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岁向谁宣战读后感
拿起这本书,书名就已经开始向我们发问。当我读完全书之后,明知道有股硝烟,但不知道十七岁到底向谁宣了战,只知道那一边是辽远的空虚。
高考临近,几个高中生的心路历程,一段令人难忘的情感经历。太高的期望,太多的苦涩。阳光特猛投下阴影,“爱”忒沉重难以承受。虚拟的网络游戏,真切的现实写照,花季少年为何心怀怨嗔,成为残害至亲的冷酷“杀手”?有哪些叛逆的理由不能化解?谁能来理智地填充两代人之间的鸿沟?
当学习压得他们几个人喘不过气,他们通过网络游戏解压,但是有谁知道他们心中的恶毒之草是如何生发出来的,风流于黑桃迪厅,尝试着吸毒,并且其中一个同学为了要钱,当他看到至亲被强盗恶打而奄奄一息时,却绝然而去。小说的几个主人公,通过游戏来释放,谁知那个游戏是约定的致命死亡游戏。当主人公陈小丹的父母发现了那个《死亡游戏协议书》,不禁惊叹:花季少年,竟写出如此骇人之言…
之后,父母,老师,朋友都努力劝导,但都不见成效。学生被游戏困至休克,险些有生命危险,老师担心至生病住院,家长四处奔走,一切为了孩子。可是怎么也打动不了他们。老师甚至在课堂上将那份《死亡游戏协议书》读给全班同学听…
事情无法解决,老师和家长联合,苦苦找寻解决办法。谁知随着主人公崔翔奶奶的死、主人公陈小丹因被发现食毒而被关进派出所,人心险恶不断暴露。陈小丹被放出来之后哪儿也不想去,最不想回家,家在他心中已经失去了色彩和意义,他只想流浪,背后是父母焦急找寻的`影子,甚至“陈小丹听着父母焦急的声音,能想象到他们六神不安的样子,心头有一种恶毒的快感”。
后来陈小丹的父亲托他的一个朋友杨云帮忙改造陈小丹。杨云对陈小丹所问的问题,他都很不屑,不谈爱和亲情。陈小丹还说:“我可能不会杀他们,可他们死掉我会很高兴”。一个少年竟希望自己的父母死去!杨云心里想:“陈小丹,一个在她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外表清秀可爱的少年,怎么说出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话,他的心灵是如何疯长出仇恨毒草的呢?” 后来她反思,其实人性的本质就是善,何况那个花季少年呢?她开始和陈小丹父亲配合,帮助他发掘本心。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脑游戏《灭亲行动》,让陈小丹去玩,并且告诉他,游戏里的敌人就是他希望死去的亲人,并且在游戏中杀死的,现实中也会死。陈小丹起初半信半疑,他先“杀”死了爷爷,他后来发现,爷爷真的在住院病危;他又“杀”死了他爸妈。杨云带他去验证结果,果真发现父亲被“枪杀”,其实这是设计好的伪局,故意让小丹流露真情,此刻小丹果真着急而又难过,而后来他的母亲却在外地被意外杀害了。一假一真。当小丹知道了一切真相,已经醒悟。“他才十七岁,却经历了这么多的痛苦和折磨。他问自己:最疼爱我的三个人,怎么会成为自己的仇敌呢?我真的恨他们吗?”陈小丹开始反思,痛不欲生。他有很多话想说:他不明白爷爷那代人流血牺牲,拼死拼活建立新社会,为后代带来的所谓幸福生活咋会是这样;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在说学生的负担太重了,嚷嚷着减负,学生的负担却有增无减;不明白原本爱自己的人,为什么会事实上是逼自己陷入绝境?…
最后,他终于拔掉了自己心中恶毒的草,懂得了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读完全书,虽然觉得这有些脱离实际,生活中毕竟少有如此夸张而可怕的事。可是同时这部小说也借此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铭心的教训,理想是伟大的,现实却是强大的,我们在跋涉途中泄气时,老师给我们勇气,充满压力时,父母给我们动力。对我们的每一次低落,他们关心;对我们的学习,他们用心;对我们的抱怨,他们耐心。我们应学会感恩,懂得关心,力求报答。我们要更能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我们其实不必抱怨现在的教育是怎样的紧迫、不人道,也不必气愤“减负”所带来的“不减反增”,未来是我们自己创造的,现在我们只有努力认真地把每件该做的事做地尽善尽美,就是有意义的。
我最后以主人公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感想:
谁也无法改变你不喜欢的现实,它太强大了,你只有去适应它。我成熟了,也可以说是学会了妥协。为了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这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