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小说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五篇

刘莉莉

  三体小说读后感1000字

  如果说《哈利波特》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魔幻作品,那么《三体》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幻作品。它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作为翅膀,带领着名为现实的东西向未来飞翔。不仅如此,作者丰富的知识面令人叹为观止,历史、人文、社会、文化、心理,乃至最后一部中那穿越时空的毁灭与爱情,与科学的想象交相辉映,谱写出了这一曲壮丽的诗篇。我曾看过《阿凡提》、《黑客帝国》、《星球大战》、《盗梦空间》,还有漫威系列的各种科幻系的电影,而唯独三体我可以给予史诗般的评价,一部将想象力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珍宝。

  它的荣誉无需我赘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给予神书一般评价的三体世界。总体来说,小说的主线矛盾是人类与高等外星文明三体文明的斗争。第一部从人类面临的科学问题出发,从一个个偶然切入,将这份矛盾一步一步带到了现实——人类与上帝的棋子进行博弈。第二部则是人类直面上帝,在名为绝望的倒计时面前无力的挣扎,然而真正打败上帝迫使上帝妥协的,不是神性,而是人性。第三部可以说是类似于外传系列补充,将矛盾再一次上升到更高水平,在黑暗的森林里,上帝也是脆弱的猎物,作者用近乎童话般的写法,将时间之外的往事一一道来。宇宙充满着未知,而人类的探索仅仅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人类对星星的幻想,一直贯穿于科学的历史。从日心说到万有引力,从微波背景辐射到大爆炸理论,人类一直以来总是用已经发生的现实来解读和验证规律,然而正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打破了经典力学的牢狱,将人类的认知带向了未来一般,如果某一天发现,所谓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只是幻影一般的存在,那所谓的科学又会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体会。

  三体I三体

  作者以人类的科学边界作为切入点,真真正正的谈论着科学上帝——三体文明,上帝文明,又何尝不是人类对科学追求的极致?三体第一部以科学家的视角,展示了人类与上帝的战役,其间穿插着无数历史的背景。让人感叹其真实的想象力的同时,又折服于其宏伟的表现力,不管是wg背景下的红岸计划,亦或是国际组织与三体组织的对立与斗争,都写的详实有趣。这不仅是一部科幻小说,也是一部历史剧,一部悬疑与战争剧。

  三体II黑暗森林

  如果说第一部讲述的是人类与上帝的棋子进行势均力敌的斗争,那么黑暗森林则将这种战斗上升到了宇宙层面,在全知全能的神面前,人类近乎绝望的挣扎——面壁计划犹如婴儿用无知对抗全知全能的主,一切想象力的极限都被上帝并锁死,唯独罗缉以爱之名,继承了3位失败者的思想,用名为战术的武器,迫使上帝妥协,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咒语,一个上帝无法理解的问题,配合着无数的奇迹,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三体III死神永生

  第三部如果读完,可能这辈子都不需要再读科幻小说了。作者通过新的执剑人程心与旅者云天明穿越时间的爱,用童话一般的笔触将科学的浪漫展现到了极致,人类一次次面对上帝与原罪的审判,一次次绝望而无用的反抗,最后却以爱为帆,如探险一般寻找到了自我的应许之地,故事的结局,童话中的王子与公主成为了真正的上帝,正如作品所说的,在时间的彼岸,只有死神方可永生。

  总之,喜欢科幻作品的人,这绝对是不允许被错过的好作品,正如我读完的感慨无数,然而评价却只有五个字:神书不为过。

  三体小说读后感1000字

  三天假期,把《三体》读完了,括弧,电子版。读完后觉得得写点什么,就起了个小学命题作文式的标题。之前早就听说,一直没提起兴趣来读,因为中学那会儿看了一阵子的《科幻世界》,到现在没有什么作品能让我印象深刻,慢慢的对科幻作品的兴趣也就淡了。这次算是趁着刘慈欣的雨果奖的热乎劲,凑个热闹。

