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8篇

张东东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1

  当读完《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给我的第一感受是:为罗文的勇敢、超高的执行力及持之以恒的精神所赞叹的同时,更钦佩麦金莱总统和情报局长瓦格纳“选对人”的重要性。接下来,就“整个送信的过程”和“罗文做事风格”做简要的分析;

  一、纵观整个送信过程来分析得到

  1、选对人,做对事,人岗匹配是关键;致加西亚的信,最重要的是善于发掘能把“信”送到的那个人。文中也突显了瓦格纳的知人善任。如果阿瑟.瓦格纳上校给麦金莱总统推选了一位过于耍小聪明的“罗文”去办事,把信件仍之一旁,逃之夭夭。那也没有后面勇敢罗文的事情。历史上可能会出现一个惨痛的教训;能够把关乎生死存亡的事情交给一个人去完成,可见责任和信任的重要性。选对人在文中重要性尤为凸显;(加西亚在给麦金莱总统回信中,也提及到:感谢您让这位年轻中尉派到我的面前,让我有机会认识到一名真正的勇士)。

  2、信任是基础,更是一种无言的使命。当麦金莱总统说:找一位能把信送到的人时,情报局长阿瑟.瓦格纳豪不犹豫的推选了罗文,而麦金莱总统毫不犹豫同意重用罗文,证明麦金莱总统举重若轻的精明之处在于对瓦格纳的的信任、情报局长对罗文的信任。正是这层达成信任的三角关系,使得整个送信过程变成了:与国家存亡、共命运的的个人“责任感”升华为“民族使命感”。

  3、提高执行力、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团队协作的基础是信任。罗文的成功离不开戈瓦希奥、车夫、利奥将军等人的帮助。在整个送信过程中,大家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较高的执行力才使得结局非常圆满。如:当罗文三番五次的试图与车夫说话时,都是以失败告终,最后回到自己的位子上。让罗文感到很奇怪的是,整个行程仿佛是事先安排好的,没有一句不必要的话,连一秒钟也没有耽搁。这些案例足以证明超高的执行力和协同作战的重要性;

  二、罗文做事情的特点值得学习

  1、坚决服从、勇于担当:罗文面临这样紧要关头,当通知他去送信时,对领导不做任何提问、不讲条件、保证完成任务的态度值得学习。文中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例子:消极怠工、耍小聪明等等,那一类的人可能认为:罗文很傻,但我想说的是:傻人有傻福。

  2、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头脑的人:能够具备能够让人放心把“信”交给你,这是能力和信任的体现。当麦金莱总统需要一个特使时,军事情报局推荐了罗文.相信当时的军事情报局不会仅仅有罗文,但罗文却是最具备“送信”条件的人。所以,机会是留给有准备头脑的人。就像小米的雷军曾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而鲜为人之,后面还有一句更重要的话: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证明了雷军就是善于把握风口的那个人,风口是面向所有人的,但能把我住风口的人,把风口运用到最佳才能的能力的体现。罗文正是这样的人,具备让对方信任的条件,不负众望,满载而归。

  3、忠诚和敬业:以完成目标为己任。文中提到:当我一想到自己将要去完成任务,这么美丽的景色也就无暇顾及了。

  4、用行动和事实证明你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正是罗文这种求实行动力才足以能够圆满成功;

  5、在前进的道路上,时刻保持警惕,永不放松。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文中提到:逃兵有时候可能有些用处,但在这个荒野上,谁能保证他们没有间隙。所以仔细盘这些逃兵,后来的事件证实了事情的正确性;

  最后,把信送到加西亚手中后,实际上是送给了加西亚成功的信心和决心,大大鼓舞了团队成功的士气。加西亚在最后的决策中,没有让罗文留下来做一份完整的报告,而是给罗文配了三位懂业务的将军一同回去汇报工作。这证明了,紧要关头,简要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让效率发挥至最大化;也体现了加西亚的精明之处。

  总之,罗文的优秀是不言而喻的,而麦金莱的举重若轻,瓦格纳的知人善任,格瓦西奥等人的团结协作、加西亚快递反应决策以及双方的共同价值目标,也同样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这些优秀的品质和精神都是每个人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2

  很多人满足于平庸的现状,也有人自强不息。一个人正在走向成功是因为这个人下定决心要成功。他可以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一个完美的生活。做出决定,然后采取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自己已经对成功充满信心,那么这个人就一定能行!如果有人告诉我,我终身都不会取得成就,我不相信这些谎言。对于我来说,别人告诉我的消极事情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在做出决定之后,我是否采取了必要的行动。成功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你付出行动,你就能做到。

  假如有人让我给加西亚送信,我想我能。也许你会认为我太狂妄或者说是太遥远,但事实上这并不是狂妄,也不遥远,而是自信加期待。我只知道如果你递给我一封信并且说把它送给加西亚。把信送给加西亚,我准备好了。我也想让你把信送给加西亚,而且要做得最好!

