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智慧的读后感500字

王明刚

教育智慧的读后感500字

  王晓春老师所著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时代呼唤智慧型教师和智慧型教育,教育智慧:来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教育智慧到底从哪里来,简单的讲教育智慧从教育者的实践和思考中来,但很多时候,我们一线教师多的是实践,少的是思考,当教育智慧不期而至的时候,我们也很少总结,把这种智慧传承下去,所以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很难有所突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珍视、积累教育中的点滴智慧,让教育智慧来了就不要再走。

  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两个案例:

  案例1:一次意外创作。一次全县公开课,我上的是一节阅读指导课《坐在最后一排》,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叫乔小叶的同学眼睛近视,但老师却让他坐在最后一排,和老师赌气的缘故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后来一位叫白明的新班主任观察到了这一点,在白老师的关心下,乔小叶终于走出阴影,取得了优异成绩并坐到了第一排。文章让我们懂得了这世上有最后一排的位置,但没有永远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我在备课的时候,有感而发写下一首名为《收获》的诗,课上我让同学们谈感受,谈自己有没有坐最后一排的经历,不知是学生陌生还是紧张,没有人吱声,急中生智我提出“我也有坐最后一排的经历,只要同学们肯谈,我也可以拿出来与同学们交流”,这一招很有效,几位同学站起来讲述了自己经历失败的故事。我没有食言,把《收获》读给同学们听:

  诗的背景:一次全县的竞赛,我很渴望,选拔赛后校长找我们谈话,我很紧张,心怦怦直跳,遗憾的是我被安排做预备队员,我很伤心,甚至落了泪。

  那是一个

  雨丝缠绵的秋天

  为了心中那份期盼

  我奋力攀援

  汗水湿衫

  可无情的失败

  让我汗颜

  一如

  那个坐最后一排的孩子

  但老师的话语

  想起我的耳畔

  能爬上金字塔的

  只有两种生物

  一种是展翅高飞的雄鹰

  一种是锲而不舍的蜗牛

  我坦言

  我算不上雄鹰

  那就让我做一只

  靠毅力前行的蜗牛吧

  回想

  坐最后一排的日子

  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一如收获了

  硕果累累的秋天

  没想到,诗刚读完学生的掌声已经自发的响起。

  启迪:“山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生媚”,我体会到诗歌能达到叙事达不到的渲染情感、深化主题的功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经常根据课文内容创作或选编一些诗歌,灵活的插入到课堂中,如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朗读《沁园春.雪》让学生领略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学习《群鹤翔空》、《斑羚飞渡》我采用诗的形式做对比阅读:雁回山,群鹤翔空 ,回荡着声声哀鸣 ;伤心崖 ,斑羚飞渡,连着悲壮的彩虹……。不但如此,我还逐步增加了课前五分钟诗词朗诵比赛活动,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读诗、颂诗、写诗的氛围日益浓厚,学生也更加喜爱有诗的课堂,记得学习莫顿·亨特的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位同学饱含深情地用汪国真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的读后感“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垂下头颅,只是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读后感《教育智慧:来了就不要再走-《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没想到一次意外创作让诗歌融入了我们的课堂,更没想到诗歌会为我们的课堂增添如此大的'色彩和艺术力量。

  案例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次作文课,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难忘,那次…… ”,40分钟后作文完成了,我发现80%的同学内容集中在“失败”“成功”两方面,素材范围很窄,大部分是写学习经历的,内容平淡,有些还是编造的。但有一篇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题目是“难忘,那次离家出走”,文章很新颖,充满了童真、童趣,大意是:一个星期天,我和小伙伴们在村外玩耍,已近晌午才匆忙回家,慌乱中我不慎跌入路边的水塘中,为了逃避家人的责骂,我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离家出走。我们偷偷溜回家带了一些干粮和水,便朝“三角洼”出发了,路上我们感觉天空是那样的蓝,小鸟的鸣叫是那样的清脆、婉转。后来我们在“三角洼”野炊,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在父母的招呼声中,恋恋不舍的回家。我把这篇文章当成范文在全班朗读,同学们都很兴奋。见此情景我及时地调整了授课计划,引领同学们共同分析这篇文章写的好的原因在于素材来源于真实的生活。然后我顺势点燃了这朵“火花”,让同学们搜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如发生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身上的故事,家乡的传说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兴致很高,经过半个多月的搜集,同学们都交给我一个小专辑,起的名字更是有新意,如“家乡史话”“变迁的家乡”“家乡风情”“家庭故事”等。通过这次调查活动,同学们了解了自己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更进一步了解了父辈创业的艰辛,同时提高了积累素材的意识和能力。

  启迪:这一案例让我认识到,让学生作文走进生活多么重要,以此为鉴,我根据学生年龄成长特点分年级设计了学生课外写作专题,七年级是“家乡篇”、“家庭篇”、“成长的历程:童年篇”;八年级是“友谊篇”、“校园篇”、“成长的历程:成长篇”;九年级是“读书篇”、“思辨篇”、“理想篇”、“成长历程:中学篇”。三年下来,厚厚的十卷作文稿,成了我和学生共同的教学资源和人生财富。

  毋庸赘言,请记住这些教学生活中的案例吧,当意外的收获来临的时候,往往是教学智慧的一次闪光,把“光”留住的最好办法就是反思、总结、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