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曾国藩家书大学生读书笔记5篇,供大家参考。
曾国藩家书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1)
最近无意中在书架发现了一本《曾国藩家书》,好书!目前只看了十几篇,内心颇为触动。我觉得曾国藩家书就像是我的公众号文章一样,虽说是家书,可是表达了很多曾国藩对事物的看法,我的公众号表达了我的见解。书里的信件是按时间序列排序,经过他写给父母、兄弟的信,能够窥到他个人成长提高的轨迹。
我倒不是因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认为牛人自有他牛之处,能学习到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对一个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帮忙。像这种牛人,从入职翰林院当科员,十年内干到一把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十分人之处。恰好他重视交流与记录,且装订成册,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
从他的书信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古人对于孝的重视,像我们写信顶多加个“尊敬的”或“亲爱的”,可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我们仅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出现此类的祝福语,可是他是融入到平时生活点点滴滴的,十分虔诚。可能有人会说形式主义,杠精请绕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仪式感,有时连形式都懒得走,更别提更深层次的了。
他还提了一点关于婆媳关系的事情,“又闻四妹起最晏,往往其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引发了我对于婆媳关系的思考。的确若是以长辈示之,必恭敬之,还是要扭转一下自我的待人方式。看完这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顿早餐,略略表达了心意,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对兄弟姊妹的关心,从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时他就是已婚状态,作为长子,他对于兄弟们的课业关心程度赶得上父母了,还时不时寄给弟弟们学费。他认为自我年长,父亲倾尽心血培养他,他汗颜不能把父亲所教授传给弟弟们。很趣味的是,在开始几篇信中,他批评弟弟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当时我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可是我想作为他的弟弟们估计不会开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们回信“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自容”。
曾及时开导“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意思,暗用机计,使自我得好名声,而使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这道理,彼此互相原谅。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
从他的信中能够看出他是一个十分开明,能够很快理解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他们兄弟之间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来来往往的过程,也是对于事情、彼此认识加深的过程,所以说他们家族、他的成功不是说一蹴而就,是有根源的。
最终一点就是关于健康。他本人有些耳鸣头疼的毛病,看多书,思虑过度就身体吃不消了,在跟父母、弟弟们写信时,他时不时提到要“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意思跟我们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一样的。由于我对于健康十分重视,基本上每一篇他都会提到“保身”,所以无比赞赏他这一点。
看人信件是不道德的,可是好在他的信也不涉及保密。家书都是对亲朋好友说的掏心窝子的话,他说“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经过他的家书,我觉得这个人很形象具体,就像是我们周围的人一样,十分生活化,有血有肉。推荐大家读一读,肯定比我更有感触。
曾国藩家书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2)
中国有句俗语说“一代就能闯出个富人,三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足以看出家风的“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说道这方面的典范榜样,曾国藩当独树一帜。他曾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曾家的家风是什么?读一读《曾国藩家书》,你也许会对他的家风略见一斑。本书收录了曾国藩200余篇写给(祖)父母、诸弟和子侄的书信,资料涉及到修身、治学、治家、理财、交友、待人、为官和养生八个方面。能够为广大读者修缮自我家风带给珍贵的参考,据说很多国家领导人都受其影响很深。
修身
曾国藩在家书中反复提到勤勉、谦恭、恒心、坚韧与自我反省。注重进德修业,戒除夜郎自大、恃才傲物与牢骚满腹。咸丰年间,九弟沅甫曾在信中说到自我“意趣不在此,则兴会索然”,他在回信中告诫说“此却大不可。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正是读了这一段金玉良言才更加坚定了自我的专心致志的治学原则。反观此刻的学术界,浮躁之气盛行,学术造假时有发生,师生皆不能专注于学问,直接影响到学术创新。学风的败坏,必然会导致世风的的败坏,世风的败坏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学风,这就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正学风才能促世风。
