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腾讯传的观后感范文1
“在创业的那些年,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未来,都在为明天能活下去而苦恼”这是马化腾对早期团队运营腾讯公司时最客观也是最直接的概括。
预见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然而很多时候,人们会认为如果当年的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发展定能有巨大成就,这也是我阅读《腾讯传》的原因之一。我对自己的人物设定是在书中的背景及年代中,我将与丁磊、马化腾等人争相厮杀,结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却发现,倘若设想为真,自己早已被杀得片甲不留。
在中国企业史上,出现在1998年至1999年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是前所未见的一代,他们组成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隔出了一个新的企业家时代。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整个互联网的大背景,同时也会意识到自己是如何被这些互联网企业影响的。包括阿里的马云、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小米的雷军,乃至微软、苹果等国际公司,都被作者以时间为主线,不断穿插在书中,形成一个立体的时代影像,这是我选择这本书的第二个原因。
看着群雄并起,策马逐鹿的互联网竞争,让人不禁热血沸腾。这些人,在你毫无察觉的状态下改变了你的生活方式,你不会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不再排着长长队伍去现场买电影票,出门不用在路边傻等着出租车的到来,甚至买一个煎饼果子时都习惯用二维码付款。渐渐地你会发现,总有一些人在想办法改变世界,与此同时,又有一些人在想尽办法适应改变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后者。
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次回家,发现我家老爷子正在玩欢乐斗地主,还时不时的喃喃自语。家母像训斥孩童般喊道“六十多岁人了,你就不注意点自己的眼睛,视力都开始模糊了自己不知道啊”。无奈下,父亲只好躲在被窝里继续搞他的斗地主革命,耳朵还得时刻注意着母亲潜入脚步声。这时我发现,这些互联网企业不光是改变了我们这代人的生活,包括父辈们在内,他们同在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
从1998年公司创建到现在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腾讯被无数人诟病。有人说他只懂抄袭没有创新,有人说他只会靠游戏产业赚钱,人们一边斥责着,一边开心的用着微信付款结账,手指还不停的在“吃鸡游戏”画面上舞蹈着;就好比你口中大骂着食堂厨师做的红烧肉没有营养,但你却丝毫没有住口不吃的意思。
读过《腾讯传》后,不能保证你对腾讯的态度发生变化,但至少,我希望人们能意识到自己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被支配的。
你定然回忆不起自己什么时候买的第一套QQ秀、第一次注册腾讯会员、第一次在QQ音乐上付款买歌只为送给自己心仪已久的女士。当然,你更不会清楚当年的“QQ农场”是其无意中发现的可以让人们心甘情愿付费游戏项目,所谓的“彩虹QQ”只是企业之间窥探用户数据的一种方式,“3Q大战”是两家互联网公司为了霸占你的电脑而展开的商业竞争,雷军开发的“米聊”要比“微信”早了足足一个月,最后却被彻底挤出站台……
褒也好,贬也好,太阳仍然照常升起,月亮依旧阴晴圆缺。对人们来说,最难的事情是彻底认清自己,然而人们却坚信自己能够一眼洞穿他人,写了这么多不是让你更加了解腾讯这各公司,而是想让大家认识当时的自己,看看自己是如何在抱怨对方的同时又被对方所支配的。
在阅读时,你会不知不觉地顺着书中的事件回到自己的学生时代,找到一些自己青春的影子。而此时此刻,电脑上一只胖胖的却怕冷的企鹅,围着一条厚厚的红色围巾,正与你四目相对,把你带回十几年前,去感受那自己都已经记不清的匆匆岁月。
关于腾讯传的观后感范文2
2011年11月,腾讯和360的3Q大战刚刚尘埃落定,新浪与腾讯正为争夺用户打得不可开交,微信是腾讯新上线的一个产品,已经有3000多万用户,并且每天新增20万,因为有微信,所以,的战争已经结束了。
2011年前后正是横扫天下的时候,面对微信的横空出世,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布局,事后看待这个事情,在为张小龙团队欢呼的同时,也为马化腾捏一把汗,如果微信不是由腾讯公司孕育出来的,而是由其它公司创造出来的,今天的腾讯还是腾讯吗?
微信和腾讯使我不由的想起了得到和罗辑思维,得到用户现在也已经突破1000万了,每天新增10万左右,都是大量占用用户时间的工具,不同的是微信主要偏社交属性,得到是知识服务商,主要偏学习属性,得到里面的用户需要交流联系还是要通过微信来传递,但是微信的用户,不一定只有得到一个平台来学习,微信用户基数大是原因之一,得到版本不断更新,也在注重用户交流这一块,但其精髓还是知识服务,社交体验这一块应该不会大突破,所以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发展。
——为什么是腾讯,而不是其他互联网公司,成为当今中国市值最高,用户数最多,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它的成功是一次战略规划的结果,还是偶然的产物?
