫不迟疑的选取露易丝·海所著的这本伟大巨著:《生命的重建》。由此可以看到这本书的影响力之大。
这本巨著不单给人以师长般的教导,而且是由这位女作家以亲身经历写出,所以感人至深、影响颇大。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知道有关自己生命的一切,而这本书就是教导我们怎样应付生命中的一切,和怎样使我们的生命更健全、更充沛、更激情。
露易丝·海在这本书里写出了心理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影响,引述她自己的亲身经验,并作出非常精辟的讲解。虽然我不信佛,但书中的道理还是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使我们懂得知足、感恩,学会把握当下,让生命变得充实、快乐;进一步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经历,都完全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将来。最有力量的是“当下”,不是过去,也不是将来。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如意,但是快乐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何不开开心心度过每一天呢?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可以通过心理状态的调整来改变的。书中还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接纳自己、喜爱自己,找到问题根本所在,批评和指责别人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反而会使我们被束缚在问题之中,所以要尽快从问题中解脱出来,认清问题的本质。当你找到导致问题的心理原因,你有了新的模式,马上让这些思想开始在你的生活中实现。从现在就开始改变……
很久没有读书了,昨天有空拿来《生命的重建》一书,听朋友说这本书很有值得我们读的价值,于是随便翻翻。儿子在旁边老是问这问那的,读了前面的几个章节就放下了。不过已经感觉到了它的价值,真的很好。露易丝。海在这本书中与大家一起分享了她的成长历程。我觉得所有要说的都写在这本书里了。你需要知道的关于生活的一切,生活的教训以及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的工作都在其中。露易丝,很了不起!假如我不幸被抛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而命中洽谈室只能携带一本书,我会毫不迟疑地选择露易丝。海的这本伟大着作《生命的重建》。
用六个字来概括我对它的感想吧:认识、愿意、放弃。
你认识你自己吗?你觉得你有什么问题吗?它来自哪里呢?它是真的问题吗?那我们现在该做些什么?
人生在世,要有所作为,有所改变,那你该:舍得,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这是我的第一感想。
曾经有朋友问我,人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我突然间想了好多觉的很重要又不是最重要的事,就在我不知道说些什么的时候,他笑着对我说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选择了。当亲情友情爱情交织在一起的时候,当利益金钱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站在十字路口该何去何从。想想真是很对,每天我们都在做不同的选择,大到人生大事,小到一句话,一个眼神。人们每天做着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结果,可我的选择却常常被怨恨、批语、内疚、恐惧四种我生活中的坏习惯所左右。越想做好却往往什么事都做不成,希望得到好的效果却又害怕失败。作为一名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的老师,我自己却常常被自己错误的信念所支配,让我的生活充满问题,经常感到自己无比的脆弱。
不久前到书店的一次闲逛,让我遇到了露易斯写的《生命的重建》一书,我感到自己的生活逐渐起了变化,充满了宁静、和谐和爱。
我是一位心理健康老师,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没有升学压力,工作轻松。但对于升学率依然重要的学校而言,我只能算一个可有可无的豆芽科老师。大学时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现实的巨大反差使我的生活充满抱怨、恐惧,对自我价值的错误认识使我感到内疚和自我压抑。可我从来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只是感到生活的不如意,和内心的愁苦。但露易斯《生命的重建》一书却一针见血地迫使我直面我的问题。当问题发生在你身上,那么它来自哪里?它是存在的吗?这个时候,你应该做什么。问题的来临往往是为了改变什么。要改变问题就要拒绝被改变,而是先下手为强自己改变自己。在生活上建立新的一切,它就是你的功课。当你找到导致问题的心理原因,你有了新的模式。马上让这些思想开始在你的生活中实现。她的话让我第一次静下心来去思考我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去重新审视我日常的思维模式,我发现我生活中所谓的的问题都来自于我错误的思维模式,来自于自己对自己错误的评价和认识。根据露易斯书中的指导,我开始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她提出的每一次的失败,就是一种成就的思维模式使我认识到每一次的跌倒,不是说都应该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而是我们要认识到当时的错误,然后尝试另外的方法直到你做正确了为止。她书中的思想使我意识到尽管我教的学科不参加升学考试,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到自身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通过我的讲授使他们学到了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和知识,掌握了调节心理的方法。他们成长过程中每一点进步都包含着我的付出与努力。我所获得的各级奖励和学生对我亲切地称呼都证明着我的价值。尽管我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我的第一堂课,我对学生的第一次辅导。但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这一切已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
露易斯的《生命的重建》一书让我知道自己可以生活得多姿多彩,更加富有生命力,因为自己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完美、完整和完全的。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我自己,都以对我们来说意味深长的方式,体验生活的富足和充实。现在我用爱心来看待过去,我选择从过去的经验里学习新思想。无所谓对与错,无所谓好与坏,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只留下过去的经验。我爱自己,我选择以勇敢的心去面对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让自己走出过去,享受现在。我就是我,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好,我将以感恩的心去体验生活的乐趣。
一个非常老套的问题:什么是幸福?不管别人,就说我,答案还真难回答。一直以来,我都感觉自已对幸福的理解是模糊的,是虚无漂渺的,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这本书。
生命的重建,就是幸福观的重建,就是自我价值感的重建。
有时候,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我会有很强的失落感,甚至很自责,有时候,当幸福来敲门,我又茫然无措,不知所已,因为在很多时候,我已失去了自已,失去了方向。露易丝。海用自已柔美的笔触,将自已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完整承现给我,让我看到了一个身体力行,绝不向困难低头,勇于挑战人生逆境。一个真正的强者形象!
