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精选7篇)

秦风学

   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 篇1

  原文:

  作者:余风

  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弟子游学世界。在游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许多著名的学府之后,个个满腹经纶的他们回到了出发地。进城之前,哲学家和他的弟子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哲学家说:“在你们结束学业的时候,今天我们上最后一课。你们看,在我们周围的旷野里,长满了野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铲除这些野草?”针对老师的提问,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老师,只要有一把铲刀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用火烧也是很好的办法。”

  “撒上石灰,可以铲掉所有的野草。”

  “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

  ……

  等弟子都讲完了,哲学家站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你们回去后,各按照自己的办法除去一片杂草。没有除掉的,一年后的今天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他们发现原来相聚的地方不再是杂草丛生,而是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他们来到去年就坐的地方未见到哲学家,却发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要想铲除旷野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庄稼长势良好。同样,要想让灵魂无纷扰,惟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读后感:

  智者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人的心灵也是一片田野。并且随着世事的繁华,人们心灵的田野也逐渐广袤。因为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色彩,人们的心里就滋生了数不清的欲望。比如在学业,知识,职业,职位,薪水,金钱,恋人,情人,个人资产,遗产,名望等等方面不胜枚举。每个人都为了“更好的活着”,就必然去参与不同的社会群体实践活动,所谓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欲望。

  明末皇室郑恭王的儿子朱载育,在父亲死后拒绝承袭爵位。他写有一首散曲叫《十不足》:“终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盖下高楼并大厦,床前又少美貌妻。娇妻美妾都娶下,又虑出门没马骑。将钱买下高头马,马前马后少跟随。家人招下十数个,有钱没势被人欺。一铨铨到知县位,又说官小势为卑。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一日南面座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那是上天梯。上天梯子未做下,阎王发牌鬼来摧。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梯还嫌低。”

  这篇散曲写得生动深刻,把人的欲望描写得淋漓尽致。人有欲望是正常的,而人的欲望如不加以克制往往又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止境的欲望是危险的。可是谁又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看天外云卷云舒”?

  人的欲望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要有是非、好坏之别。这就是亚当夏娃离开伊甸园的原因。人类一旦有了知识和信仰,就有了是非、好坏的观念。

  有些欲望是“杂草”。它们来自于原始的生物本能,不用“浇水施肥”也会疯长,稍不留心就会荒芜我们心灵的田野。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这些“杂草”的名字统称叫邪恶。

  有些欲望是“庄稼”。它们需要栽种,需要精心呵护。“庄稼”越多,“杂草”的生存空间就越小;“庄稼”越茁壮,“杂草”就越孱弱,同时我们再清除“杂草”,田野就干净得不能再干净,有价值得令我们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些“庄稼”的名字统称叫美德。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秘密花园。有的人园中百花盛开,有的人园中却杂草丛生。心灵不会是一块闲置的空地,你不种庄稼它就长杂草。唯有我们细心的播种,辛勤的耕耘才能收获属于我们的硕果累累……

   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 篇2

  “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因为庄稼的生长,使杂草缺少了生长的地盘和营养,进而除掉了它。我们的心灵世界也应是这样。杂草,如同心中不纯洁不善意的杂念恶意;而庄稼就是心中美好的圣洁。欲无心中杂念,必使善良纯洁充实心灵,这样心中的“杂草”就会无地生长,彻底根除。

  欲无放弃落寞之种,必种坚强乐观之果。因为一次意外事故,他不幸失去双臂。没有双臂,在别人看来,他的人生路不再光明,充满着黑暗与恐惧。但他却没以悲观落寞来“迎合”他人对他的看法,而是努力在心中结出坚强乐观之果。面对路人的斜视嘲笑,他没有自卑;面对无尽的困难,他勇往直前;面对自己的梦想,他执着追求。他叫刘伟,无臂钢琴家,他凭借自己的坚强与乐观,一次次克服困难,梦想之翼展翅翱翔。

  失去双臂,前途无明,这给了悲观自卑“杂草”生长的机会,而刘伟却努力在心中种下了坚强乐观之果,充实心间,令自卑无地生存。

  欲无冷漠无情之草,必种善良美丽庄稼。当小悦悦被两辆车先后碾压,途经的十八位路人却冷漠无情的走开。但同样面对此情景,拾荒的阿姨却赶忙伸出善良援助之手,抱起了轱辘下的小悦悦。那十八位路人的行为可恨可唾,拾荒阿姨的行为可敬可赞。路人的心中长满了冷漠无情的“杂草”,不知如何除去;拾荒阿姨在心中种上了善良美丽的庄稼,夺取了“杂草”生长的地盘与养分,彻底根除了“杂草”。

