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孙小飞

2020教师读书心得体会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有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边得越来……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苏霍姆林斯基语)”

又一次捧起大师的经典,想起初读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刚出学校的学生,怀着对大师的崇敬拜读了它。教了近十年的书,当读书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那样的少。

年少时总觉得教育是一件简单的事,教师是一份轻松的活,教书的日子久了,越来越发觉做一名好老师不是那么容易。就简单的读书而言,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自己永远是被他们追赶的送水工。要想在课堂上成竹在胸,纵横驰骋,不断读书是一条不错的捷径。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教科书的背景越发宽广,学生的生活接触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的通畅。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从而也可以从学科知识的背景中取得相应的知识给予学生富有成效的启发。

西汉的刘向有句名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教师虽然不言愚钝,但读书,可以让你充满内涵;可以让你变得深刻。读书,使你聪慧;读书,使人明理;读书,使你站得高看得远,使你的见解和视野更加开阔。面对学生扪心自问我准备好了吗?感到不足,读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2020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

为鼓励教师们学会利用暑期多读书、读好书,帮助老师养成乐于读书、善于读书的习惯,本报推出首届“全国教师暑期阅读随笔大赛”。此次活动将通过征集优秀读书感悟和阅读心得的方式,旨在推动教师形成“以阅读的方式欢度暑假”的理念,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帮助教师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丰富人生。平日忙碌着教学工作,我们也许无暇读书,那么就用暑假进行一次快意的充电吧。捧起一本好书,在清新的早晨,或慵懒的午后,心无旁骛地走进书香的世界,假期会因读书而平添色彩,生活因读书变得更有意义。说说感动您的教育名著,写写您认为堪称经典的人文图书,寄给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您既参加了我们举办的征文大赛,也与全国1000多万教师分享了阅读的快乐和思想的力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湖田镇“读书、治学、育人”工程,强化“专业阅读就是最好的备课”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暑假生活,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确保教师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暑假,我校决定于7月5日——8月25日期间组织时期读书沙龙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沐淡淡书香,度温馨假日”

二、活动形式:个人阅读与集中论坛相结合

三、具体安排及要求:

1、所有一线教学人员必须全部参与到该活动中来,并根据中心学校统一规定书目,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进行阅读,并将自己所选书目以邮件的形式发至yyhppwan@_,截止时间为7月6日上午12:00之前。

2、阅读过程中,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同时,写出阅读心得,字数在5000字以上,学校将在开学后第一周组织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读书笔记不允许使用电子稿,不得打印,统一用稿纸手写,严禁下载抄袭。8月25日前上交学校教务处。

3、根据中心学校统一安排,暑假期间我校将组织二次专题读书论坛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次:7月26日上午8:00,在学校会议室进行,参加人员有:宋丽君、张学娟、苗清秀、张宝、郑金菊、董波、李海梅、赵辉、于恒、刘霖妍、岳微、李丽、张娟、王环、李燕、朱旭,每人发言时间不少于10分钟,尽量做到脱稿发言。

第二次:8月25日上午8:00,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全体一线教学人员全部参加。采取随机抽阄的形式确定发言人员,发言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为确保论坛活动的实效,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有特殊情况无法参加,至少提前一天找校长请假。

5、学校将根据教师论坛、读书笔记情况对教师假期读书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并将结果作为第三批学习型家庭、学习型教师评选的重要依据。

1.《给教师的建议》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已学习的教师不需再读了。)

2.《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

3.《当代德育新理论从书(情感德育论等8本)》 朱小蔓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5. 《论语译注》 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6. 《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年版

7.“四书五经”等国学精粹

二、选读书目

1《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教育部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2.《教育的智慧与真情》 肖川著 岳麓书社

3.《教育的55个细节》 (美)克拉克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4.《与名师为友》 人民教育编辑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我的教育理想》 朱永新著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坚守讲台》 商友敬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我的教育苦旅/大夏书系》 高万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新课程课堂行为的变化》 傅道春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9.《反思教育习惯》 闫玉双等主编 同心出版社

10.《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现状反思》 上官子木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1.《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 肖川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12.《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30位优秀教师的案例》 张万祥 万玮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3.《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4.《世界上最受欢迎的9种教育方法》 刘畅著 海潮出版社

