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刘备的作文五篇

秦风学

刘备,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下面我们来看看关于描写刘备的作文,欢迎阅读借鉴。

描写刘备的作文1

《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战争纷起,群雄逐鹿,直到三国归晋的过程。当我初次翻阅这本书时,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传奇人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桃园三结义、草船借箭、空城计等故事更是脍炙人口。说到故事中的刘备,有些人可能觉得刘备只会哭只会跑,没有多少真本事。但在我看来,刘备是一位绝世英雄,并非无能之辈。

首先,跟曹操和孙权比起来,刘备的起步异常艰难。曹操出身官宦世家,年轻时便在朝廷任职,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最后建立了魏国。孙权较大程度上仰仗了父兄基业,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孙策遇刺身亡后,孙权继而执掌家业,最终成为吴王。反观刘备,他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父亲刘弘去世较早,少年时期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非常艰苦,二十八岁时仍然一事无成。刘备早期颠沛流离,投靠过刘焉、刘恢、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多次寄人篱下。但是刘备百折不挠,从不灰心丧气,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在敌友之间周旋。身为草根平民的他却能在乱世中以微薄的力量抗争强大的势力,坚韧不拔,终成一方霸业。

其次,刘备以仁义当先,热爱百姓。自万世佳话桃园三结义开始,关羽和张飞就跟了刘备一辈子,关羽还来了一个千里走单骑,就因为刘备重义。刘备在长坂战时,不顾自己的危亡,带着百姓一起撤退,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管理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与民秋毫无犯,深得百姓的爱戴。

再者,刘备极其注重人才。大家都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就是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落空,第三次拜访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便和关张二人在台阶下等候了一个时辰,直至孔明醒来。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终于当了刘备的军师,自此命运的天平就开始向刘备倾斜,刘备才能咸鱼翻身。除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也是为刘备所用,组成了五虎上将,威震四方。这些文武奇才之所以能够忠心辅佐刘备,是因为刘备唯才是举、礼贤下士。

煮酒论英雄时,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见曹操对刘备的认可。刘备不只是英雄,更是一位贤德之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这是刘备在临终时对刘禅的告诫,这做人的道理也让世人铭记于心、千古传诵。

这就是我眼中的刘备,一位胸怀远大、仁义当先、求贤如渴、宽厚爱民、百折不挠的真英雄。

描写刘备的作文2

让我最佩服的就是皇叔刘备刘玄德,刘备为人仁厚,大度,忠义。并且一切以人民为主,不可谓是当时的一位大明主。当时刘备被曹军打败,准备弃城退兵,但是这位心宅仁厚,一心为民的明主,怕曹军进城后进行大屠杀,放心不下当地百姓,所以铤而走险,带着百姓共同退兵,导致最后的大失败,但是我们能看出刘备还是人民为主的,宁可负自己也不愿负天下人,与曹操的宁可负天下人,也不愿天下人负我,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由此可现刘备是一位仁厚之人。联想到今天的政府就是与刘备一样,一心为人民着想。

在今天我们要向刘备学习:尊重有才能的人,这样我们的各种事才情会发扬得更好。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的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要轻言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刘备的成功,还源于他自身具备的优良品质信义为先。曹操兵困徐州。孔融约请刘备同往解围。刘备言兵微将寡,恐难轻动。孔融误以为刘备无仗义之心。刘备请孔融先行,自己去公孙瓒处借兵。孔融曰:“公切勿失信。”刘备说了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公以备为何如人也?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刘备借得军,或借不得军,必然亲至。”每读至此,都会被刘备信义为先,舍命相陪的气势深深打动。

心无杂念,为人坦荡

白门楼吕布被擒。吕布对曹操说:“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曹操问玄德意下如何。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其实以曹操的精明,断不会赦免吕布,他问刘备多半出于试探。刘备的回答却毫不遮掩,全无私心,直言吕布的反复无常本质,指其为动乱的因素之一,同时以丁原董卓为例给予曹操善意的提醒。足见刘备不仅不虚伪,而且心怀坦荡,腹无杂念。

干大事而不惜身

国舅董承奉衣带诏欲图曹操。至刘备处以诏书示之,请其签名。刘备欣然手书“汉左将军刘备”于其上。试想若是贪生怕死之人,定会顾虑一旦事有泄露必然祸及自身,不敢署名。刘备的这个签名堪称壮举,表明他是一个干大事不惜身的人。

识人之能

刘备入长沙,魏延来见,孔明令斩之。刘备惊问:“魏延乃有功无罪之人,军师何故杀之?”孔明对曰魏延杀主献地,久后必反。刘备曰:“若斩此人,恐降者人人自危。”刘备在时,多用魏延,事实证明魏延确是将才。孔明则有意压制魏延,使其不得施展。其实魏延杀主献地,事出有因,依附刘备后也未见有反心,后来的反叛恐怕很大程度上是孔明“逼”反的。对人才的驾驭,除了威慑,人格魅力的感化同样重要。刘备就精于此道。证明刘备识人之能在孔明之上的,莫过于刘备之于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的精准判断。纵观刘备一生,视扫平宇内,一统天下为不变的追求,当他得到来之不易的江山后,却举重若轻的将这一切当作了报仇的成本。重情如此,世所罕见。刘备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失败兑现了当初的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对于刘备而言,彝陵之战是军事的失败,人性的胜利。刘备没能缔造一个旷日持久的伟大王朝,却高歌了一曲兄弟情深的千古绝唱。