  谈下总体感受,这部作品构思上尺度很大,不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空间上从地球到银河系外太空,时间上从文#$#%革到宇宙湮灭,如果算上文中三体游戏里面的虚拟场景,得要从中国先秦时期算起了。构思上的宏大,使小说读起来挺瘾的。故事的主题,总体来说,是宇宙间各文明相处的问题,借用文中的理论就是“宇宙社会学”。与之前读过科幻作品相比,这在构思上层次显得更高一些。尽管里面也有相当的篇幅在描写地球文明与外星三体文明的战争。

  《三体》全套有三部,个人认为最精彩、最核心的是《三体Ⅱ 黑暗森林》。《本体Ⅰ》更像相声里的垫话儿,到了第二部才入了正活。第二部中,完整地阐述了“宇宙社会学”,其基于两个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断地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并在两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基础上,建立起这样一套“宇宙社会学”体系。好像太枯燥了,文中主人公罗辑有个比喻——宇宙好比一座黑暗的森林,宇宙的各文明,比如地球文明、三体文明等,就是森林中的猎人,他们带着猎qiang,小心翼翼地前行着,他们尽最大的可能不暴露自己,一旦发现别的生命,就举qiang消灭,而自己暴露了也会受到其他人的威胁。这就是“宇宙社会学”的重要法则——黑暗森林法则。尽管这个“社会学”的公理存在漏洞,但这应该就是科幻中的“幻”,而“科”就是基于“公理”的“严谨”的逻辑推理。这种硬科幻吸引我这个理科生的地方就在于此,说得在“理”,不魔幻,不玄幻。当然,这也失去不少文科背景的读者。

  小说情节的推进是各种的插叙和倒叙,以及第一部中大量三体游戏场景描述和第三部中以文中人物讲故事的形式插入三个寓言童话,有一种电影镜头转换的感觉。这种写作技巧的运用,从第一部到第三部,作者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我觉得另一个亮点是对人性的揭露。印象最深的是第三部中,外星三体文明占领了地球,要求地球人都搬到澳大利亚去,同时招募地球人维护治安,条件是可以不必搬到澳洲。这时在量的地球人应征,大批去面试被刷的人,无情地嘲笑着那些“地球奸”(这是我造的词);而同时在澳洲大地上,挤在一起的来自不同地方地球人暴发各种冲突。这些都是人性弱点和黑暗面的无情放大。

  如果非要挑刺儿,我想可能是故事的架构过大,很细的地方不容易处理好。而且三部书中,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着墨过少,感觉这不太科学,似乎不太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当然,这可能跟刘慈欣理工科背景而且读者群也是一帮理科生有关,这一部分就没有过多地去展开。再一个,也是不少人诟病的是作者的文笔不够情细。从文学性上讲可能是差一些,但要求一部硬科幻文笔优美有些免为其难了。总体来讲,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作品。

  三体小说读后感1000字

  读完《三体》三部曲已有一个月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三体》而生的那些思绪愈加挥之不去。我渐渐发现,我的人生观、我的生活、我的追求正在被这本书改变,并且我预感这些改变将会越来越深刻。

  《三体》最为震撼人心的地方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与许多人心目中所想象的完全不同的宇宙。更残酷的是,这本书中的宇宙真相是在前沿物理学定律的基础上,用严格的推理一步一步推导出来的。非常巧合,去年霍金也曾向全世界警告,应该尽量避免与外星人接触,否则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于是,即使难以接受,我也不得不承认,《三体》中的黑暗森林确实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宇宙。相比之下,《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变形金刚》这类通俗科幻故事中所描述的宇宙简直就是天真的童话。

  我无意品评《三体》的故事或者艺术水准。毕竟,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三体》跟金庸这样的文学大师的作品相比是有差距的。但是,在现实的层面上,《三体》给我们留下的烙印可能更加难以磨灭,特别是对了解一些相对论知识的理工科读者。

  “你们是虫子。”

  “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我需要一块二向箔,清理用。”