  敬业。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精神和行为准则。敬重所做的每一项工作,才能获得工作上的成功。为完成任务和达到既定目标,可以付出各种的努力,我绝不抱怨现时的条件和遇到的各种困难。我认为,同一种你我他都从未接触过的工作,你能做到,他能做到,我也能做到。我相信没有原本的天才,我更相信,加西亚也从不认为谁就是唯一的天才。能力的倍出是因为他在工作中得予经历的案例多而获得的经验的总纳。只是在时间上有所悬殊而已。

  在战后的日本(据史献资料获悉),全国都处于废墟之中,百废待举。为了兴办教育,全国紧衣缩食,从并不宽裕的财政中拨出专用资金,拿出最好的食物和校舍。因为达不到相应的目标,很多分管教育的官员纷纷以死谢罪。其实,能够取得那样的成果已经是不错的了。但他们却认为是自己没有将事情做好、愧对民众,极度的敬业和自责,使他们选择死亡。经过全国上下几十年的努力,现时日本的教育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是为世人瞩目,成为仅排在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强国。他们认为:世上无难事,只怕工作狂。一个争当工作狂的民族,无怪乎能在各方面取得与其他世界强国相抗衡的实力。除了感叹和敬佩,更需要的是奋起直追,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努力并取得成绩,不断超越。

  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只有自己首先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自信的源泉来自对自我的全面认识,关键是对自己能力的认识。随着自信的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也随之得到相应提高。有实力,人也会更加有自信,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才会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更好的成就。韩国人凭借着极端的自信、极端的自尊,敢于在科技、经济、文化、体育与美、日、欧叫板,并且赢得了世人的尊敬。我们有理由相信:韩国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就因为国人的开放的眼光、踏实的行动和自信的胸怀。

  责任。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只有每个人各安其位,各负其责,整个社会才会正常运转。在现实中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人格上的差别。对喜欢做和必须做的事情都一样努力的人,做任何事都会成功。无论身在何种位置,都得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因为工作意味着责任,责任意味着人存在的价值。不管这个人处在什么位置,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有最贴切他的一种动力或鼓励,而不是靠督促来实施。我们都肩负着公司的使命,作为公司的每一成员,都必须团结并进,而不是一味的互相蔑视。假如你是公司某部门的带头人,你更应该身先士卒,雷厉风行,下属才会以你作为榜样,作为中心点,才会有一种积极上向的工作态度。

  荣誉。生活在集体中,需要每个成员的付出,取得的荣誉是属于集体的,也是属于个人的。只有将同心协力,将共同事业的蛋糕做大、做好。只有对共同的目标有着强烈的荣誉感,为其实现付出过汗水和智慧,方能分享其带来的无上荣耀。只有真正付出过,才能感觉到其中的荣誉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集体的名声和荣誉,也才会为了集体的荣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该做的就不要问会得到什么。我希望做一个能将信带给加西亚的人,做一个敬业、自信、具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做一个不会对社会有负面影响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人。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3

  从巴黎圣母院到羊脂球,从茶花女再到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说实话,对于国外书籍我真的不敢恭维,倒不是因为书本身内容的原因,而是因为外国的人名或地名总是让我不知所云,加上翻译的语言又如同懒婆娘的裹脚一样又长又臭,所以要看懂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语却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所以有些排斥国外书籍就是国为它让人看的太吃力。

  若不是因为完成同学的使命,这本哈伯德著写的《致加西亚的信》我是不可能触摸的,不怕笑话,什么加勒比海岸,牙买加海岸,古巴海岸,克伯利河谷等等,我是整整看了全文三遍后才勉强记住的,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除了这些专属的地域与人名拗口外,其内容与故事情节还是非常简洁与通俗易懂的,这倒与其它之前看过的书有些大相径庭,眼前为此一亮。

