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课堂读后感范文(通用五篇)

王明刚

  透视课堂读后感1

  《透视课堂》这本书,主要是对课堂现象进行细节的描述,同时又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建议。透视出隐藏在课堂背后的一些问题,有效地指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做出有效的反思,真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对书中所提到的一些课堂问题开始有深刻的意识和认识,对这些处理课堂问题的有效措施产生共鸣,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课堂是什么?不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似乎还不知道答案,一问,我反而糊涂了。书中通过很多实例,诠释了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课堂应该有益于每一位学生。关照学生的多方面的和谐发展,即达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既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独立自主与精诚合作学习等等。让我对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言蔽之,课堂的使命就是真正持续地关注每个作为生活者的学生的利益。

  课堂中,形形色色的问题都会发生,学生和老师都是课堂中的主要角色,处理得当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帮助,处理不当,则可能给学生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例如课堂中,一位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教师只要扫视一眼学生,就能使其收敛其行为并专心上课起来。眼神的交流是课堂中最重要的沟通,能让学生时刻紧跟着课堂。如果有思想开小差或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教师可以不留痕迹地走到他们身边,用手触摸该生,或轻拍学生,简简单单一个动作,既不会引起课堂分心,又能及时传达老师的看法给该生,可谓行之有效。

  总之,在课堂的很多时候,学生是进攻的一方,老师则是防守的一方,老师要灵活应变各种可能发生的学生行为,并给予合适有效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课堂更有效。

  透视课堂读后感2

  还是市级课题的阶段作业让我从书架里挑出这本600多页的书,想起7年前是为参加天津市学术讲坛而购买的,当时是一种什么心态呢?可能是出于对教育科学化的一种渴望而自己连一知半解恐怕还做不到。但后来总是很浮躁地看不进去,只是偶尔随意翻翻,并没有仔细研读。其实,身为一线教师,大部分工作时间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度过的,好好研究课堂,让课堂生活理论之树常绿,让课堂生活之路常直,让课堂生活之旅常新,我相信这是我们所有同仁的心愿,肯定也是我们所有学生的理想。现在的我好象拥有了读书做笔记的平和之心。

  曾经,我作为一名学生在课堂中度过了十余载,现在,我以老师的身份和学生在课堂中学习了十三年,身份的转变,心态的转变,同时也是视野的转变。以前,我更多的关注课堂上的知识,现在我更多的关注我的学生。一说到课堂,既可让人想起那凝神屏气的紧张,也可能使人想起乱哄哄的吵闹,还可以令人想起或然醒悟的欣喜,一切因教师而异,视学生而定。课堂的活动千变万化,课堂的生活多姿多彩,但这都需要人为的力量。

  教师上课,不能只是心中有知识更重要的是眼中有学生。我注意到书中提及的“课堂观察”这个词。我以后会把课堂观察作为教学研究的根基,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干这件事情。什么才是科学的课堂观察?

  反思以往,在课堂中,我们会碰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可以轻松解决,有些却非常棘手,处理得当对学生对老师都有很大的帮助;处理不当,则可能会给双方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在课堂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学生上演新版“画皮”以及某些违纪。

  文中提到:“成功的课堂管理者会展示‘共在’证据——学生知道,他们的教师总是知道课堂里正在发生什么事。”定时巡查课堂的老师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出反应,把大多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中,让它们不至于“生根发芽”。有些教师常常会等到问题扩大化后才意识到它的存在,有些教师会搞错批评对象,让那些被卷入争端的学生遭到训斥,而直接引起争端的学生却逃脱责任。这些做法都会让学生更肆无忌惮,不断的冲击老师的底线。所以,老师走下讲台巡查组织学习状况就显得比单纯讲课更为重要。