15.《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 王晓春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做一个书生校长》 程红兵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仅23岁的苏静老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课中,她轻取一等奖第一名,展示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独特素养与潜在能力。探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校读书时,苏静老师连任了五年文学社社长,同时担任青岛市中学生记者团团长。中师二年级时,参加了山东大学古代艺术专业的全国高等自学考试,并且对古典诗词创作、古代建筑艺术、甲骨文、音乐学等古代文化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年参加12科考试,都是一次性通过,而且门门成绩优秀。在大学专科学校一年级就读时,苏静老师成为惟一的双专学历生。

看着他们辉煌的过去,不禁觉得自己如此渺小,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优秀的他们取得成功后仍在努力,那么渺小的我怎么还有唉声叹气的时间呢。那么从现在开始积跬步、积小流吧。

好书确实是一味心灵良药,它会教会我们,面对生存、发展的问题,面对人生的困难挑战,将帮助我们仰头挺胸走出心灵困境。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能写出精美、感人、意义深刻的文章来。

2020教师读书心得体会3

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什么是兴趣呢?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满足而产生。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是否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自己也能演唱呢?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儿童在对各种物体的敲敲打打中就会产生兴趣。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也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接受心理的特点。

第三,音乐的兴趣就在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兴趣首先是从求知的'愿望中产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级的学生吹竖笛时,孩子们刚认识竖笛,别提兴趣多高涨了,虽然吹的不成调,但这就是学习的愿望。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巩固了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

另外在儿童时期,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 1

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体验、感受音乐

在音乐学习中,坚持体验性,是音乐审美教育始终具有独特的感情色彩,便成为音乐学习的重要特点。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完成。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如“请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或内容为乐曲命名。”“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听着歌曲好像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等等。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在学习中,活动是知行协调的过程,它是学生身心协调地成长、发展各种能力、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径。在音乐学习中,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主要还是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小小竖笛使学生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竖笛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学生们最喜爱的了,学生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我在这项活动中,经常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如有的学生肢体协调能力确实不够好,但是他能唱,于是他就可以选择边拍手边唱歌,不一定要求他必须学会表演。通过积极参与一些音乐实践活动,学生在体验着音乐美带给它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同时音乐是一种具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在培养儿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独奏(唱)或合奏(唱)对儿童的个性形成很有意义,独奏(唱)使儿童充满自信,合奏(唱)使儿童学会了与他人合作等等。

3、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虽然有利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学生生动、主动、独立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就是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在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先学后教法。这种方法是对先教后学或是只教不练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先让学生自学,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并为学生解决难点。这种方法的一般模式为:提出问题──教师引导(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探索讨论(发挥学生的主体)──结论评价。其中探索讨论是中心环节,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牧童》这一课的时候,我就采用了先教后学法。在听了大约三遍歌曲后,学生对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印象,我就让学生拿出竖笛,自己练习吹奏歌曲。(当然这些四年级的学生是我从三年级带上来的,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竖笛,已经掌握了一些音乐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竖笛演奏技能技巧。)学生大约吹奏了十五分钟,程度好一些的学生已经能够完整的吹奏出来了。不过如我料想的一样,在曲谱中有几处大附点,学生吹奏的时值都不够准确。于是我就把大附点单独提出,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吹奏不准确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改进措施。由此收到的效果不错,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而且印象深刻。

以上是我在阅读《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为贯彻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我们必须根据儿童的音乐学习心理改革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和丰富有趣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0教师读书心得体会4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课堂艺术不仅仅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体现在课前、课后和课外;不仅仅是体现在教书上,而是体现在育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教师的如何教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如何学上;不仅仅是看学生在课堂上如何学,而是看学生在课前学的怎么样。所以,魏书生的课堂艺术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效果的检测上。 因此,纵观魏书生的教学全过程,魏书生的教学,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简单的教与学的互存关系,而存在着一种普普实实的教学组织环节和组织形式。