“和气致祥,乖气致戾”,君子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曾国藩多次在信中告诫诸弟要“平骄矜之气”“戒傲惰二字”,“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做人当自强,而不是与人争强。曾国藩在致九弟的信中引经据典,历数从古至今一些强势人物的悲惨结局,告诫诸弟加强自身修养而不是与人争强斗狠。“古来如李斯、曹操、董卓、杨素者,其智力皆横绝一世,而其祸败亦炯异寻常……。故吾辈在自修处求强则可,在胜人处求强则不可。”这倒让我想起由杨绛翻译的英国诗人兰德的诗歌里的一句“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不与人争,不是不求上进,而是一种豁达,一种隐忍,一种自我保护。“勿各逞己见”不是没有主见,而是一种“谦谨”与宽容。
读书
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能够处乐,能够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透过考试入“仕途”,为自我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规划和没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潜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治家
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深谙“家和万事兴”的道理,他在给父母的信中一再嘱托要教弟“以和蔼为第一”。他在一封给父母的书信中写到“夫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兴者,未之有也。”
从《曾国藩家书》中能够看出曾国藩对各位弟弟的生活极具关怀,小到他们的生活起居、为人处事,大到从他们婚姻与、职业前程与家族祠堂修缮和坟茔改葬,无不一一挂在心上。曾国藩认为“福祸由天主之,善恶由人主之,由天主者,无可如何,只得听之。由人主者,尽得一分算一分,撑得一日算一日。吾兄弟断不可不洗心涤虑,以力挽家运”曾国藩认为家运恒通须有三项条件,一是兄弟和睦,而是体孝道,三是实行勤俭。
曾国藩在书信中几次提到祖父留下的八字家训:猪、蔬、鱼、书、早、扫、考、宝。读书、种菜、养鱼、喂猪,为居家之事;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善待亲族邻里,是治家之法。简简单单的八字家训,又有几家能够做到?
待人
帮忙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自助。在谈到为什么接济亲戚族人时,曾国藩写到“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处蔷境,亦兢兢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蔷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道光年间,曾国藩越四级而超升,托叔父将黄金十两兑钱送与最亲最苦之人。节俭用度,置义田以济贫民,捐银修祠堂。
曾国藩在家书中教育子女和诸弟过日子要能勤能俭,略有结余,有人做官“侍邻里不可不略松,而家里不可不守旧”。与眼下很多为富不仁,到处显摆甚至胡作非为的官宦子弟与富家子弟的行为相比,是何等的天上地下!
交友
俗话说:“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曾国藩十分注重交友待人的原则,尤其是他的“八交九不交”值得我们学习。
八教是指与以下八种人交朋友:胜己者;盛德者;去围着;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是指避免与以下九种人交友:志不一样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全无性情者;愚人;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曾国藩在京为官,从不肯轻受人惠,情愿别人占他的便宜,断不肯占别人的便宜,在《家书中》,他多次告诫子侄亲近良友、对待朋友必信必诚、患难与共勿留遗憾、勿与权贵相交、不可轻取人才等。
从某种程度上讲,自我是什么样的人,就会与什么样的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在青少年价值观念构成的关键时期,把握交友原则至关重要,交友不慎就会贻误自我的前程。
养生
曾国藩一生体弱,但却道德、军功、文章三不朽,这主要得益于他的养生之道。他的养生方法,至今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
他的养生九诀包括:眠食有恒、戒恼怒、每一天睡前热水洗脚、节欲、两饭后千步走、不轻易服药、静坐有常时、骑射练筋骨、种花养鱼怡性情。
曾国藩在给四弟的心中写到:“莫买田产,莫管公事,二语而已。盛世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他劝九弟勿恼勿怒,生病当以自养自医为主,不宜过多服药。
虽然此刻的物质条件和医疗条件不断提高,但这些养生的理念仍值得此刻的我们借鉴。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写给父母兄弟的,也是写给后世之人的,阅读《曾国藩家书》我们可见贤思齐,慎独内省,立德、立行、立言,修身养性,培育子女,树可世代薪火相传的家风。
曾国藩家书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3)
我对于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给人的评论也是很有争议的,通过阅读了《曾国藩家书》,我意识到这本书不仅字里行间表达了他的真知良言,另外更是可以作为研究曾国藩这个人物及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资料。
曾国藩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但他也做了一些引人谩骂他的事情。然而,在我看来,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等条件,特别是曾国藩这样的学识很高的人物,决不能片面的下评价。