  对于许多小的捣乱可以忽略不计,尤其是那些转瞬即逝的小捣蛋。如果当这些小捣蛋行为重复发生或超出了能忍受的范围的时候,教师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纪律不被这些小行为影响。可以先从眼神接触开始。往往教师扫视一眼学生,就能使其收敛其行为并专心上课起来。眼神交流在课堂中至关重要,与在座的每一位学生进行眼神交流,能让学生们时刻紧跟课堂,不敢有丝毫松懈。有不良行为学生在老师附近,教师可以有意用手轻拍学生,简单一个动作,既不会引起其他学生的课堂分心,又能及时地传达教师的看法给该生,效果不错。还有一种有效的方法,也是采用的最多的',那就是提问的方法。用问题将他强行拉回课堂从而重新融入课堂。但是此时必须注意提问的难易程度。不能让该生感觉这个问题超出他的范围,这样会让其感到尴尬,也不可让其觉得过于简单,让其产生自负的心理。一旦产生自负的心理,那对于之后课堂的学习,可能会比之前更不如。如果碰到一些干扰较大的不妥当行为时,恰当的直接纠正会收效颇丰。比如提前提醒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以及违规的自罚措施以及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

  教师要灵活应变各种可能发生的学生行为,并给与合适的处理方法,这样才能使课堂环境变得更和谐,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从而度过美好的学生生涯,使教师自己也能拥有常新的课堂生活之旅。

  透视课堂读后感3

  美国著名学者汤玛斯所著的《透视课堂》一书,本书向我们详尽介绍了如何加强问题的防范,如何有效地处理课堂问题,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如何通过课堂观察增强教师的意识等等。既有对课堂现象的细节描述,又提供了具体的建议,使教师读后能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事实上,无论经验丰富与否,教师们都会面对一个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那就是课堂的实际状况。透视课堂,在课堂里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是这本书传达的主旨。

  在第一章“课堂生活”中“行动系统知识”中写道:如果我们不慎重考虑教学实践中的特别明显的言论,我们就会根据我们作为孩子和学生的经历来对其作出解释。比如说,许多在我们这个社会里长大的人养成了这样一种态度:对夸张的、强硬的、自发的行为不欣赏。我们更多的会把这种行为解释为挑衅,而受到另一种社会影响的人则可能不会这样认为。我们之所以这样表现,是因为我们是在我们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环境中得以塑造的,因此,我们对于什么是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正确行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讲,是建立在我们接受小学三年级教育的经验基础上的。除非我们尝试借鉴研究的学术成果以及他人的经验,才会避免以自己的经验来判断的情况。教师本人的经验、内心的固有倾向都内化成为教师本人的内在素质和隐性价值观,指导教师对课堂行为的认知和理解,进而解释自己的研究结论,并以此作为制定决策的标准。或许,这一理所当然的决策的结果,会使学生的行为向所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却难以引起学生行为的心理和情感倾向的变化。如杜威所言,一切指导不过是在儿童内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再指导。因此,教师不能仅仅依靠经验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尽管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但事实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

  因此,通过课堂观察来增强教师的种种意识是一个必要的过程。教学中很多看上去理所当然的行为和结论,其实只是一种主观判断;一些自认为合理的课堂决策,其实已经受到一些片面的主观经验影响而有失偏颇了。只有通过课堂观察使教师拥有了自我反省的态度时,才会意识到问题的发生,而只有这种意识产生之后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比如表扬通常会被描述为一种强化,虽然表扬并非总是会产生这种效果。然而,许多教师进行更多表扬的目的,在于控制学生而不是表达对学生努力或成绩的羡慕和欣赏。而且,许多教师的表扬与其说是作为强化物在起作用,不如说是教师期望或态度的表达。当教师表扬他们喜欢的学生时,教师是真实可信和有感而发的,当他们对其作表扬时会面带微笑,而且的确是在表扬学生取得的成绩。尽管教师也经常表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但表扬通常不会伴随相应情感的自然流露和热情的话语,通常只是表扬他们的表面行为而不会表扬他们取得的学业成绩。这其实关注的是表扬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了表扬本身作为一种真实的情感流露所体现出的人格之美。正因为如此,很多教师经常将表扬技巧化,而在强调表扬的质量以及本身的性质方面显得不足。当表扬仅仅被当作一种控制手段时,就会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控制性行为,同时个体被评价的意识凸显出来,学生的内在动机受到影响,结果是,学生参与一个活动不是基于自己的内在动力因素,而只是因为想要赢得奖励。

