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是国内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400万字的作品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读者,曾数十次获奖。她是内科主治医师,双手挽救过很多患者垂危的生命。她是北京注册咨询师,开设了心理咨询中心,帮助无数来访者走生命幽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毕淑敏散文集读书笔记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毕淑敏散文集读书笔记作文(1)
读《毕淑敏散文》,常常惊异于她如何从并不复杂的人生经历中采撷了那么多瑰丽的珍珠,在读者面前如孔雀开屏展示一幅灿烂的生活美景。
这位‘不安分’的医生把她的职责发展到极致,不仅仅要治病,还要救人,她成了心理医生。心理的咨询让世界在她面前展开了一扇窗,使她有机会走进各式各样普通人的心灵深处。
毕淑敏是一位母亲,她用母爱感受着孩子的成长。《混入北图》我认为应当算是一场母子历险记,根据规定,仅有上了大三以上才能进入北京图书馆的,可是为了满足酷爱读书的儿子的心愿,毕淑敏让儿子拿着父亲的工作证,冒名顶替,母子混进了北京图书馆。经过这次让孩子最大的感触是:北图的书真多呀!自我必须要从北图正门进去。爱子之心、爱子之行令读者动容。
《青虫之爱》也许算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了,写的是母爱,但视角却与一般的母爱文章迥然不一样。一位见了虫子就怕的要死的柔弱女子,做了母亲后,为了自我的女儿,竟变得见虫不惊了,是母爱改变人性中的怯懦,读起来好有亲切感,因为我们家也曾有过,听外婆诉说妈妈在没生我之前很娇气,连小飞虫都怕,可是她当了妈妈后感觉变了一个人,不仅仅变得坚强并且包容,因为是母爱改变了这一切。“女人是弱者”,这话男人相信,女人默认。青少年时她们尽情地汲取着亲情、感情,毫不掩饰地展示自我的柔弱。
然而,再柔弱的女人,成为妈妈都会变得坚强,没有理由,是母亲的本能。如同书中道出:孩子信任依靠的目光,令女人隐藏怯懦,呈现坚强,用心中源源不断的爱,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我这个当女儿的要向伟大的母爱致敬,更在行动上尊重母亲,听妈妈的话。
读完这几篇文章,我几乎不敢下笔描绘。爱弥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酣畅淋漓,读来令人震撼。流畅的语言,缜密的思维,精辟的分析,将我拉入爱的世界,久久不能回神。任何关于爱的阐述,在他的面前都显得十分卑微,我只能告诉你们,细细去“品味”你身边的爱,你才会真正地明白爱的真谛。
作家毕淑敏是一本书,需要细细品味,这本书是澄清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她生活在平常人中间,给我们展示的是当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读她的书,掩卷深思,常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身之感。书中不仅仅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更写出了普通人的心理和生活的哲理,这就是她的散文独具魅力的原因了。
毕淑敏散文集读书笔记作文(2)
再一次翻开那本书,那本令人苦恼又不得不看的散文集,那碗难以品味出其滋味的心灵鸡汤——《毕淑敏散文》。
文字平凡却充满魔力,叙事虽小却引人深思。一句句朴素的语句,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却仍没悟透,或许是我的生命之路才刚刚起步,阅历太少。又或者是毕淑敏将文章写的太深奥,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总结一点,应当是毕淑敏的人生经历的丰富吧。
她有着一段令人回味的从医经历。自幼参加军队,成为了一名军医。之后转业回到北京成为了一名主治医生,同时也是国家一级作家,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二十年,在这段时间中,她开始了专业的写作生涯。并成为了一名心理咨询师。
作为一名作者中的白衣天使,见到了人世间的辛酸冷暖,生死离别,自然对生命与爱以及那些厄运,挫折有了自我的领悟,这些领悟被作者化为文字融在文章中。一篇《关于生命与命运的遐想》点明了人的出生就已经开始迎接死亡了,当然,这是在狭义上的。可是在死亡的背景下,世俗的影响已经很小很小了,死亡前夕,大奸大善,都有了一个宣泄。这篇文章,议论很多,讨论很广。能够把它归为对死亡的深度剖析,我至今无法完全理解。
再说另一篇文章——《童话中的苦难》这篇文章是对于苦难的理解,她将一些童话进行分类讨论,“灰姑娘”受到家庭虐待的痛苦,“卖火柴的小女海”饥寒交迫的痛苦,以此来告诉我们,苦难是无法避免的,命运是无情的,它不会偏袒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幼小,哪怕是年迈,所以我们要学会试着去应对苦难。只要你活着,什么都得受着,变得坚强起来。
乍一眼望去,或许你会认为毕淑敏的文章大多是不进取的,其实不然,这只可是是作者对生死的客观理解。几乎所有描述不进取事物的文章末尾都有一段类似于总结全文的话。这,或许才是这些事物中提取出来期望我们做到的吧。
毕淑敏的文章,都是进取的。你看它一遍,二遍,三遍,它就暖你心田一遍,二遍,三遍。
进取吧!向上吧!看开你紧闭的心窗。朝着人生的完美道路前进吧!