  我们应该庆幸,上面这些悲凉的台词出自一部小说,暂时还没有变成血淋淋的现实。我们应该庆幸,没有智子来锁死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依然可以努力让科技的飞跃发展持续下去。既然宇宙中没有童话,要想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尽可能长久地生存,我们只能快马加鞭试图有朝一日奋斗成为黑暗森林中的“神级文明”;即使做不到这一点,退而求其次,我们也要有能力把人类的种子撒向宇宙的各个角落,这是唯一让我们的千代、万代子孙不被这个宇宙除名的办法。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而言,我们的求生之路还很漫长。

  曾经,我只打算做一个数学界的混混儿,随便找个三流高校混日子;曾经,我没来由地厌恶物理,厌恶实验。突然,《三体》让我发现,我们所搞的基础数学还是有那么一点意义的;除此之外,《三体》居然让我在博士阶段对冷漠已久的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虽然受自己智力所限,我可能连故事中丁仪、曹彬的万分之一都达不到;但即使只能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做那铺路石下边的一粒尘土,数十年后老去之时,我也可以欣慰地说,我作为一个地球公民尽了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三体小说读后感1000字

  花了总共大概半天的时间,把三体(一)读完了。最大的感觉是这毕竟是一本科幻小说,没有太大的惊喜。然而在一些细节上,正如同作者在后记中所说的那样,达到了技术细节化的层面,这些还是十分优秀的。毕竟作者是一名工程师。

  先来说失望的部分。人物的情感描写以及塑造很一般,教授汪淼没有任何特色。很多故事比如主要人物叶文洁也是现实的归现实,科幻的归科幻,没有衔接的很到位。

  故事情节的设置有悬念,使得读者一开始能够很容易被吸引。但是解开这些悬念时又太过于直截了当,所以阅读体验感也比较一般。比如刚开始时人们对于存在的主、宇宙为你闪烁这样宏大的悬念到最后其实仅仅成了技术的解释。使得前半部分看起来像是哲学论述,而后半部分像是科幻动画片。

  说这些并不是针对作者的批评,而是我自己对一部好作品的期待。可能我喜欢的便是作者不愿意去使用的“形而上”风格的作品。阅读感受很重要,一部作品需要有惊喜和值得深思的东西才能让我喜欢。可能觉得文学性不够强吧。

  接下来来说说几个技术细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人列计算机。这种想象力的确值得称赞。整个三体游戏我认为反而要比这个原来的故事本身更为出色。

  一方面是里头的系统,或者说宇宙的设置是十分全新的。三个恒星的设置、乱纪元恒纪元的交替、脱水的人这些概念具有科学上的认同感,也十分的新颖。钟摆纪念碑、半月撕裂等等这种意象和场景,也给这个世界增添了许多艺术特色。

  计算机运行的场面更具有无限的艺术感,这些技术都拟人化了。里头还体现了作者对信号与处理、微机技术非常扎实的掌握,以及在多维空间概念上他自己的理解。由于我之前读过一些多维概念的文章,因此这一点上我并不觉得十分的新颖。利用多维展开和收缩技术的智子有点大材小用。

  有一点其实很有意思,便是叶文洁、汪淼找的天文台检测员以及三体星上那位监听者的很相似的故事。他们都是在茫茫宇宙中,获得了类似大爆炸一样的发现。

  以至于令人觉得三体星其实和地球是属于同等地位。而三体星首领的做事风格非常普通,其实三体星的技术早已超过人类一大截,着实可以不用伪装成上帝。而如果提到了监听者之间的那种对称性,就不太适合用上帝和子民的那种关系再来论述两个行星。

  对于叶文洁等人的宗教情感,这里头也述及的很少。这一点上如果能够深入一点,配合那位老法师,我相信会使得这部作品的格局会更大一点。作者很明显是很看重佛教的。

  最后,我不由得又想起以前看过的《天意》,是一部集穿越、科幻和历史的作品,描述韩信的一生。这部作品令人非常喜爱的,是它对历史人物赋予了灵魂,对一些历史事实娴熟的使用。其对人物情感的把握,对主角韩信的塑造,放之于本来就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使得作品非常的饱满和丰富。

  相比之下,三体(一)具有的更多是技术性,在宏伟上,可能得学习一下《异形》前传一。但是在三体游戏中作者表现出来的水平,相信我所提及的,更多是这部作品其本身的风格,而并不是不足。