我惊呀的发现露易丝。海在本书中所表露的观点,使用的方法竟和在我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思想不谋而合。都讲究解脱和放下,都相信一切的变化都要从心开始——万事万物皆由心造!
我不由得又想起我们在刚刚结束的三阶段课程当中,不断的强调,向内看,自我觉察!我才能找到我自已。当我不再自责,我发现我具有了新的力量,爱的力量!当爱象阳光雨露一样时刻伴随在我的左右。此刻幸福竟如此的真实和深刻!爱自已,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一切可能性的源泉!我懂得唯有爱自已,才会创造真正的幸福!
当我沉浸在我自已创造的幸福中时,我由心的笑了。此刻我看到露易丝。海也会心的笑了。世界正张开怀抱向我微笑!
这是一部外国的作品,但我平时很少读外国的书,外国很多的书也不了解,我今天读了《生命的重建》,这部书是我舅妈给我推荐的,我认真去读了,它带给我的震撼很的,和于丹的《论语心得》差不多……
《生命的重建》主要在于从人们的心理入手,给了我们克服自身心理问题的方法,让我们重新来认识你自己。这部书我今天我读完了,我体会到的就是“爱自己”,这点很重要。很多问题很难处理,关键还是我们的心理问题,只要我们克服了自己的不良心理,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多,它让我明白了如何去鼓励自己,如何爱自己,原来自己也是很棒的。其实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个观点最早就有人提出了,我也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往往我们对自己的能力都不敢肯定,因而在很多的事情上我们心里很矛盾。我们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去鼓励自己,生活中难免有人去评论我们的所作所为,不管我们是否成功或者是失败,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很多事情需要我们克服我们自身的心理矛盾,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人不能活在过去,这是我读完这本书以后对我启发最大的一句话,生活就是需要这样的生活态度,每当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应当去做什么,而是我们从这件事懂得了什么,人生的道路上一又多了一条经验。要把经验融入自己的生命,慢慢的去体会……
在本人生命的诞生1972年到今天,38年之中生活在往复循环,不管是无忧无虑的童年,还是激情快乐的少年,再或是,创业艰难的青年,就好像是播放了一首平淡的三步曲,并没有太多精彩的画面留在记忆里,这是因为什么呢?看了《生命的重建》这本书一切疑憾,皆抽丝释怀,原来是,我并没有在有生之初学会爱自己,照顾自己,让自己每时每刻活在当天,体验每一天的美好时刻,美丽的经历,让自己充满光明喜悦和安全,郑重声明,从现在到永远,我将衷心的帮助我自己,非常乐意的照顾我自己,真正的学会爱自己,珍惜父母上帝的恩赐,善待无比珍贵的生命。我只有学会了爱自己,才会创造更好的价值。
不远的将来,我已学会了爱自己,我的身体回馈给我了健康和活力。我爱我自己,所以我拥有一个无比幸福和温暖的家,不管是我的父母;爱人;孩子;朋友;亲人我都好好的对待他们,爱他们。而那个温暖的家是能够给我任何帮助和需要的地方,我为了他在努力地奋斗,在努力的工作。而我常怀一颗喜悦的心,面容越来越美;身体越来越棒。吃什么都慢慢香。在我广阔的人生中,一切都是那么完美;完整。每一天,我都选择在过去的经验中开拓学习新思想。过去的虽然过去,而美好的东西已经不经意的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每一天,我都在品味着生活的富足和充实,爱充斥在我全身的每一颗细胞里,每一根纤维里。写到此,读此书带给我感想也就如此了。做个总结。
生命的力量无穷无尽,那么让我们开放心灵,找到生命的价值,绽放万物之灵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