毕淑敏散文集读书笔记作文(3)
毕淑敏的散文比较有故事性,引人入胜,通俗易懂;张晓风的散文多情温婉,柔情似水;林清玄的散文短小精悍,蕴含哲理;就我而言,还是毕淑敏似乎更得我心。
在致不美丽的女孩子里,毕淑敏记录了个相貌平平的'女生因父母长相好看而自卑到通彻心肺:她抱怨自己没有继承父母的英俊相貌,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抱怨别人的以貌取人。毕淑敏适时地端出了碗心灵鸡汤,滋润了我们这些长相不够完美的女孩的心灵。
我也是这样个平凡的女生。曾几何时,我也因自己没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而自惭形秽,甚至想过像电影明星样在自己脸上动刀动斧。曾几何时,我也幻想过出生于明星之家,从小就是金童玉女,受人吹捧,受人关注。可我只能带着这张平凡的脸,懊丧的站在镜子前埋怨着上帝。
然而,脸庞终究不是自己选择的,不论我满意与否,都得义无反顾地佩戴着它,直至与身俱灭。这种毫无意义的挑剔只能给我徒增烦恼。我开始不再肤浅的注重自己的脸庞,为它的平凡而懊丧烦恼,而是努力地用内涵、品德、智慧、学识去勾勒那张无形的容颜。它不会因为时间的冲刷而黯然失色,不会因为任何人的摧残而香消玉殒。脸庞是父母创造的,而这无形的容颜却是我创造的——它才是我的荣耀、我的骄傲!
不美丽的容貌,也能活出美丽的人生!
毕淑敏散文集读书笔记作文(4)
我喜欢毕淑敏的文章,喜欢那种简便趣味的风格,我一向喜欢简便趣味的东西,她写的不但趣味,更是发人深思,觉得很有意义,把一些大道理都写得简单明了,适合我这种智商理解本事均不高的脑袋。喜欢她一针见血的睿智,比如这句现代女性买个提包都追求品质上乘,我们为何不追求自身的优良?
有不少篇是讨论女性的问题。看了评析想不通那些年轻的甘于做别人情人的女子,是因为懒惰,因为糊涂,因为虚荣贪图富贵,就那样不负职责地放弃自我的身体,自我的感情,自我的前途,我想她们应当不爱自我,为何不想想等年岁大了怎样办,等别人又有了新欢怎样办。把自我的生计前途幸福全托付在一个不靠谱的男人身上,真是一出杯具。女性应当是更感性更注重感情的动物,那么多女子甘于这么做我真的不太明白。也许我的思想比较老套,但我依然坚信生活该是和谐稳定的,有能够去爱的人,有爱自我的人,这样才是幸福的。
谈论死亡,毕淑敏不惧怕死亡,这是正常的,为什么我们要害怕呢?就像我们要进行新陈代谢,大自然新生代替死亡一样正常。我尤其赞同她的死亡该回归家庭的观点,如果明明白自我快去世了,却要不断在医院折腾,费钱费力所有人跟着受罪,何苦呢?我期望在生命的最终一段时期,吃好点,喝好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家人给予充分的关爱,在安详平静中死去。并且我也不期望家人太过伤悲,只要他们继续欢乐幸福地生活就是我幸福了。
谈到教育,毕淑敏也有很多独到的见解。要充分研究孩子的自尊心,不能孩子已经很痛苦还要唠叨不已以为这样效果好,会让孩子在无穷的心理折磨中丧失了尊严。忽然想起弟弟,因为和我的年龄离得近,以致我很小就没奶吃了,外婆心疼我,时不时数落弟弟来得不应当,弟弟无奈反抗,从此后仇视外婆,我一向很不理解,为什么他会对人很好的外婆那么有成见,为什么他的举动有时那么古怪让人悲痛,此刻最终明白了。我们的父母老人,由于繁忙忽视了对孩子心灵的保护,伤害了孩子也不明白。
她主张表扬也要慎用,凡是隶属天分的那一部分,与生俱来的特质,都大可不必过多地表扬或是批评。我们的批评教育或者赏识教育也该有个度。
谈到移民的子女,她的见闻让我震惊,看了那么多孩子们在国外快活自信的文章,再看这篇才让我觉得移民真的是有利有弊。我打心眼不期望人才都往外留,期望祖国的环境,教育,公务员,食品医疗制度……都能够人性化一点,完美一点。祖国再差再落后,也有好的方面,身处其中也许不知而已。父母都是认为自我是为孩子,可是孩子真的欢乐真的愿意吗?一切都被大人主宰,这些真的适合他们吗?孩子能适应外国的语言习俗,没有歧视,融入其中吗?