  欲无懒惰之叶,必绽勤奋之花。匡衡凿壁偷光,终有所成。贝克汉姆跑到腿抽筋,加练50个任意球,终练就“月圆弯刀”。北大的保安勤奋学习,成为北大研究生。他们为了自己的梦想,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己,在心中绽放出了勤奋之花,让懒惰之叶枯黄凋谢。

  欲无“杂草”,必种“庄稼”。这其实就是做人的智慧。用铲除,用火烧,并不能完全根除“杂草”,甚至会使它生长得更加疯狂。唯有种上“庄稼”,令“杂草”无处生长,断其所需养分,就会彻底根除“草患”。

  欲无自卑冷漠懒惰之“杂草”,必种坚强善良勤奋之“庄稼”。

   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 篇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持续不断的新事物的推动,但新生事物往往却会遇到如杂草般不绝的猜疑。与其费尽心思除去杂草,不如播种下事实的庄稼,用事实拨开猜疑的迷雾,守得云开见月明。

  面对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和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国人,黄炎培何尝不知道发展职业教育所面临的山一样的阻力?有人说他是个疯子,有人说这是对教育神圣性的亵渎,还有人说职业教育颠覆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来的秩序。但黄炎培知道,这些只不过是杂草一般迂腐的猜疑,他要通过种下事实的庄稼,用事实拨开猜疑的迷雾。后来的事实证明,职业教育的确是助中国向工业化社会转型的一剂强效药,猜疑不攻自破。

  试想如果当初黄炎培只是对反对者口诛笔伐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他也会获得如此广泛的支持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事实胜于雄辩,拨开猜疑的迷雾需要强有力的事实,猛烈的事实劲风才是吹开猜疑迷雾最强有力的武器。

  是什么可以驱散人们猜疑的阴霾?答案:只有事实。当贝克汉姆被人们寄予厚望带领英国队在世界杯夺冠时,他却领到了那场大赛上最著名的红牌。从宠儿到弃儿,从万人仰望到受尽鄙夷,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贝克汉姆饱受猜疑,他甚至成为了“英国公敌”。然而他并没有妄自菲薄,他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他更加努力地训练,练得残忍,跑到呕吐。终于,他成为英格兰国家队队长,带领球队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用事实拨开了猜疑的迷雾。

  事实是让猜疑闭嘴最有力的法宝。贝克汉姆面对猜疑选择了忍耐与等待,他要用实力、用事实证明自己而非一味做着无用的辩解,他知道辩解说明不了任何问题,只有自己的'成果,只有事实,才能救赎自己蒙尘的形象,攻破猜疑的堡垒。

  欲无猜疑的杂草,必须种上事实的庄稼。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让我们伸出事实的手,用铁一般的事实,拨开猜疑的迷雾,守得云开见月明!

   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 篇4

  遍野的杂草,野火烧不尽,无法根除,风一吹,便又会重新滋长;但当杂草赖以生长的土地被茂盛的庄稼所覆盖时,杂草也就失去了容身之所。心灵亦是如此。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方净土,不种庄稼,自会荒芜。我们若不想让心灵的田野被低俗、鄙陋的杂草霸占,就应种下厚实的种子,使它成长发芽。

  多少地地道道的农民,青天在背,农事在俯,心中担虑着每天的温饱,关心着明日下不下雨、后天刮不刮风,但,他却不想让灵魂在庸庸碌碌的杂草丛中渐趋荒芜。史玉柱,将新生的理想之种播撒在心灵的田野上,在煤油灯下,努力学习,丰富知识,充实自己,让原本荒芜的心田,渐渐被知识的“庄稼”占满。从巨人汉卡到巨人大厦,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他用全部的勇气和精力,除去了杂草,收获了茂盛的庄稼。

  马克·吐温中学时患有口吃的毛病,这让他一度自卑,不愿说话,不愿与外界交流,他将灵魂流放到阴暗处,任它杂草横生。但当他发现自己在自卑的杂草丛中寸步难行时,他选择了重拾勇气,在心田中深埋下自信的种子。不断地练习发音和吐字,口含沙子,一遍遍地重复着一句句看似简短、但对他来说却极长的句子,他用不懈的坚持和持久的练习浇灌自信的种子,当心中驻守着光明的使者时,黑暗将无处滋生。终于,当他再一次立于公众面前,那流利优美的语句、清晰有力的发音令多少人为之震撼,为之赞叹。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当现代的青年人不再能将经典中的名句熟记于心时;当人们不再感叹红楼残梦、只沉醉于可令人享受一时快感的网络段子后;当人们只知低头摆弄智能手机、看电子小说,在虚拟的世界中厮杀,却不愿手捧诗书,徘徊于古典精华之中后,人们的心灵开始渐趋荒芜,没有了文墨知识的滋养,心灵的田野上怎么长出茂盛的庄稼?

