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名著读后感

阿林

古典名著读后感

  初中作文读后感篇一:初中作文读后感

  我读懂了三国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就是三国,不仅是三国,其他朝代也是如此。开国君主艰苦创国,打下一片天下,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和是国家兴盛,后几代也有一身抱负,使国家强大。而后几代君主则贪图享乐,昏庸腐败,直至亡国。

  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腐败,于是天下出现许多英雄,想干一番大事业。

  曹操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小人,并非其然。他保有一腔热血,相统一天下。他勇敢,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胆量。他心胸宽大,贤人异士都去投奔他。他打败袁绍后入军冀州城,发现手下跟袁绍通信。曹操是一个赏罚分明的人,按理他应该处斩部下,但他却说“孰能无过,我还奉承过袁绍,这些书信就送给袁绍吧”。曹操的大度让部下更忠心,为曹操势力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诸葛孔明则是另外一个传奇人物,号称卧龙先生。他本不愿与世俗随流,但被刘备的真诚所打动,决定辅佐刘备。从此他为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放弃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生活。第一仗,便火烧曹操大军,使“八虎将”之首夏侯惇闻风丧胆。他忠诚尽职。刘备病逝白帝城时,说阿斗不能胜任蜀帝,诸葛亮立即跪下痛哭,表示自己永远是臣子,应当尽力辅佐刘禅。最后因扶不起的阿斗,加上没有听取魏延的意见,没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病逝五丈原。

  正是在混乱的社会下,才会涌现出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才会浮出称王称帝的人。整个三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斗勇气,斗心计,斗人心。也就是那样的环境,塑造了一个个传奇人物。所以我们想成功必须经历磨难,走过坎坷,就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要流向大海,中途要通过重重考验,方能成为“枭雄”。

  初中作文读后感篇二:《西游记》读后感初中800字

  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这三个字从我很小开始便耳熟能详,小时候多以看电视剧为主,兴奋的同时去想象着那令人向往的神魔世界。现在长大一些了,试着去静下心来读原著。文字虽然要比动画世界枯燥,但却能展现一个更具魅力的世界。现如今的我们早已没有兴趣去辨别那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是真是假,但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那种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本书主要讲了唐僧携三个徒弟在十四年的时间里,历尽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

  书中的主角之一孙悟空,因他的胆识过人和聪明才智,理所当然成了读者们广为赞赏的对象。都说“一本书往往能反映社会”,如果将《西游记》中的人物带到社会中,那么孙悟空就是永远走在社会顶端的领导人物。他用他的胆识和不服输的勇气带领大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迎来成功的曙光。而八戒则像一个寻常之人,老实,诚恳,却也自私,懒惰。而沙僧,虽总是默默无闻,毫不起眼,就是说话也带着一种恭敬的态度,但却憨厚勤恳,忠于师父,总怀揣着一种干劲。我认为他好像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不指望自己有上层人物的精明,智慧,也不指望自己有什么大成就,只是坚守本分,忠于上层,心甘情愿去低着头,勤勤恳恳干一辈子。

  我读西游记,赞赏的不是悟空的精明,而是沙僧的诚稳。社会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孙悟空,反而需要有人去做沙僧,在不起眼的地方默默挑起沉重的担子,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向前走,不求什么过多的回报,只求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这样的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同时,沙僧的存在也寄托了作者的美好心愿。

  作者吴承恩所处的明代是一个混乱的时期:皇帝昏庸;官吏腐败,兵不打仗,农民服役而不耕作??这大概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人们没有坚守本分,不做该做的事,导致社会混乱。我想吴承恩在这个时代写下巨著《西游记》,不光是为了批判社会的黑暗,还通过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只有如沙僧一样,一心做好分内该做的事,不过分追求利益,愿意为社会的前进贡献一份力量,人人如此,社会才会迎来美好的未来。

  我们是学生,学习是我们当前的`责任。所以,我们要尽力做好学业上的事情,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希望,将来成为社会栋梁,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初中作文读后感篇三:读后感

  《一个王朝的背影》读后感

  读了《一个王朝的背影》《流放者的土地》,两篇文章结合起来有有些小感。开始读时,我惊异于清朝的繁荣。

  康熙在位时,努力吸收汉朝文化,礼贤下士,对汉朝文化甚是尊重,精通经史、子、集、诗、书多少固执的有才之人最后终于感动。他不仅努力吸收汉族文化,甚至也接受外国文化,譬如研究几何和计算,后来他的演算比传教士还快。在国防方面,康熙更是警惕,时常到“木兰围场”狩猎——军事演习。并且作为国君,他身先士卒,自身无功就很了得。他足够强健,有精力处理复杂的西藏,内蒙古事务,解决治理黄河、淮河和疏通漕运等大问题。读到这,清朝的的轮廓是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的。

  可是再往后读,清朝似乎就变了模样。它的衰败令人痛心,它的衰败不是一个王朝,而是一个国家未来都要弥补它的过失。君主为了自己的利益,用了许多法律巩固中央集权,限制那些还留有余温的思想的火花。所以,清朝的苛政可谓是到极致了,他们无一不在警告着:“你们说到底只是一种生理性的存在。用思想来辩驳思想,用理性来面对理性,从来没有那回事。”中央集权真是发展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典型的证据就是流放。宁古塔,一缕残阳,几声暮鸦,清朝时期很早被作为流放之地。清朝,多少怀揣着仕途之梦,想安分守己好好过日子,为国效力的文人才子和他们眷属被流放到这个不是人呆的地方,到了这里就几乎等于为人生划上了句号。许许多多的人甚至说不清自己被流放到这里的原因,邻里株连的痛苦声直干云霄,不绝于耳。这里是流人断魂的墓志和思归的梦乡。宁古塔透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沉重,它背负着太多的情感。一路上的白骨和冤魂证明他的衰落,君主凭着自己并不正确的意愿来治理国家也就是这个结果罢读到这,清王朝留给我的是消瘦纤弱的影。这让我想起了最近召开的四中全会,会议强调了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每个人按照法律做自己该做的事,权力便不会太集中,每个人是平等的,加上严厉的反腐条令,国家更加井井有条。

  所以,评价一个朝代要全面,看到他的好也要

  看到他的不足,才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