  三体小说读后感1000字

  《三体Ⅰ》实际上讲述了三个故事,三个绝望的故事。

  叶文洁的故事表示着对人类社会的绝望,汪淼则代表着对未来的绝望,而三体文明代表的是对整个生命形态的绝望。在那里,生存的目的只为了生存,没有欢乐、没有悲伤、没有幸福也没有痛苦,剩下的只有无垠的冷漠和机械零件般的生活。这样冰冷的世界给人的绝望感是恐怖至极的,因为真正的恐怖并不是一个面目奇丑的怪物突然出现在你眼前,真正的恐怖是你的思想被领入一个完全黑暗陌生,没有出路的死亡绝域。

  这个死域就是三体世界。三体世界真的就像那一抹白云后的无限蓝天,只要细心琢磨,其蕴含的质量将远超出你的想象。

  恢弘壮丽的200多轮文明的毁灭与重生,远远超越了人们对科幻、外星人的传统定义。大多数描写外星人的作品往往都落入了神、人、兽这三个刻板的俗套。在那些作品中,外星人要么是飞天遁地,无所不能的神明:或者是有着和人类一样复杂情感和价值观的同类:再不然就成了纯粹邪恶而存在,等待超级英雄消灭自己的怪兽。

  这些俗套在《三体》中被全盘打破,如果要去形容三体世界,最准确合适的就是“外星文明”,它有着全然不同于人类世界的生存环境和价值取向,200多轮如史诗般璀璨闪耀地文明历程完全自成一个世界。

  其中诸如干仓,人体计算机,质子电脑等奇幻瑰丽的想象,更让人叹服“造物主”天马行空而又丝丝入扣的卓越想象力。另外,三体世界更值得我们这些永远沐浴在“恒纪元”温暖阳光中地球人深思,我们是多么幸运,在百亿年的时光中孕育出如此生机勃勃的世界。这是宇宙的恩赐,我们不应挥霍。现在让我们从遥远的四光年外抽回身来,看一看身边的人们。

  叶文洁,一个纯粹悲剧式的人物,她青年丧父,中年丧夫,老年丧女,尝尽世间苦涩。在那个扭曲癫狂的时代更加把她的性格逼向极端,为最后的“终极背叛”埋下伏笔。可她身上的苦难是那么夺人同情,以至于她谋杀亲夫,出卖整个人类我也不愿在心理上谴责她。

  还好,“造物主”可能也深为她的遭遇所感动,为她创造出一个远离人世的齐家屯,在那里,她那剧烈颤抖地身心将得到暂时的安宁,这也算是她这张生命之画上为数不多的一抹温色。说到汪淼,我觉得他只是将所有珍珠串起的一条线,本身并没有什么传奇。反倒是--史强这个角色让人印象深刻。

  在《三体Ⅰ》这样一部有着很深科学底蕴的小说中,书中的人物大多是物理、数学界的天才精英。然而最后以最高智者身份出现,给人以无限希望的却是这样一个行为粗鲁,眼利心狠的--,这不得不说是“造物主”有意为之。在面对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时,所有的科技装备都不值一提。真正决定死生存亡的是每个人内心焕发地精神与勇气的力量。

  我们的星球上无数的民族上演过无数绝地逢生的翻盘好戏,所以我相信即使有外星侵略者出现,人类文明也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也是我最不认同“造物主”的地方,如果真的已毁灭包括自己子孙在内的全部人类为代价,真的会有“降临派”那样的地球叛军出现吗?

  即使在高知阶层人类自私的本性就会荡然无存吗?这个答案可能只有等到人类真正能与外星文明交流时才能得到了。

  再次仰望浩渺的星空,谁又敢说在遥远的四光年之外,没有一个被灾难磨练地冰冷而坚韧的民族正在默默注视着我们呢?

  读完《三体Ⅰ》,并不感觉是读完了一部小说,而更像是亲历了一段历史。当脱下“V装具”之后,静静沉思,真是回味无穷。如果每个作者都能以阐述历史态度去撰写小说,那么文学该是多么幸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