  我们九零后是饱受争议的一代,“另类、浅薄、虚华、浮夸”,我们在前辈的眼中缺少了青年人应有的底蕴和内华。当所有的浮华皆已落幕,当所有的喧嚣都归于尘土,当所有的另类全不被解读,被流放的心灵上疯狂生长的杂草会变成四肢的桎梏,虽不致堕落,但灵魂早已迟暮。

  若不想气无华,不想让心灵的田野上被浅显、庸俗的杂草霸占,那么请放下浮躁的心吧;厚积方能薄发,腹有诗书气自华,徘徊于先秦的诗词歌赋,信步于唐宋的句里行间,当我们不断用知识和经典充实自己时,心灵便不再荒芜。

  丝竹乱耳,案牍劳形,不想气无华,腹应有诗书。请在心田上种下厚实的种子,静待它发芽。

   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 篇5

  面对满地的杂草,弟子们用尽各种极端的方法想要将其消灭殆尽,而哲学家仅仅是在杂草地上种上了庄稼便使杂草无处生根,达到了最好的效果。“欲无杂草,必须种上庄稼。”除杂草如此,除心杂亦是如此:欲心无杂念,则必须让美善盈满心间。

  其实谁的心中不曾出现过杂念与污秽?谁又不曾为心中的杂念与污秽苦闷和挣扎过?毕竟没有谁的心田是与世隔绝的绝对真空,所以我们的心田难免会因承接了几粒被风吹来的种子而萌生出杂草。但与其费力拔除那一根根顽固的杂草,我们何不像那位哲学家一样——在心中种下美善,让杂草无处着根?而当心中开满美善之花之时,杂草自当消失。

  犹记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主人公安迪在蒙冤入狱后,为了不让自己被监狱中的黑暗污浊侵染,硬是在监狱中建起了一座图书馆,想要用书籍中蕴含的智慧和美善净化自己的心灵乃至监狱那片早已杂草丛生的污秽之地。起初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会成功,嘲讽者有之,阻挠者有之。但当图书馆真正建成,所有的讥讽和嘲笑都变成了惊叹和敬佩。犯人们带着好奇而又崇敬的心走进图书馆,义无反顾地投入到那浩瀚的书海中,让智慧和美善的波涛尽情地冲刷自己那蒙尘已久的心灵。最终事实证明安迪成功了,美善成功了。

  被污浊侵染已久的肖申克监狱因为安迪的图书馆重现了光明与希望,而那些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美善又何尝不是安迪播种在犯人心中的“庄稼”?因为有了美善的充盈,犯人们内心的杂草日渐枯败;因为有了美善的支撑,肖申克监狱创造了重见光明的奇迹。肖申克的救赎,救赎的何止是那一个个被禁锢已久的躯体,更是那一个个迷茫堕落已久的灵魂!

  在心中种上美善,不需多么费力的挣扎,不需多么强烈的撕扯,只须让美善的幼苗缓慢而优雅的成长。它或许无声,但却有最强大的力量;它或许无香,却能开出最美丽的花朵。让美善盈心,让杂念消失——用最柔和却又最有力的方式收获一心纯净。如此,方好。

  弘一法师临终前曾有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我想这应该是法师心境的写照——美善盈心,便可得光明,便可得圆满。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也在心中撒下美善的种子,让杂草无处着根,得一心纯净。

   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 篇6

  “欲无杂草,必先种上庄稼。”人心又何尝不是如此,倘若一个人总是徘徊于心中的万千杂念当中,他的心田必长满“杂草”。欲除“杂草”,唯有种上“庄稼”,唯有专注于梦想或是挑战,将心田中的养分全部分给“庄稼”,方能“心中无杂草”。