  故事讲述的是在美西战争中,一个名叫罗文的军人在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且艰巨的任务,要把一封具有战略意义的书信送给正在丛林作战的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手中,没有丝毫犹豫,没有任何条件,也不惜个人生命,凭着智慧和勇敢,历经千险去克服重重困难,最后胜利完成任务的故事。

  说真的,这种危及生命要送鸡毛信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是,主人公罗文留下的那种默默无闻,不畏艰险,永不退缩誓死完成任务的决心与爱国敬业精神却是令人钦佩的。但是,生活在这个科技时代,我并不想谈什么爱国因为那太空泛,更不想谈誓死不归因为它并不适应现在的社会浪潮,鱼死网破那只是愚蠢之举。在这里,内心被感触的那根神经却是不计回报,问心无愧完成任务的那种默默无闻的感动。

  可是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什么都讲究报酬的年代,所谓的不计回报仿若是天方夜谈,付出就必须得到回报也象是一条永远不变的定律一样根深地固。虽然我也是生活在这种氛围,但是由衷心的不喜欢这种极具目地性的游戏,不为工作而工作,不为回报而付出。每天在这种上了发条式的紧张生活中周旋已经很是辛苦,如果再计较那么多的得与失,那生活岂不疲惫不堪,无趣之极。尤其在这种浮躁的世界里,更是不能过多的奢求。在工作中找寻快乐,做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哪怕力所能及份外之事,都始终铭记:做是做给自己看的,切忌做是做给别人看的想法,如此只会让你迷失心向,结果还不如不做。这就象辛勤的播种与照料将来一定会有好的收获,而并非是一定要有好的收获一样,虽然"会"与"要"仅一字之差,可其间的距离却是千差万别,慢慢感受就会有所体会,因为我就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去强加别人该做的事情,问心无愧心情会倍感舒畅。

  罗文接到任务时一心只想着如何将信安全送达加西亚将军手中,并没有提出任何条件的做法不也是在做自己该做的而没有去强加别人该做的事情之做法吗?可是大家都心知肚明,面对如此忠诚与效力的中尉,加西亚将军难道真的会无动于衷,觉得这就是他理所应当做的吗?我想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结果想必除了物质奖励外,其名誉地位表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加西亚将军此时肯定再想:在不断壮大的美军队伍中,要培养出更多的象罗文中尉这样可以将信送达的精英委以重任,所以他必须将罗文精神弘扬。

  可是,我不知道在我们现在所处的公司,企业或是政府单位里,到底有多少可以象罗文中尉这样将信送达将军手中的人?我们不一定要具备他所具有的军事知识,但是我想他身上折射出的那种高度责任感的道德品质却是我们需要具备的,但是具备了这样的人才,又要怎么留住这样的人才呢?这就是所有用人单位值的深思的。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在所有单位领导人的心里,也希望有杆公平称,不管是默默无闻者,还是锋芒必露者,希望都能够清楚的看到本质,杨长僻短,培养出更多更好可以将信送达的人为已所用,并且多加珍惜与重用,不要让这些人心感挫败与失意,最终弃城而走。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看完后,内心并没有象简介里描述的那样有风靡世界激起心潮澎湃之感,只是强烈的感觉到了,在日益发达的社会,具有罗文这样送信品质的人越来越少,所以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苛求少一些,自我要求高一些,做好自己不要求别人,争取做一个快乐的安全的送信人,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读后感》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4

  第一次接触这个故事,是高中时某次听收音机。中国之声某档节目一字一句的在讲这个翻译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故事。跟书籍《致加西亚的信》内容一致,播音员重点强调主人公罗文中尉以如何忠诚勇敢的精神,翻越千山万水、历经千难万险,将美国总统麦金利的密信顺利交给古巴的加西亚将军。

  从那时起,我就同样疑惑:接到任务以后,罗文为什么不像我们今天的大多数人一样,多问几个为什么——加西亚在哪里?怎样去找他?遇到困难怎么办?若被捕牺牲了的话会获得什么补偿?然而,在一百多年前,美西战争背景下,这样一位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士兵,并没有去想这些。他只是果断、坚毅地点头答应,他只是抱着不辜负总统信任的信念,他只愿立刻就去执行、执行、执行。所幸,他成功了。这位英雄也成为了加速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先生。于是,他的事迹很快流传了开来,他被麦金利总统亲自接见,被加西亚将军高度赞誉,被作者哈伯德写成了感人的册子并一版再版,在欧亚多国广为流传,影响着很多人。