——为什么腾讯曾经遭遇空间的质疑,它所面临的模仿而不创新、封闭而不开放的“指控”是怎样形成的?性情温和的马化腾如何成为很多人眼中的“全民公敌”。
——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有什么异同?前者的繁荣是一次长期的追随之旅,还是有自己的东方式生存之道。
以上问题,大家可以思考一下,后续会慢慢给出答案。
“大行业和大时代”促使马化腾一骑绝乘。
罗胖曾经说过关于洛克菲勒是怎么样发财的,在现代的商业环境里一个商人要想成就洛克菲勒那种级别的财富,你至少要过三关:
第一关:就是挖到第一桶金。
第二关:你就必须变成一口猪,站到那个时代性的风口面前,让风把你这头猪吹起来,这叫把握一次大机会。
第三关:就是你必须找到一种全新的方式完成你的财富帝国的横向扩张。
请思考一下腾讯帝国的崛起是否有其相似的地方?
马化腾的七种武器
产品极简主义
简单就是一种美,少就是最合适的。马化腾是“细节美学”和“白痴主义”的偏执实践者。
用户驱动策略
注重用户体验,分析用户心理,形成了大数据下的用户反馈体制。
内部赛马机制
中层团队并驾齐驱,内部厮杀。
试错迭代策略
小步、迭代、试错、快跑。
生态养成模式
进化论和失控论并行,连接一切,互联网+
资本整合能力
流量是优势,战略设想,转化并放大资本是动力。
关于腾讯传的观后感范文3
2019年,这是我第一次立下flag要每月读完一本书,并写读后感。2019年也将是我离开校园、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元年,误打误撞的选择2019年1月读完这本《腾讯传》也算是我送给自己进入社会的开路书。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可是腾讯的成功、pony的青春仿佛比别人的血泪史都容易些,有人说腾讯的成功靠着模仿和超越做到了如今,也有人说腾讯靠着残害祖国花朵建立了今天的游戏帝国,可如果单单靠模仿和游戏就能成为21世纪互联网帝国的霸主,那或许会有战国七雄或春秋五霸来平分现有的互联网帝国,而不是腾讯一家独大。从pony创业、融资、上市、微信,似乎每一步都不能少,每一次腾讯的运气都恰到好处,但也不仅仅是这些,腾讯的每一次模仿都不单单只是模仿,是注重每一份用户体验,是将每一个产品做到极简,只有极简才是无法超越的。所以说微信的成功不仅仅是偶然,是一个团队在将产品做到极致、是满足所有用户体验的产物。
未来的互联网世界将是怎样的,谁也无法清晰的预言,但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将成为一种工具,就像电、能源对于如今社会一样,互联网将成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载物,承载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对我而言,其实对自己的未来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定位,也不止一次想象去做下一个可以引领社会的产品,但还需要积淀,攒足实力、把握机会,希望20年后再回首今天,能为自己的青春感到骄傲。
关于腾讯传的观后感范文4
最近花了一些碎片时间把《腾讯传》读了一遍,这是一本企业传记,但同时也是一本腾讯产品的成长记录,对其中产品的思考和感悟稍微记录和分享。
1.小步快跑,试错迭代。
这8个字在本书中多次出现,在互联网如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每款产品的上线、更新,都不是完美的,需要不断地去发现问题、修正问题,快速响应,需要不停地对产品进行打磨、试错。
2.成为自己产品的用户
发现产品的不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天天用你的产品,让自己成为用户,坚持这样做,一定能发现不少问题。同时,去一些用户聚集的地方听听反馈,比如论坛、博客等,主动与用户接触,帮助和解决用户的问题。
3.关注细节,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
不强迫用户;
不为1%的需求骚扰99%的用户;
淡淡的美术,点到即止;
Don’t make me think!