刘备,震撼我心灵的英雄。

描写刘备的作文3

刘备创立蜀汉,三分天下,其政治策略,战略眼光,用人,人格魅力方面,都不逊色于汉高祖。想想看当时有多时势力庞大的诸侯如:袁绍,刘表,哪一个有刘备的志向,哪一个有刘备的成就。

刘备当时能驾驭那么多猛将名臣,就说明他的能力突出了。无能者不可能控制得了比他聪明的人,只会反被控制。刘备能够和北方强大诸侯公孙瓒关系那么好,就说明刘备有过人之处。刘备刚出道时,投奔当时实力最大的诸侯袁绍时,袁绍当时能亲自出城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刘备,者在当时是别的人不可能享受到的荣誉。这更加说明了刘备并不是同我们看到的《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一样那么无能,那么优柔寡断!

曹操当时也是很欣赏和佩服刘备的,自认为不如刘备。可惜的是他们始终是战场上争锋相对的敌人。曹操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曾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三国演义的评论。其中曾经说到过:早期征战的刘备以武勇闻名于天下群雄,数次战前冲杀。先后有斩:杨奉,韩暹……这些功劳在《三国演义》中却把它给了关羽和张飞。斩蔡阳给了关羽,火烧博望坡给了诸葛亮,赤壁之功完完全全归功于东吴周瑜!至少刘备赤壁有40%的功劳,华容道释放曹操的其实不是关羽。其实是刘备本人。

刘备总的来说是个明君,也是仁君。敢作敢当是他的人品;善于用计是他的智慧;伸张正义是他的作风;豪情壮志是他的气魄;善于用人是他的战略眼光。我相信在今天有刘备这样的人门可罗雀!是少之又少!如果不是刘备病逝了,那么一统三国的将是蜀国!历史将会被改写!

描写刘备的作文4

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王图在天府。——题记

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一代枭雄体质,成就天府,令人叹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虽出生于汉室宗亲,可不甚好读书的你却也只能屈身于织席贩履的小商中,素有鸿图大志的你见到榜文,心中不免已经有了对未来的打算,你好像看透了自己的前途,一种枭雄独特的眼光早已看到了自己发展的良机,于是,你用自己独特的领袖魅力桃园三结义,五百壮士的征程也就从此开始了。

大破黄巾军,救董卓,伤张宝,破宛城,诛韩忠,破黄巾之战,世人始闻刘玄德。

接下来,你便游走于天下,夺州收县,称霸一方,礼贤下士,人才云集。

仁义遍布天下的你成王霸业已不是难事,可曹操势力越来越强,你不得不四处游荡,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虽无容身之地,但熟不知”胜负乃兵家常事。”因此,你仍淡然接受,抓住时机,成就霸业。

三顾茅庐,显出你的求贤若渴,诸葛亮的出山,让你看到了一丝希望。你更显枭雄气质,礼贤下士,终让这世间奇才为你效犬马之劳,此时的你心中仍忠于大汉,仍望朝廷有朝一日能再起用自己,你不敢妄然行事,只悄悄用孔明智谋,得川中五十四州,此时,曹操在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占尽天时,孙权在南方长江之险占尽地利,可你,唯有人和,在西蜀尽享地险人杰,你是一代枭雄,一代真正体恤人命的英主。

进位汉中王,加冕汉后主,封爵赦天下,就在人人都拭目以待时,你为了自己和关羽的兄弟情义,大举进攻东吴,虽落得一败涂地,可也就是因为这样,你才得以传名千古,白帝城的托孤,让你的慧眼识人才成为千古佳话。

我想,在你临终的那一刻,你必定对自己的人生十分的满足,成就了一代霸业,拥有了最团结的人心。

玄德公,在这个神圣的日子,在这个永安宫的梦境中,是你让我懂得,人和,国事兴。

描写刘备的作文5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觉得自已受益非浅,在书中众多的人物中,刘备是我最喜欢的其中一个。刘备,字玄德,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从小胸怀大志,但因家道早己败落,靠卖草鞋度日,与母亲相依为命。书中刘备胸怀大志、待人厚道、恪守孝道、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德令人称赞,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说到刘备我不由想起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三顾茅芦》的典故,三国时有个最有名的贤士,名叫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先生”。刘备很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后来又有许多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于是,刘备非常渴望见到诸葛亮。

有一天,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准备好礼物去拜访诸葛亮,三人来到诸葛亮的庄院前,刘备下了马,问“有人在家吗?”。刘备听说诸葛亮不在,十分失望,但又不甘心就这样回去,于是又在庄院苦苦等候了半天,还是不见诸葛亮回,最后才在张飞、关羽的劝说下无奈地离去。之后刘备等人又去过一次诸葛亮的庄院,但正好碰到诸葛亮睡觉,因不忍心打扰,只好空手而回。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正是隆冬时节,阴云密布、大雪纷飞,张飞劝刘备换一个天气好点的日子再去,刘备说“我就是想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啊!”这时,机会正好来了,诸葛亮回来了,刘备诚恳邀请诸葛亮出山,为国家效力。诸葛亮开始不肯答应,但被刘备这种求贤若渴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便答应出山助刘备一臂之力。刘备得到诸葛亮的鼎立相助后,如虎添翼,很快就形成了三国鼎立之势。

这则故事,真是叫我难以忘怀。我真的被刘备为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执着追求的精神所感动,我想如果我们能像刘备求贤若渴那样,在学习上“求知若渴”一定会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