  鉴于故事知名度极高,时至今日,多数人内心都在想:缘何小小的故事影响力如此之大?类比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同样以小见大的故事,或许很快就有了答案——人类是有很多很多高贵而优良的品质,但终其一生能够坚持做到几点的人却寥寥无几。所以,带着故事精髓——忠诚和勇敢光环的主人翁罗文才显得如此耀眼。今天,我们常常强调的执行力就是这个意思。忠诚的人,才会有信仰,做事才有方向。比如建投集团,正是忠于其先进的企业文化,我们才有了冲击世界五百强的信心和力量。执行力,是做事成功的必备条件,没有执行力,就好比船没有了桨,不可能驶向远方。执行力,是优秀企业员工必备的特质。拥有较好的执行力,充分挖掘潜能,奔着目标前进,一个人也可以活成千军万马。

  当前时代背景下,应该怎样执行?有时候,我会有这样的矛盾:是更多地拿别人的东西来复制和传播?还是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造、去实践?其实,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就明白需要自己去独立、去担当一些事情了。八年的职业生涯发现,前辈的指点和帮助固然重要,但如果习惯了等靠要,在当前多元化、私人订制产品的市场环境下,可能不会那么容易就创造出拥有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来。加之,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前辈的方向或许是对的,但真正的细节还需要自己去钻研。毕竟,他们的成长精力有限,他们的成长历程中,未必有那么多机会去实践和积累经验。时代在前进,科技日益发达,或许以前几十年的积累赶不上现在几年的努力和迅速增加的见识。另外,各人的天赋和特质不同,或许你本来就很擅长某方面、拥有相应特质。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说,某某的下限往往就是某某的上限。那么,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让他尽管去执行就好了。

  而现实中很多团队的职员往往有这样的弊端: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总是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任务有多困难,导致任务一拖再拖,很容易就错过了完成它仅需的短暂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空留遗憾。

  诚然,执行力,重在执行。但过程中也需要有人把关,及时觉察到方向或偏差,及时纠错、回到正轨。为此,我们伟大的党组织给我们设置了有效的容错机制。在鼓励担当、支持执行的同时,允许犯错。对于非原则性错误,以及并非出于本心导致的结局偏离,是允许改正,重新再来的。何况,中华民族最成功、最伟大的事业——民族解放战争过程中,也曾在路线上有过一些小错,但经过不断总结调整,我们依然回到了“光明大道”,实现了伟大胜利。正因此,才有了今天这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的价值观更加积极,党对群众呼声的回应更加及时和准确!

  再次读罢《致加西亚的信》,作为国企职工,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和体会,往往写到无法收笔。我知道宣传的力量,更懂得行胜于言。所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充分执行吧!执行,我们的事业才更有激情,更有活力,更有希望。作者:赵德利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5

  古人说:“开卷有益”。《致加西亚的信》是一本难得的励志著作,书中的主人翁罗文中尉不畏艰险、千辛万苦的完成送信的任务。总统布什在送给手下这本书时签名:“你是一个送信者”,并解释说:“让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让他们成为我们的一员,那些不需要监督而且具有坚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

  罗文送信的敬业精神、在职尽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庆幸的是,我们战斗在一线岗位的员工也有好多这样的“罗文”。

  第一位是车间电解班的电调工孙占峰。去年休完年休假回来上班后不久,他发现每次擦完槽子干完活,他的手指头都很疼,不几天的功夫,十个手指有七八个都逐渐变成灰黑色,就像染过的一样,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血小板严重偏低、干活时用手握铜棒、擦接触点等,使劲太多血脉不通造成的。本想说给班组长要求减少看槽数,面对全体员工工作量大、人员紧缺的局面,自己咬咬牙坚持一下,适应一段时间也就好了。孙占峰就是同事们交口称赞的实干家,他曾经多次被评为“金牌员工”、“岗位能手”、“岗位明星”等光荣称号。

