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感五篇

孙小飞

  汪曾祺的《聊斋新义》对古老的《聊斋》“小改而大动”,去芜存精,从哲学的高度、审美的视角,对故事、人物“注入现代意识”,也注入更多生命性灵,更多人性的幽微曲折,更多道法自然的生命本真。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聊斋新义》的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

  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感【篇1】

  汪曾祺的小说深受几代读者的喜爱。作为对蒲松龄《聊斋》的改编“实验”,《聊斋新义》是比较特别的一部,1988年在《人民文学》发表以来,被众多读者争相传阅。近期,由著名编剧史航策划并作序的《聊斋新义》单行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此来纪念汪先生的百岁诞辰。

  “我想做一点实验,改写<聊斋>故事,使它具有现代意识”。1988年,汪曾祺在给《人民文学》的创作谈中这样写到。《聊斋新义》是汪曾祺对蒲松龄《聊斋志异》部分篇章的改写,共13篇。

  汪曾祺之子汪朗先生认为,父亲独有的清新质朴的语言魅力,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改写《聊斋》再合适不过。“新书对原著‘小改而大动’,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变得清晰明了,从现代人的哲学观念、审美视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细致微小的情节也能引人深思。”

  作为《聊斋新义》的特邀策划人,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坦承自己是《聊斋》的“铁杆粉丝”。他特意为这本书作序《我就是想说说我的惊奇》,在对比不同版本的《聊斋》时,史航说,汪曾祺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颠覆、重构、提升了聊斋原著故事,让这本古代小说充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异魅力,散发出更多时代新义。

  著名学者、传记随笔作家止庵觉得,《聊斋》在汪曾祺的改写下,成就了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人与妖的阴阳世界不再变得冲突、对立,故事的总体脉络没有多大变化,却更注重生活化和哲理性,从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

  说起这本首次出版的《聊斋新义》单行本,汪郎先生赞叹道:“这是我们老头儿作品里面‘添料’最多的,也是老头儿出版的各种文集当中制作最精美的书之一。”的确,该书收录了汪曾祺改写的13个聊斋故事+著名美术家于受万的13幅插画+蒲松龄13篇原文+汪曾祺《聊斋新义》仅存手稿+蒲松龄《聊斋志异》高清手稿,可谓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包含多种审美体验的精心之作。

  《聊斋新义》除了普通版本外,还将推出限量版本,全球限量600册,限量版图书扉页有全球唯一编号,拟请史航、汪朗两位老师亲笔签名,并钤汪曾祺印,漆口版为三面书口漆玫红色,为爱书者提供一个更值得收藏的版本。

  《聊斋新义》作为汪曾祺先生第一个面世的单行本,为聊斋经典注入了时代的活力。“不埋没一本好书,不错过一个爱书人,”以此纪念永远的汪曾祺先生。

  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感【篇2】

  “故事新编”的方式,并不少见。鲁迅写过一本名字就叫《故事新编》的历史小说集;林语堂也用英语改写过《虬髯客传》《莺莺传》《南柯太守传》等中国古代小说,最后文言文转英文又转白话文,汇集成一本《中国传奇》。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汪曾祺改写了《聊斋》里的13篇文章,写成里自己的《聊斋新义》。他说,自己想做一点实验,改写聊斋故事,使它具有现代意识。而石能择主,人即是花,这种思想本来就是相当现代的,蒲松龄在那个时代就有这样的思想,令人惊讶。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汪曾祺选了另外一条路——把旧的创造出来了。汪曾祺动笔,不是大刀阔斧地改,但给故事埋下了突出一条岔路般的未尽之意。

  而且,汪曾祺的改写保留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削弱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使其不再只是简单的奇闻异事的记录。新书对原著“小改而大动”,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变得清晰明了,从现代人的哲学观念、审美视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细致微小的情节也能引人深思。汪曾祺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颠覆、重构、提升了聊斋原著故事,让这本古代小说充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异魅力,散发出更多时代新义。

  比如在《聊斋》原书中,《瑞云》结尾,在贺生的“帮助”下,瑞云的脸又恢复了光洁。这个故事原本的主题是赞扬贺生的“不以媸妍易念”,这是道德意识,不是审美意识。歌德说过,爱一个人如果不爱她的缺点,不是真正的爱。在汪曾祺的改写中,当瑞云的脸晶莹洁白,一如当年,贺生却不像瑞云一样欢喜,反而若有所思。这样一改,就是一个现代意味的爱情故事了。

  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感【篇3】

  从六朝到明清时期,民间流传有很多魔幻故事,蒲松龄的《聊斋》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著名学者、传记随笔作家止庵觉得,《聊斋》在汪曾祺的改写下,成就了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人与妖的阴阳世界不再变得冲突、对立,故事的总体脉络没有多大变化,却更注重生活化和哲理性,从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

