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读后感1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的开篇这样写道。布恩地亚上校的记忆犹如一滴墨水坠落在宣纸上,无法停止地渲染开来。恰如《百年孤独》这个题目给人的感觉一样,开篇这段话,马尔克斯将时间和空间拉长延展,给读者以脱离现实时间的魔幻般的感受。9年马尔克斯开始创作《百年孤独》,97年月29日小说发表。982年诺被尔文学奖授予马尔克斯。马尔克斯曾言:“活着为了讲述生活,生活并非一个人的经历,而是他的记忆。”
《百年孤独》里描述的那样一个几乎神话般的世界,那里有马尔克斯童年眼中拉美国家真实历史的影射,有近代拉美社会百年变迁的缩影和拉美人民的精神意识,同时也融入了人类百年生存的斗争历史和凝聚的经验和精神,同时还提出了对现代人和社会命运发展前途的思索和探讨。所有这一切的内涵意义使《百年孤独》成为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
小说的情节离奇令人迷惘。在小镇马贡多,布恩地亚家族上演着百年的兴衰史。这个家族由衰转盛,又由盛转衰,一百年的历程,转来转去,又回到原来的样子,一切都逃不出一个诅咒。霍·阿·布恩地亚与表妹乌苏拉近亲结婚,阿苏拉担心会像姨妈和姨父近-亲结婚那样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拒绝与霍·阿·布恩地亚同房。布恩地亚于邻居发生口角的时候,布恩地亚因为邻居嘲笑他被乌苏拉拒绝同房而杀了邻居。结果死者的鬼魂搅得布恩地亚一家日夜不宁,布恩地亚家族被-迫迁移到小镇马贡多。起初布恩地亚家族人丁兴旺,但是随着内战的爆发和外敌的入侵,布恩地亚氏的命运急转直下,一代不如一代,甚至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领导的32次土著居民起义都以失败而告终。
到了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的时候,因为与姑妈乌苏拉通婚,结果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女婴,正好应验了一百年前吉普赛人用梵语在羊皮纸上写下的密码,而这个密码的破译者就是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自己。这个无疑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而这个带尾的女婴,被蚂蚁咬烂以后拖入了蚁穴。随后,小镇马贡多消失在一阵飓风中。作为实主义文学的代表,《百年孤独》以复杂的背景和离奇的情节鹤立于拉美文学史之林,作品充满了理想的光辉。遥远的马贡多小镇上发生着离奇的事情:奥雷良诺领导了32次起义结果都失败;第六代奥雷良诺布恩地亚在晚年不断地织裹尸布;奥雷良诺第二则是不断地修理门窗;俏姑娘雷梅苔丝每天要洗好几次澡;小镇马贡多一场骤然而至的雨持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又两天,此后十年,马贡多滴雨未下;布恩地亚家族的人对美尔加德斯的磁铁痴迷不已并且反复上当;第七代奥雷良诺是一个出生就有尾巴女婴,却被蚂蚁咬烂后拖进蚁穴;随后一场飓风吹走了马贡多小镇,吹走了一切,比那场持续四年十一个月有两天的暴雨带走的更多……读起来总是给人很虚幻很缥缈如此不真切的感觉。马贡多百年的变迁和布恩地亚家族的兴衰荣辱,是整个拉美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布恩地亚家族由于内战和外敌,原本安定的生活转瞬消失,家族命运急转直下。与此相对应,在拉丁美洲,内战连连,又有欧美殖民者的入侵。
百年孤独读后感2