  专于心,方慧于行。只有专注于目标的人才能获得成功,那些充满杂念的灵魂必将一生碌碌无为。

  深夜,他仍匍匐在案,粗糙的纸面上却是一行行整齐的演算。他衣着破旧,蜗居在这个四五平米的小屋。他的行为被人们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梦想被人们所嗤笑。然而,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他那双深邃的眼睛透露出他的专注与毅力。他,是陈景润,是我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专注,使他忽略了物质条件的恶劣与人们的冷嘲热讽;专注,使他的心中种满了“庄稼”,使杂草无缝可钻。倘若他没有专注于计算,反而为物质条件与他人的议论所干扰,那么,他是决然不会成功的。

  最后一枪!又是最后一枪!雅典奥运会的失利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匆匆出枪。悲剧再次上演,金牌又一次与他擦肩而过。埃蒙斯只得苦笑一声,遗憾的结束了他在北京的奥运旅程。

  关键时刻,埃蒙斯没能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平静自己的内心,当失败的阴影在他心中扎根生长,这根“杂草”便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这是一次失误,一次致命的失误,不,或许,那并不是失误。

  风餐露宿,掩盖不了他坚毅的目光;毒蛇猛虎,挡不住他坚韧的脚步;千里迢迢,磨灭不了他坚定的决心。玄奘法师,西行千里,跋山涉水,专注于目标的他终于取回了真经。因为专注,媚惑奈他不得;因为专注,苦难奈他不得;因为专注,他在取回真经的同时,也收获了心中满满的“庄稼”。

  专注,使人忽略低劣的物质条件与他人的冷嘲热讽;专注,使人能脚踏实地,保持平和的内心,稳稳地到达成功的彼岸;专注,使人充满无尽的毅力与勇气,不论目标有多么遥远,都能勇敢的向它一步一步靠近。

  心田中的养分给了“庄稼”,杂草才无处可长;专注于自己的梦想,成功才触手可及。

  用专注除去心中的“杂草”,去迎接未来灿烂的阳光。

   庄稼与杂草原文及读后感 篇7

  泱泱古国,悠悠千载。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以勤劳勇敢,自尊向善的美德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争奈当今社会,投机取巧,损人利己等行为早已屡见不鲜,众多本质黑暗的因子正潜移默化地蚕食着人们向善的天性。恶念不除,人危矣,国危矣,民族危矣。然而若想驱凶破矣,以弘扬善行,传播善举为先,方是大乘之道。

  于人,以善念净身,立地成佛。

  古有恶霸周处横行乡里,人皆畏而惧之,不敢与其结交,并将其与山中饿虎,潭中恶蛟并称为“三害”,久之,周处无友,倍感失意,痛定思痛之后,下定决心洗心革面,重新为人,于是有之后上山东虎,下潭除姣的壮举。周处本人亦是性情大变,乡人皆愿与之为友。善念净身,三害尽除,周处在受众人摒弃,处境困矣之际,愿心动善念,以大善之道洗濯自己的思想,愿为他人付出,为乡除害,终获他人尊重。善存于心念之间,动则为世间除害,其力量之强,由此可见。

  于国,以善道教化,强盛不衰。

  北魏建立者乃汉外之族,自入主中原以来,天下之人怨声载道,不愿服从于蛮夷之政权。行至孝文帝,大兴改革之法,主动学习吸纳孔教经典,以儒家美德“仁义礼智忠勇信”教化天下。孝文帝更是以身作则,以孝道恪守已身。逐渐地,“蛮夷”与“汉统”渐行融合,外族暴矣,狂放的一面也渐渐变得平和而内敛,天下弘扬善类、美德之风大行,北魏获得了自立国以来前所未有的强盛国力。行善与美德,从统治阶层自上而下地参透到民众心中,北魏以善道教化世人的做法,无疑为其赢得了安定的社会环境与和谐的社会风气。善道之如春风化雨,润物于无声,自能破万矣于无形。

  于民族,将善举传递,眸睨世界。

  “感动中国”评选活动自发起以来,一直以传播正能量为宗旨,将人们生活的好人好事集中之后,以表彰大会的形式宣扬于社会大众之中,无数的事例体现着中华民族向来追求的各种美德。奉献、热情、无私、坚强、自立、忠诚……看似遥不可及的大善之行正点点滴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其取得的成绩亦是斐然,无数网友发表评论说:“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存在的情谊”以此行之,中华民族必将驱凶破矣,眸睨于世界。

  恶念如杂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然而若以善念之种种植于其懒以生存的土地上,其必将寸步难行。驱凶破矣,行善为先,此为富国强民之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