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对联 简单

李盛

数字对联 简单

  那些构思奇巧的数字对联,更是令人赞赏,那么这些对联又有怎样的特点呢?

  数字对联篇一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

  上联叠用“一”字,“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

  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利用数字法制作对联,可以有多种技巧,如相加、相乘、递升、递减等。下面两联,就分别采用了数字的加減运算和乘除运算:

  尺谷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再欣赏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

  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

  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

  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

  此联词句与前联大同小异,据传是夏言手笔。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高宗八旬万寿,经坛中有一长联最为壮丽,脍炙人口久,相传为尚书彭元瑞所撰。联云: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最后再说一则有趣的'以数字联取胜的故事。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秀才虽然日夜兼程赶路,可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联。

  秀才听后,暗想,我就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以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便脱口说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秀才想把这些年自己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这样被这位穷秀才夺走了。

  数字对联篇二

  杭州西湖,各色美景中有一处“三潭印月”,也有一幅对联:

  上联: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下联: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全联一共十六字,用了四个数字,三面湖光,当然指三潭印月,而与后面的四围、一帘、十里配合,分别对应湖光、山色、松翠,荷香,读一幅对联,如看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图画,十分上佳。

  对联中用数字,与一般的文章里用数字是有区别,因为,一般的文章里用数字,相对自由一些,对联却受限制,比如,上联用了一个数字,下联一般也必须而且只能用一个数字,上联的数字在哪个位置,下联的数字也必须在哪个位置,否则,就不工整。比如《唐伯虎纪事》中有这样一幅对联:

  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下联: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其中上下联都各用三个数字,上联是七、半、三,下联是九、中、五,下联的中,意思是中间,中途的意思,与上联的半相对,意思相近,也表示一半。而上下联中的半与中,都各用两次,也是为了对仗工整。

  数字对联篇三

  纯用数字的对联也有,比如那幅著名的穷书生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都是数字,但意义却在数字之外的谐音,因为上联“缺一(衣)”,下联“少十(食)”,缺衣少食,十分穷困,再加上后来附会的一个横批“南北”,暗指没东西,实在是个穷得不能再穷的穷书生。

  还有一幅对联,在岳阳楼上,是这样的:

  上联:笛弄一声,八百洞庭秋月冷;

  下联:酒经三醉,大千世界故人稀。

  初看,第一眼就认为大千世界的大,不是数字,与上联的八百洞庭的八对不上,为什么不改成三千世界呢,明明三千世界与大千世界完全同义啊,再往前看,发现下联里已经用了一个“三”字,这里为了避免同联重字,于是用大替代了三,汉字,太好太好。

  有个相对打油的诗,也是数字,结尾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