  说起这本首次出版的《聊斋新义》单行本,汪郎先生赞叹道:“这是我们老头儿作品里面‘添料’最多的,也是老头儿出版的各种文集当中制作最精美的书之一。”的确,该书收录了汪曾祺改写的13个聊斋故事+著名美术家于受万的13幅插画+蒲松龄13篇原文+汪曾祺《聊斋新义》仅存手稿+蒲松龄《聊斋志异》高清手稿,可谓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包含多种审美体验的精心之作。

  据悉,《聊斋新义》除了普通版本外,还将推出限量版本,全球限量600册,限量版图书扉页有全球唯一编号,拟请史航、汪朗两位老师亲笔签名,并钤汪曾祺印,漆口版为三面书口漆玫红色,为爱书者提供一个更值得收藏的版本。

  今年,正值汪曾祺先生诞辰100周年。《聊斋新义》作为汪曾祺先生第一个面世的单行本,代老先生完成了*与旧时空的一场文学对话,为聊斋经典注入了时代的活力。“不埋没一本好书,不错过一个爱书人,”以此纪念永远的汪曾祺先生。

  我想给读者一点心灵上的滋润。杜甫有两句形容春雨的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希望我的小说能产生这样的作用。——汪曾祺

  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感【篇4】

  近期,由著名编剧史航策划并作序的《聊斋新义》单行本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以此来纪念汪先生的百岁诞辰。新作保留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削弱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使其不再只是简单的奇闻异事的记录,堪称对蒲松龄原著难以超越的“故事新编”,开“新笔记体小说”之先河。

  汪朗认为,父亲汪曾祺独有的清新质朴的语言魅力,以及他对传统文化的挚爱,改写《聊斋》再合适不过。“新书对原著‘小改而大动’,故事和人物的描绘变得清晰明了,从现代人的哲学观念、审美视角,注入更多的生命意义和人性的幽微曲折,即便是细致微小的情节也能引人深思。”

  作为《聊斋新义》的特邀策划人,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坦承自己是《聊斋》的“铁杆粉丝”。他特意为这本书作序:“我最喜欢《捕快张三》,那是除了汪曾祺谁都写不出来的。”

  在对比不同版本的聊斋时,他列举出很多新书中改写的故事。“《蛐蛐》中的儿子为了帮助父亲摆脱官府欺压,化身成为一只蛐蛐,但在结局最终死去,无意增加了小说的悲伤色彩;《双灯》中丫环对二小说‘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我就得走了’,这种超越旧时世俗的婚恋观在当下社会也毫不过时……”汪曾祺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颠覆、重构、提升了聊斋原著故事,让这本古代小说充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异魅力,散发出更多时代新义。

  从六朝到明清时期,民间流传有很多魔幻故事,蒲松龄的《聊斋》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止庵觉得《聊斋》在汪曾祺的改写下,成就出了一个生趣盎然的世界,“将古代汉语转化为简洁明了的现代汉语,人与妖的阴阳世界不再变得冲突、对立,故事的总体脉络没有多大变化,却更注重生活化和哲理性,从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

  《聊斋新义》作为汪曾祺先生第一个面世的单行本,代老先生完成了*与旧时空的一场文学对话,为聊斋经典注入了时代的活力。“不埋没一本好书,不错过一个爱书人,”以此纪念永远的汪曾祺先生。

  汪曾祺《聊斋新义》读后感【篇5】

  “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老先生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吃货特性的,如顽童般,却也真切,先生的文字中几乎可吃的不可吃的都拿来吃了个遍,还个个是顶真好吃的东西,别的不说,豆汁儿我就无法接受,真真是“彼之蜜糖,吾之砒霜”。

  但,仍旧舍不得放下,食物在先生的笔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饭间,端上一碗白米饭,捧上一本先生的书,仿若尝遍世间百味。

  先生有时用笔极清雅,有时却又极放任,有时淡然如君子,有时戏谑似顽童。

  记得还有一篇关于臭豆腐的文章,原文中的一段是这样的,“我们在长沙,想尝尝毛泽东在火宫殿吃过的臭豆腐,循味跟踪,臭味渐浓,'快了,快到了,闻到臭味了嘛!'到了眼前,是一个公共厕所!”哈哈哈!真是有趣,也就先生能将这等糗事写的直接坦诚,又趣味十足。

  先生的散文短,直接,通透,淡若无质,却带着余味,总想再多看一点,却没有了,汪老先生总是这般喜欢吊人胃口。

  先生的文字下除却吃食,还有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人间草木四字形容得倒是真切。

  先生写花,或淡雅,美得清新脱俗。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或直接,粗俗如贩夫走卒。

  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先生的文字是跳的,像孩子不好好走路。他喜欢琐碎事物,对这种触控可及事物的关爱伴随他的写作始终。