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观后感七百五十字1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8月4日,**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三十年来,下党乡的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前赴后继,一以贯之,以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将昔日“九岭爬九年”的穷乡僻壤建设成为今天“天堑变通途”的美好家园,走出了一条极具样本意义的“摆脱贫困”之路。
纸短情长,**的回信情真意切、饱含深情、语重心长,充满了对下党乡乡亲们、对八闽儿女的深厚感情和深切关怀,也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精准发力,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埋头苦干,力争把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走稳走实,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精准。政策能否精准得到落实,关键在于制定政策者是否真真正正了解基层贫困现状,是否摸清贫困户的需求和制约脱贫的因素是什么。**在宁德“三进下党”的故事已家喻户晓,而其中的精髓更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重点。作为基层干部,我们是政策的宣传员,唯有熟读政策,才能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切实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目前,仍有个别干部,因自身不熟悉扶贫政策,对政策解读理解不不透,不清楚贫困户现状,导致在指导贫困户脱贫过程中无从下手,胡乱施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贫攻坚进度,也给贫困户带来损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走稳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就要求基层干部要心存滴水穿石的坚持之心,不断开阔进取,集思广益,牢牢把握脱贫攻坚的正确方向,深入分析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实际情况,在“精准”上下更大功夫,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进行帮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尽最大能力让扶贫政策真正发挥作用。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务实。虽然目前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斐然,但必须引起注意的是,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填表上,根本没有精力去搞脱贫攻坚的实际工作,没有工夫去帮助贫困人口。这样看起来好看,督查时资料很全,但实际上扶贫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效果,也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度。“扶真贫,真扶贫”,在冲刺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的征程上,只有毫不松懈才能笑到最后。面对形式主义问题这最后一块短板,要有立抓立改的精气神,也要有“滴水穿石”的坚定决心,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工作就是要实打实干,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如实做好相关扶贫数据统计,将扶贫工作公开透明,保证扶贫工作经受的住群众及网络媒体的监督考验,严防脱贫攻坚工作走过场、打折扣,更要坚持深入田间地头走访调查,摸清致贫所在,了解群众需求,不断提升扶贫工作业务技能水平,帮助贫困户开扩发展渠道,发展特色产业,切实提高贫困户受益,真真正正扶贫。
走稳走实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要扶志。目前,一些地区的少数困难群众在思想上与国家扶贫的预期目的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甚至一些人还以当选“贫困户”为荣,自得其乐,不思进取。实际上,精神贫困比物质贫困更可怕,一个人的物质贫困可能只是一时,但精神贫困可能伴随一生。“扶贫先扶志”,小康不是别人送的,是靠自己创造的。最后这一关键的一公里,要转变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改变部分贫困群众认为国家支持、干部帮扶是“理所应当”的观念,改变“吃喝拉撒靠政府”的不良风气,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只有当贫困群众靠自身振作起来,学技术、学经营、勤劳作、善持家,政府帮一把,自己蹬一脚,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走完。
山海情观后感七百五十字2
从上山下乡带领梁家河父老乡亲开启反贫困生动实践,到福建、浙江等地方任职不断丰富扶贫开发重要论述,再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深情承诺;从湘西十八洞村提出“精准扶贫”,到大凉山火煻边与彝族群众促膝长谈脱贫攻坚,再到深入重庆华溪村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情况;*始终将脱贫攻坚系于心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夙夜在公的勤勉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情系扶贫,一枝一叶总关情。1969年,年仅15岁的*到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插队落户,在这里一干就是7年,他带领群众打淤泥坝、修梯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小卖部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开启了反贫困的生动实践。7年的农村生活、7年的甘苦与共,不仅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也使他从小就对农村、农民和脚下的热土有了更切身的了解和感悟,对中国“三农”和贫困问题有了深刻理解,对改变国家、人民、民族的命运增添了毅然决然的抱负和担当。2019年3月22日,*主席在回答意大利众议长菲科关于“您当选中国*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的提问时说道:“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低保补助有多少?”“土地流转一年收入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这一连串关切的问询发生在重庆石柱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贫困户谭登周家中。言之谆谆,情之切切,这片赤子之心始终如一,情牵着百姓民生的一枝一叶,闪耀着“民为根、民为本、民为天”的思想光辉。
久久为功,精准发力,一件接着一件干。“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一路走来,*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仅用情,更是用力,一步接着一步规划、一件接着一件干。2012年底,**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提出了“两个重中之重”,并不断下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农业部调整为农业农村部,出台《*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供了统筹保障和顶层设计。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此后不断丰富形成“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的方略。2014年确立了我国第一个“扶贫日”,2015年颁布《*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7年,**提出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重要论述,2018年又提出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以及坚持群众主体,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等重要论述并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一年接着一年干,人民群众的期盼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作风,滴水穿石、精准发力,改变了贫困地区的面貌,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凝心聚力,同奔小康,一个都不能掉队。**4月15日至17日在重庆考察,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 战越勇。时值全市上下以**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以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为抓手,尽锐出战、迎难而上,全力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关键时刻,**赴重庆考察调研,深入集“老、少、边、穷”于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问民生、察民情,给我们的人民群众增添了脱贫信心,给我们的扶贫队伍振奋了攻坚精神,给我们的脱贫攻坚指明了决胜方向。“扶贫道路千万条,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东西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东部经济发达县结对帮扶西部贫困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和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行动……举国上下勠力同心,五湖四海守望相助,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就是让党领导的一切力量全面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共同助力实现全面小康,确保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会掉队,一个都不会少。
山海情观后感七百五十字3
他不爱多言,但事事都能看到他。脱贫攻坚有他,解决矛盾有他,发展产业有他,疫情防控有他。朴实是他,高尚也是他。他是四川省广元市钟岭村第一书记李书记,在我跟他对话中,我深受启迪。
“李书记,你现在既是第一书记又要代村书记的工作,压力大吗?”