有一首歌叫《梵高先生》,他现在不再唱这首歌了,或许是因为人们曲解了他歌中的情感,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孤独为人所猜测,于是便不唱了。“不管你拥有什么,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言简义丰。我们生来就是孤独 的,就像是每个人都拥有的隐形基因,孤独不是什么传染病,他是人人都有的一种情感。正是孤独这种情感,让我有了独立思考的欲望与时间。我觉得,一些人他没有发现他最深沉的孤独,被人所普遍谈论的孤独大概是没有 爱人、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没有知心的朋友这类的事儿引起的。这不是孤独,这最多算是寂寞。孤独是在你拥有以上所有之后,自己仍然挥之不去的自怨自艾。我们可以这么比喻,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全封闭的容器,容器里 装着一种名为孤独的液体,无论容器被放置在什么地方,无论容器周围有多少其他的容器,也无论容器多大多美,里面的液体都不会消失。这种液体在离开容器之后就会蒸发,只有在容器被打碎后(同你死后)孤独才回消失 。至于他必须要消失的原因,大概是你自己的液体就算是溢出来也不会被别人所接受吧。这种液体的量因人而异,但每人都有。这种液体的颜色也是因人而异,从无色到漆黑,随时都在改变。我还记得在我初中的时候,语文 老师在课堂上评讲大家写的作文。我也记不清那次作文的主题是什么了,只记得在大家的作文中都不约而同的出现了“孤独”这一词。“你们现在根本不懂什么是孤独,所以不要去滥用孤独这个词。”这句话是语文老师说的 ,我现在都记得很清楚。对于孤独的感知,虽然不能说是完全与年龄挂钩,但还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从我高一写的那篇《百年孤独》读后感就能看出,随着我年龄的而增长,我的确有了新的想法。
很多东西都会成为孤独的诱发剂,于我,书就是那支诱发剂。前面所说的年龄的增长丰富了我的思想,不如说是在我长大的过程中看的书越来越多,沉淀了我的大脑。像我常说的,阅读使人孤独。在我们把眼睛擦的更亮 ,接触更多的东西之后,我们就知道的更多,我们就变得更复杂。看了太多别人的故事,有了太多的机会去思考,想太多,觉得一些想法不被人所理解,以及一系列衍生出来的症状,都是阅读带来的。可我觉得这是好事呀, 你只有知道并看清了孤独,才有机会去防备啊。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乐观的面对生活。外露的孤独不能被称之为孤独,我们还是要披着糖衣,我们还是要享受短暂的一生然后揣着不为人知的孤独摔碎。孤独让人清醒,不要把孤独想成一件很伤感很 非主流的事情,孤独也有许多的营养。对于我来说他就是一个空间一段时间,让我思考让我成长,这些思考带来的质变的成长是在容器内进行的,无需张扬炫耀,只需要用来浇灌自己。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可孤独路上,思想闪烁,我踟蹰前行。
百年孤独读后感3
我无法像他们一样,那么深切的去歌颂《百年孤独》。任何一本书,在我这里,就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的同时,也照见了我们习惯漠视不见的事实。我在想,那些人他们悲戚的命运。他们曾经那么努力执着、那么夺目,却有一个那么荒诞和无聊的晚年。我由此又产生了害怕,怕我有生之年,来不及真真切切的保护我的父母,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在精神上支撑他们。
我也深深的了解到一个现实。一个人,在有了爱和理想的时候,就有了孤独。我们愈爱,便愈发孤独。
那么,今天这个日子,于我,虽然是一年中的.唯一,但终归不会圆满。《百年孤独》的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他们的人生全部由童年决定,某一幕某一瞬间,就已经影响到了他们这丰富而漫长的一生。走到最后,能忆起来的,也不过是那一瞬间的景象,只不过那一刻,已不带任何情感,就好像,那一刻一直跟在他身边,而他,才是一直迷失的人。
我希望我能不像他们一样,在生命的进程中,执着于最初的不圆满,一直迷失下去。
打开那颗心,拥抱这世间的好,做个注定不圆满,却满足幸福的人。
这就是生日的感言吧。不祝自己生日快乐,却祝自己豁达知足。
百年孤独读后感4
面对这样的作品,当你没有能力读它的时候,千万不要试图去读懂。不要逼自己去面对那些看似纷乱的情节,不要强迫自己搞清楚那一代又一代的人物关系,不要翻来覆去的理清某些相似的名字不同的人物。这些屏障存在于那里,已经说明你无须去读它,起码是当下,无须去读。就像高中的我,因为好奇买下来它,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为了所谓的一点点虚荣心去阅读这部作品,很认真地读,它却让我恐惧。翻了两章,便不敢再拿起来看。