  第二位是车间种板组的徐贵林。作为操作手,每个班他总是第一个来到岗位上。先查看吊装始极片的斗子在不在,不在的话就准备好吊链,等吊车工来吊,又把种板槽的电横上,阴阳极铜棒间距摆放好,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每次剥离好的始极片他们组是码放得最整齐的,始极片成张率也是最高,最后的收尾工作他会等吊车工将斗子放好,摘下吊钩一起走。班组中谁的工作做的不到位,他都会耐心的沟通交流,工作上尽心尽责尽善尽美,力求最好。他被工会评为“先进个人”。

  第三位是电工师傅张兆奎。那天修理好吊车,他从吊车上下来时,手里拿着一个中车的控制面板,同事说“这个是坏掉的吧?扔这里好了。”张师傅说:“不能扔。这一个控制面板好多钱呢,回去修一修还能用。”我拿着刚领的新电铃请他换时,张师傅查了一下电路后说:“不用换,是铃锤有问题。”说着用钳子掰了掰铃锤,调整好后一试,果真铃声清脆悦耳响亮;第二次电铃不响时,也是铃锤有问题;直到第三次电铃不响,再无法维修利用时,张师傅才给我换了新的电铃,这一延长就是大半年,我禁不住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

  最后说说我的好搭档王光。说起镍电解三车间电解班的王光,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大家都笑着说:“全三镍只有一个王光。”不管是在电调岗位还是出装岗位、还是楼下烫洗电镍,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一把手。在楼下烫洗电镍时,因为蒸汽要定时开放、凉水也要节约使用。早班时王光总是第一个来到岗位上,早早的将开水槽、凉水槽里的水放好;槽面上面有油污或泡沫等杂质冲掉,调整好蒸汽阀门,这样烫电镍时开水槽的水已开,就不用等了,省时省汽;热心的王光顺手把另两个班组的水汽也给调好。等他做好这一切,我们才刚刚来到排班室。烫洗好的电镍翻板后他会细心的在上面盖上干净的`隔膜袋,有不合格或划线的镍板等会分类搬离,以免造成二次污染。有时活多干得有些急躁,王光会说:“干活别着急,越急越干不好。”果真的,静下心来,工作会干得稳而快。掏槽时,楼下早早烫洗完电镍,王光把自己的一滩收拾利索,就到楼上电解槽上帮着打铜线、捞残极或掏槽等等,热心而干劲十足。王光是我的好搭档。他的一个指令、一个眼神或者站在那里什么都不说,我就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与他合作,工作起来稳、准、快,省心、安心。

  是的,我要为这几位师傅点赞,点多多的赞。他们就是我身边的“罗文”,战斗在一线岗位上的“罗文”。孙占峰吃苦耐劳,风格高尚,自己的小伤小痛不给班组添麻烦;徐贵林工作认真细心、务实负责,月月超标完成任务,力求完美;电工张兆奎师傅则是我们所有员工的节约模范,节能降排减耗的口号天天喊,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其实真正的勤俭节约是爱厂如家的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的实际行动;王光工作中的热心、细心、自觉主动的敬业精神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像这样立足一线的“罗文”我身边还有很多,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很普通很普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挥洒着青春与激情,忘我的工作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即影响了我,也影响了你,我坚信,我们都是能把信送到“加西亚”的“罗文”。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6

  书,能保持我们的童心;书,能驻留我们的青春;书,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人的影响短暂而脆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愉、欣慰。一个爱书的人,他必然不致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导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优婉的安慰者。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一本好书能打开心扉,启迪人的心智。近日,浏览镍冶炼厂职工之家微信平台时看到“家.厂长荐读”中刊登的《致加西亚的信》一书。初看到其中的一章节,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倦怠的心灵有了一种莫名触动。于是利用,忙里偷闲 ,把自序和后面的其它章节认真拜读,细细品味。

  该书是100多年前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撰写的,是一本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全球超过8亿人阅读的最畅销的读物之一,也被许多国家的政府、军队和企业指定为士兵和职员必读的敬业守则。故事讲的是:在美西战争期间,主人公罗文经历艰难险阻终于把信送给加西亚,完成了上级托付自己任务的故事。本文使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敬业和忠诚的象征。罗文能够把信送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并不是因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是他的敬业精神。

  这本书讲述告诉了我们企业与个人发展双赢的真谛,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看似其貌不扬,却寓意深刻。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让我深切感受到,我在为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打造生活价值的深刻道理,同时帮我净化和平衡心理。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热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抱怨的时候,更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下这些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意义的问题“忠诚、敬业、责任”。