美术呈现:尽可能简单
产品设计: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
对这几点的解读,我的理解是,从服务用户角度出发,做产品不是为了炫技,而是通过产品,给用户带来更简单舒服的服务。
4.建立口碑
作为一个有良好口碑的产品,每加一个功能都要考虑清楚,这个功能给10%的用户带来好感的时候是否会给90%的用户带来困惑。有冲突的时候要聪明,分情况避免。每个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觉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可能不少产品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地会混淆两个概念:不常使用和不好用。即使不常被使用的功能,也需要达到「用了的人都觉得好」的水平。好用的功能设计,是不需要任何说明的,应该是用户上来就知道如何操作,流畅愉悦的操作体验,能帮助产品建立良好的口碑,而让用户产生迟疑、感到困惑的功能,也会让口碑大打折扣。
关于腾讯传的观后感范文5
初识腾讯,是在2002的时候来深圳的叔叔婶婶家玩,发现深圳这边流行一种叫OICQ的东西。出于好奇,便申请了一个账号,这个可爱的企鹅,从此竟然陪伴了我一直到现在。工作之后,因为在深圳(腾讯总部),也有幸对腾讯有了更多了解。曾经去腾旭面试过,去腾讯参观过。可以说,现在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腾讯,每天你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在腾讯相关的产品上。每天我需要在微信上完成与同事,亲人,朋友的沟通,在QQ上与同事传发文件,在微信读书上打发自己的碎片时间。可是对于腾讯这个企业,我却是陌生的,阅读完此书,才让我第一次进入了腾讯的世界:
1、领导人。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可以说是企业的核心和精神支柱。他是这个企业的掌舵者。犹如伟大的企业都有一位伟大的掌门人。诸如苹果的乔布斯,华为的任正非,阿里巴巴的马云。但是腾讯这位掌门人却非常独特,他低调且神秘,但是他身后的腾讯帝国,却是无比的强大和富裕。马化腾是潮汕人,有着潮汕人特有的敢闯敢干和低调务实的精神,外表文静,内心却刚毅和柔软。大学就读于深圳大学,这所当时并不出名的大学。他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白手起家,创建了属于自己的互联网商业帝国,也体现出马化腾骨子里的狠劲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斗志。马化腾的个人魅力,对于腾讯而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产品至上的原则,极简主义的用户思维,以及对于互联网的洞察和把握,是常人不可企及的。他的性格中既坚持原则,又有像水一样的性格,能够变通和捉摸不透。喜欢天文的马化腾,低调谦和,像看待宇宙一样看待这个世界。
2、创业期(1998-2004),腾讯是马化腾和几个同学包括张志东,曾李青等人一起创建的。创立之初只有5个人。在深圳华强北的赛格广场租了一个写字楼。把早期靠制作传呼机接入业务起家。通过中国移动梦网业务赚取了企业的第一桐金。通过QQ秀等创新,把QQ不断推向市场,迅速抢占市场,并在2004年6月16日在香港上市成功。从创立到上市,这是腾讯的第一个辉煌的时期,中间有波折,有挑战。企业也曾多次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腾讯是幸运的,抓住了市场的救命稻草,最终上市成功。但此时,腾讯的发展前进还是不够清晰的。未来的挑战依旧重重。
3、发展期(2005-2009),腾讯将发展战略调整为:定位成一站式在线生活平台。在这个战略的发展道路上,腾讯遭遇到了强劲的竞争对手。第一个对手就是国际软件大鳄,微软。腾讯QQ与微软MSN于2005年开始正面交锋,开始MSN在母公司微软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迅速抢占了即时通讯的市场用户份额。并且联合新浪,雅虎等巨头对腾讯进行攻击。这个时候,马化腾坚持QQ免费的原则,顶住对手一轮又一轮强悍的攻击,最终实现大逆转,把MSN赶出了中国。这既是腾讯的胜利,也是中国互联网的胜利。在这个时期,阿里巴巴,当当,百度等同行也用几乎同样的方式(免费),击溃了EBAY,亚马逊,谷歌等国际巨头。这个时期,腾讯也向游戏进军,开启了腾讯现金流的大门,在广告收入了,也完成了社交平台的广告逆袭。腾讯的社交模式有别于FACEBOOK,却开辟出了中国市场的社交和盈利的新模式。这种模式领先于世界。
4、成熟期:(2010-2016):马化腾的产品哲学,模仿与跟进,利用强大的用户运营能力和技术和资金支持。对市场上现有的产品进行跟进和超越。这个过程中,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市场空间被腾讯蚕食。注明的“3Q”大战,腾讯与360公司就QQ与360是否兼容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马化腾和周鸿祎这两位老对手打的难解难分,围绕着用户体验和用户安全,两家公司对付公堂。最后以一个戏剧性的结局结束。这场战役,是这个时间中国互联网的缩影,腾讯一时成为全行业公敌。以及后来行业分化成腾讯系与阿里系的对抗,都无不表明这个行业竞争的惨烈。经过3Q大战,腾讯也悄悄完成了自我的转变,开始向大生态,互联网加泛娱乐方向发展。更多开源和扶持中小企业,热心于社会公益项目。完成对自己产品和经营理念的改变。微信的出现,让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这趟列车的“站台票”。马化腾如水的性格在这个时候,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够不断吸收各方的优点和优势。把这些改变注入腾讯和腾讯的产品。微信的研发,体现了腾讯管理的智慧。微信出现的同期,雷军的团队率先推出了米聊。而米聊出现后一个月,张小龙团队的微信横空出世,迅速快速抢占市场,一举击溃米聊和新浪微博,一举奠定了腾讯的移动互联网江湖地主地位。其实在腾讯内部,有至少3个团队在开发微信类似产品,内部的竞争机制,也催发和促进了产品研发的速度和效率。也是马化腾管理哲学的良好体现。不拘一格的使用和管理人才。
《腾讯传》的作者吴晓波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腾讯和互联网这样一类阳光下的新兴公司的发展和成长道路,这有别于传统的企业的发展。看上去有些荒诞,但是却是真实的存在。在国家的大政策的扶持和互联网的红利下,腾讯这样的企业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企业家和企业值得尊敬也值得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