  还有一种常见的例子是课堂问题,这是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正视这些问题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进而根据不同问题的不同性质加以解决。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不同课堂问题之间的差异,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解决方法本身或许是带有破坏性的。

  对于明智的教师来说,课堂的连贯性会比制止学生的一些细小的不良行为更加重要,而只有当这些不良问题进一步蔓延的时候,教师才会采取一些小的行动,比如眼光的接触、身体的接近或者要求回答问题等。当课堂问题进一步加重甚至对课堂造成严重干扰时,教师首先应该进行简单的调查以确定问题的情形,待问题真正明朗再进一步采取行动以免对学生和问题产生错误判断。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教师的询问应私下进行,同时要避免使用诘问的方式,因为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误以为教师并非了解真实情况,而只是存心攻击学生。当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楚之后,简洁明快地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这是比较恰当的做法。

  总之,《透视课堂》一书中采用了大量的课堂片段和实例,一改传统教育著作中较为晦涩的言说方式,为教师呈现生动逼真的课堂情景,使教师在分析过程中找寻自己的身影。同时,书中还附有各式量表,并详细阐明了量表的适用时间、适用范围和目的,为教师提供了大量的观察课堂和进行课堂决策的工具。另外,作者论述了很多课堂的细节,比如教师提问的时间、何时以及如何呈现背景知识等等。带给我很多启发。

  透视课堂读后感4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对普通的学生持有智力超常的期望会使这些学生取得更大的学业成就。换句话来说,“教师赏识的目光会让学生创造奇迹”,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利用这一效应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呢?《透视课堂》这本书的第二章为我们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

  书中将教师期望效应分为两类:一是自我应验预言效应;二是维持性期望效应。后一种期望会让教师注意不到学生潜在的变化,毕竟“一个学生昨天不会做什么,并不意味着他明天也不会做”,因此,第二种期望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进步。

  教师的期望效应最显著的时期是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如各阶段的一年级,或是面对新的教师时,一年的开头也是产生比较大的期望效应的时间。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时间段,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真正让学生取得进步。

  书中提到,温斯顿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教师在班级内按学业水平分组,把一个学生分入高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提高;如果分入低级组,这个学生的学业成绩就会受到阻碍。这为我们在进行学生分组时提供了一些思路。

  除了利用好时间、小组外,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兴趣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是不可能通过良好愿望就可以抹掉的”,因此,教师设置的期望应该准确恰当,既要契合学生自身的情况,又要按一定的学习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使学生逐步得到发展和提高。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力量,只要找到合适的土壤”,而这合适的土壤是需要用教师的期望去培育的。

  透视课堂读后感5

  本学期参加了读书套餐,发现原本不大看书的我变得更爱翻翻书了。读书确实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有空翻阅了美国作家的《透视课堂》,提出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书中提出东西方课堂的共同点:东方有课堂,西方有课堂,此识同:皆以展示和开启智慧为首要使命。东方有教师,西方有教师,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皆主要在课堂里以完成展示和开启智慧之使命为使命。陶志琼先生在为本书作序的时候就点出了课堂和教师的使命。如何去完成这个使命,方法是多样的。由于东西方的文化不同,课堂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课堂是我们的孩子授业解惑的场所,我们要时刻把握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的灵动课堂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善于运用教学语言,或是赏识激励的评价语言,或是幽默生动的对话,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和谐的课堂魅力。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积累更丰富的词汇来充实自己。寓教于乐,就是富于课堂生命力的一种方式。

  课堂要“有趣味”才能引起学生关注,才会积极主动学习。一个睿智的教师,必然能以一个含蓄、幽默、风趣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但是一些挖苦性过强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一些与本节课无关的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我们学校提出“赏识—期望—引导”教育教育模式让在课堂中也可以遵循这样的评价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恰到好处的表扬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身上的各种潜能。就课堂教学语言的激励性而言,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它的正面作用,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教师真诚、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投入少、收益大的感情投资,是一种促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驱动力。

  理想的课堂总是以理服人、以志激人、以情动人的。把握好课堂的每分每秒,把握好课堂上的每个细节,那么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