《曾国藩家书》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修身、齐家、劝学、养生、教子等领域,是他在治政、治家、治学等的主要思想的反应。全书分为励志篇、劝学篇、修身篇、齐家篇、敦亲篇、教子篇、做人篇、养生篇、师友篇、人才篇、居室篇、军事片以及为政篇。通过阅读曾国藩写给其弟的书信中,我知道他对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另外他经常勉励弟弟们要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对我们现在的学生来讲仍是非常实用的。现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东西或者文化都变成了快餐式的了,即快餐文化,很多人没能够持之有恒,不然就是过眼就忘,只是稍稍看个大概,并无法深入了解其中的精髓。再者,读了这本书不难联想到,经济的发展与物质文化的发展仍无法取得一致的步伐,很多家庭的经济水平上升了,也为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但是却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投入及时的道德教育、安全教育、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教育知识,造成了很多人格方面的缺失。这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检讨的地方,试着努力了解曾国藩的其思想,学习其治国治家治政的精髓,改正现今不正确的教育孩子的出发点的方面。
《曾国藩家书》里面让我看到的是一个好儿子,好哥哥,好父亲,他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为人处事态度。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这也折射出我们教育的问题来,我们的教育似乎太过重视才,忽视了德的教育。我们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谈、口号的层面,未能落实到实处。现在的青年应该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不仅要有才,更要有德。
曾国藩家书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4)
《曾国藩家书》收集、整理了曾国藩和祖父母、父母、兄弟之间信件往来的精华部分,书中通过教导读书、研究学问、修身、立志、坚持等方面,让我们在他平淡的家事中看到了曾国藩的真,从而对曾国藩有了更深一层地了解。
读其家书,我是深深地受教了。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之说,但要想真正做到这三不朽却不是件易事,而曾国藩用他的实际行动像我们述说了。然而要做到这那该需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毅力啊!在我看来,曾国藩是一个好哥哥,也是个孝顺的儿子。他总是告诫弟弟们要好好读书,认真研究学问。他认为自己能够帮助父母亲教育好弟弟们是一件尽孝道的事情,也就尽心教导弟弟们。遇到问题时,他总能够先从自身找错,反省自己的缺陷。在与兄弟间发生矛盾时,他感到很难过,但却不会意气用事去追究对方的过错,而是冷静处理,仔细维护兄弟之间的感情。兄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他曾对其弟说,凡兄弟有不是处,必须明言,万不可蓄疑问。如我有不是,弟当明诤婉讽。我若不听,弟当写信禀告堂上。我觉得就是要这样子的。家人之间有什么问题就应该打开天窗说亮话,有什么都说出来。如果有问题而不说,一味地埋藏在心里,那又有谁会知道呢?这样只会让之间的矛盾更加的尖锐,一旦矛盾激发,只会让彼此收到的伤害更大更深。
在其家书中,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对长辈的尊敬。凡有什么都会先跟长辈商量或告诉长辈一声,而不是自作主张,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只求自己舒服。遇事就应该有商有量,这样才有助于事情更好的解决。曾国藩的父亲曾在书中对其弟说过,境遇难得,光阴不再。是啊,时间很快就会过去,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能够成为一家人是极其不易的,能够成为和睦家庭中的一员,有人关心,有人呵护就更加不易了,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懂得珍惜,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一直在我们眼前,只是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
《曾国藩家书》给我的启示远远不只这些,我还需要好好的学习。
曾国藩家书大学生读书笔记范文(5)
曾国藩,何许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不但没有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相反,曾国藩被毛泽东、蒋介石、袁世凯、梁启超等在中华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评价。
寒假,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阅读了《曾国藩家书》一书,感触颇深。
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当一个人处于失败与挫折时,正是磨练英雄意志之时。起初曾国藩一个儒生而带兵打仗,失败真是一个连着一个。尤其是他曾经竟然四次想要自杀,他受到的挫折与失败,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
那么曾国藩是怎样战胜失败的呢?曾国藩一生屡战屡败,吃尽了苦头,但他一点也不怨天尤人,调整情绪,“打脱牙,和血吞”,卧薪尝胆,屡败屡战,最终战胜了自我,取得了成功。他的不世之功,无不从屡次失败中来。
而当我们面临考试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们能不能学一学曾国藩呢,勇于面对困难,而不是一味的退缩,虽说不至于“打脱牙,和血吞”,但也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可以轻松越过。
曾国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着一次次失败走向成功,我希望我和同学们能找到曾国藩的“宝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