  每一位有劳动能力和正常思维意识的人都离不开工作,工作是我们施展才华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更是我们最起码的生活来源。工作能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智慧,只有在不断的工作中,才能使我们得到锻炼,不断提高。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工作是社会发展与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

  该书使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忠诚,什么是责任;它在流传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服务和荣誉的象征,一种想从自身找到文中主人公罗文的影子的反思。我们作为一名企业的普通员工,每日里都做着一些简单而又枯燥的工作,难免厌倦了。但工作无小事,能把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到极致,就很了不起。“细节决定成败”,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工作中每一个细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去工作,坚决摒弃“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狭隘、单纯、自私的个人主义观念。同时,工作中要学会服从,不找借口。做为企业的一员,要坚决服从领导合理和公平的工作安排,不讲条件、不折不扣的去完成。工作中一旦有差错,不遮掩过失,不推卸责任,勇于创新改进。在企业这个大熔炉里,只有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每个人、每件事,积极关心企业命运,企业才能兴旺发达,祖国才能繁荣昌盛,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幸福美好。

  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有大有小,学历有高有低,但对工作的敬业精神都应不分薄重。《给加西亚的信》中从罗文的身上我读出了“忠诚、敬业和责任”,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优秀员工并不都是做了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情而受到公司褒奖,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做好本职工作,不出差错,视企业如家,始终以一种忘我的精神和班组一班人不懈奋斗的人。所以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时时用乐观的心态燃起工作的激情,积极进取,试着去不断努力,提升自己,超越自我,最终成为公认的“没有借口”的罗文般的员工。

  罗文精神启迪我在本职工作中原则做事,本色做人,做一名无条件、无借口、再艰难也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好员工,不仅做一个乐于给加西亚送信的人,还要去带动更多同事成为乐于给加西亚送信的人。

  愿罗文精神永放光芒!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7

  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我感触良多。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在工作中,生活里,形形色色的人充斥其间。有的固步自封,吊儿郎当;有的玩世不恭,对所在单位报以嘲讽;有的自我懈怠,自甘堕落。这些人的最终结果只有一个:一事无成。记得当年读《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时候,很为罗文这个年轻人惋惜,当然当时的惋惜有些嘲笑的滋味,认为这个人这样做真是不值,认为为一封信竟然冒着生命危险,跋涉于枪林弹雨之中,今天想起来真为自己可悲,自己是多么的世俗和偏见。罗文送的不仅仅是一封信,而是美利坚的命运,整个民族的希望,对罗文的壮举,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也叹为观止了。读了《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后,使我更加坚定了信心,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以勤奋对待工作。

  有许多年轻人刚从大学毕业分配到单位,可是他们的工作也许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所想象得到的,也许不太称心和满意,他们就会感觉象牙塔的梦想一下破灭了,于是在工作就丧失了信心,丧失了热情,工作也是能躲就躲,能应付就应付。另外,总是把眼光放在薪水的多少上,没有长远的眼光和打算。工作是为了薪酬,这种观念看起来好像目的明确,其实是非常弱视的,它会让我们丧失发展的方向,断送自己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把工作看作是一种经验的积累,看成一种学习的途径,应该珍视工作给我们带来的价值。也许社会给我们的薪酬是微薄的,但是,如果我们都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那么,最终我们收获的就不再仅仅是微薄的工资,因为我们更明白,社会和单位给予我们永远是有数的金钱,而我们赋予自己的将是受益无穷的"黄金"。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叫卡罗。道恩斯的普通职员,他向老板毛遂自荐,看是否有提升的机会。老板对他说"从现在开始,监督新厂设备的安装工作由你负责,但不会加薪",道恩斯没有受过任何方面的训练,但他不愿意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结果他提前一周完成了任务,并且最终得到了提升。再后来,已是千万富翁的他担任南方联盟的顾问,每月只领1美元的月薪,可是他依然尽心工作,因为在他心中,不为工资而工作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这只是千百个例子中的一个,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仅仅把眼光放在薪水上,不应该成为金钱的奴隶,我们要以工作为经历,把工作作为乐趣,用心的去做好每一件事。

