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了几个月前买的一本《假面饭店》,作者出道二十五周年所创作的珍藏本,《假面饭店》没有《白夜行》给我的震撼,但这一次好奇心穿越我的身体,搜索了作者东野圭吾的资料,我决定看一看他早期的作品《放学后》。
距离高中生活已经有十多年了,但还是能够通过他的作品去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比如青春期的反叛,师生之间的微妙关系,发育时的爱情与友情,成长的迷惘,学业与择业的压力等等。故事中几位主要人物还是给人非常深刻的印象:为人普通,被学生称为"机器"的男主前岛,因吸烟而被迫停学的叛逆少女阳子,学业优秀和反抗精神兼具的北条雅美等,东野用密室杀人等本格派的手法制造了悬疑的故事氛围,小说后半段的推理成分浓重,但同时也不乏主题表现。在我看来,东野还是非常社会派的推理作家,除此之外能在产量和质量上与他较量的新生代推理小说作家,我能想到的只有伊坂幸太郎了。
之所以喜欢社会派的推理作家,是因为我觉得小说不仅要具备精彩好看这样的故事性要素,同时也需担起让人反思的社会责任。再来看看《放学后》,像前岛这样的男老师,好像就出现在自己身边,大学毕业后由于要去偏远的异地工作,于是迫于家人的压力和已有的人脉资源选择了教职的工作,有点内向木讷,不知如何与学生相处,把老师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因为与女友在生活中有差不多的爱好,于是结婚,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而当经历了与学生相处的过程,前岛开始怀疑这样的人生——拥有孩子并不会让自己快乐的人生,于是让自己的老婆打胎,在他看来孩子生来残忍,而这一残酷的行为栽下妻子作恶的种子。"我是差不多先生,我的差不多是天生,代表我很天真,也代表我是个贱人。"此时,无意识地哼起MC HotDog《差不多先生》,和前岛这样的男主融为一体。
也许我现在所处的阶段和故事中的前岛最为贴切的,拥有相同的教师身份,时常也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中摇摆不定,我所理解的教育既不是拔苗助长,也不是放飞自我,而是保持一种距离感——安全范围内的自由成长,度是最难把握的,比如与学生维系一种既亲密又威严的关系,如何去应对他们的请求。当然大学生和中学生还是有年龄阶段的稍许区别,但总的来说,面对人的工作真的不好做,特别是消费社会下的教育。偶尔也会有像前岛那样的恐孩症,主要恐以下几点:(一)收入太低,觉得自己养不起。(二)需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与职业生涯有冲突,怕自己无法平衡好。(三)担心小孩不给力,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就像看到自己的学生不求上进,会有焦虑感。综上所述,责任太大,怕自己无法胜任。当然谁都无法断定未来的走向和人生的选项,就像我们猜不透故事的结尾,本书的结尾,也就是凶手的动机一直被许多书评人诟病,但我觉得从上下文语境中还是不难看出东野在书中想要表达——杀人动机,除了财权色之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任何令人不爽事情都可能成为杀人动机,是啊,多么符合逻辑,因为这才是青春,青春的羽箭指向所有。
读过东野圭吾不少书。这本书是最有印象的三本之一。
前两本是《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加上这本《放学后》,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三本。
其实也是东野圭吾最出名的三本代表作了。
突然觉得自己很有品位,能够读出来什么是最好的,好厉害。又觉得自己好没有品位,只能读出来公认为好的之好。
在写《放学后》的感想前,我想说说,读前面两本书的场景。
第一本是《嫌疑犯x的献身》。
在高三毕业后,我坐火车和父亲去江苏徐州报到。
想想都是快八年了。那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第一次出远门。我和父亲从武威到了兰州。然后转车前往徐州。
在天水站的时候,上来了一对母女。
坐在我们对面。火车上有三人座,也有两人座。我们是两人座。所以,我对面是女儿,我爸对面是母亲。
上来寒暄了几句,知道彼此都是送学生的`家长,也多了几分亲切。她母亲还拿苹果让我们吃。
后来我拿出我的手机玩,忘记了当时在手机上面看什么。估计是看qq一类的东西吧。那是我的第一部智能手机,联想牌的,我记得很清楚,屏幕是3。5英寸,像素是300万。
当时觉得很惊艳,当时拆开盒子还不久,我现在依然记得,我拆开包装盒时的心情和包装盒内特殊的味道。
对面的女孩拿的手机和我的一模一样,同样是黑色的联想手机。她手机装了后面的保护壳,我的没有,当她看到我拿的手机,惊讶的说,我们的手机居然一样。
列车就往前走。过了天水,这边的山都是绿色的山。树木很多,夏天的天气,在窗户外,看起来都很热。