和很多人的经历相同,我把它放在书架的最顶层,记忆里告诉自己,我读过它,然而不过如此,因为我没有看下去。
几年以后,经历了许多不想经历的事情,从一个故作孤独的人变成了一个真正开始明白孤独的人。却没有了过往的浮躁,在一个清冷的午后重新去阅读它。
你仿佛重新发现了一个被废弃已久的宝藏。曾经晦涩难懂的文字如今却像滔滔江水一样一波一波的撞击你的心灵。睡梦中还会赞叹怎么会有这样环环相扣精彩绝伦的叙事方式。冷静旁观的口吻,读罢却激起心底最深处的苍凉。
因为年少的无知与浮躁,我差一点错过了它。所以当你还未尝过痛苦,当你还未开始尝试看透生命,请好好的收着它,不要读它。
百年孤独读后感5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如果一句话概括这本书的故事,那便是这句了。所有的宿命竟然在这《羊皮卷》中早已写下,开创之初的伟大和结束的悲凉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家族的个人命运却是从始到终的悲剧。
当马孔多在《圣经》所载那种龙卷风的怒号中化作可怕的瓦砾与尘埃旋涡时,奥雷里亚诺为避免在熟知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又跳过十一页,开始破译他正度过的这一刻,译出的内容恰是他当下的经历,预言他正在羊皮卷的最后一页,宛如他正在会言语的镜中照影。他再次跳读去寻索自己死亡的日期和情形,但没等看到最后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会再走出这房间,因为可以预料这座镜子之城——或蜃景之城——将在奥雷里亚诺·巴比伦全部译出羊皮卷之时被飓风抹去,从世人记忆中根除,羊皮卷上所载一切自永远至永远不会再重复,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终于,所有的一切尘埃落定,这个曾经壮阔无比的家族的结束了。这个结尾的写法令人回味无穷,竟然是仿佛镜子般的窥探,在里面沉沦是走不出的困境。笔触气势磅礴却又惊艳悲凉,好久才呼出一口气……惊为天人。这个家族的结局是注定的,但作者的叙述手法惊艳,实在敬佩。
最后,这个宏大的故事作品在“冰块”和“石头”中开始,在一阵风中轻轻结束。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近乎绝望地指出:“拉丁美洲的历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劳的奋斗的总结,是一幕幕事先注定要被人遗忘的戏剧的总和”,这样的历史象征了孤独,就是“百年的孤独”。
从第三代的诞生开始,对于故事的兴趣逐渐增大,言语虽然不通但是情感相似,看着一代代的悲哀,我们很容易被代入这个小镇的发展,更对于每个人物的与众不同感到难过,因为他们从不被人理解。交流是相互理解的根本方法,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却也明白并非时时有效。因为经历的不同,使我们对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学会包容。更重要的是学会孤独,因为在交流和理解之后,我们依然难以找到完美的灵魂伴侣。不妨通过书籍电影旅游等一切途径去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再和它和好如初,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
此外,在2019年3月7日,Netflix与马尔克斯的两个儿子罗德里戈和贡萨洛达成一致,《百年孤独》将被改编成西班牙语电视剧,同时Netflix承诺只雇用拉美人才,电视剧的取景地也将选在马尔克斯的祖国哥伦比亚。Netflix的西语作品制作副总裁弗朗西斯科?拉莫斯向《纽约时报》表示:“我们知道这对于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来说有多么迷人和重要,但小说是世界的。”因此建议大家一定要提前阅读原著,然后期待美剧开播吧!