“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畏惧压力,压力即是动力。”李书记说道。
钟岭村是一个贫困村,村干部结构偏老龄化,群众思想保守,产业发展滞后。2018年下半年,因村支部书记身体状况欠佳,请假在外看病。多方考量之下,暂由李书记全面主持钟岭村工作。帮扶工作和脱贫攻坚的重担全都压在了肩上。在他的努力下,两处居民点建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2018年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圆满完成,初步建成了520亩笋用竹产业园和200亩藤椒特色园,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出“竹下鸡”“藤椒鸡”循环种养殖、长短结合的优质集体产业;1200平米养牛场建成后,寻找业主进场养牛,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来壮大集体经济收入;鼓励老百姓发展户办小庭院,原本周边荒废的土地,也种起了蔬菜,围起了鸡圈。2018年10月,村委会院坝里开起了热闹的分红大会。钟岭村于2018年整村脱贫。
“李书记,这次有政策,像你这种情况可以申请回去啊!”
“脱贫任务还没完成,我的身体情况我清楚,放心吧。”
李书记因身体原因,每次吃主食前都需要打针才能进食。在驻村期间,也时常因为工作忙,导致饭没吃到点上,生病住院过几次。本想着借着这次可以申请回去的政策,劝说他。刚开口就被阻止了,没有人能拗得过他执拗的性格。我们都知道他放不下在这里的贫困户,放不下身上的脱贫担子。舍小家顾大家,周末休息日也总能看到他在村里忙里忙外。他认为,只要我们先干起来,群众才能跟上。
“李书记,这次捐款,大家差不多都是捐的100——200元表示心意,你跟大家差不多就可以了。”
“不了,他们在前线冒着生命的危险,我们至少是安全的,能够帮点忙是应该的。”
大年初二,李书记即刻到村履职。在疫情防控初期,一方面口罩难买,另一方面群众不重视,不戴口罩攒堆堆烤火、聊天现象常见,甚至还有不听招呼走亲访友的。对此,李书记带着村干部、工作队员分别挨家挨户打招呼。同时李书记又是北庙乡所有村中第一个组织捐款的,李书记自身既要供养女儿上大学,还住着公租房,捐了1000元。截止3月10日,李书记组织钟岭村共捐款7120元,支持疫情前线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中国,有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身在一线,爬山路、迎风雪、战贫困。李书记是百万人中的一个,在扶贫路上我看到了他“最美的模样”,老百姓信他、敬他、爱他!
