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我认真研读了李炳亭老先生的《给传统课堂打零分》,说句实话,我是带有抵对情绪拜读李老师的作品。所谓抵对他,原因在于这个题目就让我觉得他是个很偏激的人,说实话传统课堂肯定有他的精华,否则怎么能施展这么多年呢?可是当我耐着性子读完这本书时我还是被他的观念征服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我感处颇深,现就我的肤浅感受做如下总结。
李老师提倡的从课堂出发,建立高效课堂,是针对传统课堂的低效而言,他比通常所说的有效课堂在目标达成上可能更明确。我尊敬李老师,从他的教育理念里我也琢磨我以前没有想到的东西,争取在新的学期里我能以此理念作为指导,让我的课堂回到“本源”。响应新课改,提倡新课改,实行新课改。坦白说来课改的最大难题是主体主导如何有明确的分界线,主导力度过大就变成了霸权,学生就成了无条件服从的机器。
高效课堂应具有三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缺一性都不可称为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的思想体系,其实就是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字,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代表着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假如非要把十六个字拆分的话,我认为我们首先应做的则是“相信学生”,这是立足点,也是教育教学的原则和精髓。其实,仔细想想,传统课堂的最大问题不恰恰集中暴露在“不相信”行吗?不相信是什么,是怀疑,是担心,是猜忌,是包办、是替代、是干预、是批评、是重复和死记硬背。相信了,才会“还给”和“交付”,才会有平等对话,才会有生亦师、师亦生师生相长,才会让每一位学生拥有各自不同的学习经历,才会有学习能力的生长,才会摆脱“苦学、苦撑、苦熬”和繁重的作业,才会让课堂散发着“人性”的光芒,才配有资格称为“育人”,才会让学生有真正的发展,才会让每一个生命拥有未来……
高效课堂则一直主张,学生的解放首先源自于教师的解放,没有教师的解放岂会有学生的解放?致力于教师的解放,是源于我们早就认识到“有什么样的教师才会有什么样的课堂”,而有什么样的课堂决定着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才会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斩断那些套在教师和学生身上的一道道绳索吧,让他们能够自由、舒展、微笑,“像人一样活着”。
作为教师,千万别忘记学生的存在,研究他们、开发他们,并且要“利用”好他们,让他们在“自己”处理好自己“分内”事的同时,不要忘记还有自己的伙伴等待着“救助”,你得让学生乐于去帮助他人,并且以此体尝到助人的乐趣。团队与合作精神的培养,我们这个民族难道当下不需要吗?
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有着爱心,是发自内心的爱心,但不是热情而短促的,而是如涓涓细流日月长久的,能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敬、关注并影响学生行为。对教育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能从教学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感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
教学调控要灵活,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要努力缩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使他们从心底爱上这门课。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图片、实物及学生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这一最终目标。
这学期的每周读书,我都选择了李炳亭老师的《我给传统课堂打零分》,书中的点点滴滴都在促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李炳亭先生对书名的解释如下:不让老师讲,其实就是希望老师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高效课堂是学生的学习的天堂,一个侧重讲,一个倡导学,课堂总共40分钟,讲得多就无法学,当然我讲的“学”是自主性学习。实践早就证明老师的讲无法替代学生的学,为了充分让老师们认识到学是教学的核心,我因而把传统课堂判为0分。这些话对我的震动很大,他在书中把传统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剖析的淋漓尽致,且生动形象、入木三分。
同时,这本书还给了我一个重新认识课堂的平台,那就是高效课堂,是书中的十六个字:“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字,是教育教学的“灵魂”,也代表着一切的方法、技巧和出路。它让我认识到传统的课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当下是到了每一个教育教学第一线教师革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的时候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模式、评价等到了非改的时候了,传统的教师地位也到了重新定位的时候。还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即开发”,要作好自己的职业定位,开发自己的最大能量,真正发挥“学生为主体”,让教室成为学生成长的空间;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让教室成为职业成功与幸福的场所。“学生即创造”,只有教师的真正开发,才能保证学生的真正创造,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探究者、体验者、合作者、表演者”,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创造中自觉体验到人生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
总之,读了李炳亭老师写的《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我感觉这短时间是有很大收获的,是有意义的。今后我还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精神食粮,使自己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能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