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声渐渐走近,春节老人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大街小巷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各个商场里人山人海,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除夕那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也是我最难忘的一天,家家户户伴随着欢笑声与朝阳,我们家也忙得不可开交。下午,妈妈和爸爸买回了对联,很庄重地取来剪刀、双面胶等物品。我马上拿起对联,兴致勃勃地大显身手去了。
我展开对联并在其背面贴上一层双面胶,再将双面胶上的那层纸轻轻地掀起。我来了个除旧迎新,把旧的对联用手撕下来,可那旧的对联就像个淘气的孩子,跟我对着干,紧紧地贴住墙,就是撕不下来。要不就用水攻呢?这个主意不错,我为我的好主意沾沾自喜。于是,我提来了一桶水,用抹布把旧的对联抹湿,再用刷子将它弄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新的问题出现了,究竟哪幅是上联,哪幅是下联呢?该贴哪边呢?我拿着对联,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不知该如何下手为妙。这时,爸爸来了,他说:“对联讲究平仄,平是一、二声,仄是三、四声,一般上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一般是平声,这样我们读起来顺口。”我把对联交给爸爸去粘贴,我和妈妈则站在一旁或帮忙或指导,在那时不时的“右一点,左一点”中度过。直到把上联、下联和横批一一完好地粘贴到门边的墙上为止。我们就这么忙了一下午,这会儿总算大功告成。红彤彤的对联映在我们的脸上,邻居家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我忍不住轻轻念了出来,下联是:“龙启吉祥云蒸霞蔚。”上联是:“花开富贵人寿年丰。”横批是:“龙腾瑞气。”我突然想起王安石写的那首诗———《元日》,这虽是常见的对联,但表达不都正是“兴旺”吗?
家家各有各的韵味,也各有各的希望,我们家的对联独一无二。这一天不禁让我知道贴对联时要庄重,也让我知道了对联虽不代表什么意义,但它却是一种人对愿望的美好寄托。
热闹的除夕夜,焰火映红了人们的张张笑脸,它带着幸福,带着欢乐,带着吉祥,向新的一年迈进,它展现着我们的`祖国将会更繁荣富强!
快过年了,我张罗着要贴春联,今年我特别想贴春联,那是因为春联是我得的,所以我想亲自动手贴上它。
我们先把去年的春联撕掉,然后认真地把门擦一遍,再把”福“字的背后放上双面胶,扒子倒着贴到门上。该贴春联了,我们辨别了好长时间,才决定哪个是上下联,我们把上联贴到左边,下脸贴到右边,横批贴到上面,它的上联是:福多财多喜庆多,下联是:人顺家顺前程顺,横批:一帆风顺。在远处一看,感觉好喜庆,焕然一新的感觉。我自己贴的春联,感觉就是不一样,好舒服呀。
春节是一切中华儿女最期盼的节日,在春节前一天,家人聚会,贴春联、发红包、放鞭炮,大家都能放轻松,迎接着这一年。
贴春联也是春节的风俗之一,家家户户都要贴,我家也不例外,不过我们家的春联有点不一样。
一大早就被妈妈叫醒了,原来今天下午是大年三十,要贴春联啦!我们家也来了几位客人——幺舅一家,父母早就买好了几幅长条红纸放在桌上。看见桌上的长条红纸,我不由产生疑问:“春联呢?这红纸有什么用?”妈妈拿出毛笔、砚台、墨水瓶和几张报纸,说:“你幺舅书法好,今年的春联我们本人写!”“好呀!”妈妈把报纸铺在桌子上,又准备了一个小碗,倒了半碗清水放在桌上。幺舅拿起毛笔沾了一下清水,在碗口抚了一下,去掉多余的水分。我则拿起墨水瓶,往砚台里加了墨,用研石开端磨墨,幺舅教我用研石在砚台上像画圆圈一样磨,过了一会儿,墨磨的差不多了。幺舅用毛笔沾了几下墨,在砚台边缘抚了几下,认真地写到:一……帆……风……顺……年……年……好。幺舅每写一个字我就把红纸往我这边提一下,好让幺舅写。万……事……如……意……步……步……高。还差横批,“你老爸忘了买了!”“要不然……”我和幺舅异口同声:“在红格纸上先写,写完剪下来。”就这样,“吉星高照”完成了!就是大了点儿。“该我们了。”爸妈拿着春联向门口走去。“记得要贴对称!”
“放心吧!”……
望着门口火红色的春联,我心里万分冲动——过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