有件小事,现在想起来,蛮感动的。路上,那位女孩子给她母亲说,每到一站,要给爸爸发短信,说已经到哪里了。她很开心,确实每到一站,给她的父亲发一条短信。
我没有记错,确实是发短信。
后来,外面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车厢内的灯亮了起来。大家吃过一些晚餐后,开始互相交谈了起来。
我还是在玩手机,不知道在玩什么。那是20xx年夏天,用的是2g的流量,手机里估计没有什么好看的东西。
对面女生拿出了一本书,便是《嫌疑人x的献身》。当时我不知道这本书,也不知道东野圭吾。女生看的时候,我偷瞄了一下封面,封面上说这本书很厉害。
时间到了大概十点多钟,车上渐渐安静了下来。女生把书放在了桌子上。看了会手机,估计是想睡觉了。
我提出了拿过来看的请求,她轻松答应了。
我看了起来,最开始有点困。心想不能就这么看一下放下了,让对面的女生看了多不好。
继续往下看,后来就进入了书本的世界。
时间大概到了十二点钟,我看了一半了。周围大部分人都睡着了。这时候,女生的膝盖好像碰到了我的腿上,我心里一阵,但是很快就悄悄挪开了。
当时的感受比较复杂,有开心的成分,也有难堪的成分。反正是现在不会有那种感受了。
看完书大概是一点多。车厢里面已经很安静了。偶尔会有起动声和鼾声。
心情很复杂,感慨一个人居然可以这样去生活。就是因为一种好像不是所谓爱的爱。
后来,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第二天,阳光照进继续前进的列车内。车厢内又喧闹了起来,女生的母亲当得知我把那本书看完后夸我说,看看人家,看一本书就能盯着看。
女生看了看我。当时心里还是蛮乐的。
当时的感受,有激动的成分,也有故意不好意思的成分。就和在高中课堂上,一个全班不会的问题,老师看着大家,然后,自己用眼神示意老师,老师叫起来了我,然后,我把这个问题给回答了。然后同学们都看着我的时候。当坐下后,心里扑通扑通跳个不停。
心想,不知道她看到我了没。
虽然,我知道。很多东西都是在臆想,就和你所谓的她其实并不存在一样。
后来,女生下车了,和她母亲。
第二本是《白夜行》。
这是我大学毕业后看的。书来自我的同事,当时在嘉兴海宁,刚刚毕业,刚刚参加工作。我们那个部门好,来了七八个新人,全是刚刚毕业。
就和刚进大学一样,我们那几个人的关系好像特别亲。现在想来,简直无法想象。称兄道弟一般。
对了,大学中也看了几本东野圭吾的书,不多。
因为上班是朝八晚五,下午五点钟就下班。那时候不知道加班是什么。四点五十五就在准备了。很自然,也不装,就是走,名正言顺,大家一伙就走了。
后来同事说,晚上太浪费时间了。要买几本书充实一下自己。他买了两本书,一本就是《白夜行》。
他没有看完,就被我拿了过来。
我当时住在公司的宿舍楼内。用了三天时间,都是夜里看的。
实话说,我算是喜欢看书的那一类人,但不是书虫,不会看一本书超过五个小时这种。可能以前还可以达到认真看一本书三个小时。
现在就很难了。心无旁骛,认真看一个小时书,其实也不容易。
《白夜行》,大概看了不到十个小时。看完的那一天是晚上凌晨一点多。时间也很巧妙。夜刚刚深起来。
这本书看完,五味杂陈,不知道说什么,有一种解脱感,也深深背负了一层压力。
之前看《嫌疑人x的献身》,我是想成为石神那样的英雄,但是看了《白夜行》,我一点不想成为亮司。
后来是到了前天看完的《放学后》。花了大概五个小时看完的。看完是晚上十二点半。不算晚,因为第二天要上班。
说说本书吧,这本书中的人物比较多,但是并不觉得单一,相对来说丰满有余。
故事的情节很曲折。但是,我个人看东野圭吾的小说,感兴趣的不是书中的曲折故事。更感兴趣的是书中人物的动机。书中的主人公是为了什么,才费尽心思去做一件在常人看来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想必也是东野圭吾小说魅力的地方。
《放学后》,如果说把时间轴倒过来讲。它的出发点会落在男主对大谷说的那一句话。
高中的女生最在意什么,在什么失去后,才会走向毁灭的道路。
男主人公说: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应该是美丽、纯粹、真实的东西,比如友情、爱情,也可能是自己的身体或容貌。很多时候,更抽象的回忆或梦想对她们来说也很重要。反过来说,她们最憎恨企图破坏或者从她们手中夺走这些重要东西的人。
读到这里,我瞬间恍然大悟。
我想,或许对于一个女生而言,一个单纯的女生。在青春期的“仲夏”时期。对她们而言,纯粹、美丽、真实的东西真的是最纯真的。她们会热情的去捍卫它。在她们对这些情感还处在懵懂时分的时候。她们会觉得那些是最宝贵,最真诚的。
所以,惠美在自己一个人偷偷做那事的时候,被老师偷看,他会认为她的世界崩塌了。
当时我读到这里时在想,我在高中的时候,我的那些高中女同学是什么样子和特点。还有如果他们的性别互换一下,假如是一个男生在做这么一件事情,被女老师偷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当然,后者只可以在脑海中想象一下,现实中将不会发生。
其实,整本书的落脚点就在这里了。其他的辅助线是友情、爱情、婚宴、同事之间的情感这些内容。东野圭吾对于这些情感的拿捏,也是很到位的。
此刻,夜已经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