书本阅读给了我说不出的充实,说不出的感动,这是在网上阅读所达不到的,毕竟一切事物有利有弊,网上阅读也永远代替不了书本阅读。发自内心地感叹一句:毕淑敏写得真好!有空读好书享受阅读乐趣真好!
决定了,我的梦想职业是教师,心理评估师,中医结合起来,另外争当一个好的女儿,妻子,母亲,奶奶。
我读的是《毕淑敏散文精品赏析》这本书,摘出几段给大家看看,很值得推荐,虽然一字一句打得真辛苦。
女人难得智慧。她们多的是小聪明,乏的是大清醒。过多的脂粉模糊了她们的眼睛,狭隘的圈子拘谨了她们的想象。她们的嗅觉易在甜蜜的语言中迟钝,她们的脚步易在扑朔的路径中迷离。
任何存在,只要是和谐的就不为过,你干得好和我嫁得好没有对错。但有些女孩子怀着不劳而获的心理去傍个大款,一时似乎也是一种物质精神双丰收,成为笼中的金丝雀的结果又如何?据说深圳某些二奶楼盘几乎每周都有自杀身亡的年轻美貌女子,或因对方破产生活无以维系,或因对方移情别恋成为弃妇,或因被社会道德所不容而无颜过正大光明的日子……
那天跟姜汤聊他的《姜汤说女人》,说起这些现象,他道:其实这些为了物质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女子都很傻,她们误以为拥有了物质享受就是生存的终极目的,其实天长日久来看,睡在别墅里跟住居民楼没那么大区别,吃青菜稀饭跟天天吃鲍鱼海鲜没什么两样,出入高级轿车与坐地铁公交也没什么大不一样,而放弃了一个人活出自我的权利与机会,实在是得不偿失。此言与毕淑敏有相通之处。
告辞出来,满地是萧瑟的黄叶。我说,有多少人明白新移民的孩子心中的忧愁?
安妮说,移民的第一代,就是这样艰难地走过。他们是边缘人,他们自卑,他们难以融入主流社会,他们中的某些人,会把这一切迁怒于自我的故国。他们期望美国人忘记他们新移民的身份,他们要做的,就是变得比一个原生的美国人更像美国人,在他们之中,当一些人积聚了足够的财富之后,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后,他们才会在更高的尺度上,看待故国的文化,以做一个中国人的后裔为荣。在现今的美国,这样的华裔是很少的。所以,我说,在那所贵族学校里的那位女生,是一个例外。
毕淑敏散文集读书笔记作文(5)
刚从同学手中得到这本精美的《毕淑敏散文集》时,我看见了“毕淑敏”三个大字印在了书封面的右侧,中间还有两根带着“太阳”的藤条丛书封面的“缝”里钻出来,颇有“两根藤条出墙来”的意思。“真趣味!”说着,我便“推”开了这座“庭院”的“大门”。
《我在寻找那片野花》这篇文章调起了我的兴趣,索性一口气往后看了下去。
“我明白它们哪天张开叶子,哪天抽出花茎,在哪天早晨突然就开了……”
读完毕淑敏的“野花”,我感触颇深。农村来的荞一向被同学歧视,给她的童年蒙上了一层阴影。经历百般挫折之后荞长大成人,种种苦难却还干扰着她。因为家里支撑不起她上学的费用,于是她抛弃了学业成为了一名印刷厂的女工来承担家庭的职责。她的一生就是如此坎坷、充满创伤,可是也不忘回眸去欣赏那片野花。在她的心中,还储备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足以抵挡征程的霜雪与苦难。
我们的心中是否也在寻找这样一片野花呢?
当失败的绊脚石阻碍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能够从朋友的眼当中索取一丝安慰;从教师话语中得到一丝鼓励;从父母行动中寻到一则启示……也许,那就是我们在空闲时间中一向寻找的野花,向着成功开放的野花;当我们在迷惘中徘徊,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我们能够放下心中的那块重石,去公园感受鸟语花香,去书海体验万古风情,去琴房品味点点音韵,那种乐观与舒畅不正是我们所寻找的野花吗?
今年暑假,奶奶叫我弹钢琴。在练习下,技术越来越好。优美的音乐充斥了整个屋子。我把奶奶喊来,听听我新练的曲子,期望得到一个肯定的赞赏。“还行!”一曲终了,奶奶竟是这样答复的。如果在平时,奶奶定会拍手叫好:“好!好!彦彦最棒了!如果换做是我,一星期还学不会呢!”。我一时被气得头昏脑胀,鼻子一酸,只差没流下两粒“麻油”。事后,我才明白:奶奶是想告诉我:钢琴并不局限于这一首曲子,应当不断摸索新的曲子,攀上新的高峰。
是呀!我们应当储备着充足的力量和充沛的爱,以抵挡“庭院”外的霜雪与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