魏书生教育思想的实质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即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学会学习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在他的教育理念中,使学生会学,促使差生转化一直是他努力 的方向。要使学生会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魏书生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时,总是把直接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这样学生的 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变成满足心理需要的一种极大乐趣。培养学习兴趣,还应注意既要有广泛的兴趣,又要有中心兴趣。学习兴趣与老师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是课堂,有的教师视为畏途,有的教师则视为乐园。魏书生上课,学生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觉得是一种享受。

综观魏书生的教学,方法灵活 是他的特点。魏书生常说,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保证。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传授知识的程序,要研究教学方法,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改进教学,教师的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对兴趣培养都有极大的意义。并对一堂课还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一堂课应当激发出真正的激动心情。魏书生教学,就是要通过各种教法找到兴趣的源泉,他认为,教师讲课,寡淡无味,平铺直叙是教学的 大忌。他总是力图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在课堂上,趣事,乐事层出不穷,学生思维可以驰骋,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发挥,久而久之,学生对他教的语文学科产生浓厚兴趣,爱上了他并迷上了他。

魏书生的"商量"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其实是高深莫测的,用"此时无声胜有声,于无声处起惊雷"来形容是不过分的。其一、用商量的教学策略主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师生共同处在一个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用魏书生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取代的"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拉近了师生距离,产生强烈的师生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石。其二、在商量教学策略氛围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因为"商量"的那根弦始终在拉动着每一个学生的心,使你无法拒绝它而走神,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其三商量教学策略极大的遵从了"因材施教"原则,摆脱了出课教师最担心的因师生不熟而启而不发,对不同个性特点和学习特长的学生也顾及到了,顺应班级基础状态和学生个性特点而进行"因材施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

2020教师读书心得体会5

在新的实纪,中国教育艰难地走在改革的路上,在我的目力所及范围内,小学语文界,我看好这个人:窦桂梅。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一大串耀眼的光环笼罩着窦桂梅。但她没有为这盛名所累,依然执著行走在语文教学的探索路上。她提出的“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三个超越”的教学思想在小语界引起很大反响。而近几年倾力探索的“主题教学”则标志着她对自我的超越。

窦老师来自东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家世平常,学历平常,但不到30岁就被评为了特级教师。而今,她的教学艺术得到专家学者和语文同行的广泛赞誉。是什么促使她的成功?

她给予的回答是:是热爱让我取得了这天这点成绩,当人的愿望是用心的、向上的,它就成了渴望而不是欲望,并渐渐构成一种精神力量,一种精神气质,这种力量和旗帜,让生命有了一种韧性。当然,我也相信“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

窦老师的不少公开课,低中高各个年级的,阅读作文各种类型的课,每一次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那她教学的底气,个性是洋溢在课堂上的新意与灵感哪里?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这样的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十分精彩,令所有听课者叹为观止。下课后大家请教他有什么良方,那位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的。这句话正道出了教师备课的境界。古人慨叹作诗难,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之说,用在评价教学设计上,也不算夸张。比如她上《秋天的怀念》一课,仅一个导入环节,就十易其稿。除了这看得见的备课以外,还应当有更多隐形的备课,比如,读书、写作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等等。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课堂上的新意,或者说底气,决不可能是所谓的灵机一动,背后应当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窦老师不凡之处就在于她的“底气足”,这主要是她的语言吸收和表达的潜力,尤其是被有些人看得难以把握,其实是时时处处都明显存在的个人的“语感”,语感的敏锐和丰富多彩,不在于刻意地“修炼”,而在于日常的领悟和揣摩,它往往是“习得”的而不必须是“学得”的。

语文教师的语言素养是在长期涵泳于生活,尤其是经典性的语言艺术作品之中而“悟得”,仅仅上几节戏剧学院的“台词课”,作用恐怕不大。在这方面过去的中等师范学校是十分讲究的,甚至构成一种浓厚的风气。窦老师的“底气”由此而来,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非但没有上丧失这种“底气”,而且善于“养气”,使之充沛于全身,散发与外,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了。

最后还是一窦老师的话来与大家分享――“自己向往的为师境界,那是对世界、对生活、对自我不虚伪、不做作、不冷眼旁观......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从而获得自身根本的完整。

她向往的为师境界,不就是大多数中国人认同的一种人生境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