  以敬业对待工作。

  职业就是社会给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把职业作为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就是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工作,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其中去,甚至把它变成一种私事,无论怎么付出都心甘情愿,并且能善始善终。一个公司能否生存和发展,取决于员工是否忠于职守,是否敬业。一个国家强大与否同样取决于该国国民是否敬业。单位不断发展,老板财产日益增长,这是我们每个人敬业的直接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个人也会获得很大的利益,但他的意义却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同样,在尽职尽责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外,我们是否还可以为单位多做些什么呢当我们形成了"每天都为单位做些事"的习惯,无形中我们就具备了其它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不管是在单位还是在别的任何场合,许多人都愿意与我们合作。同时,除此之外,为单位多做些事,还可以表现出我们勤奋的品德,培养我们的工作能力,增强我们适应和生存的能力,并且从此获得成功。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同样也是敬业精神的一种表现。我们不论是领导是在身边,还是不在身边,都能一如既往勤奋的工作,都能严格要求自己。我们知道,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凭空得来的,而是经过长期奋斗才能得到的。成功者和平庸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成功者善于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而平庸者只会简单的做领导交给的工作。通过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激励,它可以把我们变成一个积极主动,勇于负责的人,才能使我们达到光辉的顶点。

《致加西亚的信》读后感8

  读完《致加西亚的信》,颇有些感触。书中所倡导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1895年,西班牙占领了古巴并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美国在古巴的利益受到直接威胁。1898年,作为美国在古巴军事存在标志的,停泊在古巴哈瓦那海湾的“玛恩”号军舰被西班牙军队击沉。美国决定对西作战。战争的关键在于美国必须与古巴国内反抗军领袖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协同作战。但是没有人知道加西亚将军究竟在古巴从林的什么地方。总统找来了一名叫罗文的上尉军官,交给他一封致加西亚将军的信,要求他把信送给加西亚。接受任务后,罗文马上出发,秘密潜入古巴,历尽千辛万苦,冒着生命危险,凭着机智和勇敢,最终完成了任务并带回来大量宝贵的军事情报,为美西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名军人,罗文深知只身潜入敌占区的危险,而且他并不知道在什么地方能找到加西亚将军,甚至不知道加西亚将军究竟长什么模样,他没有问任何问题,没有提任何要求(例如,如果不幸遇难,家属是否能得到抚恤等),没有任何犹豫(这么危险的事为什么就要我去,而不要其它人去呢?),他只是毅然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执行任务的进程中,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事业高度认真负责及对职责高度忠诚的精神。

  作为教师必须敬业爱生。敬业爱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

  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培养人、教育人的事业,这一事业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现代社会,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教育被各国普遍认为是立国之本。与此同时,教师职业还联系着千千万万的社会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幸福的可能性,关系到社会成员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程度,关系到人的切实利益的拥有和维护,教师成为学生通向幸福之途的导向。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基于此,爱岗敬业是人民教师最高尚的美德,也是人民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加里宁说:“国家和人民把儿童托付给教师们,要他们来教育这些按年龄上最容易受影响的人,托付教师们来培养、教育和造就这代人。也就是说,把自己的希望和自己的未来都完全嘱托给他们”。这种委托不是无条件的,在将儿童交给教师的同时,规定了教师应当履行的责任或义务。爱岗敬业是教师对各种规范、要求的自觉认同和内化,是自觉承诺、履行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的表现。

  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自觉地、不断地完善自我。教育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的活动,对教师的素质有很高很严格地要求。时代在飞速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操、心理素养等这些方面的素质,必须与时代相吻合。要提高这些素质,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来达到。那么这种动力来自何方?主要来自于爱岗敬业精神,有了爱岗敬业的精神,教师就能够对自身素质水平有一个理性认识,并努力使之与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不断接近,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为更好地完成教育任务提供保证。反之,则要落伍,被淘汰。

  爱岗敬业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提高工作效益。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劳动。教师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处理千差万别的矛盾冲突,这是完成教育任务的必备前提。教师要想取得工作成就,必须有社会的理解,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学生的自觉努力,而“爱岗敬业”精神在这方面大有助益。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则可以感染同事和学生,使其成为他们的榜样;感染领导和家长,使之对教师信赖和尊重;爱岗敬业精神也可以影响社会各方面的敬重和支持。这一切,无疑将有助于教师提高工作效益。

  概括起来说,教师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反之,搪塞、敷衍、马虎,对工作缺乏热情和积极追求的教师,只能是一事无成空嗟叹。

  让敬业爱生的精神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