山海情观后感七百五十字4
定让沙滩“干”变“金”
两会闭幕后的首次国内调研,**选择了宁夏。对于宁夏,有一件事让*牵挂了20多年,那就是他在福建工作时直接推动的一项福建与宁夏对口扶贫工作——“闽宁协作”。当时,在调研西吉移民搬迁的吊庄玉泉营时,还在福建任职的*提出了建设闽宁村的设想。村子选址和名字当时都是由*定的,“闽宁”,福建与宁夏的简称合并。当时他坚定地说:“闽宁村现在是个干沙滩,将来会是一个金沙滩。”当年只有8000人的贫困移民村已成了拥有6万多人的“江南小镇”,“闽宁村”也升级成了“闽宁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在扶贫事业上,**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提供了科学的指引。我们要深入学*深厚的为民情怀和实践。在为民的道路上,通过立志、立行、立业,奋力把一个个“干沙滩”变成“金沙滩”。
见民疾苦,要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从何来?志要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典故之一,也反映出了**对民生深深的关切,为民而立志。志在人民面临的困难之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常问:身边群众的所困是否已入目?眼中要有“光”,能随时发现问题。志在人民发展的需求之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常思:身边群众的所需是否已入脑?思中要有“法”,有助民需之良策。志在人民未来的意愿之中。作为党员干部,要常省:身边群众的所盼是否已入心?心中要有“梦”,为民而追梦。一句话,就是为民解困、助需、达愿,是否真正做到了专心而致“志”。
解民之忧,要立行。何以解民忧?在细微处、在关键处见真章。其中,时间和效率就是重要的衡量。对群众找上门的事,解决时要有时间观念,莫让群众干等着,等得不耐烦,甚至是等得失去信心。倘若如此,那真正失去的就是民心。要有为民办事如热锅上的蚂蚁那样的“急”,不解决好就如坐针毡这样的“行”。对群众找上门的事,还要考虑到:要减少群众办事的成本。要能在不扰民的前提下,让群众少跑腿,让群众少出力,在不劳民的默默无闻中,在自己一点一滴的春风化雨中,解民之忧。更要主动察民之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发动一切能发动的力量而主动为之。时时能跑到发展的前头,事事能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在发展中解民忧,在无形中去民愁。
为民奋斗,要立业。为人民奋斗是永恒的,永远在路上。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事业中去。要以此来立业。“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就是对人民最深情的告白,就是融入为民事业最生动的体现。要为人民群众不断立好业。牢记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决打好打赢各项攻坚战,以胜利为人民的事业“背书”。风气正,则事业顺。也要为群众树好民风。俗话说,正己才能正人。要为民树好风气,关键是自身的作风建设要硬要实。要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时刻在肩,守牢初心。要知敬畏、存戒惧、时刻警钟长鸣,筑牢底线。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奋斗之路漫漫,为民奋斗最幸福。我们要“徜徉”在这漫漫的幸福之中,接续奋斗,不断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山海情观后感七百五十字5
滴水穿石 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
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关键期,各地扶贫工作攻坚之际,**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下党致富的甜头增涨了我们脱贫劲头,更为各地打通扶贫“蜀道”“最后一米”指明了奋进奔头。
脱贫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回信中强调,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下党天堑变通途、旧貌换新颜,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幸福感、获得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滴水穿石,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有成果,这是自然于我们的启示。经过长期努力,脱贫攻坚战已到了“挖穷根”“拔坚钉”的紧要关头,容不得歇脚松气,决不能半途而废。书写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既要保有重整旗鼓再出发的激情,更要坚持发扬绳锯木断的胆识、铁杵成针的韧劲、金石可镂的信心,才能翻越扶贫“蜀道”,击碎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石”。
“狭路相逢勇者胜”,涵养敢扶贫的“攻坚水”。滴水穿石,表面上有以卵击石的不可能之感,实则蕴含破土而出的必然深意。“脱贫梦”“致富梦”就像种子发芽,只有破土而出,才有机会茁壮成长,突破第一步最重要。万事开头难,强调的正是要有勇气迈出第一步。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的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十分不便,素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再苦再难,下党人从未放弃,始终昂扬敢想敢干、先做先行的斗志风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30年努力,下党以强大的人和战胜了天时地利的不便,打造了振兴通途和新貌。脱贫攻坚,不能因为顽石就忽视了滴水之力,脱贫攻坚就要敢于“硬碰硬”。我们要比问题更坚、比硬骨更硬,咬紧“敢”的牙关,捏紧“干”的拳头,做到尽锐出战、迎难而上。
“一枝一叶总关情”,永葆真扶贫的“民心向”。滴水穿石,水滴落的方向永远向下,只有方向唯一,才能形成最大合力将石头穿破。脱贫攻坚不是某一个人负重前行,而是干部群众并肩同行,共同奋斗开创美好。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带领人民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真正打破“贫困石”。**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第一次是1989年7月19日,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冒着酷暑到下党乡访贫问苦,帮助解决发展难题。**不惧艰辛“三进下党”,正是一颗为民初心激励他披荆斩棘。不走百姓走过的路、不去群众生活的家,如何真正找准脱贫攻坚痛点难点,怎能真正实现人民富裕。脱贫攻坚,要坚持人民至上,加大下基层和真调研力度,创新人民参与脱贫方式方法,凝聚强大的脱贫合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修炼真脱贫的“穿石功”。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持之以恒的执着韧劲是成功的根本。一方面,脱贫摘帽不是“雨后春笋”,企图一场“扶贫雨”就能脱贫的急功近利思想要不得,虚假脱贫、“算出来的脱贫”更要坚决抵制。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没有“完成时”,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防止返贫、新贫出现,“脱贫不脱政策”“摘帽不摘监管”的功夫要继续做下去,严防“享乐官”“甩手干部”。**在回信中指出,“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既是对下党党员干部群众提出的新希望,也是对全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的新要求。脱贫攻坚,久久为功。各地要坚持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大力整治脱贫攻坚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淬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内功。
滴滴“攻坚水”,穿破“贫困石”。6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明年就要收官,在这个决胜的关键阶段,我们要以下党为榜样,激发弱鸟先飞敢干、滴水穿石苦干、愚公移山实干之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