一本经典的作品,往往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每次读完一本书,绝不会妄然说自己读懂了,而这本《百年孤独》我必然会反复阅读。正如作家唐诺的一本书上所说:“唯有重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抱着谦逊的态度,理解和吸收人生中的点滴道理,是我们前行的意义。
最后,感谢你的阅读,不当之处欢迎指正。如果你也有独特的体会或是其他相与我分享,那我等着你哦!
百年孤独读后感6
《百年孤独》主要内容讲述了布恩迪亚这个大家族,共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背景是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在这个庞大的家族中,环环相扣的叙述,世世代代的重复,如此相似,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因此每个人坚强且独立,重复着他人都难以理解的看起来抑或是枯燥、抑或是无用、抑或是不当的事情,在起起伏伏的生命看透一切,明白生命的意义,而后一人又慢慢垂老,孤独离世。尽管他们中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一个庞大的家庭却在面对困难和失败的时候,往往独自面对、独自承担,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当阿尔卡蒂奥还是个孤独的孩子时,时常担惊受怕,他经历了失眠症的肆虐,见证了乌尔苏拉的实干热情,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疯癫,奥雷里亚诺的高深莫测,以及阿玛兰妲和丽贝卡之间的殊死对抗。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思想,人格独立是件好的事情,可是他们却没有学会理解和包容,从而致使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难以走出来得到共鸣。孩子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即难免会受到影响,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再强调原生家庭,那是孩子看世界的根基啊。
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
尼采说过: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这句话读了以后难免会低下头审视自己,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是否在这现实的裹挟着忘记了自己曾经的诺言。
他凭着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翻越山脉创立马孔多那样的蛮勇,凭着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一次次徒劳发动战争那样的盲目骄傲,凭着乌尔苏拉一心延续家族血脉那样的疯狂执拗,寻找费尔南达时不曾有片刻气馁。
他们同样的蛮勇、盲目骄傲、疯狂执拗,这样的精神气概在家族中流传,论个人的才能,他们是这个小镇的开创者和革新者,是这里的当之无愧的“王”。
着他装门锁,修钟表,费尔南达不禁暗自担心他会不会也染上了且造且毁、且毁且造的恶习,就如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做小金鱼、阿玛兰妲缝扣子做寿衣、何塞·阿尔卡蒂奥第二读羊皮卷、乌尔苏拉追忆往事那样。
《人间失格》里写道:日日同样的事重复不息,只需遵从与昨日无异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欢喜,自然不会有悲痛的来袭。这样的重复无异于是对于外界的失望,因为无人理解的悲伤,他们宁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忘却现实的痛楚。
入口处藤摇椅上沉默肃穆的看门老妪从五人当中看到了一个瘦骨嶙峋、神情忧郁、颧骨如鞑靼人,带着从创世之初直到永远的孤独印记的男子,顿时感到时光倒流回到了最初的源头。“啊,”她惊叹道,“奥雷里亚诺!”
从创世之初直到永远的孤独印记的男子,这样的形容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乌尔苏拉为了使血脉流传与造化法则抗争,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在探索伟大发明的神奇原理,费尔南达忙于祈祷,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战争的幻象和打制小金鱼的辛劳中日渐木然,奥雷里亚诺第二在狂乱的欢宴中深感孤独苦苦挣扎,便明白生前的执念能够战胜死亡。
作者在文中就不断地描述每个人的特征,并不断强调他们的孤僻与隔绝,如此的与众不同难以入世,深感孤独却又难以排解。生前的执念能够战胜死亡,我们每个人亦是如此,因为热爱的事情能让你多一份留恋,多一份期望。
一道清醒的电光中,他意识到自己的心灵承载不起这么多往事的重负。他被自己和他人的回忆纠缠如同致命的长矛刺穿心房,不禁羡慕凋零玫瑰间横斜的蛛网如此沉着,杂草毒麦如此坚忍,二月清晨的明亮空气如此从容。
这段描述我沉浸在这重负之中,作者的描写,翻译的描述,我惊叹这文笔的经验,感同身受的在他的目光引领下望向窗外,一同回忆过往。这样的文笔,一定要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